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丨鄉村教師黃明的三次選擇

2020-12-28 湖南24小時

記者 唐衛平 肖慧 丁時慧 文/圖

人物檔案:

姓名:黃明

性別:男

年齡:32歲

籍貫:常德市澧縣

身份:常德市澧縣火連坡鎮中學副校長、化學老師

「什麼,你都已經在學校呆滿10年了!?」英語老師孫玉霞一臉不可思議地望著眼前的黃明,印象中他還是10年前那個高瘦的、不太愛講多話的大男孩。

32歲的黃明被她的反應弄得有點不好意思,用手撓撓後腦勺,靦腆地笑著。他的身後,是澧縣火連坡鎮中學去年新修的三層教學樓,紅白相間的顏色格外醒目。

黃明為學生講授化學知識。

孫玉霞已經在這所學校任教30餘年,是老資歷。這些年來,年輕老師來了一撥又一撥,走了一撥又一撥,有些她連名字都沒記住。她倒是記得22歲的黃明來學校報到時的青澀模樣,不曾想,一晃已10年。

正是因為這10年的堅守,讓我們有機會走近黃明,了解到這個年輕教師職業生涯中的三次選擇,更了解了農村教師隊伍的那些事兒。

一邊是學生,一邊是妻兒,「進城考」第一名左右為難。

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前,黃明的任命下來了——澧縣火連坡鎮中學新提拔的副校長。

男性,三十出頭,在鄉鎮中學一呆10年,多次獲評縣優秀青年教師、優秀特崗教師……黃明的這次「進步」看似水道渠成,火連坡鎮中學校長鄧繼軍卻知道這個機會多麼來之不易。

「這幾年,有了一些鄉鎮工作補貼和人才津貼,農村老師的待遇提高不少。可農村的生活條件、工作環境遠遠比不上城裡,加上交通閉塞、個人婚戀、晉升空間窄等原因,年輕老師流動性非常大。」作為農村學校的一校之長,鄧繼軍的內心充滿矛盾:既不想攔著年輕人的路,又希望他們能安心服務5至10年。「黃明已經踏踏實實幹了10年,提副校長是一種認可,更是進一步施展才華的機會。我自然不希望他錯過。」

鄧繼軍說這話,緣於今年7月黃明的一次選擇。剛放暑假,他就報名參加了「進城考」,成績還位列第一。這是鄉村在編教師調到縣城工作的一個公開途徑,10年間,黃明身邊的很多年輕同事都是通過這個「考」走了,黃明則是第一次報考。

黃明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互動。

消息很快傳到學校師生的耳朵裡,為這個熾熱的夏天陡增了不少焦躁情緒。年輕的男老師本就不多,能帶九年級的化學老師更是少之又少,黃明若是走了,畢業班的化學課將基本「停擺」,對教學質量、升學率都有很大影響。

黃明怎麼會不清楚這一現實問題。這也是報考之前,他內心激烈掙扎的最大原因。可是,他也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

火連坡鎮中學位於火連坡鎮三元村,距離澧縣縣城70公裡,一個多小時車程。黃明當著教導主任,又要帶畢業班,每天往返縣城的家不現實,正值「頂梁柱」的年紀,卻陪伴、照顧不了父母妻兒,他一直心中有愧。「每次我返校,5歲的兒子都會哭鬧,拉著手叫我不要走,他曉得又是一兩周看不到爸爸。」聊起這個,黃明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

看得出,十年來唯一的這次「進城考」,更像是一種妥協。

老家的中學遞來橄欖枝,卻不願丟下學生和熟悉的一切。

「黃老師!」

「呀,你什麼時候來的?」

我們正和黃明聊著,一個戴著口罩的男生走過來打招呼。他叫孫國慶,已經畢業兩年,因事回鎮上,專門來母校看望老師。「要好好努力,要注意身體……」簡短的寒暄變成了黃明的「念叨」,「知道啦,我都畢業了你還這麼『囉嗦』。」

黃明已經畢業的學生回母校看望他。

火連坡鎮是澧縣西北部的一個偏遠鄉鎮,鎮中學現有416個學生,三分之二是農村留守兒童。「初中又正值叛逆期,爺爺奶奶管不住,我們當老師的得多費點心。」

有一次,班上兩個男生無故曠課,黃明打電話聯繫不上家長,把課一上完,就騎上他的二手摩託車在學生家裡、路上、網吧到處找人。「一般情況下,在網吧裡逮到人的機率大,我也不和他們講大道理,先交流一下玩家攻略再說。」

