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只懂煽情?《我和我的家鄉》用小人物成就人性

2020-10-06 娛樂新連線

十一黃金周,不僅是出遊好時機,也是看電影的好時機,而《我和我的家鄉》在十一黃金檔上映,應情應景,既符合了中國人對「國」的情懷,也符合了中國人對「家」的依戀。

一般來說,主旋律電影難免煽情,看的時候熱淚盈眶,看完之後啥也不是,但是從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到今年的《我和我的家鄉》甚至還有《奪冠》,主旋律下不失清晰明朗的故事主線,無論是細節、情節都經得起推敲,絕不是廉價的販賣感情,而是用最樸實的表現方法,最戲劇化的方式引發觀眾流露出最真實的情感,用喜劇表現人性,用戲劇化處理引人深思,一句話,既有效果又有內涵。

《我和我的家鄉》中,匯聚了所有有咖位的喜劇演員,似乎是想告訴觀眾你的這張電影票「物有所值」,無論是老戲骨還是新勢力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但是,我們今天還是要重點說一下葛優

還記得葛優去年的《北京好人》嗎?在《我和我的家鄉》宣傳會上,63歲的葛優讓人感覺「歲月不饒人」,真的老了,但是看完電影你就發現,你大爺還是你大爺,葛優還是那個「想睡公主」的高漸離,還是那個能折騰的福貴,還是我們的葛大爺。

在停車場當保安的張北京,他眼中最體面的工作就是「專車司機」,為了這個「出人頭地」的夢想,他攢了兩年的錢。當窮親戚來京看病,問他借錢時,他避之而不及,卻因為親戚的兩包大白兔奶糖而動了惻隱之心,最後決定幫表舅騙保,騙保成功的張北京因太激動血壓升高而暈倒,醫生看了預約記錄準備把給他表舅要做的手術提前給他做了。

樸實的表舅為了「救」張北京,又不連累張北京,就說自己偷了張北京的醫保卡,表舅是素人演員張佔義飾演,當表舅一邊道歉一邊把銀行卡還給張北京時,很多人都紅了眼眶,張佔義演出了一個農村人的樸實,而素人和影帝搭檔,演技差距無限被放大的同時,居然表現出一種不可思議的和諧,張佔義負責樸實,而葛優負責戲劇化。

