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信仰的答案之一

2021-02-13 阿爾法工場研究院

《風箏》是柳雲龍2013年導演、主演的諜戰電視劇,2017年在電視臺播出。

此前暗算、功勳、血色迷霧、告密者四部諜戰,奠定了柳的「諜戰之父」之名,風箏則更為極致,從各方面來看都應該是柳的巔峰之作,其實可以這麼說,風箏一出,再無諜戰。

本文有劇透,慎入。

01

跨越的50年

(告別-風箏片頭曲)

沒有告別 已成永遠

沒有相約 何時再見 

塵封已久 仿佛出現 

紅色的夢 白色的夜

一一柳雲龍 詞《告別》

在黃大煒穿透靈魂的醇厚聲音中,一幅幅舊照片展開來。

塵封已久的往事,彷佛出現。那是紅色的夢,在白色的夜裡,已成永遠。

急促的電報聲,舊唱機的舊曲調,捲動的旗幟,跳動的火,這些都凝固在一個跨越50年時間的長卷之中。

成為天上人間的聲聲唱,成為那海風,停止的哭泣。

正如《冥想在危時》所述,《風箏》也是把這樣一整個時代長卷放入一個現代影視的框架之中,一個時代的印記,由此漸隱漸現。

我站立在低矮的屋簷下

出神地望著蠻野的山崗

和高遠空闊的天空,

很久很久心裡像感受了什麼奇蹟,

我看見一個閃光的東西

它像太陽一樣鼓舞我的心,

在天邊帶著沉重的轟響,

帶著暴風雨似的狂嘯,

隆隆滾輾而來……

一一艾青《時代》

02

劇情

《風箏》結構比較簡單,中共在軍統高層有一個潛伏人員代號「風箏」,國民黨在延安高層有一個潛伏人員代號「影子」,前半部尋找風箏,後半部尋找影子。

而劇名風箏的本意,則應該是「斷了線的風箏」,即單線聯繫的潛伏人員,上級犧牲之後,成了斷了線的風箏,彷徨無依,既無法回歸組織,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卻還要冒著被敵方或者己方幹掉的危險,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

「風箏」是在1932年受蘇區國家保衛局委派,打入國民黨內部,目前唯一尚存的潛伏人員。表面的身份是國民黨軍統王牌特工鄭耀先——戴笠十大金剛的六哥,上線為回春堂藥鋪的杏林聖手陸漢卿。

電視劇一開始,潛伏在軍統的中共情報員曾墨怡拿到了一份73人名單,記錄的是軍統在中共派駐的諜報人員,在情報送出之前,曾墨怡暴露了,將名單貼在宿舍的排氣扇扇片上。

鄭耀先受命追查,軍統人員在宿舍逮捕曾墨怡,鄭耀先則取下情報,傳回延安。

由於未追回情報,鄭耀先被懷疑,戴笠派四哥徐百川核查鄭耀先身份,逼迫鄭耀先秘密處決曾墨怡,作為投名狀。

解除了軍統懷疑之後,中統高佔龍及其弟子田湖仍懷疑鄭耀先,趁曾墨怡上級袁農報復之機,默契聯合試圖刺殺鄭耀先。

鄭耀先受傷,但之後招募了殺手宮庶反殺了高佔龍,由此成為中統田湖的眼中釘。

戴笠告知六哥鄭耀先,軍統在中共派駐人員名單是73人,但實際有74人,另一名代號「影子」,已潛入延安高層,比這73人加起來還要重要。73人被清理後,必需要有人去延安激活影子。

這個任務需要親信才能執行,鄭耀先是唯一合適的人,身份是中央日報社的記者金默然,以延安採風的名義。

隨行有戴笠安排監視鄭耀先的宮庶,和秘書科的江心(最後發現是為了測試影子是否忠誠)。江心是延安的偵查科江萬朝江副主任的女兒,是潛伏的中共情報員,帶給父親一些罐頭。田湖則僱傭暗殺小組空降延安準備暗殺鄭耀先。