去年秋季開學前,有個學生不想讀書了,瞞著家裡跑去廣東打工。黃明一趟又一趟地往他家跑,發動所有關係和學生取得聯繫,苦口婆心地規勸,一周後在車站接回了孩子。

學校的男老師很少,遇上這樣「尋人」的活兒,黃明總是跑得最快。有些學生住得偏遠,騎摩託車都要花上半個小時,但黃明不怕費事,「越是問題大的家庭,越要多跑,開學前、期中考試後,我會重點跑幾趟。有時候周末不回城,一天能跑四、五戶。」

黃明的二手摩託車是剛來學校那會兒買的,花了他大半個月工資。「有一天凌晨,一個男生喊肚子痛,學校沒有醫務室,我只好一路背著他往鎮衛生院跑,路上花了半個小時。我心想要是再有學生出什麼緊急狀況,好歹有個車救急。」

2016年,有校領導調往黃明的老家道河鄉任職,極力邀請他過去任教。家人很開心,他卻犯了難。

「為什麼你沒走?」

面前的黃明沉吟半晌,「每年走的老師太多了,學生們重新適應需要時間,山裡的孩子很純樸,相處久了心裡捨不得。而且這個學校氛圍很好,同事之間相處融洽……也可能是我比較念舊吧。」

黃明在辦公室準備教案。

作為特崗教師來到火連坡,想著先幹三年再說。回頭看,初心一直沒變。

2010年8月的一天,黃明拎著簡單的行李走下班車,站在了火連坡鎮三元村這所偏遠中學的門口。

來往的汽車揚起大片塵土,他眯著眼打量著學校,老舊的校舍、破爛的操場,還有那東一片西一片的雜草。「環境比來之前想像的還要差一點。」

黃明這一年從懷化學院畢業,參加了全省特崗教師招考,在農村學校服務3年期滿後,可以選擇在當地留任,拿到正式的教師編制。當然,也有別的出路。

那時的他沒想太多,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幹好這3年再說!」

因為年輕,又會操作電腦,黃明被分到教務處當幹事,負責學生學籍錄入,還要上4個班的政治課。「我學的是化學專業,突然要我教政治,急得每天晚上『惡補』。」現在提起,他的言語中仍透著深深的無奈。

事實上,因為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不夠,公開招聘中經常出現一些學科無人問津的情況,農村中、小學老師學非所教、教非所學的現象非常普遍。

黃明後來如願地教上了自己的專業——化學,但又遇到一個現實問題,「學校有一個實驗室,但是實驗儀器短缺,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們分組試驗的需求。化學是一門以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動不了手,也就得不到實質的煅練與培養。」

簡陋的化學實驗設備。

有些東西,城裡的孩子早已數見不鮮,可對鄉下的孩子來說,還是新奇得很。黃明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在課堂上演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同學們的掌聲和歡呼快把屋頂掀翻。那一刻,他的心情十分複雜,甚至鼻子有些發酸。他下定決心,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農村娃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黃老師平時挺嚴肅,可上起課來特別輕鬆有趣,我們都挺期待他的課。」9年級134班學生潘依敏講出了同學們的心聲。漸漸地,化學成了火連坡鎮中學的一個特色學科。

3年很快過去,黃明選擇了留下來。

「農村學校不缺年輕老師,每年都有新招的,也不缺50歲以上的老師,30至45歲年紀的老師是斷層。像黃明這樣的特崗教師,能在偏遠學校呆上10年,考進城了都不走的,實在難能可貴!」鄧繼軍把黃明的肩膀拍得山響。

黃明笑了,在他靦腆的笑容裡,我們讀懂了他的三次選擇。

火連坡鎮中學新修的教學樓。

留下來的理由

□肖慧

鄉村教師黃明不是一個善於表達的人。

我們聊天過程中,感覺他一直沒有完全放開,只是聊起工作和他的學生,話才顯得多一點。

這10年,他已經習慣了偏遠山區交通和生活的各種不便,也耐得住那份寂寞。他也不是聖人,只是不願意把內心的糾結和困惑掛在嘴邊,我卻分明看到了他對鄉土的熱愛,對鄉情的尊重,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更重要的是,對這群農村娃特有的愛!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無意評判農村年輕教師的紛紛「出走」。畢竟,對鄉村教育的情感培養是一個很苦的過程,生活條件、工作環境、交通閉塞、個人婚姻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我們也很欣喜地看到,有走的,也有留的。比如黃明,比如在這所學校幹了30多年的英語老師孫玉霞,比如在幾所農村學校之間調來調去的校長鄧繼軍……還有常德目前正在潛心教學的6000多名鄉村專任教師,他們身上都有紮根農村、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一心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人生。