被表舅感動了的張北京,想起來小時候在表舅家玩耍的場景,最後用自己「出人頭地」的錢救了表舅,他選擇了相親。

張北京是一個社會底層小人物,但是每個隻身奮鬥的人,都是張北京。

《我和我的家鄉》中還有無數個小人物,這些小人物,讓這部主旋律電影與人性雙贏!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主旋律與人性雙贏,葛優、範偉二影帝功不可沒
    主旋律電影只懂煽情?從經驗來看還真不是,從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到今年的《奪冠》,你都發現:目前國產電影在「不過度煽情」方面已到位,此外,觀眾的感情似乎已不用煽,早就憋著一種愛國深情、民族自豪感無處抒發。因此,這決不是廉價的情感刺激。又有人說,主旋律電影不拷問人性?那《我和我的家鄉》會告訴你,NO!
  • 《我和我的家鄉》:一群不完美的小人物,成就了美麗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我國慶兩天看的三部電影裡最好的電影,強烈推薦觀影!——無論你多忙,無論你身處何方,請記得去看看自己的家鄉!本來今天連續看了兩部電影有點疲倦,完全沒有想到《我和我的家鄉》帶給我很好的觀影感受,沒有一絲絲的倦怠。最難能可貴的是電影將政治題材拍得那麼接地氣,明明在講政策卻又不會覺得不適,五個故事都圍繞民生工作,宛如一股清流,既令人愉悅又令人欣慰。我太喜歡這樣的電影了!把小人物的命運和國家大政策大方針的制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 《我和我的家鄉》成為30億爆款,得益於主旋律電影的2大變化
    上映第24天,《我和我的家鄉》的最新累計票房已接近26億,同時更是創下上映以來連續20日的單日票房冠軍。毫無疑問,影片已成為今年國慶檔以來最為成功的影片。而在這部影片成功背後則來源於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近些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存在著這樣的變化:一是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受到觀眾的肯定。
  • 《我和我的家鄉》口碑票房雙豐收,又一次與主旋律三合一
    我和我的祖國》的巨大成功,甚至已經有人把這作為電影創作的新模式,即「聯合執導+單元短片+主旋律」的拼盤電影橋段構造,它們可謂是基礎工藝相同,不同的是一個淚中帶笑,一個笑中帶淚,上映後口碑、票房和主旋律三合一大豐收,電影主創陣容超級強大,故事情節和人物視角都是真正來自於生活的細微化和平凡化,真正觸動了每個平凡小人物內心深處的柔弱,也讓《家鄉》的口碑和票房在國慶第一天就實現了真正的逆襲
  • 《我和我的家鄉》笑點淚點齊飛,強行煽情成槽點,與現實鄉村脫軌
    國慶檔過半,《姜子牙》票房第一的局勢被打破,《我和我的家鄉》後來居上,連續蟬聯榜首的位置,票房已經突破11億,越來越多人對其拍手叫好。作為《祖國》的姊妹篇,大多數人一開始是表示擔憂的,尤其是延續了以往相同的拍攝模式,分成幾個故事單元來講述,質量上的層次不齊,很容易影響整部電影的觀感。
  • 徵文 | 主旋律電影的新探索——評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前面有《戰狼2》《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以下簡稱「祖國」)》等電影「叫好又叫座」,如今又有《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讓觀眾「笑中有淚」。相較於之前的主旋律電影,《家鄉》則在電影傳播和敘事策略上有新的探索,使得它在今年電影市場並不景氣的情況下輕鬆突破
  • 我和我的家鄉,一種主旋律的正確表達方式
    放在電影中,這套話術不僅作用於念白與字幕中,同時還延展出一種關於造型、景別、情感、色調與聲音的固定美學思路。正是基於意識形態掛帥的創作策略,導致了主旋律電影長期以來的虛假、空洞與刻板。大概從2017年開始,以《戰狼2》和《建軍大業》兩部影片為開端,主旋律電影逐漸走上改良主義的道路,並通過《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等片得到驗證。
  • 徵文 |《我和我的家鄉》為例分析新主旋律電影
    《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是去年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下簡稱《祖國》)的姐妹篇,在創作方式和主題表達上也是一脈相承。都是命題作文式的拼盤電影,主題上都宣揚了家國情懷與時代進步,是極為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新主旋律」影片。
  • 【影視對談】主旋律電影的表達方式——國慶檔「主旋律」《奪冠》與《我和我的家鄉》
    非常煽情的鏡頭和配樂,非常突兀,但是我媽媽看得非常入戲動情,可能說作為普通觀眾,她對電影的需求並不需要電影多麼完整,可能只需要一個點觸動到她就滿意了。我在想《奪冠》是不是就是要用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商業片最大的效益,讓每個群體都有觸動的點?它肯定不能作為在影壇上獲得重要地位的作品,但我覺得商業性上是有值得讚賞的。
  • 《我和我的家鄉》一次主旋律電影從小人物出發的深度嘗試
    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的時候,我寫了一篇「如果《我和我的祖國》是一場華山論劍,7位導演誰功力最強?」。時間過得好快,一年之後《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也要和大家見面了,不禁令人有些好奇,拍完了「祖國」拍「家鄉」,有點期待明年「我和我的」系列還會拍點啥?
  • 用喜劇的方式重塑主旋律,《我和我的家鄉》帶來不一樣的笑與感動
    用喜劇的方式重塑主旋律,《我和我的家鄉》帶來不一樣的笑與毫無疑問,《我和我的家鄉》是主旋律,充分表達了當前中國人的積極樂觀的拼搏奮鬥的精神更不要懷疑,也是喜劇電影,可以說是中國喜劇人通過電影向祖國慶生的深情。《我和我的家鄉》用喜劇方式打開主旋律,寓教於樂非常搞笑。張藝謀總監製、寧浩總導演、張一白總策劃,這三位作為本片的總擔當,無論是內在精神還是外在形式,都有足夠的保障和品相。
