250天前的武漢,封城下的恐慌,全明星《在一起》致敬抗議英雄

2020-10-01 毒舌電影

八個月。

二百五十天。

Sir沒忘,但Sir總害怕自己會忘。

幸好,它助我們銘記——

在一起


現今最好的抗疫劇沒有之一。

抗疫劇難拍嗎?

難。

畢竟這是一次距離我們最近,輻射範圍最廣的全人類災難。

拍出感人的抗疫劇難嗎?

更難。

即使全民戰疫本就是不可思議的人類文明高光,它留下的感人瞬間,太多太多。

但我們還需要一隻磨礪真實的眼睛

《在一起》做到了。

全明星陣容,兩集一個故事。

不討好誰,不歌頌誰,也不貶低誰。

美的,醜的,一併收入眼底。

於是當初我們經歷過那近距離的恐慌、憤怒、振奮。

以影像的形式,雙倍奉還。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

01

院長

全民性恐慌。

還記得嗎?

所有人盯著電視、手機上的滾動新聞。

刷一條,心揪一下。

2019年12月,武漢發現不明病毒。

12月27日,武漢開始上報反常病例。

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第一批專家組到武漢,當日通報27例「病毒性」肺炎。

1月11日,通報感染41例肺炎病人,出現首個死亡病例。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焦點訪談中首次確定病毒「人傳人」。

1月23日,武漢封城。

1月21日,累計確診440例, 死亡9例。

1月28日,累計確診5974例,死亡132例,超過非典。

2月28日,累計確診79389例,死亡2838例。

3月28日,累計確診82360例,死亡3306例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標誌著中國階段性戰勝了疫情。

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從悄悄出現的反常病例,到確定「人傳人」,以及史無前例的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

感染人數一周增長十倍,一個月翻七番。

未知、恐懼、絕望、糾結。

歷歷在目。

《在一起》,就是切入這些時間線的縫隙,從不同的側面,展現這場「全民抗疫」的鬥爭。

第一個故事,《生命的拐點》。

第一批挺身而出的勇士。

2019年12月底,作為傳染病專科醫院的武漢江漢醫院收治了幾名轉院而來的特殊病人。

他們普遍發熱,渾身乏力,還伴有乾咳的症狀。

送院後很快從輕症轉為重症,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

肺部有陰影,但無法確定病因。


怎麼回事?

還沒來得及思考,警報拉響。

類似患者越來越多。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引起了院長譚松林(周一圍 飾)的警惕。


但他也沒見過這陣仗啊。

不能等了。

請回半退休的老院長張漢清(張嘉益 飾),召回所有休假的醫護人員,全力應對。


經歷過非典,參加過援非抗擊伊波拉的老院長,第一時間意識到:

這不是巧合。

而是一場疫情爆發的先兆。

憑藉經驗,老院長直接接管了工作。

下死命令:

1、這是烈性傳染,醫護人員統一按最高標準防護。

2、建立隔離區,全力收治各醫院轉院的病患。

3、盡力籌措醫療物資,向上級部門通報病情,請求援助。

所有人都還未重視疫情時,老院長和江漢醫院的醫護人員,搶先參戰。


放在平時,這應該能順利執行。

現在?

12月底,全國人民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悅。

再過倆月,又是春節。

誰也不敢把百姓生活那道閘,拉下來。

國家疾控中心,遲遲不下定論。

所有人都有疑惑:

會不會是小題大做,過於興師動眾?


《在一起》沒有忽略這特殊節點的混亂。

每一個事後看來萬分慶幸的決定,在當時都要面對激烈的質疑。

地方領導。

專家會議上表態支持,但嘴上還是一口一個「快過年了」。



老院長好不容易拉下臉,爭取到物資。

然後就順利了?

解決章程上的問題後,還要解決「人」。

醫院高層。

如現任院長譚松林,必須顧及醫院的營收和醫患關係。

人員不夠,儀器不夠,可其他醫院一直往這裡送病人。

繼續衝?還是自保?

誰也不肯讓步。

現院長建議停止接受轉院病人,考慮保護好自己醫院的人,保證持續作戰。

老院長反對:

如果專科醫院都拒收,那些綜合醫院更沒能力,疫情擴散的風險更大。


衝,當然有種。

可自保,需要更大勇氣。

眼下狀態瀕臨崩潰:

江漢醫院的醫生護士,因為病人數量激增,加上每天必須穿防護服,連日下來,早已精疲力竭。


這算好的。

一聽說有烈性傳染病,普通護工、保安、後勤,紛紛離職。

醫院只能動員家屬親自上陣,安保,送飯,掃地……

最難過的,還是病人的不理解。

他們也沒遇到過。

小小的感冒發燒,憑什麼隔離,手上一堆工作咋辦?


