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用小人物的故事,講述關於家鄉的含義

2020-10-19 愛兔電影

時隔好久,終於走進了電影院,國慶期間看的第一場電影就是《我和我的家鄉》。

影片以段落敘事的方式,給我們講了5個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每一個故事裡都有我們自己的身影,忍不住產生共鳴。而其中的串聯轉場是當下十分流行的短視頻方式,親切不生硬。

《北京好人》,社會福利的升級

關於這一篇章,是城裡工作有社保的張北京,與農村人表舅,在北京看病引發的具有喜劇色彩的故事。本來要買車的張北京,遇到了要做手術需要用錢的表舅來借錢,然後讓表舅在醫院冒名使用醫保卡,進而發生的一切充滿戲劇色彩的事情,但還是檢查完了。

在進手術室前一天,張北京血壓升高,進入了手術室,變成了要給他進行手術。這讓人頭疼的造化,倆人折騰一番,沒有什麼用處,最後表舅說出真相。也正因為表舅說出了真相,表舅不能用張北京的醫保卡進行手術了,需要一大筆錢。

張北京放棄了買車的打算,讓表舅用這筆錢去做手術。結果回家之後,表舅也有了社保卡,能報銷,倆人就去村委會報銷去了。這一個輕鬆搞笑又有淚點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社保卡的普及。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待遇都一樣,讓看病不犯難。

《天上掉下個UFO》,科技改變生活

這一段是一個發明設計引發的軒然大波,讓全村成為旅遊景點,走向致富。一個平凡的小山村,因為突然的「降臨」的UFO而變得熱鬧非凡,在村長以及開發商、來調查的記者與發明者之間展開的搞笑故事,輕鬆愉悅,最後以一個圓滿的結局而結束,小鎮也由於巧合逐漸發展起來。而製作這個UFO的初衷是讓山與山的距離不再是讓愛人相隔的阻礙,現在山村的交通也逐漸變得便利起來,讓距離不再成為愛的牽絆。

《最後一課》上了什麼樣的課?

這一個故事擁有很多的淚點,講述了一個旅居國外的繪畫老師,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回到自己年輕時候在農村支教時的認知。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兒子幫助他重現當時的上課場景,在全村人的配合下,為老師還原當時在教室上課的模樣。範老師在這間教室中,想起了以前的種種。

跟隨著範老師的記憶,回到多年前的那堂課上,破舊的教室,漏雨的房子,孩子往日的模樣都一一浮現。但手機鈴聲打破了記憶的回想,時空交錯之中,他走出教室,仿佛回到了那個冒雨為學生取顏料的路上,他在回來時,由於路滑,不小心滑倒,弄翻顏料,讓人心裡咯噔了一下,顏料順著水流流走了。

然後又一轉,姜小峰黑色的塗鴉教室,變成了一個五彩的教室,真實地出現在眼前,猛然間又把人從惋惜之中拉回到感動中。此時,範老師看到這樣的學校,心中肯定也是滿滿的感動與欣慰。當姜小峰出現在範老師眼前時,範老師一眼就認出了他,內心深處的記憶永遠無法抹去。

這個片段,通過記憶與情感的連接展現了農村的變化發展,生活條件在不斷變美好。不僅有情感訴求,同時也有主旋律表達,讓人回味無窮。同時也有支教老師與孩子感情的描寫,讓人不禁動容,一個好的老師,可能影響孩子的夢想。

《回鄉之路》向治沙人致敬

這一段擁有很強烈的當地特色,電商大主播陝西人閆飛燕回家鄉去參加校慶,在路上偶遇同樣回鄉的愛吹牛的大老闆喬樹林,前半段搞笑之中還帶著點苦澀。閆飛燕牢記老師的話,學本事,將來回饋家鄉。而喬樹林一路都很愛吹牛逞強,還有點油膩招人煩。閆飛燕覺得這個人就是一個裝大老闆的人,對於他多少有點成見。

然而從校慶上那個學生的發言開始,喬樹林的形象一下就反轉了,他是帶領家鄉人民共同治沙,通過在荒漠上種植果樹,守護家鄉,想辦法增加大家的收入的人。他是不顧一切反哺家鄉的人,正是因為他,家鄉不再是黃沙漫天,也有了綠色。最終閆飛燕轉變了對喬樹林的看法,主動幫助他直播推廣蘋果。

前半段鄧超把一個浮誇的大老闆演繹得十分形象,讓後半段的反轉也更讓人動容。而在現實生活中,像喬樹林這樣的治沙人真實存在,是他們的默默付出,讓家鄉變得更美好。家鄉是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每個人身處家鄉都會有種歸屬感,心中都深藏著對故鄉的熱愛。

《神筆馬亮》,溫暖治癒

這個故事關於選擇,馬亮是一個在繪畫上很有才華的人,原本可以去夢寐以求的學校深造,但他卻瞞著妻子秋霞去為鄉村扶貧。每天在和妻子視頻的過程中,從開始自己演繹在外留學的生活,到全村人一起幫他演繹在他鄉的日常,充滿笑料。

後來秋霞在拍孕婦照時,偶然間到了馬亮所在的村子,馬亮雖然極力掩飾,但因一根紅腸暴露了。秋霞返回那個村子,找到了馬亮,看到眼前的一切之後,忽然之間產生了轉變。主旋律的臺詞,巧妙的對接,讓人又開心大笑起來。整個片段畫面溫暖治癒,從搞笑的故事中展現了扶貧村幹部的奉獻。

每一個單元都從不同的人物身上進行挖掘,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很有代入感,演繹了不同地區的家鄉的變化。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呢?