金默然在延安見到一向欽佩的偵查科科長韓冰及其徒弟馬小五,由於管制嚴格,決定在離開途中喚醒影子。而韓冰發現隱藏金默然一行隱藏電臺,發現了他們有秘密任務,並預料到鄭耀先會在回程與大魚接頭。

同時,韓冰看到江心給父親的罐頭商標上隱含「你是誰」三個字,應該預示著江心發現父親身份有問題。

國共兩黨內戰在即,金默然安排臨時撤回重慶,韓冰安排警衛班護送。得馬小五提醒,護送警衛班可能隱藏特務,卻已經晚了。

在路上,警衛老常打死了其他警衛和江心,與六哥鄭耀先接頭,原來他是影子的手下,冒死送出軍統內部潛藏著風箏的情報。

鄭耀先回重慶後,發現軍統逮捕了陸漢卿,並懷疑鄭耀先為中共潛伏人員。為了保護鄭耀先,陸漢卿犧牲。

接替戴笠負責軍統的毛人鳳逮捕了一位中共情報員吳福,鄭耀先發現吳福叛變,擊殺,並稱他為風箏,而中共這邊並不知道吳福叛變,鄭耀先又是一筆糊塗帳。

宮庶受命抓捕遊行的熱血學生,其中有軍方背景。鄭耀先由此施壓讓國民黨解除了埋伏在中共黨中央轉移山西的路線上李淮師長職務。

陝西布防的李淮在山西解職,中共由此推測內部的確有影子洩露了黨中央轉移計劃,準備聯絡風箏,挖出影子。

軍統毛人鳳、中統田湖實行木馬計劃,暗殺鄭耀先,鄭耀先中埋伏逃離中,認識了林桃。在軍統、中統、中共袁農三方壓力下,鄭耀先躲入渣滓洞避難。

林桃去渣滓洞尋找鄭耀先欲嫁給鄭耀先,鄭耀先辨別出林桃身份為中統特工,代號剃刀。並指出田湖犧牲了她。

危急中,鄭耀先、林桃果斷逃離渣滓洞,作為國名黨隱藏在山城的一枚死子隱藏起來,身份是公安局檔案科的周志乾,上線四哥徐百川,雖然可以喚醒他,可也不知他的隱藏在哪裡以及隱藏身份。

新中國建立後,袁農根據周志乾的匿名情報,逮捕了四哥、田湖。韓冰在公安局發現周志乾,試圖指認他為鄭耀先,卻沒有證據。

周志乾在壓力之下,試圖寫信給北京領導,林桃通過筆跡印痕得知六哥鄭耀先即風箏,精神崩潰,用剃刀自殺,並弄花自己的臉,此舉保護了周志乾,讓公安局試圖以林桃為突破口指認周志乾是鄭耀先的策略失敗。

周志乾百般辯解激怒了袁農,他怒斥周志乾是血腥的劊子手鄭耀先,甚至變了節的風箏,他、江萬朝、陸漢卿都是地下工作老戰友,他們都想知道風箏是誰,江萬朝在延安時還電報過陸漢卿詢問風箏的身份。

鄭耀先警覺,在獄中寫了檢舉江萬朝是影子的信給中央領導。江萬朝聽到舉報後暈倒,入院,一位自稱是其侄子的江凌嶽來醫院,江萬朝自殺,承認自己是影子。

韓冰擔心宮庶會尋找周志乾的女兒喬兒,於是和馬小五趕到收留喬兒的秋荷家,卻被宮庶劫持,馬小五中槍倒下。模糊中聽到韓冰說到徐百川和周志乾被抓的信息。

中央領導錢部長根據檢舉姓與風箏字體出自一人之手確定周志乾就是鄭耀先,也是風箏,來到山城。周志乾在錢部長和公安局長陳國華面前承認自己是風箏,但陸漢卿交待的任務找到影子還沒有完成,身份還不能暴露。陳國華讓馬小五拜周志乾為師,以對抗宮庶。