如何讓教師紮根鄉村,是發展鄉村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留下來的理由不能僅僅是情懷。近些年,「特崗教師計劃」「公費師範生培養」等國家政策不斷吸引著剛畢業的年輕人,解決了讓鄉村教師「下得來」的問題,我們期待有更多好政策出臺,切實解決鄉村教師待遇、編制、職稱、培訓、精神生活等現實問題,增強其職業獲得感、榮譽感,讓他們真正「留得住」「教得好」。

【來源:尚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回到鄉村的年輕人,憑藉知識與技能,有了更多元的發展●回鄉創業、服務村委會、帶頭跳壩壩舞,返鄉青年的生活有滋有味●返鄉青年為脫貧攻堅、公共文化服務等事業貢獻重要力量近兩年,在網絡上,「鄉村生活」成為熱詞,許多網友通過視頻
  • 90後鄉村教師為村裡娃改編勵志歌曲「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走紅網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90後鄉村教師為村裡娃改編勵志歌曲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走紅網絡 很多網友聽後紛紛給孩子們點讚 最近,網絡上有一群孩子們的歌唱視頻非常火,雖然是流行歌曲的曲調,歌詞卻都改編成了勵志版本,很多網友聽後,紛紛給孩子們點讚。
  • 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開機
    2020年08月24日晚間新聞——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開機
  • 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開機
    本報訊 8月22日,由忻州市委宣傳部主辦,山西景辰未來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村裡的年輕人》開機儀式在忻州古城(明月樓)舉行。導演李豔秋和部分劇組主創及主演參加。電影《村裡的年輕人》,聚焦易地搬遷、產業扶貧、人才培養等方面,以小切口做大文章,藝術化再現忻州市在實現更高水平的「兩不愁三保障」、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完全符合中央及省委關於宣傳思想工作強化正面鼓勁、助力脫貧攻堅的系列安排部署,必將為決戰完勝脫貧攻堅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和良好文化氛圍。
  • 鄉村女教師趙言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鄉村女教師趙言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0-09-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七年」時期中國電影藝術審美賞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分享筆記之----《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 蘇裡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直率地表現年輕人情感的影片一、對人物與愛情的表現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以復員軍人高佔武為代表的一群鄉村青年,正在醞釀著改變貧瘠的北方土地的方法
  • 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開機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團結一致、盡銳出戰,奮力蹚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的重要時刻,「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村裡的年輕人》8月22日上午在忻州古城舉行開機儀式。
  • 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舉行開機儀式
    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舉行開機儀式文章合為時而著,文藝合為時而歌。為了充分反映總書記視察山西特別是忻州以來,忻州在脫貧攻堅和產業振興鄉村中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村裡的年輕人》8月22日上午在忻州古城舉行開機儀式。
  • 淺評:電影《秀美人生》『年輕人的態度,就是鄉村的未來』
    是的,鄉村太貧窮,鄉村太落後,就連村長都不想讓孩子們多讀書,因為那些拼了命的讀書孩子,逃離鄉村,再也不會回頭。 村裡的問題很多,麻煩事接踵而至,橘林不開花結果,村民要砍掉,文秀比村民還要著急,連夜趕回百色,尋找一位農業專家。專家是一位叫阿布的本村人,阿布被文秀的行為感動,願意回來幫忙,阿布是千千萬萬個從農村走出去就再也不願意回來的一個縮影。
  • 村裡的年輕人幹得歡(新時代·面孔)
    趙龍興奮地說,「農村天地廣闊,大有作為,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幹事創業。」   2018年以來,山東省啟動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通過技能培訓、政策支持,幫助返鄉在鄉青年創新創業,並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鄉村「好青年」入黨,將其列為村級後備幹部,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兩年多來,山東省已選樹鄉村「好青年」12.8萬名,帶動一大批青年活躍在鄉村振興第一線。
  • 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外景地峪道河