有個鏡頭讓Sir心痛。

有的病人忍受不了。

醫護人員還在一旁加油鼓勁。

但接下來,生命卻毫不留情地在ICU裡消失。

一次又一次。

救助者也無能為力。


治病的,得病的,政府、百姓、醫院……

各方都走到最焦灼,最混沌的臨界點。


說是戰爭,真的一點不誇張。

而且這是一場註定孤獨的死戰。

早期參戰,使疫情在武漢的爆發和擴散降低了至少一個量級,為之後的全面抗疫站好了第一班崗。

代價?

包括院長譚松林在內,有多名醫護人員被感染住院,甚至犧牲。


《在一起》的第一個故事,展現的是抗疫初期的實際景象,主要角色幾乎都有原型。

江漢醫院,即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整場疫情的風眼。

老院長,即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在家人出現感染的情況下,他沒有一刻鬆懈,幾乎全程參與抗疫。

疫情之後,也和鍾南山院士一道,被授予「人民英雄」的稱號。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

張定宇還是一名漸凍症患者。

他是最應該去過退休生活,受到保護的人。

但他選擇站出來,還走上前線,即使是一瘸一拐,顫顫巍巍。

誰也不是天生英雄。

只是當心懷天下成為習慣,那個「英雄」的開關,時刻準備著。


02

擺渡人

風暴之外。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被捲入旋渦?

開場:

傳染病科主任陸曼琦(譚卓 飾)和老公在周末一起看兒子擊劍比賽。


老院長張漢清在戶外騎車,鍛鍊身體。

狀態切換,就一個電話。

疫情爆發沒有給任何人緩衝時間。

醫生不得不延誤早早定下的婚期,護士不得不長期和家人兩地分居。

院長譚松林,因為擔心傳染家人,和同為護士的妻子天天住車裡,靠點外賣度日。


注意兩人臉上深深的口罩痕。

第二個故事《擺渡人》,群像範圍無限擴大。

一個有趣細節。

第一個故事裡給譚松林夫婦送外賣的小哥。

正是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辜勇(雷佳音 飾)。

看他的裝束,挺滑稽——

口罩上面,用遊泳鏡當護目鏡。


他就像一面鏡子,開闊了觀察的視角。

疫情當前,普通人面對怎樣的手足無措?

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間,又建立起了多麼強大的聯盟?

外賣騎手辜勇和妻子(張靜初 飾)一同在武漢打工。

平時他送外賣,偶爾也開滴滴,妻子做直播,生活也算有滋有味。


12月底,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考慮春節回家買票的事,想著要往家裡帶什麼年貨。

直到消息傳出:疫情爆發、人傳人、封城。

作為外賣騎手,跟隨他的視角,《在一起》重現了疫情封城期間的武漢眾生相。





街道上空無一人。

小區散發著消毒水味。

城,是禁區;家,變孤島。

這個城市,急需擺渡人。

頂著妻子的埋怨,辜勇發現了這份工作在掙錢之外的意義。

給困在家中的普通人帶去希望。

開車,騎電動,甚至走路。


幫忙跑腿,買肉,買菜,買藥,買口罩,送信,送快遞……

後來免費開車接送醫生護士。

為什麼甘願冒風險?

也不是什麼家國情義,樂善好施。

純粹因為,他見識到什麼叫真正的人間慘劇:

有天,當辜勇上門送藥,家裡只有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

父親因感染被送院治療,奶奶因為醫院的床位不夠,只能在家慢慢熬。

可就在辜勇上門前,奶奶咽氣。

藥,用不著了。


還沒來得及悲傷,下一個困難又到。

殯儀館拉屍體的車太緊張,得明天才能來……

生命的重量,好像正在被分攤得越來越低。

還有一幕,辜勇去醫院送藥。

一個環視鏡頭。

Sir看得脊背發涼:

沒口罩,沒床位,哭聲、嘶吼、吵鬧從各個角落發出。

科幻片裡的末日。

這一刻似乎就在身邊。


△ 劇中這個鏡頭瞬間安靜得只剩下喘息聲

《在一起》是一部獻禮劇。

可它「獻禮」的對象,並不針對某些宏大的概念。

而是每一個在疫情中留下過痕跡的人。

痛苦和悲劇,不迴避。

而是始終堅信,在悲劇之中,人性的善,能帶來勝利希望。

正如八個月前的每一個武漢人。

有人給在醫院奮戰的醫護人員點外賣加餐。

而收到外賣的武漢市民,會給辜勇提供自家的梨湯,互祝平安。

他們都沒有名字。

可當善意交互,最終會匯聚成河。

劇中,大街小巷,響徹同一個聲音:

武漢加油!