相關焦點

  • 繼《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和我的家鄉》用笑與淚講述家鄉故事
    繼去年國慶70華誕推出《我和我的祖國》後,今年國慶期間,可視作姐妹篇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線了。這兩部電影,一個以時間為主線(每10年為一個故事,總共7個故事講述70年的風雨歷程);一個以空間為主線(按照東南西北中,每個地方為一個故事,總共5個故事講述各地家鄉奔小康的故事)。10月2日,趁著先生休息的時段,和先生一起去了電影院,看了這一部《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
  • 《我和我的家鄉》:小人物對家鄉的深沉的愛的情懷
    前兩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也算是滿足了我國慶看電影的願望吧。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和《我和我的祖國比起來》,效果更好,看起來更有味道。《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定檔2020年國慶,延續《我和我的祖國》集體創作的方式,由張藝謀擔當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
  • 《我和我的家鄉》熱映,小人物講述大故事,觀眾:看完意猶未盡
    相信喜歡看電影的觀眾對於《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肯定都特別熟悉,而且很多朋友肯定都已經去支持過這部影片,不得不說,作為一部電影來說,這部影片真的特別不錯,非常值得大家去支持和觀看。和我們印象中的很多電影作品不同,這部影片由5個單元構成,每一個單元講述的都是一個不同的故事,因此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由5個不同的微電影組成的一部作品,但儘管故事不同,整部影片的表現依然非常不錯。
  • 《我和我的家鄉》: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小人物平凡而偉大
    今年國慶檔迎來了很多好電影,在我看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絕對是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的大熱門,不管是電影質量還是演員陣容都非常厲害。而且笑點超級多,是一部讓人看了就想家的電影,製作陣容比較豪華,可以說是目前能夠拿得出手的喜劇電影之一,如果要說這部電影最直白的是什麼,那肯定就是老百姓之間的故事。
  • 《我和我的家鄉》:一群不完美的小人物,成就了美麗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我國慶兩天看的三部電影裡最好的電影,強烈推薦觀影!——無論你多忙,無論你身處何方,請記得去看看自己的家鄉!本來今天連續看了兩部電影有點疲倦,完全沒有想到《我和我的家鄉》帶給我很好的觀影感受,沒有一絲絲的倦怠。最難能可貴的是電影將政治題材拍得那麼接地氣,明明在講政策卻又不會覺得不適,五個故事都圍繞民生工作,宛如一股清流,既令人愉悅又令人欣慰。我太喜歡這樣的電影了!把小人物的命運和國家大政策大方針的制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 《我和我的家鄉》: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了,今天豬姐大清早就去趕了第一場,不為別的,就為給咱祖國母親獻禮,作為老北京胡同裡長大的孩子,就得有這樣的覺悟。而且看完之後,豬姐這就迫不及待的給大傢伙寫影評來了,因為在我看來,《我和我的家鄉》絕對是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的大熱門,無論是電影質量,演員陣容都是上乘,而且淚點足,笑點多,是一部讓人想家有味道的電影。
  • 《我和我的家鄉》收官:從「我」出發,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張浩禎)家鄉,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它是兒時記憶中市井小巷的熱鬧景象,是炊煙升起家家戶戶冒出的飯菜味道,更是我們魂牽夢繞深深眷戀的故土,和心中不可替代的那份熱忱之心。今年4月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重點打造的《我和我的家鄉》項目第一季重磅上線,為聽眾呈現家鄉的真實風貌。
  • 《我和我的家鄉》每個故事的意義 小愛與大愛小人物與大情懷
    《我和我的家鄉》每個故事的意義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發布一組復古風手繪海報曝光首輪演員陣容,十二位實力派演員悉數亮相,中國喜劇的半壁江山都來了!小愛與大愛小人物與大情懷《我和我的家鄉》看名字就知道了,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既然是姊妹篇,必然有很多相同之處,相同的是兩部電影同樣是單元故事的方式,同樣是涉獵了很多組優秀的主創團隊和演員,同樣是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傳遞大情懷和大能量。《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
  • 我和我的家鄉首映破2億,用小人物講大故事,這方式更打動人心
    在10月1號電影黃金檔,有2部電影選擇首映,分別是《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截至1號17點,2部影片首映日票房都突破2億,現在票房增長勢頭正猛。《我和我的家鄉》與去年某部影片都屬於積極正能量的旋律影片,不過所講述的內容和取材角度不一樣,《我和我的家鄉》用小人物的視角來描述咱們這片熱土可愛的老百姓,這種以小人物講大故事的方式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更容易打動網友的心。
