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

2021-02-18 每日學點法

①故意殺人罪:

第232條:故意殺人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也就是說,故意殺人罪 3-10年(輕的)如果是中的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

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

侵犯的法益:他人的生命權。

總結:

罪名:故意殺人罪   最低3-10年  最高死刑

要件:故意,非法剝奪他的生命

法益:他人的生命權

關於安樂死的問題:

①積極的安樂死,這種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②消極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構成故意殺人罪

積極的安樂死,指的是有意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

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驚起承諾,不採取治療措施任其死亡。

判斷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是否能為的有意縮短他人生命

也就是說,如果是沒有去縮短他人生命就是無罪的,有意的去害他人,生命就是有罪的。

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

什麼是間接正犯?也就是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那他人意志有瑕疵。

欺騙或者脅迫他人自殺。

1.狗蛋和小芳相約一起殉情,後來小芳自殺,狗蛋誘騙她自殺,並沒有自殺

2.教唆欺騙小孩或精神病患者,使其自殺

3.醫生欺騙患者活不了多久,患者自殺

4.古惑仔強迫成員自殺

5.領導脅迫下屬自殺。

總結:故意殺人罪

關鍵字故意,殺人

所以概念是非法剝奪他人生命 ,3-10年或者更嚴重死刑。

間接正犯:

關鍵字:間接   無需自己親自動手

所以是脅迫或欺騙他人自殺

教唆幫助他人自殺:

①自殺行為不具有違法性,那麼教唆犯,幫助犯也無罪

②自殺行為具有違法性,無法譴責自殺者,但是可以譴責教唆犯,幫助犯

處罰:

故意殺人罪的量刑是實務中突出問題,關於量刑情節的原理:

1.影響報應刑的情節,主要考慮法益侵害性和可譴責性

被害人有過錯:比如長期被家暴

犯罪性質:因為戀愛婚姻家庭問題等殺人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比如,極端仇視社會,報復社會

殺人動機:為了錢殺人,為了正義殺人

犯罪手段:比如用火燒,用潑硫酸

犯罪地點:公眾場合社會危害性影響力較大

犯罪對象:兒童婦女

2.影響目的性的情節,主要考慮能生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

犯罪起因:長期策劃

犯罪前的表現:有前科

行為人是未成年人,老人是從寬處理的情節。

對故意殺人罪的總結:

故意殺人罪的關鍵字:故意

所以構成要件是:非法剝奪他們的生命

侵犯的法益是:他人的生命權

關於安樂死是否違法犯罪,主要看是否有意的縮短它們的生命。所以消極的安樂死是無罪的,積極的安樂死是構成故意殺人罪。

間接正犯的問題:關鍵詞:間接  也就是無需自己動手。

所以間接正反的概念是欺騙或者脅迫他人自殺,比如相約自殺,欺騙小孩精神病人自殺,古惑仔脅迫成員是自殺,上司脅迫下屬自殺。

教唆幫助犯的問題:

主要看主犯的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

關於處罰的問題:

影響責任刑的情況:

被害人有過錯,犯罪性質,殺人動機,殺人手段,犯罪地點,犯罪對象

影響預防刑的情節:

犯罪的原因,犯罪前的表現是否是未成年人?

②故意傷害罪

第234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只能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也就是說,故意傷害罪一般處三年以下,比較嚴重的3-10年,特別惡劣的10年以上無期或者死刑。

對比一下,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

故意殺人罪是最低3到10年。故意傷害罪最低是3年以下

故意傷害罪的成立條件:

行為主體:已滿16周歲的自然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主體是已滿14周歲的自然人。

行為對象:傷害他人身體。破壞他人假肢不構成故意傷害罪,可能構成毀壞財物罪

傷害行為:不是任何暴力行為,都是故意傷害罪中的傷害行為,傷害行為的成立是有條件的:

主觀心理具有侵害他人生理機能達到輕傷程度的意圖

客觀行為具有侵害他人生理機能達到輕傷程度的一般可能性

1.甲乙因打麻將發生口角甲刪了一耳光,造成乙輕傷,這種行為不能定規傷害罪的傷害行為

2.甲乙發生口角,進而推對方加推乙一把,乙心臟病發作死亡。這種行為不屬於故意傷害罪的傷害行為,如果有過失可定過失致人死亡

自傷問題:

軍人在戰時自傷身體,逃避軍事義務,成立戰時自傷罪

故意傷害罪的間接正犯,比如教唆欺騙小孩精神病患者自傷,構成故意傷害罪。

數罪認定:

故意殺人罪vs故意傷害罪

主要看主觀上對死者的心裡是故意還是過失,判斷主觀的方法,考察客觀素材:比如打擊部位是否自理?是否用武器,傷害行為是否有節制?