韓冰被救出,但宮庶卻逃離了。由於工作重大失誤,韓冰與周志乾一起入獄,又一起下放到勞改農場。卻產生了感情。周志乾繼續接到組織任務,設計抓捕了軍統重要特務,也是鄭耀先的得力手下宋孝先、宮庶。

文革中,造反派逮捕了周志乾和韓冰,讓他們互相指認。造反派讓韓冰指認周志乾就是鄭耀先,透露了在勞改農場之時,周志乾經常被上級秘密接走,尤其是宮庶被抓捕期間,韓冰終於確定鄭耀先就是中共潛伏在軍統的風箏。

造反派讓周志乾指認韓冰保存國民黨時期的宮門倒郵票,是走資派,周志乾卻發現這正是與宮庶回國時攜帶的郵票外圈鋸齒相匹配的郵票,周志乾終於知道韓冰才是影子,而江萬朝則是一個幌子。

由於筆記本是私人用品,之前哪怕袁農都沒有翻看過,文革這樣非常規的運動,卻揭露了非常規的秘密。

03

1949年前的部分

風箏前半部分濃墨重彩的是敵後工作的殘酷性,幾乎每一集都死一個主要配角,情節推動、整體節奏都相當好。在快節奏的推進中,人物、情感還特別豐滿,這幾乎已經不輸於美劇了。

(犧牲的陳真兒)

其實可以說,目前諜戰劇代表著國內電視劇的最高水平,而《風箏》則是其巔峰之作。

處決曾墨怡這處細節,可以導演把控之精妙。

(毫無遲疑下達命令的白手套)

(釋然的表情)

這釋然表情,只是因為鄭耀先的耳邊秘語,已經將情報送到了延安。

(「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求你,不要恨他。」)

(揮舞到空中的鐵鏈)

適時響起的居然是國歌(預告中),突然就沉浸在那個年代,激動人心,潸然淚下。

這種細節,在全劇中比比皆是,從中見功力。

04

1949年後的部分

如果這部劇結束於1949年前,也只是一部還算出彩的諜戰劇而已。

《風箏》播出版不到20集,居然就解放了。然而,精彩才剛剛開始。命運的洪流開始顯露崢嶸。隱藏在公安局檔案科的周志乾。

比較一下他軍統的鄭耀先。不過,很明顯柳雲龍在後半部分演得更high。你看這瘸腿有時候都給飛起來了。

(瘸腿且狂奔)

在原始劇本中應該是鄭耀先毀容了。不過就效果來說,明顯瘸腿要更好。

林桃解放後化名林雲燕,

(隱藏的林雲燕)

(中統特工林桃)

作為木馬計劃中執行殺死鄭耀先任務的「剃刀」林桃,殘殺共黨的六哥,陰險狡詐的鄭耀先,印象早已經根深蒂固,跟鄭耀先一起逃離渣滓洞,又跟隨鄭耀先一起隱藏下來,相濡以沫。

他實際上對這個男人是有情感皈依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六哥,怎麼可能是共產黨呢?林桃通過筆痕發現周志乾寫給中央領導的信,發現他居然是潛伏的風箏後,心裡一定不會相信。代號「剃刀」的林桃緩慢的磨著剃刀,

並用剃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林桃用剃刀自盡)

得知確切證據的對手韓冰也不相信。

聽到在錢部長面前親口承認的陳國華局長也不信。

同樣,從臺灣專門趕回來看六哥的宮庶同樣也不會相信,他的六哥是共產黨。

為了見一面鄭耀先,宮庶把自己埋在林桃在亂墳崗墓中幾天,等著他來掃墓。而周志乾也利用這一點設了埋伏,埋伏出現的時候,宮庶還想要掩護六哥先撤。此時,卻從身後出現了一隻槍頂著腦袋。