現實中,已經沒人再喊。

但這四個字始終在我們心裡迴蕩。


03

在一起

坦白說,Sir對抗疫劇最高的期待。

人性。

極端事態下,擠壓出黑白之間的灰色,才是疫情留給我們最刻骨銘心的價值。

沒想到,《在一起》真敢往這裡挖。

疫情爆發之後,即便醫院,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萬眾一心。

崩潰是常有的事情。

我也是個人

我也累

我還想兒子,還想回家呢

誰還不能委屈了


在《擺渡人》這一集裡,出現了更加刺痛感的角色。

倪妮飾演的小護士平小安。

她想臨陣脫逃。

辜勇送她回家,她卻在車上情緒失控,爆發。

身邊人不斷倒下,而自己的防護設備又遠遠不足。

她也是人,也有父母家人需要照顧。

沒辦法去直面疫情的恐怖與死亡。

她就是每一個疫情中的「普通人」的寫照。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辜勇妻子身上。

注意妻子對辜勇的評價:

逞能。


一個普普通通的外賣小哥,硬是想當大英雄,把自己的安危和家人的關心置之度外。

不是逞能是什麼?

真不是。

角色名,不是孤勇,不是顧勇,是「辜勇」。

背棄、辜負勇氣。

別不相信。

每一個平凡人加入抗疫的動機,就來自一份「自責」。

不能像醫生護士那般在一線奮戰。

目睹同胞犧牲的無能為力。

所以,他們不得不去做一些事,近乎本能般。

現實中的「辜勇」,4位疫情最嚴重時期的「擺渡人」,也在採訪中坦誠:

其實我們幹的都很簡單,只是想讓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一點。這次的經歷讓我知道沒有誰的工作是微不足道。

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

當辜勇在沉重的疫情面前,開始體會到使命感時。

他同為外賣員的小夥伴,卻代表另一個維度:

頂著疫情幹活,是有目的的。

收入更高,獲得尊敬,還能認識更多漂亮小姐姐……


因為他很清楚——

疫情之後,自己一定會被淡忘。

Sir認為這就是《在一起》最包容的態度:

不再去苛責人性的任何一種可能。

那也是人性中,「善」的可能性。

這世界有聖人般的勇氣和奉獻需要歌頌;亦有隨處可見怯懦、自私和功利需要去關切。

當全國各省支援武漢的車輛徐徐駛入。

辜勇,和他不那麼勇敢的同伴。

還是站在了一起。

兩個外賣員站在空無一人的高速路口,同時喊出「武漢加油」。


《在一起》就是扒開那些真實的血肉,展現人性中不一樣的紋理。

讓你相信——

人和人可以不一樣,但在某些時刻,可以眾志成城。

劇集目前只播四集。

按照慣例,Sir會留下一些觀望的空間。

可看到剩下故事裡要展現的那些人:

毅然決然輾轉幾百公裡返回武漢加入戰疫的一線醫護;

