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丨好萊塢電影營銷大揭秘

2021-02-22 中國電影票房吧

 

 縱觀好萊塢的歷史,短短百年間誕生了大量的經典作品,無數人為之瘋狂,在欣賞其影片的同時,其高度專業化的營銷策略,不僅在全球電影市場進行了最廣泛的拓展,也對好萊塢電影品牌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總結其營銷策略,把握其運營特色,對世界各國的電影營銷無疑有著深刻的借鑑意義,對我國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營銷策劃始於消費者,而不是製作者自身,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消費者的滿意,並成為吸引他們繼續消費的動因。

  這種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營銷觀在美國已被普遍接受,好萊塢深諳其道,將觀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消費者為中心作為電影品牌的指導思想早已是他們公認的營銷法寶。為了建立品牌並進行相應的營銷,電影公司第一步就是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和制定策略,剖析觀眾心理,第二步才是投其所好製作符合觀眾需求的影片。


  根據基於顧客的品牌資產模型,消費者導向的營銷觀使得好萊塢不僅加倍重視拍片前的調研工作,也重視根據試映時觀眾的反響來修訂影片內容,以種種舉措保證影片自身的藝術質量及日後收益。

  通過對消費者的關注,他們能夠輕易把握消費者的需求,並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制定不同的營銷渠道與策略。美國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們能夠拍出觀眾想看的東西,並成功地影響觀眾的口味,創造出一大批專門的顧客群。

  好萊塢不僅重視本國觀眾的消費喜好與需求,也密切關注著世界各國觀眾的消費取向,常在對外國電影市場進行詳細調研的基礎上開展有的放矢的營銷計劃。在20世紀的頭50年裡,美國人對中國的電影市場曾經作過系統而詳細的調查,並寫下了大量的文字,比如美國商業部的對內對外貿易司從1927年1月開始定期發表有關世界各國電影市場的調查報告,它的第一份報告便是關於中國電影市場的。

  美國駐中國各地領使館人員的調查綜合整理而寫,它不僅對當時的中國電影市場做了相當細緻的調查分析和研究統計,如對電影銀幕、電影觀眾的數量、分布,對中國電影法規的介紹,還特別分析了美國電影進入中國的障礙。

  這份報告對於好萊塢電影製片人和發行人了解中國電影市場提供了重要依據,這種對中國電影市場調查的細緻和深入程度甚至現在連中國人自己都未能做到。由此可見,好萊塢對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審美興趣的把握與迎合是其順利打進國外市場的原因所在,也是其營銷順利進行的基礎所在。

  每部影片必須有一個獨特、全面的營銷策略,這一策略必須在影片的策劃階段就完成,影片一開始運作,它的營銷活動就已經開始,而且針對影片製作的不同階段,為影片造勢的手段也各不相同。它會根據影片的類型、明星及導演的影響力大小等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宣傳手段,採用多種渠道進行宣傳造勢。

 一般說來,好萊塢的營銷宣傳採用以下幾種渠道與模式:


  預告片的主要訴諸對象是已經表現出消費意願的觀眾,同時也可在普通觀眾中起到引導購買的作用。預告片一般通過影院、電視、網絡等渠道在電影公映之前率先讓觀眾一睹為快,其長度一般為150秒,它能夠讓觀眾了解自己是否想要看這樣一部電影,產生觀影欲望。因而,它對發行公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其剪輯內容會直接影響電影的票房收入,因此預告片上所下的功夫並不比拍攝一部電影少多少。

  預告片中體現的也許並不是電影本身的主題,也不是壓縮版的故事情節,而是最能打動核心觀眾群的鏡頭,最能體現影片價值的經典段落。如內容繁複的《珍珠港》,以及被評論界稱為「電影中所有有意思的鏡頭都剪進了預告片」的《古墓麗影》,這些短短兩分半的預告片都儘量將影片中的精華部分展現出來。