我想,周志乾的手抖成這樣,絕不是因為他已經老了,或者不再是那個宮庶的老師,鄭耀先。

宮庶放棄了抵抗,束手被擒。在原始劇本中,他應該逃離到了劇中與延娥跳車的懸崖。然而,他放棄了,無論是為了六哥,還是為了那個他心中的、因為六哥的深潛而輸在了根上的黨。

還有本來已經逃離包圍,為了救六哥而被擊斃的宋孝先。

袁農,這個黨性強於頭腦的地下工作者。曾墨怡犧牲了,陳真兒犧牲了,渣滓洞無數的同志犧牲了,他都沒犧牲。我想,他念完獄中八條後自殺於獄中的時候,一定覺得自己不如犧牲在渣滓洞的看守所吧。

周君寶,被留守的延娥激活,替宮庶聯絡影子,最後帶著鄭耀先已死的消息,回到臺灣。最終又回到大陸刺殺鄭耀先,無法讓喬兒的兒子承擔跟自己一樣的命運,選擇自殺。

歷史的車輪伴著隆隆聲響,滾滾而來。每個人物命運都歷歷在目。有了1949年後的部分,《風箏》就從一部精彩的諜戰劇,變成了一部展示不同人物、不同命運的史詩。

05

劇情之外


《風箏》之中幾乎每個人都是有信念的,有的或稱執念,有的卻是信仰。

鄭耀先深入敵營、忍辱負重、大義滅親,死前才得平反,為了黨奉獻了一輩子,最後孑然一身,弄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送審版在這裡是袁農當著陳國華的面質問鄭耀先反動派可不管有沒有證據,你就是鄭耀先。在播出版上由於刪減後交代不清,所以這裡特地加了獨白:我不是周志乾,我也不是鄭耀先,袁農的話衝擊了鄭耀先的內心,在最後,韓冰也說不清楚自己是人是鬼,多半是鬼,也是潛伏過久,不知道自己是誰

甚至隱形埋名,以至殘疾(在原始劇本中是自己毀容),以至假死。

卻仍然忠於自己的信仰。

(鄭耀先臨終敬禮)

韓冰也是有信仰的。作為中統潛伏在中共的大特務影子,一輩子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做得比布爾什維克還布爾什維克。在延安時,想抓金默然,在山城時,想抓周志乾,她三十年都想抓風箏。她甚至有執念,總想勝過風箏,喝毒酒自殺,都想騙過風箏,讓他認為她只是和他見面,而不是告別。

宮庶也是有信仰的。只是憤恨黨內人士,只為爭利,只為票子,壞了黨國。他真信三民主義才能救中國。

袁農更是有信仰的,臨終之前,他一直念著在渣滓洞時候,獄友總結的獄中八條(現實中是紅巖作者)。

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鬥爭的鍛鍊;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線問題;五、切勿輕視敵人;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八、懲辦叛徒特務。

這獄中八條的內容,是難友們在犧牲前留給組織的遺書,也是獻給新中國的一份禮物,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難友們真心熱愛黨,熱愛已經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甚至高君寶,也是有信仰的。在秋荷的墓前,對妹妹喬兒說的話:

將來有一天,你等著,或許有一天,你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情形,一些中國人,將一無所有,無產、無知、無情、無法、無德、無美,最後都變成無賴。

睜著眼睛說瞎話,張著大嘴說屁話,昧著良心說假話,荒唐無恥到,不知道自己的靈魂為何物。

什麼誠信廉恥、什么正義禮讓、階級鬥爭轉為利益之爭。實用主義,甚囂塵上。沒有信任、沒有責任、道德淪喪,甚至貪汙腐敗、唯利是圖、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這些都是今天大家互相揭發、互相出賣、人整人、人鬥人的結果。

不信我把話放這兒:不管再過多少年,你們只會把責任推給國家,推到發動這場運動的某個人頭上,沒有人會站出來,向曾經被你們迫害的人,毀掉的文明,公開表示謝罪、懺悔!

