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 | 這次找到一群值得吃的小館子
最近一段時間,微信後臺收到了不少粉絲的留言,強烈建議我們製作一個美食地圖。我們又何嘗不想呢,只是礙於技術的問題,美食地圖對於現階段的我們來說還是存在不小的難度。
但大家的呼聲我們也看到了,大地圖做不了,小盤點還是可以繼續的。從本周起,我們會分門別類,不定期地整合一些大家想吃、愛吃的特色小吃和餐廳,希望大家可以在吃貨的道路上永不回頭。那今天的主題,我們就先來說說滷肉。
▼
最近我們接到秘報,說在未來路附近,有一家賣滷味的小館子花樣特別多,雞爪、鴨頭、鴨脖、雞胗、豬頭肉、豬耳朵... ...想吃什麼幾乎都能在這兒找到。關鍵是,他們家還是四川做法。
川味滷肉?那是什麼感覺呢?就拿這個經常在河南吃貨餐桌上出現的大塊頭來說,披了一層四川外衣後味道就變了個樣。入口軟糯有嚼頭,比常吃的豬頭肉更有彈性。後味裡各種香料混著肉香輪番上陣、直撲腦門,讓吃貨一邊嘶哈著一邊又捨不得放下筷子。
聽後廚師傅講,店內每天做滷味,除了要用到30多種香料,還要搭配20斤左右的幹紅辣椒和3種麻椒。為了避免辣椒、麻椒太過刺激,還貼心的加入了曬乾後的鮮檳榔片。料包都是一鍋一換,店內的滷味也是當天滷當天就能賣完,據說每天要滷200斤左右的滷味才跟得上食客們的需求。
▼
據小道消息,黃河路經五路附近的菜市場裡,藏著一家新開的醬肉店。別看門頭普普通通,菜色普普通通,但據說這手藝可是大有來頭。
「黑」是我們對這家醬牛肉的第一印象,相比於常見的醬紅色,這家牛肉的顏色格外重,甚至有點兒發黑。聽師傅說,顏色的秘密全在這鍋老汁醬湯。湯汁不變,調料每天都要下新的。一種粉碎成較細的顆粒,另一種乾脆打成粉末,這可是駐馬店當地特有的做法。
從黑色的醬雞,到牛肉乾、再到醬牛肉,雖然食材不同,但都離不開這鍋傳了幾十年的醬湯,如果你對這來自地方的老手藝感興趣的話,不妨路過的時候買上一點試試看吧。
▼
印象中的滷肉檔口,大多都是滷豬蹄、豬耳朵、豬頭肉、肘子等常見的食材,幾乎很少見到有賣東坡肉的。但最近發現了這樣一家檔口,不僅滷味豐富,竟然還把東坡肉搬進了檔口裡。
滷好的東坡肉都碼在桶裡,每一塊兒分量都不大,食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肥揀瘦」。聽師傅講,這個東坡肉是根據河南人的口味改良過的,以鹹鮮為主。在滷製時,五香味兒打底,糖色增色,既能提鮮也能調味兒。
老吃家都知道,東坡肉要趁熱吃。為了保溫,店內以前用的是罈子、砂鍋一類的,改進後就用了這種口小肚子大的鍋。這種鍋不僅保留了砂鍋的性能,能持續保溫八個小時以上,而且能把東坡肉裡多餘的油脂逼出來。
▼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知道這家的吃貨多是衝著蒸餃去的,別看名氣不怎麼大,但在附近這家店已經火了近十年。原以為這種小店,能把蒸餃做好就很不錯了,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穫。
相比於牛肉、燒雞這類的老牌滷肉,來自洛陽孟津的套腸在鄭州本就少見。究其原因還是做法上太過費時費力,小一點的飯店幾乎都不願意做這個。
但在這裡卻有它的一席之位。吃起來軟軟糯糯的不失嚼勁,也沒有異味。再來口小酒,就更美了。
▲店名:賈記蒸餃
▲地址:鄭州市農業路高架與洲海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東(👈點擊導航)
▼
這個店在遙遠的大南郊,要環境沒環境,要服務沒服務,就連起的店名都土到爆。門口的路更是坑坑窪窪的,還有種下鄉趕集的錯覺。要不是剛吃完出門走的大爺,說了一句「可好吃了」,我們真懷疑來錯了地方。
被吃貨頻繁推薦的這個滷雞爪,說實在話,最開始小編是拒絕的。畢竟滿大街都有,哪裡買不到?但有吃貨說了,「我一個人吃一斤都不夠」,還有人要買100塊錢帶走的,這雞爪就這麼好吃?
雞爪比較短,也沒有上太重的滷色。就是因為顏色不深,才讓小編降低了防備心。辣味很足,香味有餘,細細品還帶著一些甜口。重點是輕輕一咬就肉骨分離,入口軟糯卻不失筋道。難怪有些吃貨來,瞬間就能幹掉一盤。
▼
在去吃醬牛肉的路上,我們順道買了幾個熱燒餅。聽朋友介紹,這剛出爐的醬牛肉,就得配著熱燒餅吃才得勁。果不其然,去的時候醬牛肉剛好出鍋。熱氣氤氳間,那股濃鬱的醬香味就直溜溜的鑽進了鼻孔裡,饞的我們心裡直痒痒。
滷好的醬牛肉外層油潤,撕開後就露出了誘人的色澤。趁熱夾在燒餅裡,還有醬汁滲出來。一口咬下去,牛肉熱乎軟爛卻不失嚼勁,味道入得很足。和平常吃的冷卻過的醬牛肉比起來,後味要更醇厚一些。
檔口開在鄭州老海鮮市場,經五路附近。每天在家裡滷好各種滷味後,盧師傅就會馬不停蹄地的趕到店裡幫忙。大多食客都成了店裡的老主顧,除了來買醬牛肉,店內的滷豬蹄、滷雞爪、雞胗等也頗受食客們的喜愛。
天貓雙11
河南民生頻道送紅包
本文為香香美食原創,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民生樂購特別推薦」
關注我們,一起尋找值得吃的味道
你和我的小確幸
被這樣藏在了角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