 這種通過傳統媒介進行大量宣傳推廣的方法是影片營銷的通用模式。

  除了把大導演、大明星的名字和劇中形象安排到醒目位置外,還會加入富有煽動性的宣傳語。它一般在影片上映前幾個月推出,也有的發行公司會分階段、分地區推出不同的海報。以布萊恩•德•帕爾瑪的心理恐怖經典之作《化妝殺人》(1980)為例,發行時用了三種海報,從不同角度將性與暴力結合起來,突出強調了一種視覺衝擊力,以此來滿足觀眾的窺淫慾與愉悅感,並將之轉化為消費欲望。

  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上的廣告轟炸是人們認識一部電影的最佳手段。其中,《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主要轟炸的是普通觀眾,而《好萊塢報導》和《綜藝》則是針對電影業內人士。除版面廣告外,一些影評文章也會起到軟廣告的作用。當然,針對不同的媒介,其宣傳策略也不相同。而對宣傳資金不多的小製作電影而言,網絡則是最好的廣告場所。

  電影節是電影產品的博覽會和展銷會。電影獲獎之後,得到的不僅僅是榮譽,對電影品牌的形成至關重要,同時也是票房和收視率保障。美國是世界上舉辦國際電影節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這些電影節和頒獎的重要目的是活躍美國電影市場,促進電影新品的發行。據美國影片協會估計,一部最佳奧斯卡獎影片,至少可以增加數千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可謂是對年度全球特別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電影營銷模式進行的一次大檢閱。

  選擇最佳檔期。上映檔期是各類影片營銷活動成敗的關鍵。美國電影市場的每個年度以周末和節日為界,分為冬、春、夏、秋和聖誕假日五個檔期。其中以夏季、秋季和節日檔期最為重要,前二者對全年的票房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後者則對影片能否入圍奧斯卡舉足輕重。在這三個檔期上映的影片數量幾乎佔全年總數的70%,而且票房的收入也幾乎佔全年總收入的70%左右。而大量「合家歡式」電影總是選擇夏季的暑期檔上映,如《玩具總動員》、《獅子王》、《海底總動員》和《超級特工隊》等都屬於這一範疇之列。

  好萊塢準確地抓住一般家庭消費觀念和結構,利用暑假、聖誕、新年等難得的檔期為家庭觀眾隆重推出「合家歡式」的電影,所以這些檔期也就成了競爭激烈的黃金髮行期。而藝術影片一般是採用分區的方式長期上映,利用口碑宣傳來擴大社會影響,通過細水長流的方式獲得相應的利潤。

 將整合營銷最早成功運用的就是電影營銷。

  美國整個電影工業的年收人超過1000億美元,是僅次於航空、汽車和計算機的第四大產業。這正是因為美國電影業採用了嶄新的營銷理念,通過整合營銷做大了市場。像迪斯尼、索尼、派拉蒙等大公司能取得成功,也正取決於他們在電影製作、廣告策略、市場調研、宣傳炒作、公關活動、促銷手段等方面進行統一有序的經營運作,形成一種營銷傳播的整合力量,取得巨大營銷效果。

  當全世界對《哈利•波特》一無所知時,除了原著版權和作者羅琳不是其「資產」外,時代華納已經擁有幾乎所有和《哈利•波特》有關的七部電影的版權以及所有特許權和製造附屬商品的權利。通過對《哈利•波特》一系列營銷手段的整合,不僅打造了一個統一堅實的品牌形象,也取得了最佳的市場效益。

  好萊塢的整合營銷策略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品牌後面的票房價值及其相關商品開發價值,是好萊塢的真正財源。具票房號召力的大牌導演、大明星及拍攝業已成功的影片續集本身就意味著電影成功了一半。整合品牌力量進行宣傳與營銷已成為好萊塢的通用模式之一。

  好萊塢的電影營銷是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齊頭並進、互為支持的連鎖式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絡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五位一體」的營銷構架。