  • 徵文|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家鄉裡的笑與淚——《我和我的家鄉》
    期待了好久的《我和我的家鄉》,著實讓我覺得驚豔。不說它是最完美的,但起碼是優大於劣的,個人認為是今年國慶檔最佳的。《我和我的家鄉》五個單元講述了東西南北中幾個地域的故事,所以觀眾們看都會有一定的情感共鳴
  • 用鏡頭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北京文化《我和我的家鄉》可期
    而此次由宋歌帶領的北京文化參與出品的《我和我的家鄉》將展現出中國全面小康成果,以電影這樣貼近大眾的方式用鏡頭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也為接下來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開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據悉,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將偏重於地域空間的全覆蓋,展現出我國全面小康的成果
  • 天南地北,家鄉最美——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該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五個單元笑點密集,情感飽滿。笑聲帶動整個故事的發展,每單元結尾用小人物對家鄉的訴說自然過渡到下一單元的主角,流暢而自然。
  • 《我和我的家鄉》有關汽車的故事,您看懂了嗎
    繼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後,《我和我的家鄉》在今年國慶節上映,上映首日票房便一路走高直破兩億大關,這部掀起觀影熱潮的獻禮影片,到底為何如此引人關注?《我和我的家鄉》電影一共講述了5個故事,每一個都讓人印象深刻,有荒誕,有溫暖,有科幻,有浪漫,如果說這5個故事有什麼共通點的話,那就是見證了一個一個的小人物,用屬於他們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為自己的家鄉創造幸福。
  • 《我和我的家鄉》講述家鄉故事,抒發家國情懷,展示脫貧攻堅成果
    《我和我的家鄉》定檔2020年國慶,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集體創作的方式,由五個故事單元組成,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該片的定位雖然是喜劇,但思想內涵是通過講述家鄉故事,抒發人們的家國情懷,展示脫貧攻堅成果。讓觀影人體會到家鄉變化,祖國繁榮發展的同時,感動於中華兒女同聚一心,朝著全體人們幸福安康而奮鬥的決心和堅持。
  • 《我和我的家鄉》如何用喜劇的方式讓你笑著流淚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感動了很多人,其中的7個故事截取了建國後的7個重要事件,新中國成立前夕、原子彈爆炸、中國女排奧運會取得三連冠、香港回歸、北京舉辦奧運會等這些歷史瞬間很快就能勾起全民記憶,引發觀眾共情。
  • 《我和我的家鄉》用小人物成就人性
    十一黃金周,不僅是出遊好時機,也是看電影的好時機,而《我和我的家鄉》在十一黃金檔上映,應情應景,既符合了中國人對「國」的情懷,也符合了中國人對「家」的依戀。一般來說,主旋律電影難免煽情,看的時候熱淚盈眶,看完之後啥也不是,但是從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到今年的《我和我的家鄉》甚至還有《奪冠》,主旋律下不失清晰明朗的故事主線,無論是細節、情節都經得起推敲,絕不是廉價的販賣感情,而是用最樸實的表現方法,最戲劇化的方式引發觀眾流露出最真實的情感,用喜劇表現人性,用戲劇化處理引人深思,一句話,
  • 《我和我的家鄉》:小人物,大情懷,笑著笑著就哭了
    今年,其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甫一上映,便迅速聚焦了無數目光——大家都想看看,這一次參與這部電影的幾位導演: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等人會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更何況,總監製一職還請來了張藝謀坐鎮。令人欣慰的是,《我和我的家鄉》沒有讓人失望。
  • 《我和我的家鄉》,那些我和家鄉的故事
    今年電影國慶檔可謂是群雄並起,《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加上國慶前上映的《奪冠》,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而多部影片中,《我和我的家鄉》得到了影迷們的熱捧,無論是電影口碑還是故事情節都吸引了大批觀眾紛紛走進影院,想一睹為快。
  • ​《我和我的家鄉》背後的紀實故事
    時隔一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登上銀幕,觀眾們笑中帶淚,紛紛致以好評。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片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和我的家鄉》的火爆引發我們的思索:時常被遺忘的鄉土以及大地上的人們,如何賦予電影以生動的紀實性呢?膠片之外,他們又留下了怎樣的傳奇?
  • 晨覽作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告訴你,家鄉作文可以這麼寫
    在展開講述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劇情: 《我和我的家鄉》由五個單元組成,分別講述了發生在我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域的故事。主人公有土生土長、樸實善良的北京司機;有滿腦子奇思妙想的農民網紅髮明家;有堅守鄉村十年、初心不改的支教老師;有落葉歸根、致富家鄉的土老闆和帶貨主播;還有放棄大學通知書,一心參與家鄉建設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