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2021-03-05 明珠絮語

上回簡介:

袁紹不聽田豐之言,將兵七十萬,伐曹操。

雙方在官渡對峙,袁紹不聽許攸分軍擊許昌的建議,反疑責許攸,許攸棄紹曹操,獻計曹操領兵燒袁紹屯糧的烏巢。

沮授諫袁紹派重兵守烏巢,紹不聽,烏巢被燒。

曹操大破袁紹。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卻說曹操乘袁紹之敗,整頓軍馬,迤邐追襲。袁紹幅巾單衣,引八百餘騎,奔至黎陽北岸,大將蔣義渠出寨迎接。紹以前事訴與義渠。義渠乃招諭離散之眾,眾聞紹在,又皆蟻聚。軍勢復振,議還冀州。軍行之次,夜宿荒山。紹於帳中聞遠遠有哭聲,遂私往聽之。卻是敗軍相聚,訴說喪兄失弟,棄伴亡親之苦,各各捶胸大哭,皆曰:「若聽田豐之言,我等怎遭此禍!」紹大悔曰:「吾不聽田豐之言,兵敗將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見之耶!」次日,上馬正行間,逢紀引軍來接。紹對逢紀曰:「吾不聽田豐之言,致有此敗。吾今歸去,羞見此人。」逢紀因譖曰:「豐在獄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紹大怒曰:「豎儒怎敢笑我!我必殺之!」遂命使者齎寶劍先往冀州獄中殺田豐。

卻說田豐在獄中。一日,獄吏來見豐曰:「與別駕賀喜!」豐曰:「何喜可賀?」獄吏曰:「袁將軍大敗而回,君必見重矣。」豐笑曰:「吾今死矣!」獄吏問曰:「人皆為君喜,君何言死也?」豐曰:「袁將軍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獄吏未信。忽使者齎劍至,傳袁紹命,欲取田豐之首,獄吏方驚。豐曰:「吾固知必死也。」獄吏皆流淚。豐曰:「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於獄中。後人有詩曰:「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亡。河北棟梁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田豐既死,聞者皆為嘆惜。

袁紹回冀州,心煩意亂,不理政事。其妻劉氏勸立後嗣。紹所生三子長子袁譚字顯思,出守青州;次子袁熙字顯奕,出守幽州;三子袁尚字顯甫,是紹後妻劉氏所出,生得形貌俊偉,紹至愛之,因此留在身邊。自官渡兵敗之後,劉氏勸立尚為後嗣,紹乃與審配、逢紀、辛評、郭圖四人商議、原來審、逢二人,向輔袁尚;辛、郭二人,向輔袁譚;四人各為其主。當下袁紹謂四人曰:「今外患未息,內事不可不早定,吾將議立後嗣:長子譚,為人性剛好殺;次子熙,為人柔懦難成;三子尚,有英雄之表,禮賢敬士,吾欲立之。公等之意若何?」郭圖曰:「三子之中,譚為長,今又居外;主公若廢長立幼,此亂萌也。今軍威稍挫,敵兵壓境,豈可復使父子兄弟自相爭亂耶?主公且理會拒敵之策,立嗣之事,毋容多議。」袁紹躊躇未決。忽報袁熙引兵六萬,自幽州來;袁譚引兵五萬,自青州來;外甥高幹亦引兵五萬,自并州來:各至冀州助戰。紹喜,再整人馬來戰曹操。時操引得勝之兵,陳列於河上,有土人簞食壺漿以迎之。操見父老數人,鬚髮盡白,乃命入帳中賜坐,問之曰:「老丈多少年紀?」答曰:「欲近百歲矣。」操曰:「吾軍士驚擾汝鄉,吾甚不安。」父老曰:「桓帝時,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遼東人殷馗善曉天文,夜宿於此,對老漢等言:黃星見於乾象,正照此間。後五十年,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今以年計之,整整五十年。袁本初重斂於民,民皆怨之。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眾,正應當時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操笑曰:「何敢當老丈所言?」遂取酒食絹帛賜老人而遣之。號令三軍:「如有下鄉殺人家雞犬者,如殺人之罪!」於是軍民震服。操亦心中暗喜。人報袁紹聚四州之兵,得二三十萬,前至倉亭下寨。操提兵前進,下寨已定。次日,兩軍相對,各布成陣勢。操引諸將出陣,紹亦引三子一甥及文官武將出到陣前。操曰:「本初計窮力盡,何尚不思投降?直待刀臨項上,悔無及矣!」紹大怒,回顧眾將曰:「誰敢出馬?」袁尚欲於父前逞能,便舞雙刀,飛馬出陣,來往奔馳。操指問眾將曰:「此何人?」有識者答曰:「此袁紹三子袁尚也。」言未畢,一將挺槍早出。操視之,乃徐晃部將史渙也。兩騎相交,不三合,尚撥馬刺斜而走。史渙趕來,袁尚拈弓搭箭,翻身背射,正中史渙左目,墜馬而死。袁紹見子得勝,揮鞭一指,大隊人馬擁將過來,混戰大殺一場,各鳴金收軍還寨。