  資料表明,美國電影業總收入約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約80%則是由非銀幕營銷所得。一部電影所帶來的利潤收入,大致分為兩部分:電影放映和相關廣告本身構成第一輪收入;直接誕生的副產品,如原聲唱片、DVD,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後電影衍生產品,如服裝、玩具等構成第二輪收入。特別是第二輪收入,利潤更為豐盛巨大。

  事實上,好萊塢的衍生營銷一直伴隨著電影同步進行,《哈利·波特》《星球大戰》《變形金剛》系列的衍生品一度瘋狂熱賣。《好萊塢報導》記者James告訴記者,在好萊塢,電影衍生品的收入高達影片總收入的73%,遠高於電影票房收入。「不僅僅是電影原聲音樂碟,還有服裝、模型、道具、圖書等等。」James說,「比如《星球大戰》三部曲,票房總收入有18億美元,而它們的衍生品入帳超過45億美元。」

  為了在短時間內掀起熱潮,發行公司根據電影傳播和銷售周期的特點,制訂波浪式的「五級傳播」的整合營銷計劃:

  第一波為上市前兩周,通過新聞社進行消息發布;

  第二波為上市後兩周的報紙炒作;

  第三波為上市後8周的雜誌強化和延長熱銷期;

  第四波為上市前兩周半到上市後兩天的電視、電臺傳播;

  第五波是上市前兩周半到上市後兩個月的網絡持續追蹤報導。


  美國每年影院發行影片約450到500部左右,約有12部影片國內票房超過1億美元,36部左右票房超過5000萬美元。除去居高不下的製片和營銷成本以及放映商的留存份額,大多數影片都不能從國內發行中收回成本。因此,海外市場就成為好萊塢必不可少的經濟來源。重視電影後產品經營和開發以及海外市場的擴展,也成為美國電影產業基本的經營模式。

  隨著美國電影的海外拓展,國外票房大幅增長,日漸超越國內票房而成為支撐好萊塢電影發展的主要力量。「好萊塢對整合營銷傳播理念的深刻體悟和準確把握,堪稱世界營銷的典範,尤其在操作上,好萊塢對『營銷就是傳播』和整合思想的實踐,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好萊塢一系列「營銷大於影片」、大資金大投入大網絡回收、「Key Art」廣告設計思路和「時間窗」等營銷理念,也為世界電影乃至於其它工業產品營銷,打開了一種全新的營銷思路和營銷前景。

  下面具體給大家分享幾個好萊塢成功的營銷案例,以一探好萊塢電影整合營銷的高明之處。

《達文西密碼》--人性密碼

  一個產品,歷時3年,花費1.25億美元,結果僅在3天內就完成了2.24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實現了179%的投入產出比。《達·文西密碼》--這個營銷神話發生在現實世界的電影圈內。

  在好萊塢,發行與製作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達·文西密碼》就顯示了這個特點。可以說電影《達·文西密碼》的是好萊塢模式成功的縮影。

  電影《達·文西密碼》是根據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丹·布朗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描述了一個"科學+宗教"的神秘探索之旅,充滿了神秘、驚悚和爭議。而具有爭議性的宗教題材,不僅沒有使該片的票房受到影響,反而為該片的廣泛宣傳製造了噱頭。影片的強大陣容也使得本片未映先熱。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好萊塢電影製片商們在電影素材等方面的選擇上花費的心思。而這也正是他們對人們的基本心理需求乃至原始欲望的了解和把握。他們知道全世界大多數觀眾內心的嚮往,知道共同的需求和理想對於所有人的感召力量,也深知人們需要什麼樣的心理撫慰和什麼樣的欲望宣洩。

  一部影片的成功離不開推廣與宣傳。就電影推廣而言,《達·文西密碼》仍採取包括電視、報紙、戶外以及網絡各個媒體的宣傳投放,並利用選角風波製造新聞。除此之外,他們還利用與其他商業的合作來提升影片的價值,從而達到雙贏的局面。於是便看到了在《達·文西密碼》的電影海報中出現索尼愛立信手機的廣告。這一切無疑使觀眾無論走到那裡,都能感受到《達·文西密碼》的存在,讓"密碼"誘惑無處不在。

