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一、開國名臣,劉伯溫
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劉基-劉伯溫,乃是諸葛亮之後又一智星,其才能可幫朱元璋開疆拓土。朱元璋立國之後,封劉伯溫為「誠意伯」(相當於伯爵)。
劉伯溫從小就是神童,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來到杭州,看到一位賣水果的人,於是他便想起了在家鄉時就聽到過的一位買柑橘的商人,說是此人善於研究如何保存和種植水果,不論是冬天或者夏天,他賣的柑橘看上去都非常的不錯,光鮮亮麗,因此他的生意非常興隆,馳名各地。
二、伯溫嘗橘,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這次來到杭州,劉伯溫對其非常好奇,希望能夠親口嘗一嘗,傳遍大江南北的甜美柑橘。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這位水果商人。到水果商人的門前去購買柑橘,卻發現這裡人山人海,人們爭先恐後,那個樣子正如我們如今的網紅打卡地一樣,人們爭先恐後的在購買他的柑橘。於是劉伯溫也擠在人群當中買了幾個,當他買到過後,迫不及待的就想嘗嘗其中甘甜的滋味。但是當他剝開皮裡面的果肉,卻像破敗的棉絮一樣。一點鮮甜的滋味也沒有,劉伯溫心裡在想「此物怎可能吃?」。於是很生氣的拿著剝開的柑橘,跑去水果商那裡對水果商說:「這位老先生您賣的柑橘是讓人吃的呢?還是讓人看的呢?您這不是騙人嗎?您這樣做也太過分了吧!」
三、當世如此橘,裡外不一也
聽到劉博文的話,作為水果商人也絲毫沒有尷尬之意。那是面帶微笑對劉伯溫說:「這位先生,您先別生氣。首先,我賣這柑橘只是為了養家餬口。其次,你買柑橘,我賣柑橘,這是買賣的自由,您如果不想買,可以不買。我在這裡賣了柑橘很多年,買的人很多,但是像您這樣來找我問道理的人,卻只有一個。您如果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你就應該看看管管現在的世道,真正欺騙大家的不是我,而是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們坐著八抬大轎或是騎著紅棕烈馬,頭頂烏紗,身著棉袍。看上去一個個光鮮亮麗,是正人君子之範。但是他們整天所幹的事情呢?」
四、老叟說現世,伯溫無言對
老者休息了一會又說:「如今的老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然而下面的管理卻無人看管,到處為非作歹,各地盜賊猖獗。他們卻什麼事事也沒有幹,而是是白白坐在高位,享受豐厚的待遇。這些人,但從外表看光鮮亮麗,無不讓人羨慕。可實際上呢,他們都是大盜賊,跟我賣的柑橘一樣,金玉其表敗絮其內。跟這些人比我又算得了什麼呢?你為什麼不去問問這些人呢?為何單單來問我呢?」
劉伯溫聽到這三句反問之後,沉默不語、苦思良久,漸漸的反覆悟到了什麼。於是便感謝這位商人賜教,離別而去。
回到家裡後,懷著對統治者的諷刺、對社會風氣的憤恨,就寫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回到家中,他便奮筆疾書,懷揣著對當時元朝的社會,以及對統治者的諷刺。寫下了赫赫有名的《賣柑者言》。
五、誤者國,善兩面
然而民國時期,國父孫中山開國,推翻了從封建王朝的統治,可惜成果被袁世凱所竊取。後期民國,又被蔣介石揮手的四大家族所把控,各種家族勢力盤根錯節。雖然當時國民黨的軍隊所配備的武器,都是極盡奢華的美制武器。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身體是武裝的,但是思想卻是腐朽的。因此,這句話在適合當時不過。
總結
不只是民國時期有這樣的人,在每個時代都會出現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人。就比如這幾年陸陸續續出現的明星熱點事件,人的才華可以培養,但是人的內心所需要培養的財富是培養才華所需要花費的十倍以上。希望世人能夠推崇為人處事、表裡如一。
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典故,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