操與諸將商議破紹之策。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勸操退軍於河上,伏兵十隊,誘紹追至河上,「我軍無退路,必將死戰,可勝紹矣。」操然其計。左右各分五隊。左:一隊夏侯惇,二隊張遼,三隊李典,四隊樂進,五隊夏侯淵;右:一隊曹洪,二隊張郃,三隊徐晃,四隊于禁,五隊高覽。中軍許褚為先鋒。次日,十隊先進,埋伏左右已定。至半夜,操令許褚引兵前進,偽作劫寨之勢。袁紹五寨人馬,一齊俱起。許褚回軍便走。袁紹引軍趕來,喊聲不絕;比及天明,趕至河上。曹軍無去路,操大呼曰:「前無去路,諸軍何不死戰?」眾軍回身奮力向前。許褚飛馬當先,力斬十數將。袁軍大亂。袁紹退軍急回,背後曹軍趕來。正行間:一聲鼓響,左邊夏侯淵,右邊高覽,兩軍衝出。袁紹聚三子一甥,死衝血路奔走。又行不到十裡,左邊樂進,右邊于禁殺出,殺得袁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又行不到數裡,左邊李典,右邊徐晃,兩軍截殺一陣。袁紹父子膽喪心驚,奔入舊寨。令三軍造飯,方欲待食,左邊張遼,右邊張郃,徑來衝寨。紹慌上馬,前奔倉亭。人馬睏乏,欲待歇息,後面曹操大軍趕來,袁紹捨命而走。正行之間,右邊曹洪,左邊夏侯惇,擋住去路。紹大呼曰:「若不決死戰,必為所擒矣!」奮力衝突,得脫重圍。袁熙、高幹皆被箭傷。軍馬死亡殆盡。紹抱三子痛哭一場,不覺昏倒。眾人急救,紹口吐鮮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此天喪吾也!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便教辛評、郭圖火急隨袁譚前往青州整頓,恐曹操犯境;令袁熙仍回幽州,高幹仍回并州:各去收拾人馬,以備調用。袁紹引袁尚等入冀州養病,令尚與審配、逢紀暫掌軍事。卻說曹操自倉亭大勝,重賞三軍;令人探察冀州虛實。細作回報:「紹臥病在床。袁尚、審配緊守城池。袁譚,袁熙、高幹皆回本州。」眾皆勸操急攻之。操曰:「冀州糧食極廣,審配又有機謀,未可急拔。現今禾稼在田,恐廢民業,姑待秋成後取之未晚。」正議間,忽荀彧有書到,報說:「劉備在汝南得劉闢、龔都數萬之眾。聞丞相提軍出徵河北,乃令劉闢守汝南,備親自引兵乘虛來攻許昌。丞相可速回軍御之。」操大驚,留曹洪屯兵河上,虛張聲勢。操自提大兵往汝南來迎劉備。卻說玄德與關、張、趙雲等,引兵欲襲許都。行近穰山地面,正遇曹兵殺來,玄德便於穰山下寨,軍分三隊:雲長屯兵於東南角上,張飛屯兵於西南角上,玄德與趙雲於正南立寨。曹操兵至,玄德鼓譟而出。操布成陣勢,叫玄德打話。玄德出馬於門旗下。操以鞭指罵曰:「吾待汝為上賓,汝何背義忘恩?」玄德曰:「汝託名漢相,實為國賊!吾乃漢室宗親,奉天子密詔,來討反賊!」遂於馬上朗誦衣帶詔。操大怒,教許褚出戰。玄德背後趙雲挺槍出馬。二將相交三十合,不分勝負。忽然喊聲大震,東南角上,雲長衝突而來;西南角上,張飛引軍衝突而來。三處一齊掩殺。曹軍遠來疲睏,不能抵當,大敗而走。玄德得勝回營。