  作為第59屆坎城電影節開幕影片,歐洲之星公司特別為《達·文西密碼》準備了一列裝飾一新的特快列車,將其命名為"達·文西密碼號"。男女主角和導演從倫敦滑鐵盧火車站出發開赴坎城。這段行程共計1421公裡,這個數據足以令影片在正式上映前,先在吉尼斯世界大全的"最長一站式火車旅行世界紀錄"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提升了歐洲之星和《密碼》的人氣。

  與此同時,一種論調在坊間流傳:要想看懂電影《達·文西密碼》,就必須先看書。由於電影時長所限,原小說中大量的文化、歷史背景未能向觀眾從容交待,很多未讀過小說的讀者跟不上電影解碼的節奏。於是"先看書後看電影"的觀點,得到了相當多人的支持。正因為有如此天然龐大的讀者群,才引發了更多人對推理解碼的興趣,從而使讀者群能直接轉化為電影的觀眾群,成為電影票房的有力保障。而關於電影《達·文西密碼》官方遊戲的推出也更體現出好萊塢在電影周邊產品開發上的敏銳眼光。

《2012》--世界末日論

  一部災難影片,為什麼能引起轟動效應呢?不僅是因為它備受影迷喜歡,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人們曾經一度十分關注的蠱惑人心的"瑪雅預言"中關於"世界末日"的許多不安與猜測。

  災難巨片《2012》的成功不僅僅是影片本身的強悍視覺衝擊力,更是因為中國元素貫穿全片始終,甚至中國最後成為拯救世界的力量化身,這樣的劇情安排讓中國觀眾驚嘆、自豪、亢奮。在影片《2012》中,中國元素破天荒的成為好萊塢電影中的強大正面力量,顯現出好萊塢開始謀劃新的市場策略,並以此展開一系列的工作,從影片劇本撰寫、取景拍攝、目標人群文化展現等,都無不體現其良苦用心。

  環顧《2012》播映前後,國內媒體自髮式鋪天蓋地的宣傳,尤其是央視帶頭的傳播,不斷刺激了大眾的期望,可以看出《2012》確切的擊中了中國人的內心需求。而這更進一步地驗證了好萊塢在關注人們心理需求方面的高明。

  除此之外,他們在電影上映前,還通過各種各樣的線上活動為影片造勢,宣揚"2012年是世界末日",還有一些一直想紅的科幻作家、危言聳聽的作家都聽到了這部電影的"召喚",紛紛成為這部電影的最佳推手,幫影片在網絡上拼命寫一些信息!雖然他們沒有談《2012》這部電影,但是這些信息依然造成了搜尋引擎關於"2012"年所有頁面的大爆滿,全部都在說明2012年12月21日可能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與此同時,《2012》製作方聯手賓利、SONY等全球頂級品牌宣傳。因此,《2012》的上映是適應市場規律的,取得高票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鐵達尼號》--愛情悲歌

  一艘最豪華郵船的沉沒,只是為了譜就一曲永恆的愛情悲歌。而一段悽美愛情的誕生,卻讓鐵達尼號和它一起永垂不朽,流傳在需要愛情的人群之間,溫暖著每一顆相信愛情的心靈。

  《鐵達尼號》這部世界電影史中堪稱票房最成功的商業電影,以其耗資巨大的專業製作和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贏得了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年齡的人們的廣泛喜愛。

  影片取得的成功離不開成功的市場運作。《鐵達尼號》未登陸以前,"兩大製片廠空前投資、歷時5年、耗資2億5千萬美元、影史最昂貴製作"等令人膛目結舌的信息已流於街頭巷尾,再加上影片中主人公那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讓人不得不一看究竟。而新聞媒體和好事記者的大肆渲染,使得觀眾們早已翹首等待,恨之不來!至此,一個世界級的巨大潛在市場已營造完畢。