作為回報,歷史也會給你們一個公正的懲罰:你們的子女,將繼承你們的無恥,學會掩蓋跟推卸責任。他們是一群不能說,也說不得的人,在他們看來:別人都是錯的,自己則永遠站在正義一方。

由此可見,在日後的中國,利益才是維繫人際關係的紐帶,除了利益,人與人之間不會再有坦誠相見!這是你們帶給中國的災難,是一場歷經幾代人,都無法扭轉的精神災難。

高君寶用狙擊槍對準了自己殺父仇人鄭耀先,面對喬兒的兩個子女,這個命運多舛的人啊,卻選擇了槍口反過來對著自己自殺。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信仰至高無上

到底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

到底要高到什麼層次

才能夠讓你有一個決心

能夠犧牲到

你最純樸人性中的那種基本關係

06

缺憾

網上有些負面的羅海瓊其實還好,略有缺憾的反而是鄭耀先的女兒喬兒這條線,過於單薄了。

(喬兒等待周志乾回家)

其實鄭耀先一生獻身於革命事業,最對不住的其實是她的女兒,喬兒。

(喬兒與高君寶玩布虎,喬兒的兒子掉落的那個布虎應是擊垮高君寶的最後一擊)

喬兒的戲份其實很重,哪怕是因為文革戲刪節很多,但父女情感,家國抉擇,她代表的是鄭耀先缺失的那一環。

而且,義無反顧的去北京,遠嫁西南,她也應該是有信念的。

可惜的是,這些都沒有完全表現出來。

07

結語

柳雲龍、楊健有大才氣,新麗有大情懷。還有其他諸多因素結合起來,才成就了這部《風箏》,其實很難超越。《風箏》之後無諜戰。

在最後的會面中,他們以代號互相呼喚,

(影子和風箏,就像鏡子的兩面)

你說高山流水遇知音,可惜鍾子期聽俞伯牙彈琴,只是聽到了慷慨激昂,便以為先生志在高山。俞伯牙的琴聲依然清澈婉轉,只是先生志在流水。你我都是一葉障目。

最後以這句臺詞結束本文吧:

真心相愛的情侶,未必能走到最後,而刻骨銘心的仇家卻總能在相逢不如偶遇的巧合中,抬頭不見低頭見。一一柳雲龍             

                         

