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好久,終於走進了電影院,國慶期間看的第一場電影就是《我和我的家鄉》。
影片以段落敘事的方式,給我們講了5個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每一個故事裡都有我們自己的身影,忍不住產生共鳴。而其中的串聯轉場是當下十分流行的短視頻方式,親切不生硬。
《北京好人》,社會福利的升級
關於這一篇章,是城裡工作有社保的張北京,與農村人表舅,在北京看病引發的具有喜劇色彩的故事。本來要買車的張北京,遇到了要做手術需要用錢的表舅來借錢,然後讓表舅在醫院冒名使用醫保卡,進而發生的一切充滿戲劇色彩的事情,但還是檢查完了。
在進手術室前一天,張北京血壓升高,進入了手術室,變成了要給他進行手術。這讓人頭疼的造化,倆人折騰一番,沒有什麼用處,最後表舅說出真相。也正因為表舅說出了真相,表舅不能用張北京的醫保卡進行手術了,需要一大筆錢。
張北京放棄了買車的打算,讓表舅用這筆錢去做手術。結果回家之後,表舅也有了社保卡,能報銷,倆人就去村委會報銷去了。這一個輕鬆搞笑又有淚點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社保卡的普及。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待遇都一樣,讓看病不犯難。
《天上掉下個UFO》,科技改變生活
這一段是一個發明設計引發的軒然大波,讓全村成為旅遊景點,走向致富。一個平凡的小山村,因為突然的「降臨」的UFO而變得熱鬧非凡,在村長以及開發商、來調查的記者與發明者之間展開的搞笑故事,輕鬆愉悅,最後以一個圓滿的結局而結束,小鎮也由於巧合逐漸發展起來。而製作這個UFO的初衷是讓山與山的距離不再是讓愛人相隔的阻礙,現在山村的交通也逐漸變得便利起來,讓距離不再成為愛的牽絆。
《最後一課》上了什麼樣的課?
這一個故事擁有很多的淚點,講述了一個旅居國外的繪畫老師,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回到自己年輕時候在農村支教時的認知。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兒子幫助他重現當時的上課場景,在全村人的配合下,為老師還原當時在教室上課的模樣。範老師在這間教室中,想起了以前的種種。
跟隨著範老師的記憶,回到多年前的那堂課上,破舊的教室,漏雨的房子,孩子往日的模樣都一一浮現。但手機鈴聲打破了記憶的回想,時空交錯之中,他走出教室,仿佛回到了那個冒雨為學生取顏料的路上,他在回來時,由於路滑,不小心滑倒,弄翻顏料,讓人心裡咯噔了一下,顏料順著水流流走了。
然後又一轉,姜小峰黑色的塗鴉教室,變成了一個五彩的教室,真實地出現在眼前,猛然間又把人從惋惜之中拉回到感動中。此時,範老師看到這樣的學校,心中肯定也是滿滿的感動與欣慰。當姜小峰出現在範老師眼前時,範老師一眼就認出了他,內心深處的記憶永遠無法抹去。
這個片段,通過記憶與情感的連接展現了農村的變化發展,生活條件在不斷變美好。不僅有情感訴求,同時也有主旋律表達,讓人回味無窮。同時也有支教老師與孩子感情的描寫,讓人不禁動容,一個好的老師,可能影響孩子的夢想。
《回鄉之路》向治沙人致敬
這一段擁有很強烈的當地特色,電商大主播陝西人閆飛燕回家鄉去參加校慶,在路上偶遇同樣回鄉的愛吹牛的大老闆喬樹林,前半段搞笑之中還帶著點苦澀。閆飛燕牢記老師的話,學本事,將來回饋家鄉。而喬樹林一路都很愛吹牛逞強,還有點油膩招人煩。閆飛燕覺得這個人就是一個裝大老闆的人,對於他多少有點成見。
然而從校慶上那個學生的發言開始,喬樹林的形象一下就反轉了,他是帶領家鄉人民共同治沙,通過在荒漠上種植果樹,守護家鄉,想辦法增加大家的收入的人。他是不顧一切反哺家鄉的人,正是因為他,家鄉不再是黃沙漫天,也有了綠色。最終閆飛燕轉變了對喬樹林的看法,主動幫助他直播推廣蘋果。
前半段鄧超把一個浮誇的大老闆演繹得十分形象,讓後半段的反轉也更讓人動容。而在現實生活中,像喬樹林這樣的治沙人真實存在,是他們的默默付出,讓家鄉變得更美好。家鄉是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每個人身處家鄉都會有種歸屬感,心中都深藏著對故鄉的熱愛。
《神筆馬亮》,溫暖治癒
這個故事關於選擇,馬亮是一個在繪畫上很有才華的人,原本可以去夢寐以求的學校深造,但他卻瞞著妻子秋霞去為鄉村扶貧。每天在和妻子視頻的過程中,從開始自己演繹在外留學的生活,到全村人一起幫他演繹在他鄉的日常,充滿笑料。
後來秋霞在拍孕婦照時,偶然間到了馬亮所在的村子,馬亮雖然極力掩飾,但因一根紅腸暴露了。秋霞返回那個村子,找到了馬亮,看到眼前的一切之後,忽然之間產生了轉變。主旋律的臺詞,巧妙的對接,讓人又開心大笑起來。整個片段畫面溫暖治癒,從搞笑的故事中展現了扶貧村幹部的奉獻。
每一個單元都從不同的人物身上進行挖掘,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很有代入感,演繹了不同地區的家鄉的變化。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