首批支援武漢的業界大牛醫生。

24小時清查聚集疫情的疾控中心流調員的破案故事。

火神山醫院的ICU大管家。

以及,人見人愛的大連小夥武漢奇遇記。






你知道了。

這裡沒有固定模板的「楷模」。

它要裝下的,是所有不一樣顏色的閃光。

這些人在一起。

我們在一起。

終究驅散陰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250天前的武漢,封城下的恐慌,全明星《在一起》致敬抗疫英雄
    《在一起》做到了。全明星陣容,兩集一個故事。不討好誰,不歌頌誰,也不貶低誰。美的,醜的,一併收入眼底。1月23日,武漢封城。1月21日,累計確診440例, 死亡9例。1月28日,累計確診5974例,死亡132例,超過非典。
  • 記錄|封城下的武漢藝術家們的另一種創作
    連日來,在各地藝術家聲援武漢的同時,武漢本地藝術家的生活、工作如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昨天與今天電話採訪了部分武漢書畫家、攝影師、新媒體藝術家和普通市民,藉助他們平實的講述與截圖,看到了武漢封城狀態下真實的藝術工作者們。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六天
    其中的幾處重點我可以幫忙劃一下:  - 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接受採訪時表示,上海公共衛生中心早在1月5日就提交了有關疫情的正式報告,然而過程卻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但是非常遺憾,不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 城「封」的生活:六個武漢人的快手日記
    一場瘟疫,一座城,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好消息與壞消息如孿生姐妹一起降臨。這是一個壓抑、焦灼、恐慌、無所事事的年,往年本該團圓、喜慶、走親訪友的氣氛被冠狀病毒肺炎的烏雲所籠罩。湖北封城、全國各地多個大大小小的村莊封村、取消走親訪友式的拜年、出門戴口罩……誰都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通過 「禁足」的方式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
  • 致敬英雄之城 恆大星光音樂節空降武漢恆大國際旅遊城
    美妙的音樂響起,一句「我跌跌撞撞奔向你」讓無數現場觀眾沉醉其中,由集「2019年度熱度最高的網易音樂人前TOP10」「年度最佳唱作人」「年度熱門單曲男歌手獎」於一身的隔壁老樊領銜,富九與天空樂隊、武漢本土風格獨樹一幟的著名樂隊——武漢星空樂隊,電音小王子DJ Sera等眾多大咖明星齊聚的恆大星光音樂節,在時而撩動心弦、時而勁爆熱舞的音浪中,現場呈現一派歡樂的海洋,狂歡不停歇。
  • 武漢「封城」前的600小時
    政府發布公告稱,如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恢復時間另行通告。身處肺炎風暴中心,那些在武漢工作、生活的人,有的趕在「封城」前,回了老家,成了家裡「不受歡迎的人」;有的留守武漢,不敢出門,盼能平安度過疫情;有的疑似或確診感染病毒,與無常抗爭,追尋生的希望。
  • 武漢「封城」一周年:不負來之不易抗疫成果 | 新京報社論
    ▲1月16日,記錄武漢抗疫感人細節的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首映特別節目,1月22日,武漢「封城」一周年前夕在全國上映。1月23日10時,武漢千萬級人口瞬時按下「暫停鍵」,全國也由此開啟了眾志成城抗疫的大幕。    「封城」之後的武漢,進入「靜止」模式。空曠的大街上,沒有了往日的車水馬龍,沒有了熙來攘往的人群,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不得不暫時中斷。可以說,正是英雄的武漢人民做出的巨大犧牲,武漢才會在1個多月扭轉局面。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江城水暖,社會復甦。
  • 黃思:武漢封城之後,一個居家隔離者的網絡觀察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黃思】 1月28日,封城的第6天,武漢出現多天未見的大晴天。我雖在武漢,但是位於遠城區,生活上所受影響沒有中心城區大。街面上能看到少許人出門透氣,在家憋悶多天的左鄰右舍戴著口罩在門外聊天。20號回家後一直待在家裡,儘量做到自我隔離,只能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以及微信獲得有關疫情的信息。
  • 致敬時代英雄!《在一起》開播特別節目在武漢錄製
    9月18日晚,《在一起》部分主演、編劇、導演等來到武漢----這座疫情期間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匯聚洪山體育館----曾經最早開設、最晚關閉的方艙醫院,共同參與錄製一場有著特殊意義的開播特別節目,以此向英雄的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向所有在抗疫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人表達最深的敬意和感恩。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湖北省委書記應勇一起為《在一起》啟動播出。
  • 武漢解封,收派通了,武漢安能網點回看「封城76天」
    4月8日零時,武漢解封,人類防疫史上罕見的「封城」正式畫上句點,這座英雄的城市開始逐漸恢復往昔生龍活虎的模樣。 武漢封城後,由於嚴格管控車輛以及人員的進出,再加上網點人手不足,為了確保醫藥、醫療企業的貨物能順利到達目的地,我幾乎每天都是連軸轉,最忙的時候甚至一天只睡4個小時。 但我頂得住,醫藥、醫療企業那些身價上億的大老闆都在親力親為,我這些工作量算什麼。
  • 封城29天,帶你看一下真實的武漢!