相關焦點

  • 最強諜戰片《風箏》:信仰的力量超越一切
    最近看了柳雲龍的《風箏》,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 《風箏》說是諜戰片,其實看過的人都覺得,不能算是一個典型的諜戰片,可以說是一個情報人員忠於信仰的一生。沒有告別已成永遠,沒有相約何時再見 在這裡,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兄弟情,戰友情,夫妻情,父女情,都大不過信仰。
  • 電視劇《風箏》:講信仰更要講真相
    作為開年大劇,電視劇《風箏》的熱播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總體來說,媒體對電視劇《風箏》的評價很高,大多媒體認為《風箏》在以往諜戰片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無論在劇情還是演員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尤其是其中所表現出的「信仰」的力量是本劇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除此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媒體指出電視劇《風箏》有幾大敗筆,值得引起注意。
  • 「風箏」,鄭耀先和龔姝的情感系列之一,友誼與信仰終極對決
    由柳雲龍執導的電視連續劇《風箏》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經典諜戰電影之一,小說《斷刃》由改編自肖錨定。
  • 《風箏》燃爆|諜戰教父柳雲龍巔峰力作——信仰與人性的艱難抉擇
    強烈推薦經典諜戰劇——《風箏》!本人專注影視領域,+關注了解更多內容!鄭耀先,軍統八大金剛之一,人送外號「鬼子六」,以心狠手辣、狡黠機智、能力超群聞名,除了講義氣,就是兄弟多。可以說,是一個比軍統還軍統的大特務!
  • 一曲信仰的頌歌丨《風箏》從三個維度探測出信仰的至高無上
    諜戰深處是信仰———這是該類型劇顛撲不破的真理。而當一部劇集牢牢鎖住了觀眾視線,這一曲信仰的頌歌緣何動人心魄,也構成了值得電視劇創作反覆咀嚼的樣本。如劇評人李星文所說,「一順到底的革命故事是經不起推敲的,沒有內心煎熬的文藝作品是無法傳世的」,《風箏》之獨樹一幟,在於它從三個維度,觸到了人性共通之處,探測出了信仰的至高無上。
  • 影評:《風箏》,為了信仰,他再苦也不哭
    昨晚看電視劇看到落淚,也許你們會好奇我一個七尺高的東北漢子淚腺發達,追電視劇《風箏》昨晚正好到了27集,「風箏」滿腹委屈被自己的同志審問,看到這個場面時我無聲落淚
  • 電視劇《風箏》: 唯有信仰牽繫,風箏方能高飛
    楊健、秦麗編劇,柳雲龍導演和主演的電視劇《風箏》,在觸碰哲學觀念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它試圖探討一些深奧的問題:人何以為人,一個人為什麼會是「這個人」,信念有沒有可能是一個人的本質需求。這些觀念和故事並行,拔高了故事,也讓故事獲得無窮意味。  《風箏》講述的是潛伏在軍統的共產黨情報人員鄭耀先的故事。鄭耀先代號「風箏」,身居軍統高位,卻時刻不忘使命。
  • 《風箏》之鄭耀先:為了信仰,「泯滅」人性,背叛兄弟情
    由柳雲龍執導的諜戰劇《風箏》,不同於尋常諜戰劇以「燒腦」為賣點,它不走尋常路,在劇情設置上,選擇劍走偏鋒。要你「燒腦」,更要你「燒心」。風箏海報《風箏》著重刻畫地下情報人員對信仰的堅守和人性的撕裂。是堅守信仰,還是遵從人性?信仰,是照亮鄭耀先前行的光,是他支撐他完成使命的精神源泉,是栓著「風箏」的線。然而,信仰和人性的撕裂,卻是難以承受的痛。鄭耀先:「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為國家犧牲,你做到了,這本身就說明了你的價值!
  • 《風箏》堅守和信仰故事,豆評分挺高的
    今天要給各位看官介紹的是一部2017年12月上映的諜戰大劇《風箏》,它是由柳雲龍執導,柳雲龍、羅海瓊、李小冉等主演 。該劇以潛伏於軍統內部的共產黨員「風箏」的人生與情感經歷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共產黨情報員堅守信仰的故事。
  • 追風箏的孩子——張敬軒
    下面就開始介紹這首他寫的《追風箏的孩子》,一探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追風箏一對傻瓜,相信愛情童話,當天初戀想過成家,會有一點荒謬嗎?愛到愁雲傷疤,發覺信仰有偏差。」年輕時,相信什麼都是好的,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後來才發現這只是童話世界的場景罷了;初戀為什麼成不了家,不懂愛如何成家,愛未落地,無以為家。