  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急盼中,《鐵達尼號》向我們駛來。影片中那悽美的愛情與令人旋目的特技都讓人記憶深刻,讓你揮之不去,無怪乎臺灣一名觀眾連看27遍還未過癮。特別是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身份懸殊但心靈相通,互相為對方不惜犧牲自己生命,讓觀眾對最後男女主角悲慘的結局產生強烈的同情,流淚也願意花錢啊,畢竟現在這個社會能讓我們感動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影片中男女主角傑克和露絲生離死別時響起的悽惋動人的歌曲--我心永恆,更是創造了在影片上映後每周售出50萬張,迄今保持僅在美國就售出500多萬張的記錄。歌曲的演唱者席琳迪昂的個人歌集CD也因有此歌而走俏,連續幾周高居個人CD銷售額榜首。

  除此之外,《鐵達尼號》VCD在外形包裝上,採用了現代CI設計包裝,統一上陣,極富衝擊力和可看性不說,單其收藏價值的吸引力促使年輕人千方百計把它弄到手,供玩賞,供回味。

  而這一切也正體現了好萊塢電影營銷的高明之處。

回復「排片」兩個字,把每天排片截圖發給你

回復「票房」兩個字,查看大盤及日票房數據(22:30左右)

回復「排期」兩個字,查看全年影片最新排期(單圖文)