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的包容關係:

故意殺人罪必然包含故意傷害罪,屬於法條競合

與故意傷害罪想像競合的罪名有:

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強制猥褻,侮辱罪,非法拘禁,侮辱罪,暴力幹涉婚姻自由罪,妨礙公務罪,抗稅罪,強迫賣血罪,與故意傷害罪想像競合擇一重罪論處。

總結:

故意殺人罪,最低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度嚴重是3到10年有期徒刑,最高刑是死刑

成立的條件:犯罪的主體必須以滿16周歲,情節嚴重,故意致人重傷的犯罪主體,必須以滿14周歲。

行為對象是損害他人身體,損害他人假肢有可能構成毀壞財物罪,但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傷害行為不是任何暴力行為,都是故意傷害罪的傷害行為,需要結合主客觀因素。

比如甲乙發生口角甲打了一巴掌,這不屬於故意傷害罪的傷害行為。

自傷問題:軍人在戰時自傷身體,戰時自傷罪。

教唆小孩精神病人自傷,構成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

數罪問題:

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是法條競合

重罪吸收輕罪。

故意傷害罪和這些是想像競合:

這些指的是: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強制猥褻,侮辱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暴力幹涉婚自由罪,妨礙公務罪,抗稅罪強迫賣血罪

以上知識點來自刑法白浪濤相關書籍

歡迎關注小編,學習更多法律知識

相關焦點

  • 【收藏】辦理故意傷害罪案件要領
    又如,學界常以國外刑法有暴行罪(如日本刑法第208條)、毆打罪(如瑞士刑法第126條)之類規定而我國沒有為由,認為我國刑法中的傷害不包括暴行或毆打,主張嚴格區分所謂傷害的故意與毆打的故意,因而出於所謂毆打的故意致人死傷的,不能認定為傷害罪或傷害致死。然而,實踐中幾乎無法區分這兩種故意。我國故意傷害罪的法定最低刑僅為管制,為何理論界篤信傷害不能包括毆打、傷害故意不能包括毆打故意呢?
  • 兩高一部:盜竊破壞窨井蓋致人傷亡 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
    為依法懲治涉窨井蓋相關犯罪,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提升辦案質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規定,提出以下意見。一、盜竊、破壞正在使用中的社會機動車通行道路上的窨井蓋,足以使汽車、電車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以破壞交通設施罪定罪處罰;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 審理故意傷害罪應注意的問題有什麼,是哪些?
    故意傷害罪是刑法中適用最為普遍的罪名之一。各種糾紛爭吵,矛盾進一步升級後,最後往往歸結到「拳頭解決」,傷情達輕傷就涉嫌故意傷害罪,必須立案追訴。那麼審理故意傷害罪應注意的問題有什麼,是哪些?
  • 辦理故意傷害罪案件要領——以17個判例為視角
    誠如張明楷教授十年前所言:「在司法實踐中,故意傷害罪呈多發趨勢;在刑法理論上,對故意傷害罪的研究卻幾乎中止。」十年過去了,故意傷害罪受「冷遇」的狀態至今也沒有根本性改變,通常只能在公安專科學校學報類刊物上偶爾看到這方面的文章就是證明。顯然,在刑法學者看來,研究故意傷害罪的論文實在是上不了「正席」、抓不住名刊名編的眼球。
  • 故意傷害罪之定罪量刑標準最新規定
    故意傷害罪之刑法規定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罪之刑法修正案八 【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 生殺予奪、安忍殘賊: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的罪與罰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殺人償命」的說法,時至今日我國《刑法》中針對故意殺人罪的死刑條款依然印照著這句話。作為侵犯人身權利犯罪中最惡劣的罪名,故意殺人罪被社會所不齒。與之相對的過失致人死亡罪,是從主觀要件上進行區分,最高刑也從死刑降到了七年以下。
  • 看了《鹿鼎記》,韋小寶竟然犯了強姦罪、重婚罪、故意殺人罪……
    經我院認定,韋小寶的所作所為已觸犯了國家《刑法》,犯有危害國家安全罪、故意殺人罪罪、貪汙罪、受賄罪、強姦罪、重婚罪等。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根據《刑法》第232、234條,韋小寶上述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情節極其嚴重,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 注意:定了,偷竊這種東西可構成故意殺人罪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辦理涉窨井蓋相關刑事案件的指導意見》,規定盜竊、破壞窨井蓋行為可依法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可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定罪處罰針對涉窨井蓋相關刑事案件司法實踐反映的問題,依照刑法等法律規定,《意見》對相關犯罪的法律適用問題作了明確:盜竊、破壞正在使用中的社會機動車通行道路上的窨井蓋,足以使汽車、電車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以破壞交通設施罪定罪處罰
  • 究竟什麼是故意傷害罪中的傷害行為?
    日常生活中,故意傷害罪是一個常見罪名。一般在司法實踐中,只要行為造成他人輕傷以上結果的,均被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換言之,司法通常是將造成輕傷以上結果的行為等同於傷害行為。當然,僅從傷害一詞的字面意思上說,這樣的理解也並無大礙,傷害即使他人身體組織受到損害。
