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官網顯示,浙江濤濤車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濤濤車業」)更新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謀求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資6億元,用於年產100萬輛智能電動車建設項目、全地形車智能製造提升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濤濤車業業績穩定增長,但也存在過度依賴境外市場,應收帳款持續攀升,研發實力孱弱,產能利用率大幅波動等問題。
業績穩定增長,但過度依賴境外市場
濤濤車業是一家年輕的公司,2015年9月成立,專注於戶外休閒娛樂兼具短途交通代步功能的汽動車、電動車及其配件、用品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6億元、6.16億元、7.52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2733.95萬元、3912.48萬元、7189.57 萬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24.38%。2020年1-6月,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4.84億元、8511.31萬元,淨利潤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按照區域劃分,濤濤車業幾乎全部收入都來源於境外市場。於上述各報告期內,境外銷售佔其營業收入比例均在 99%以上。其中,美國市場佔比最大,達到79.37%、77.52%、69.12%和67.87%,其次為歐洲。
(圖源:濤濤車業招股書)
這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全球貿易形勢日趨緊張的背景下,暗藏業績波動風險。
對此,濤濤車業在招股書中表示,如果未來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對公司相關產品的貿易政策和認證制度發生變化,或主要海外市場的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或發生激烈的貿易戰,則公司的業務和經營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應收帳款、存貨高企
據了解,濤濤車業採用「訂單式」和「倉儲式」生產模式,隨著營收規模的擴大,應收帳款和存貨亦水漲船高。
2017年-2019年度以及2020年1-6月,公司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 3524.55 萬元、6,302.25 萬元、9289.80 萬元和7683.73 萬元,佔報告期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5%、10.22%、12.36%和 15.88%,佔比呈逐年上升趨勢。
其中,應收帳款前五名客戶佔比依次為 59.09%、28.41%、63.53%和 54.48%。
雖然公司稱現有主要海外客戶如沃爾瑪、 亞馬遜及 Logicom S.A 等為知名企業,信用較好,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資信風險較小,但仍為可能發生的壞帳風險準備了188.93萬元、339.37萬元、507.48萬元和411.37萬元。
於此同時,由於其針對美國、加拿大市場主要採取「倉儲式」生產模式,導致公司存貨帳面價值高企,報告期各期分別為11684.82 萬元、22308.29 萬元、19208.53 萬元和 19861.33 萬元,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36.47%、44.73%、29.14%和25.35%,規模和佔比均較高,同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 231.70 萬元、370.05 萬元、384.32 萬元和 722.11 萬元。
對此,濤濤車業向京達財經回復稱,未來,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實際生產能力,提前計劃,統籌安排,確保存貨庫存水平合理。
所獲專利以外觀設計為主,研發實力受質疑
在招股書中,濤濤車業宣稱,在經營實踐中已形成了較多的核心技術積累,包括各類專利在內的核心技術的安全直接決定了公司的競爭優勢,是公司未來得以持續高速發展的基礎。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擁有166項境內專利和30項境外專利。
事實上,京達財經梳理發現,這166項境內專利中,發明專利只有4項,實用新型專利58 項,外觀設計專利最多,為104項,而30項境外專利則全部為外觀設計專利。
以此計算,外觀專利佔比高達68.3%。而上述情況也引發深交所關注,在審核問詢函中要求濤濤車業,「補充披露發行人在境內獲得4項發明專利,但在境外僅獲得外觀設計專利的原因。」
另外,濤濤車業還涉及兩起專利訴訟案件。Unicorn Global, Inc.、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聯昶科技有限公司聲稱濤濤車業孫公司GOLABS 侵犯其 9376155 專利、9452802 專利及 D737723 專利,以及10167036 專利及 10597107 專利,並向德克薩斯州當地法院提起了訴訟。
從研發投入的力度來看,濤濤車業也相對吝嗇。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675.74 萬元、2188.19 萬元、2616.33 萬元和 1421.43 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45%、3.55%、3.48%和 2.94%,而行業均值為4.64%、4.3%、4.61%和4.07%。
所獲專利以外觀設計為主,研發費用佔比低於行業均值,濤濤車業所謂的核心技術積累恐怕在成色上要打個折扣。
除此之外,濤濤車業此番募資用途也讓外界質疑。
2017-2019年,濤濤車業汽動車產能利用率從95.28%下降至87.06%,並進一步減至73.42%;2018-2019年,電動滑板車和電動平衡車產能利用率亦從93.88%下滑至77.91%。
在產能利用率已顯富餘的情況下,公司卻仍然要募集資金2.6億元建設年產100 萬臺智能電動車項目,市場能否消化得了?
濤濤車業在對京達財經的回覆中稱,電動滑板車行業在近幾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輕工業產品出口國,電動滑板車出口量名列前茅。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性、舒適性、智能性及個性化的訴求與日俱增。根據市場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智能電動車市場未來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公司需及時抓住時機以應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