    1964年,長影又拍攝了《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下集。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反映農村小水利建設和小水電站建設的影片。電影的外景地選在山西的汾陽峪道河一帶。█ 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由山西作家馬烽編劇,蘊含了豐富的山西元素,影片通過一群農村青年劈山引水、建造水電站從而改變家鄉面貌的壯舉,歌頌了年輕人投身家鄉建設、不怕吃苦、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 文化風|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開機
    在全省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團結一致、盡銳出戰,奮力蹚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的重要時刻,8月22日上午,「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村裡的年輕人》在忻州古城舉行開機儀式。
  • 放棄調動機會,紮根鄉村12年!博白這名鄉村教師是學生眼中的「媽媽」
    紮根鄉村12年先後獲得了廣西優秀教師玉林市最美教師玉林市優秀班主任博白縣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在今年,她又入選>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對她而言這是今年教師節最有分量的禮物了!她是博白縣鳳山鎮龐丁村小學山子水教學點的教師胡玉芳,她身上的榮譽,足夠讓她離開山子水教學點,調去更好的小學發展,然而她還是選擇紮根於龐丁村,留守在山子水教學點。胡玉芳在認真備課,她用心教好每一位學生,在學生眼中就像媽媽一樣。
  • 馬雲鄉村教師提名丨樂清教師陳曉雯:一支豎笛開啟鄉村孩子的音樂之路
    從山裡走出的音樂教師只想回到家鄉帶出更多熱愛音樂的學生陳曉雯本就是大荊鎮人,「我的爺爺、爸爸、媽媽都是鄉村老師」,這也在她心中種下了一個教師夢。後來,她走出鄉村,通過自學風琴進入專業學校學習音樂,每天堅持練習八小時鋼琴,畢業後,帶著裝滿專業書籍的行李,毅然回到了家鄉。「參加工作後,我才明白什麼叫『夢想豐滿,現實骨感』。
  • 男教師在鄉村學校當英語教師感覺很頹廢,怎麼辦?
    2012年,我從玉林師範學院畢業就到國家最窮的貧困縣去當一名特崗教師。我所在的學校距離縣城五十多公裡,想要進城只能在周末從早上七點起床做中巴車從村裡出發,十二點又得及時從縣城坐車趕回。當時作為一名特崗教師,班裡幾乎所有的課都是我一個人包班,一周課時竟然有27節。出去一些閒雜時間,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 領軍一期白建才製片電影《村裡的年輕人》 在忻州舉行開機儀式
    為充分反映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特別是忻州以來,忻州在脫貧攻堅、產業振興鄉村中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由我院領軍人才一期校友、山西景辰未來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建才擔任總製片人的「鄉村振興」題材電影《村裡的年輕人》於8月22日在忻州古城舉行開機儀式。
  • 重慶一美女教師辭職,留住鄉村教師必須解決三個問題
    為了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她只能選擇辭職。她要去南方,做一名「廣漂」,她希望在更大的世界裡,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機會。義無反顧,前路茫茫留住鄉村教師,亟需解決三個現實問題這名美女教師辭職,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她是一名鄉村教師。
  • 經典回顧《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似水流年的愛情
    不久馬烽將創作的劇本《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寄給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導演蘇裡,一看到劇本蘇裡就被裡面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他立刻馬不停蹄的趕到馬烽住處,一同籌措拍攝事宜。開拍的時候又很不湊巧,廠子裡像樣一點的演員都出門了,都在為國慶十周年獻禮而忙碌。就剩下那麼幾個名不見經傳而又無所事事的人。
  • 人物聚焦 | 黃明夫婦:「被留守」,也留守著一個家
    黃明夫婦能自己種莊稼就不會買來吃;能用柴火燒飯就不會用電或煤氣做飯;能買便宜的生活用品就不買貴的。黃明說:「畢竟我們都老了,錢不容易掙,省點是點吧。」黃明夫婦養育了兩代人。他們養大了自己的兩個女兒,現在又帶著兩個外孫女。隨著年齡的增加,帶孩子無形之中增加了他們的壓力。大孫女還不能走路時,覃蘭總把她抱在面前,背後就背著個大背簍。
  • 90後鄉村教師為村裡娃改編勵志歌曲 「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走紅網絡
    這群孩子們來自黑龍江省綏化安達市任民鎮一個音樂班,名字叫「村裡的孩兒」。走進這群「村裡的孩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音樂班。  2019年第一學期,兩位90後鄉村音樂教師正式成立了「村裡的孩兒」音樂班,一開始班級裡只有六七個孩子,李平和張雨每天利用中午午休時間,給孩子們一對一輔導。他們發現,來到班級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音準問題。  「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老師 張雨:基本上吧,不跑的可能就那麼幾個。其他的都跑,就是不敢唱,才導致的跑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