關於我們


票房吧歡迎各出品公司、影視機構、個人等進行各種合作、投稿,預約請直接加QQ:2052629203,聯繫主編請添加微信號:piaofangba

相關焦點

  • 【Hollywood·乾貨】好萊塢電影營銷大揭秘
    縱觀好萊塢的歷史,短短百年間誕生了大量的經典作品,無數人為之瘋狂,在欣賞其影片的同時,其高度專業化的營銷策略,不僅在全球電影市場進行了最廣泛的拓展,也對好萊塢電影品牌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總結其營銷策略,把握其運營特色,對世界各國的電影營銷無疑有著深刻的借鑑意義,對我國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 【Hollywood·揭秘】好萊塢娛樂營銷怎麼做
    Ruben堪稱好萊塢娛樂營銷第一人。作為Propaganda 公司的創立合伙人,Ruben Igielko-Herrlich在過去的23年領導著公司旗下的Propaganda GEM集團以及其他子公司,在全球娛樂營銷領域一直處於先驅地位。這位精力充沛的行業領袖毫無架子,非常有親和力。
  • 營銷|國內電影營銷比好萊塢差在哪? 投資不足最頭疼
    此外,電影營銷內部各環節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優秀人才空缺的現象也十分突出。電影圈內常說一句話:影片質量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遠,營銷則決定了電影能飛多高。近年來,電影行業對市場營銷越來越重視,投入多了,手段也多元了。除了傳統的投廣告、做海報、放預告片,電影營銷還能這麼做:設微博話題,植入廣告,「購買」熱門綜藝節目……然而,與成熟的好萊塢電影工業相比,中國電影的營銷差距在哪裡?
  • Kika與二十世紀福斯合作, 開展「好萊塢電影+輸入法」創意營銷
    Kika此次與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合作是「好萊塢電影+輸入法」創意營銷的標杆案例,也證明中國網際網路出海公司與海外主流文化展開良好合作,輸出有影響力文化產品的實力。目前該款電影專屬鍵盤已經推出,用戶可在Google Play中下載安裝。除了鍵盤設計風格和形象含有電影場景、角色等元素之外,用戶在線上聊天中也可以使用專屬表情和貼紙,而隨著用戶間更多的交流,電影形象元素也隨之擴散。
  • 場景+內容,布局電影娛樂營銷新生態
    近日,萬達院線宣布完成對好萊塢電影娛樂整合營銷公司——Propaganda GEM的戰略併購,旗下兩大電影營銷公司慕威時尚(旗下主營萬達院線傳媒和影時尚影業兩大業務品牌
  • 風來了——「內容+場景」打通電影娛樂營銷 「任督二脈」
    在此次峰會上,締造了多部賣座商業電影的派拉蒙影業公司全球副主席Rob Moore,更是帶來了2016年《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等超級IP電影的新動態;傳奇東方影業CEO Peter Loehr也為在座嘉賓揭秘了史詩魔幻巨製《魔獸》的幕後故事,並分享了張藝謀導演新作《長城》的最新動態。
  • 觀察丨本年度現象級影片竟是國產3D動畫,深挖幕後的營銷秘訣
    文丨趙正 來源丨經濟觀察報在新浪微博上,國產3D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好評高達
  • 網絡大電影 | 從營銷分成到「聯合營銷」,愛奇藝網絡電影新營銷策略釋放了什麼信號?
    7月3日,愛奇藝發布了「網絡大電影營銷升級為『營銷分成+聯合營銷』模式」的通知,宣布將原有的營銷分成模式,正式升級為「營銷分成+聯合營銷」。從戰略上,專項網絡電影聯合營銷服務其實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愛奇藝將網絡電影放到了與網綜、網劇同樣的重視程度,用更能促進內容本身商業化的手段助力優質內容生產方破圈。這對整個產業來說是利好的。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知道為什麼愛奇藝要做此番調整。2016年愛奇藝最早提出「網絡大電影2.0時代」,將網絡大電影推入「製作+營銷」的軌道。
  • 北影節論壇「把脈」中國電影:檔期向好萊塢學習 營銷公司不能製造...
    跟古板的好萊塢電影營銷相比,中國電影營銷公司的優勢在哪裡?電影口碑真的能夠被製造出來嗎?昨天上午,由鳳凰網娛樂主辦的「鳳凰網大影響」之「如何挺進十億級票房」論壇在北京舉辦。作為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論壇,本期活動邀請到無限自在傳媒董事長朱瑋傑、紅色果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嶽翔和演員尹昉出席,由著名影評人周黎明擔任主持。四位來自不用電影崗位的嘉賓對於當前的中國電影市場進行了深度剖析。
  • 電影品質和營銷還能一起玩嗎?【劇角電影觀察】