  • 一曲清新別致的主旋律讚歌——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有感
    一曲清新別致的主旋律——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有感>閻鈺虹繼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獲得億萬觀眾的飽贊之後,又一部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以姊妹篇形式如約而至。其採用拼接式的敘事模式,圍繞「我」和「我的家鄉」兩個選題,以喜劇的方式將五個新穎明快的故事奉獻給了觀眾,故事涵蓋了從民生之利到鄉村建設,從環境治理到脫貧攻堅等多個社會熱點話題,以小見大地通過「我」的視角,將「我的家鄉」發生的天翻地覆的巨變展示了出來,其屢獲好評與點讚的美譽以及不斷刷出票房新高的誘人業績,或將成為近年來主旋律電影最為成功的一個典範,同時也為我們在探索貼合時代的主旋律電影提供了新的思索。
  • 《我和我的家鄉》小人物的人生百態,主旋律一樣令人淚目
    主旋律電影,聚焦了全國多位出名的導演和實力派演員,《我和我的家鄉》作為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獻禮之作的姐妹篇,可以說,這樣的配置,使得這部電影本就是國慶檔最有保障的存在。不同於去年的祖國,它用七個故事,去為我們展現了從新中國到現在,我國的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整體的觀感,是感動又所思頗多,故事的整體水平參差不齊。
  • 五個騙局,也能帶出平凡小人物,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算新潮?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本來就是應國家電影局倡議而創作的「農村扶貧、脫貧攻堅」主旋律任務片、獻禮片。圖|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該怎麼拍主旋律電影,寧浩等各大導演和北京文化一拍即合,不如說家鄉新潮探索中認真看電影的人會發現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融入了當下的流行元素,主旋律就應該有時下風氣的影子。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小人物有「大智慧」,能讓你有哭有笑
    今年國慶檔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繼續延續了去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模式——聯合指導+單元短片+主旋律。它用五個「小人物」的「走心」故事串起了整個影片,讓觀眾在150分鐘裡有哭有笑。這部影片涵蓋了華語影壇九大導演、百位明星、喜劇界的「半壁江山」,堪稱「神仙配置」,很難讓你有錯過它的理由。
  • 徵文|淺談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策略——《我和我的家鄉》
    國慶中秋檔《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以豆瓣7.5,八天18億的票房成績,一騎絕塵,勇奪桂冠,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家鄉》的成功離不開春風化雨般的家鄉故事,同樣也離不開電影商業化策略的合理運用,接下來筆者將圍繞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類型化策略、明星化策略和視聽奇觀化策略三大點進行商業化策略分析。
  • 「全景式主旋律」的第二年,《我和我的家鄉》有哪些不同?
    》在「史詩感」上的共情,《我和我的家鄉》在「親民」上做了更落地的嘗試。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在映前73天定檔國慶,成為今年國慶檔第一部率先定檔的影片。7月20日上下,實體影院剛剛「解封」,《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在第一時間定檔所傳遞的信心是極強的。一直以來,集行業之力的主旋律影片都承載著遠超市場表現的擔當。
  • 《我和我的家鄉》:陳思誠的尬,徐崢的煽情,和寧浩的接地氣
    和去年大火的《我和我的祖國》類似,《我和我的家鄉》也是一部主旋律電影,用五個單元劇的形式,呈現鄉土情懷。第一個故事是寧浩導演,葛優葛大爺主演的《北京好人》。於是,發生了一系列村民配合沈騰,和老婆鬥智鬥勇的搞笑情節。「神筆馬亮」笑點小而密集,沒有刻意的硬煽情,卻在最後,用馬亮畫在牆壁上的一幅幅畫,呈現了家鄉的美好面貌,觸動了馬麗飾演的妻子秋霞,更觸動了觀眾。
  • 用喜劇方式重塑主旋律,《我和我的家鄉》帶來不一樣的笑與感動
    用喜劇的方式重塑主旋律,《我和我的家鄉》帶來不一樣的笑與感動 毫無疑問,《我和我的家鄉》是主旋律,充分表達了當前中國人的積極樂觀的拼搏奮鬥的精神。更不要懷疑,也是喜劇電影,可以說是中國喜劇人通過電影向祖國慶生的深情。《我和我的家鄉》用喜劇方式打開主旋律,寓教於樂非常搞笑。張藝謀總監製、寧浩總導演、張一白總策劃,這三位作為本片的總擔當,無論是內在精神還是外在形式,都有足夠的保障和品相。
  • 《我和我的家鄉》:主旋律拼盤電影變品牌IP還差幾步?
    我和我的祖國》之後,又一部拼盤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唱響國慶檔,豆瓣評分7.5,高於其他幾部同檔期國產大片,票房也漸成領先之勢,上映四天票房超10億。但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就難以把這個主旋律拼盤的IP持續下去。春晚小品集合式的電影也無法真正代表中國電影頂級創作者的實力。反觀《我和我的祖國》,之所以得到了更高的肯定,是因為除了《白晝流星》的故事,其他幾個故事並非老套、刻板的「假大空」的表達,細節經得起推敲,能引發觀眾共鳴。而「家鄉」在主題、人物和細節打磨上還有很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