次日,又使趙雲搦戰。操兵旬日不出。玄德再使張飛搦戰,操兵亦不出。玄德愈疑。忽報龔都運糧至,被曹軍圍住,玄德急令張飛去救。忽又報夏侯惇引軍抄背後逕取汝南,玄德大驚曰:「若如此,吾前後受敵,無所歸矣!」急遣雲長救之。兩軍皆去。不一日,飛馬來報夏侯惇已打破汝南,劉闢棄城而走,雲長現今被圍。玄德大驚。又報張飛去救龔都,也被圍住了。玄德急欲回兵,又恐操兵後襲。忽報寨外許褚搦戰。玄德不敢出戰,候至天明,教軍士飽餐,步軍先起,馬軍後隨,寨中虛傳更點。玄德等離寨約行數裡,轉過土山,火把齊明,山頭上大呼曰:「休教走了劉備!丞相在此專等!」玄德慌尋走路。趙雲曰:「主公勿憂,但跟某來。」趙雲挺槍躍馬,殺開條路,玄德掣雙股劍後隨。正戰間。許褚追至,與趙雲力戰。背後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見勢危,落荒而走。聽得背後喊聲漸遠,玄德望深山僻路,單馬逃生。

捱到天明,側首一彪軍衝出。玄德大驚,視之,乃劉闢引敗軍千餘騎,護送玄德家小前來;孫乾。簡雍,糜芳亦至,訴說:「夏侯惇軍勢甚銳,因此棄城而走。曹兵趕來,幸得雲長擋住,因此得脫。」玄德曰:「不知雲長今在何處?」劉闢曰:「將軍且行,卻再理會。」行到數裡,一棒鼓響,前面擁出一彪人馬。當先大將,乃是張邰,大叫:「劉備快下馬受降!」玄德方欲退後,只見山頭上紅旗磨動,一軍從山塢內擁出,為首大將,乃高覽也。玄德兩頭無路,仰天大呼曰:「天何使我受此窘極耶!事勢至此,不如就死!」欲拔劍自刎,劉闢急止之曰:「容某死戰,奪路救君。」言訖,便來與高覽交鋒。戰不三合,被高覽一刀砍於馬下。

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衝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邰。邰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雲乘勢衝殺,卻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奪路間,只見雲長、關平、周倉引三百軍到。兩下相攻,殺退張邰。各出隘口,佔住山險下寨。玄德使雲長尋覓張飛。原來張飛去救龔都,龔都已被夏侯淵所殺;飛奮力殺退夏侯淵,迤邐趕去,卻被樂進引軍圍住。雲長路逢敗軍,尋蹤而去,殺退樂進,與飛同回見玄德。