    好電影都被逼到苦情營銷的份兒上了,我們的電影市場怎麼了?在《分手大師》《小時代3》和《後會無期》等話題性十足而品質遭遇質疑的電影大賣特賣的時候,又有行家出來說話了,說電影的傳統敘事正在被解構,目前中國的商業片,就要看話題段子,故事是否完整人物是否立得住等等,都無所謂了。
  • 好萊塢時尚新地標ICON大廈營銷團隊辦公空間
    項目時間:2014年面積:2,270 平方英尺攝影:Eric StaudenmaierTags:房地產公司,營銷、文化元素、時尚Kamus & Keller 設計團隊為Hudson哈德森地產集團位於好萊塢的ICON營銷團隊打造一個摩登時尚的辦公環境。
  • 觀察丨《新娘大作戰》首映禮直播揭秘:教你如何運作網際網路+電影營銷
    360網絡院線的線上直播、線下觀影模式,開啟了電影垂直細分領域的場景營銷。基於電影發布會的直播,影迷或粉絲可以在網上發現新的觀影場景,開闢了網絡院線的電影消費的市場空間;同時,Fun映匯則為粉絲提供了提前看大片、並與明星見面的平臺,帶給影迷的是一種真實感、參與感和信賴感。
  • 《神偷奶爸3》成好萊塢動畫亞軍 跨界營銷成亮點
    《神偷奶爸3》成好萊塢動畫亞軍 跨界營銷成亮點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神偷奶爸3》再度在暑期檔颳起了「黃色風暴
  • 不得不看的十大電影營銷案例
    在發行上,《英雄》找到最好的檔期,藉助剛啟動的30多條的新院線,大有氣吞天下之象。對觀眾而言,看《英雄》已經不是為了娛樂,享受電影帶來的情感愉悅,影片本身的含金量已經變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新潮、趕時髦,否則就會落伍了。總之,2002年《英雄》的策劃人員是這部電影的「營銷英雄」! 《英雄》在商業運作上打響了第一炮,它是中國電影市場運作成功的第一典範,也絕對是中國電影史上「新聞營銷最成功的影片」。
  • 關於微電影營銷的10大驚喜
    隨著微博、微信的廣泛盛行,微電影也快速地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從草根們自娛自樂的小工具,到各明星大腕紛紛加入,這其中讓微電影的影響力一躍成為當今新媒體時代最為熱火的名詞。與此同時,伴隨微電影的興盛,微電影營銷這種全新的營銷方式也逐漸被人關注和研究,尤其是始終走在營銷前列、追求新的營銷模式的企業們認同和追求。
  • 鈦懂行業|抖音電影營銷元年
    回顧這一年,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與電影的聯繫更加緊密,而「抖音」也毫無疑問成為2018年電影營銷當中的關鍵詞,在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採訪過程中,有營銷公司表示:「(抖音電影營銷)最早的嘗試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初,到現在基本成為常態。」
  • 電影營銷推廣案例TOP 10:好產品如何營銷互動
    》已按捺不住地開始放招,這回姜文的好哥們馬珂又有了新好點子,據說從此首都機場來往北京的許多乘客都將在飛機上目睹一塊百畝大的「麥田怪圈」,包機場做營銷可謂頭一遭 。藉此機會,我們盤點下國內 i黑馬:電影暑期檔的營銷大戰剛剛過去,年底才上映的《一步之遙》已按捺不住地開始放招,這回姜文的好哥們馬珂又有了新好點子,據說從此首都機場來往北京的許多乘客都將在飛機上目睹一塊百畝大的「麥田怪圈」,包機場做營銷可謂頭一遭 。
  • 好萊塢電影「拍板權」揭秘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拍板」系統,本文就揭秘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各自的「拍板」模式。 今年2月9日,維亞康姆公司新任CEO鮑勃·巴基什曾說過,他希望能跟整個公司的所有部門有更多合作,短短數天之後,他就跟公司副主席莎莉·雷德斯通重新評估公司旗下電影的「拍板權」,這種「拍板權」在好萊塢也是一種權力的明確象徵。
  • 乾貨丨《掃毒》內部營銷方案曝光
    盪氣迴腸3.橫向營銷策略社會化營銷:隱藏影片實質的前提下,借著可以跟《掃毒》搭界的諸多話題(如死黨、友情、毒梟、金三角、變性人)營銷,將《掃毒》定位成一部格局宏大、話題深刻的警匪史詩。此外著力做話題和活動,最終目標就是「掃毒=友情」。3.具體實施:①傳統營銷:該階段的重中是借勢亞洲國際電影節打出第一輪口碑。官方主要藉助發布《掃毒》的重磅物料和稿件爭搶媒體重點推薦位,突出電影的宏大格局、火爆場面、感情戲、以及檔期,亞太電影節的好口碑出來之後,借勢做電影的首場發布會,最大程度引發媒體關注。
  • 中小成本電影如何通過精準營銷以小博大?|專訪《碟仙》營銷團隊
    基於當下不容樂觀的電影行業,國產電影如何通過精準營銷,拉動票房?第一製片人專訪《碟仙》幕後操盤手影創世紀,共同探索國產電影破局之道。在此,影創世紀CEO劉邦邦給予當下影視營銷工作一些肯定,他指出:「好的營銷,能夠幫助電影提高20%到30%的票房成績。」國恐沒人看?市場只是缺好內容曾幾何時,在不少觀眾眼中,院線上映的驚悚片與垃圾片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