    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已經過去29天。這漫長的29天裡,武漢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待在武漢的人,咋樣了?口罩酒精防護服物資夠用嗎?1月23日,武漢封城。曾宇辰一家的春節計劃全部打亂,然而他們並沒有抱怨什麼,為了不給國家添亂,全家老小決定乖乖待在家裡。
  • 《在一起》首發預告,50多位明星齊聚,致敬英雄看完讓你瞬間淚目
    今年有兩部抗疫題材影片非常受關注,一部是劇版的《在一起》,另一部是影版的《最美逆行》,這兩部片子皆是以此次疫情為主題,講述抗疫中的那些感人事跡,並向我們身邊的無名英雄們致敬,非常具有時代意義,弘揚了正能量,因此受到了大眾的期待和好評。
  • 「我媽偷偷把KN90口罩賣了」|武漢封城,我真的不敢哭
    截至採訪結束,武漢已經封城第 6 天。疫情依然在蔓延,確診的人數逐日增加。好在,大家開始意識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不再單純被情緒所控制,而是攜手在疾病中相互扶持,共同對抗病毒。徵集發出後,我們聯繫到了十幾位處在不同地區的湖北人。
  • 《在一起》開播特別節目在武漢錄製 致敬平民英雄 致敬抗疫精神 致敬偉大時代
    9月18日晚,《在一起》部分主演、編劇、導演等來到武漢----這座疫情期間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匯聚洪山體育館----曾經最早開設、最晚關閉的方艙醫院,共同參與錄製一場有著特殊意義的開播特別節目,以此向英雄的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向所有在抗疫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人表達最深的敬意和感恩。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湖北省委書記應勇一起為《在一起》啟動播出。
  • 《在一起》開播特別節目在武漢錄製致敬平民英雄 致敬抗疫精神 致敬偉大時代
    9月18日晚,《在一起》部分主演、編劇、導演等來到武漢----這座疫情期間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匯聚洪山體育館----曾經最早開設、最晚關閉的方艙醫院,共同參與錄製一場有著特殊意義的開播特別節目,以此向英雄的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向所有在抗疫鬥爭中作出貢獻的人表達最深的敬意和感恩。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湖北省委書記應勇一起為《在一起》啟動播出。
  • 致敬最美醫者,助力英雄武漢!《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
    12月14日晚,武漢琴臺大劇院內星光璀璨、座無虛席,2020常春藤·旭輝《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如約而至,晚會圍繞「致敬最美醫者,助力英雄武漢」的主題,兼顧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傾情上演了歌舞、小品、詩朗誦等形式多樣的節目,為武漢市民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
  • 詩援武漢 共抗疫情(32)英雄武漢 英雄人民
    目前,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全面控制。為此,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95歲高齡的著名詩人劉徵先生攜詩友為抗疫的英雄武漢城點讚(上篇);為援鄂抗疫人員勝利撤離點讚(下篇)。 【正宮·塞鴻秋】致敬抗疫英雄城張存壽  出徵勁掃江湖垢,捨身化了蒼松秀;同袍忍痛哭衿袖,軍民接力追窮寇。今日也明星,來日誰薄厚,可憂陵地黃花瘦?
  • 武漢「封城」七日
    2020年1月24日,大年臘月三十,下午3時,武漢黃鶴樓前汽車行人不多道路通暢。 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騎車經過已關閉的武漢漢口黃浦路地鐵站。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漢口惠濟路,這家早餐店正在營業。店主羅師傅說,他們是重慶萬州人,本想臘月二十九回家,因武漢「封城」,他和妻子每天為武漢市民提供早餐和中餐,臘月三十,有100多人在他店裡吃早餐。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江岸區惠濟路,一位師傅騎著電動車正在送煤氣。
  • 一山紀事/2020•1•23:大武漢封城第一天
    兩天後的1月23日上午10時,具有千萬人口的大武漢實施前無古人的「封城」。從封城到4月8日解封的歷時76天裡,我也堅持每天寫紀事,一日一記,76天76篇,計20餘萬字。它記錄了武漢抗疫期間發生的我感受到的暖心和糟心的事件;記錄疫情中的戰友情、同事情、同學情和親情;記錄由現實觸景生情引發的歲月回想;記錄著我對疫情中發生的正面和負面事件的抑揚之評點。
  • 抗疫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官宣,明星演繹真實故事,致敬英雄!
    之前呢,也有許多綜藝節目連線在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們,向他們問好致敬!也有許多人們為了向他們致敬,拍了許多感謝和鼓勵的視頻。前段時間,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在網上官宣,發布了預告片段,這是第一部以抗疫為題材的劇,目的是為了致敬那些逆行的偉大的抗疫醫護工作人員,這部劇由30幾個當紅明星和醫護人員共同合作完成。通過今年的這件事情,讓我們知道了他們才是真正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