  • 【以案釋法】因情感糾紛,諸城趙健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檢方提起公訴!
    【以案釋法】因情感糾紛,諸城趙健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檢方提起公訴!2019年9月17日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諸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30日以故意殺人罪被本院批准逮捕,由諸城市公安局執行逮捕。本案由諸城市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趙健涉嫌故意殺人罪,於2019年11月29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
  • 神案例 「借虎殺妻」的男主角究竟是否成立故意殺人罪
    由於案例內容和近來大家密切關注的兩個事件在不同的方向具有貌合神也合的巧合,於是引起了不少刑法圈內人和圈外人的各種分析、猜測以及八卦。那麼僅就這個案例中的男主角王某是否真的成立故意殺人罪,我也想談談。對於這個案例有不少人都認為王某構成故意殺人罪,也有人認為不構成,也進行了些簡要分析說明,但是我認為這個案例實際上是比較複雜的,包含了諸多影響定性條件,就像一個人穿了多層盔甲,恐怕即便是老司機,也不容易一眼定論,需要把案例中的盔甲全部扒了,拆解之後再一層層穿上最後得出合理的結論。
  • 2歲幼兒被父親抱摔兩次,送醫後死亡,律師:男子涉嫌故意傷害罪
    男子行為涉嫌故意傷害罪對此,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正斌認為,此男子的行為涉嫌故意傷害罪,如果他是以殺死這個孩子為目的的話,還有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視頻拍攝者會涉及犯罪嗎?《刑法》第260條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34條故意傷害罪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故意殺人罪怎麼判?
    判決如下:被告人韓松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被告人韓響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相關法條:《刑法》232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陳俊秀:故意殺人罪中被害人過錯的認定
    二、故意殺人罪中被害人過錯的概念生成與構成要件犯罪情節是適用刑罰的基礎,是具體案件決定從嚴或從寬處罰的基本依據。同時,被害人過錯情節在故意殺人罪案件審理過程中對死刑的限制適用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刑法對被害人過錯雖未明確規定,但在刑法理論、司法文件和實踐中,被害人過錯作為一個酌定從寬量刑情節,得到普遍的承認。
  • 故意傷害罪怎麼認定?
    如果造成輕傷以上,就構成故意傷害罪,要判刑的:《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 遼寧省臺安縣李國輝犯故意傷害罪案警示錄(轉載)
    2008年9月4日,因犯故意傷害罪被臺安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於2020年10月13日被取保候審。臺安縣人民檢察院以臺檢刑檢二部刑訴(2020)269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李國輝犯故意傷害罪,於2020年12月1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審查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實行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審理。
  • 故意傷害罪死刑適用的情形有什麼,是哪些?
    故意傷害罪,是指針對故意地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而定的罪。中國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案件可處死刑,那麼故意傷害罪死刑適用的情形有什麼,是哪些?
  • 遼寧省臺安縣劉德雙犯故意傷害罪案警示錄(轉載)
    2014年8月14日,因犯故意傷害罪被臺安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因涉嫌犯故意傷害罪於2020年10月13日被取保候審。臺安縣人民檢察院以臺檢刑檢二部刑訴(2020)261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劉德雙犯故意傷害罪,於2020年11月30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審查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實行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 【動物帶你來學法】什麼是故意傷害罪?
    【動物帶你來學法】什麼是故意傷害罪?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故意傷害罪
  • 虐待罪的犯罪對象是什麼,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是什麼?
    那麼虐待罪的犯罪對象是什麼,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是什麼? 網友諮詢: 虐待罪的犯罪對象是什麼,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是什麼? 《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