人報曹軍大隊趕來,玄德教孫乾等保護老小先行。玄德與關、張、趙雲在後,且戰且走。操見玄德去遠,收軍不趕。玄德敗軍不滿一千,狼狽而奔。前至一江,喚土人問之,乃漢江也。玄德權且安營。土人知是玄德,奉獻羊酒,乃聚飲於沙灘之上。玄德嘆曰:「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隨劉備。備之命窘,累及諸君。今日身無立錐,誠恐有誤諸君。君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眾皆掩面而哭。雲長曰:「兄言差矣。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於羽;後九裡山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孫乾曰:「成敗有時,不可喪志。此離荊州不遠。劉景升坐鎮九郡,兵強糧足,更且與公皆漢室宗親,何不往投之?」玄德曰:「但恐不容耳。」乾曰:「某願先往說之,使景升出境而迎莊公」玄德大喜,便令孫乾星夜往荊州。到郡入見劉表,禮畢,劉表問曰:「公從玄德,何故至此?」乾曰:「劉使君天下英雄,雖兵微將寡,而志欲匡扶社稷。汝南劉闢、龔都素無親故,亦以死報之。明公與使君,同為漢室之胄;今使君新敗,欲往江東投孫仲謀。乾僭言曰:不可背親而向疏。荊州劉將軍禮賢下士,士歸之如水之投東,何況同宗乎?因此使君特使乾先來拜白。惟明公命之。」表大喜曰:「玄德,吾弟也。久欲相會而不可得。今肯惠顧,實為幸甚!」蔡瑁譖曰:「不可。劉備先從呂布,後事曹操,近投袁紹,皆不克終,足可見其為人。今若納之,曹操必加兵於我,枉動幹戈。不如斬孫乾之首,以獻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孫乾正色曰:「乾非懼死之人也。劉使君忠心為國,非曹操、袁紹、呂布等比。前此相從,不得已也。今聞劉將軍漢朝苗裔,誼切同宗,故千裡相投。爾何獻讒而妒賢如此耶?」劉表聞言,乃叱蔡瑁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蔡瑁慚恨而出,劉表遂命孫乾先往報玄德,一面親自出郭三十裡迎接。玄德見表,執禮甚恭。表亦相待甚厚。玄德引關、張等拜見劉表,表遂與玄德等同入荊州,分撥院宅居住。卻說曹操探知玄德已往荊州投奔劉表,便欲引兵攻之。程昱曰:「袁紹未除,而遽攻荊襄,倘袁紹從北而起,勝負未可知矣。不如還兵許都,養軍蓄銳,待來年春暖,然後引兵先破袁紹,後取荊襄:南北之利,一舉可收也。」操然其言,遂提兵回許都。至建安七年,春正月,操復商議興兵。先差夏侯惇、滿寵鎮守汝南,以拒劉表;留曹仁、荀彧守許都:親統大軍前赴官渡屯紮。且說袁紹自舊歲感冒吐血症候,今方稍愈,商議欲攻許都。審配諫曰:「舊歲官渡,倉亭之敗,軍心未振;尚當深溝高壘,以養軍民之力。」正議間,忽報曹操進兵官渡,來攻冀州。紹曰:「若候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然後拒敵,事已遲矣。吾當自領大軍出迎。」袁尚曰:「父親病體未痊,不可遠徵。兒願提兵前去迎敵。」紹許之,遂使人往青州取袁譚,幽州取袁熙,并州取高幹:四路同破曹操。正是:才向汝南鳴戰鼓,又從冀北動徵鼙。未知勝負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相關連結: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每天幾分鐘,每年幾本書,我們一起讀!

讓我們在閱讀中共同成長!

點「閱讀原文」,了解並關注本公眾號,希望我們能成為朋友!

