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人生
—斷線的風箏
開年諜戰大戲《風箏》塵埃落定,懸念留在了最後,兩個不同信仰的人,幾十年的如一日的提防、尋找、甄別,絞盡腦汁的推理、分析,理智混合直覺,鬥爭產生線索,有了感情而未越過紅線,信仰決定了雙方的黑白雙面人生,殘缺的愛情、破碎的婚姻、永遠生活在懷疑中、唾沫中、掙扎中,不敢食人間煙火,天天糾結在人鬼情未了之中。
感人的信仰
江萬潮在被捕之初是扛住了敵人對他的嚴刑拷打,但喪盡天良敵人把他的妻子拉來,準備當他面前進行侮辱時,他的信仰大廈轟然傾倒,人性的折磨和摧殘,並不是只針對個人,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脆弱的一面,共產黨員並不能獨善其中,個人犧牲並不難,可是要牽連無辜的人甚至連累家庭的時候,信仰也會降低高度的,這是人性的本能表現,不足為奇,這一點,我黨也利用徐百川的兒子作了文章,只不過我們的手段是光面正大啟迪了人性,團圓了家庭,用寬大政策感化了敵人。
最能展現鄭耀先感人的信仰是在全國解放後,此時他已潛伏敵營十八年,在「影子」還未找到,敵特活動猖獗,組織並未召喚也許並不知情的情形下,他默默選擇了繼續戰鬥,他知道自己的信仰還有價值,他還有未盡的責任和任務,他也知道革命的勝利暫時與他無關,即使是化身人物選擇,周志乾這個市井人物和在軍統呼風喚雨的鄭耀先也相去甚遠,他在負重前行,依託檔案員這個工作角色,他還是準確的將一份份可靠情報寄了出去,在需要揭發假「影子」的時候,鄭耀先終於放下多年偽裝,面對錢重文發問、面對陳國華拔槍怒向,他娓娓道來的剖白,讓錢、陳二人熱淚盈眶,在他的陳述下,過往劇情裡的謎團相繼解開,支撐這位老情報員一路走來的內在信念昭然若揭,觀眾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昔日看似大神般開掛的「六哥」,對自己當年的領導陸漢卿和心愛之人程真兒的死,一直痛徹心扉,但是他深知作為情報員,對信仰的堅守和對使命的牢記是超越任何個人的情感,深入骨髓的,信仰成為支撐他出生入死完成組織交給自己任務的最強大驅動力,他穿過人性的光芒,抵達靈魂深處的信仰。
精彩的雙面
鄭耀先和韓冰演繹的了各自的雙面人生,在黑白角色轉換中,不落痕跡的展現了非凡的鬥爭技巧,鄭耀先在軍統位臨高位,頤指氣使,活脫脫一個殺人魔王,我黨同志立下追殺令,誓要他置之死地;然而他轉手之間,保護同志,傳遞情報,利用自己的機智,更是多次化險為夷,彰顯共產黨員的不變底色。「影子」韓冰的隱藏之深,更是顯出創作者的煞費苦心,表面上韓冰是典型紅色幹部,保衛工作也做的有聲有色、滴水不漏,更是令對手膽寒恐懼的難纏高手,就是鄭耀先也只能從「切蔥剝蒜」中管中窺豹,而且鄭耀先還總是被動受制,毫無佔先,直到意外的蛛絲馬跡無奈漏出,才被鄭耀先一擊中的,最後鄭耀先的親自抓捕也是以韓冰的自殺來證明國民黨也不全是泛泛之輩,確實凸顯影子的幾十年存在,也是對我黨偵破工作的巨大考驗。
無情的淚痕
鄭耀先是戰略特工,像風箏一樣高高的翱翔,俯瞰著大地,即使斷線也不遠去,戰爭年代我黨我軍並無空中優勢,而風箏的設計恰如其分的體現了其特別智慧,鄭耀先的戰略高度、眼光無人能及,風箏的作用就是預警飛機一樣,洞察如火眼金睛,行動如動如脫兔,提供高價值的情報,保護了更多更高級的特工身影;鄭耀先在其跌宕起伏的戰鬥一生當中,他留下了太多的眼淚,愛情、親情、友情眼睜睜的一一失去,他不是沒有機會,也不是束手無策,但他沒有選擇光彩痛快的張揚,而選擇孤獨高冷的放棄,他一次次的用眼淚澆築著信仰,忍受著情人斯去、袍澤變目、同志相恨、妻子自殘、愛女割捨的人間悲劇,無情的淚痕他慢慢抹去,忠誠的信仰他繼續守護。
無聲的功勳
鄭耀先是忠誠的無名英雄,是習總書記當代所指的有服從大局、看齊意識的先輩人物,他為信仰而來,為信仰而戰,為信仰而死,隱蔽戰線是一個特殊的戰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又是我黨不可或缺的戰場。毛澤東主席曾經指出,「我們要消滅敵人,就要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隱蔽戰線可以說是忠誠與否的考場和試金石。在這個嚴峻的考驗中一些人叛變了,一些人脫黨了,但大多數人在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中昂首挺胸,巋然不動。鄭耀先在軍統不是簡單的拒絕高官厚祿,而是身處花天酒地而出淤泥而不染,他在解放後完全可以金蟬脫殼回到黨的懷抱,而他卻魚翔淺底,丹心素裹的甘心以小人物身份繼續隱蔽,這就是忠誠,要以無畏來體現,要以勇敢來護航,敢於付出、勇於犧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