  • 《潛伏》與《風箏》深度解析,誰是諜戰劇巔峰之作?答案很明確
    孫紅雷以極其壓抑和克制的表演,描繪了一段波瀾壯闊令人憧憬的美好未來,也展現了高尚的信仰帶給人們震顫靈魂的改變。你看,這段臺詞似乎有些突兀,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柳雲龍講的當然不僅僅是胡楊,而是黨、信仰和人民的關係。《暗算》拍攝後,柳雲龍一直在諜戰劇的世界裡耕耘,一直到《風箏》的出現。
  • 《潛伏》與《風箏》深度解析,誰是諜戰劇巔峰之作?答案很明確
    為了飛黃騰達,宮庶不擇手段,但最終死於個人追求的信仰。你看,這段臺詞似乎有些突兀,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柳雲龍講的當然不僅僅是胡楊,而是黨、信仰和人民的關係。《暗算》拍攝後,柳雲龍一直在諜戰劇的世界裡耕耘,一直到《風箏》的出現。
  • 這部諜戰劇,豆瓣評分竟然比《風箏》還高!
    該劇的背景是東北解放初期,已經在哈爾濱潛伏十年的國民黨軍統特務李春秋(祖峰飾演),突然被喚醒,上峰要求他配合執行「黑虎計劃」,這打亂了李春秋平靜的生活,他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他不想放棄已有的一切,情感、家庭、責任、信仰等一系列問題的糾結,令他十分痛苦...最後,在「愛與正義」的感召下,李春秋棄暗投明,配合公安機關,合力摧毀了「黑虎計劃」。
  • 寫在《風箏》開播兩周年
    轉眼柳雲龍導演的《風箏》開播兩周年了。柳導曾在不同的場合下談到對《風箏》的比喻,形容《風箏》是一鍋熬了五年的湯,還將《風箏》與他另一部經典之作《暗算》作了比較「如果說《暗算》是酒,《風箏》就是酒精,歷史會證明」。看了柳導對《風箏》的比喻,兩個關鍵字躍然而出,一個是「熬」,一個是「濃」。
  • 《風箏》之後感
    剛剛看完電視劇《風箏》,心裡滿滿的惋惜和無奈,更有對先烈們的崇敬。雖說電視劇劇情是虛構,但是也有很多是真實事件。但我更願意相信他是全部真實的,每一個人個性鮮明,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信,無論是國家,還是團體,或者是個人。
  • 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時間:2020-06-15 12:31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什麼 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 風箏也叫紙鳶,其中鳶是指?
  • 柳雲龍•不一樣的《風箏》
    柳雲龍自導自演《風箏》在諜戰劇的劇情編排和主題表現方面有非常大的突破,在人性演繹、信仰的堅持和情感的撕裂方面表現特別突出。 一、全新的思維方式 1、全方位的詮釋「信仰」 《風箏》對信仰的追求可謂極致,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內心旁邊,形象而又生動的展現出來,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 還好 沒有錯過《風箏》
    電視劇《風箏》在喜愛它的人群中始終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我推薦過很多人看《風箏》,沒有一個說失望的。而現在很多劇看完,既沒有哭也沒有笑,只是視覺感觀上的過眼煙雲。為什麼?因為信仰長時間以來已是抽象化的概念,而《風箏》帶著時代的印記和創痛出現,讓它具體化、藝術化呈現出來,它深深觸碰了觀眾心底積攢的一種情緒、一種感傷,它是文藝作品百花齊放中的那支浸染著悲情和血色浪漫的主旋律之花,那樣刻骨銘心、那樣難以忘懷。
  • 《風箏》觸動了誰的心弦?《風箏》動了誰的奶酪?
    這首《告白》是柳雲龍作詞,撈仔作曲,黃大煒演唱,且作詞人柳雲龍正是《風箏》大劇的導演兼主演。套用《風箏》主題曲《告白》的歌詞:沒有宣傳,已成爆款;沒有重播,已成經典。《風箏》在沒有官方鋪天蓋地的宣傳,沒有頻頻上綜藝藉機安利,於2017年12月17日在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這一北一南兩大衛視平臺,悄悄地拉開了《風箏》大戲的序幕。
  • 電視劇 風箏 影評
    開年諜戰大戲《風箏》塵埃落定,懸念留在了最後,兩個不同信仰的人,幾十年的如一日的提防、尋找、甄別,絞盡腦汁的推理、分析,理智混合直覺,鬥爭產生線索,有了感情而未越過紅線,信仰決定了雙方的黑白雙面人生,殘缺的愛情、破碎的婚姻、永遠生活在懷疑中、唾沫中、掙扎中,不敢食人間煙火,天天糾結在人鬼情未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