相關焦點

  •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上回簡介:呂布轅門射戟,使袁術部將紀靈不攻劉備。
  •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上回簡介:馬超與曹操手下猛將許褚交鋒,不分勝負。
  •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
    卻說來人回見羊祜,以抗所問並奉酒事,一一陳告。祜笑曰:「彼亦知吾能飲乎!」遂命開壺取飲。部將陳元曰:「其中恐有奸詐,都督且宜慢飲。」祜笑曰:「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自是使人通問,常相往來。一日,抗遣人候祜。祜問曰:「陸將軍安否?」來人曰:「主帥臥病數日未出。」祜曰:「料彼之病,與我相同。吾已合成熟藥在此,可送與服之。」來人持藥回見抗。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徐元直力薦臥龍 劉皇叔三顧草廬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十八回 孔明氣死周瑜 馬超痛失西涼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空城計嚇跑司馬懿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 【名著選讀】羅貫中《三國演義》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 中考名著《三國演義》動畫導讀(全集)
    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倆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三國時期地圖《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 【局小·書香】我愛讀名著——五年一班王麓瑞讀《三國演義》
    【我愛讀名著】我讀《三國演義》我讀過許多書,其中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讓我印象深刻。這部小說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大背景,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大氣、磅礴的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的歷史畫卷。徜徉在《三國演義》裡,我看到各路英雄粉末登場:千裡走單騎重情重義的關雲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神算子諸葛亮,陰險狡詐的一代奸雄曹操;我還看到以少勝多、曠日持久、火燒連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各種戰役場面;在這裡,離間計、苦肉計、空城計、調虎離山計、將計就計等等計謀紛紛上演,讓我心潮起伏,嘆為觀止。
  • 名著導讀(五)|《三國演義》·人物簡介篇(上)
    文化·傳承·超越在上幾期我們把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的核心知識梳理了一下
  • 瓷器上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歷代清帝對該歷史演義小說系列人物典故非常痴迷,《三國演義》甚至被稱為清朝的立國之寶。以《【許田圍獵】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董國舅內閣受召】。上圖2019年香港佳士得拍賣的這件清康熙五彩棒槌瓶與明代末年《三國演義》英雄譜本畫片非常相似,細緻的描繪了曹操要挾天子許田圍獵的典故,只見那曹操先於漢帝射中一頭小鹿,神採飛揚,漢獻帝及眾臣表情錯愕,山石草木亦刻繪精細。【煮酒論英雄】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
  • 「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一套既可以讀又可以聽的四大名著
    這套《四大名著·名家演播·閱讀無障礙版》,不管是以前沒讀過,還是打算重溫經典,都值得擁有。當看到古樸的封面,燙金工藝,怎麼看都是那種適合擺在書架上增加書香氣息的,一開始還在擔心是否適合給孩子看。適合小學生、初中、高中學生:相較於普通版本,這套演播版四大名著閱讀方便、形式多樣,更富趣味性。加上詳盡講解,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故事精華,理解名著內涵。8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基本都能無障礙閱讀了,因為絕大多數四年級的孩子認識《三國演義》原著中95%的漢字,雖說不能把握細節文意,但理解情節是可以做到的。
  • 【名著選讀】 羅貫中《三國演義》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
  • 走進三國——領略英雄本色 ——師生共讀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我們所喜愛的經典名著。全書人物鮮明,英雄輩出,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十分精彩,讀來讓人手不釋卷。我們經常談起三國裡的故事,很精彩,很吸引人,細細品讀更是一種文學享受。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
  • 名著閱讀知識梳理:《三國演義》知識點+練習
    1、「義」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俄國學者稱讚《三國演義》是「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2、《三國演義》中哪兩位人物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們各自的內心是怎樣?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他是否能成大業,胸懷大志。劉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綻,竭力掩蓋,內心恐慌。
  • 奇文共欣賞:《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前兩天刷知乎,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四大名著中哪一部的文學水平最低?」翻看了所有答案,近半數以上的回答是《三國演義》。這一下子讓我來了精神,於是在知乎上找了找,又找到了些諸如「《三國演義》為何能名列四大名著」「如果要在四大名著中去掉一部,去掉哪一部最為合適」等等的問題,讓人看了莫名其妙。總之,在號稱「人均985」的知乎人的認知裡,《三國演義》已幾近被開除出四大名著的邊緣。
  • 我的三國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
    ……」中國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家喻戶曉,電視劇中的這首主題曲我的爸爸媽媽都會唱。記得在我大班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買了一套少兒版的四大名著,每一本我都愛看,其中《三國演義》我看過很多遍,也看過幾種不同版本,電視劇版、少兒漫畫版、小人書版、青少年版。這部小說中我崇拜的英雄人物有好多。
  • 連麗如 評書 三國演義 第二回 桃園三結義
    》、「三國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故事在中國民間流行久遠。隋朝《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觀看曹操譙溪擊蛟的雜戲。唐初劉知幾《史通》有「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故事。譬如宋元時代盛行於都市遊樂場之說話,題材多樣,作品眾多,其中最受歡迎就是取材於三國時代歷史之「說三分」[4]:8。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霍四究「說三分」之事。
  • 名著導讀之《三國演義》(二):小說內容梳理~
    7、《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關羽。8、「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代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你喜歡作品中的哪個人物?
  • 《三國演義》讀後感(文/陳斯哲)
    今天,我在家裡讀了一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所謂「三國演義」是一本長篇章小說,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三國演義》有一百二十回,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二十七回關羽五關斬六將。其中說了關羽為了追隨劉備,過了五個關卡,斬了六名大將,最後通過不懈努力終於見到劉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