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超越
在上幾期我們把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的核心知識梳理了一下,今天應各位同學要求,開始梳理名著《三國演義》,請同學們認真識記。
一、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羅貫中也曾參與其中。「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在蘇州結識施耐庵,以師徒相稱,兩人一同參加位於平江(即蘇州)的張士誠反元起義政權,做過一段時間幕僚後離開。曾與另一位吳王朱元璋為敵,在明朝成立之後,羅貫中放棄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創作《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二、作品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
三、人物簡介
1.劉備
「仁」的代表--劉備
劉備,字玄德,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桃園結義攻打黃巾軍,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與魏、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國號為漢,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劉備病死在蜀國。
形象: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性格:為人忠厚,知人善任,寬仁愛民、至誠待士、信義為上、大智若愚、是「聖君」的代表。後期剛愎自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重要情節:
桃園豪傑三結義(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三英戰呂布(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三顧茅廬(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
劉玄德攜民渡江(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白帝城託孤(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2.曹操
一代奸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天子的名義徵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形象:面色慘白,目光銳利。
性格:愛才 奸詐多疑 自私殘暴 權謀機變從容不迫 志向遠大 飛揚跋扈
重要情節:
曹操獻刀(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錯殺呂伯奢(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許田打圍(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割發代首(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官渡之戰(第三十回 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華容逢關羽(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關羽)
夢中殺人、殺楊修(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殺華佗(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3.孫權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字仲謀,生的方頤大口,碧眼紫髯。「昔漢使劉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後果真如此。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曹操對這位後輩 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
形象:生的方頤大口,碧眼紫髯。
性格:謙虛,愛才,識人,明智,晚年昏庸。
重要情節:
繼承父兄基業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決計破曹(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六十一回 趙雲截江奪阿鬥 孫權遺書退老瞞)
孫權降魏(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 先主徵吳賞六軍)
4.關羽
「義絕」----關公(五虎上將之首)
關羽,字雲長又名長生。公元200年劉備戰敗,關羽被曹操所圍,降漢不降曹,極受優禮,並被封侯,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當得知劉備下落時,過五關斬六將,攜劉備家眷返回,成為封建社會忠孝仁義的楷模。他雖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卻死得最早,於公元219年孫權襲荊州時被殺。
形象:單鳳眼,臥蠶眉,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
性格:忠義勇武 忠貞不二 光明磊落恩怨分明
重要情節:
溫酒斬華雄(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身在曹營心在漢、斬顏良(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誅文丑、掛印封金(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雲長掛印封金)
千裡走單騎第、過五關斬六將 (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裡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單刀赴會(第六十六回 關雲長單刀赴會 伏皇后為國捐生)
華容道義釋曹操(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水淹七軍(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 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刮骨療毒、關羽大意失荊州(第七十五回 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
敗走麥城(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關帝顯聖(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宗旨:文化·傳承·超越
微信搜索微信訂閱號:聖陶青少年作家俱樂部或掃碼關注下列二維碼
我們一起來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