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信仰的頌歌丨《風箏》從三個維度探測出信仰的至高無上

2021-02-08 文匯報

無論看過多少諜戰劇、反特劇,有些片段依然是可以觸達心底的。比如呈現在電視劇《風箏》裡的這些情景:陸漢卿無所畏懼地一頭迎向竹籤任它貫穿自己腦髓,小女孩周喬抱著碩大的油紙傘在街巷一次次守望父親而不得,鄭耀先顫抖著把槍口對準了「兄弟」宮庶的後腦勺……觀眾很難不為之動容。


該劇本周就將迎來大結局。伴隨人物最終命運呼之欲出的,還有一路走高的收視率。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已連續十多天包攬了地方衛視黃金檔前二。諜戰深處是信仰———這是該類型劇顛撲不破的真理。而當一部劇集牢牢鎖住了觀眾視線,這一曲信仰的頌歌緣何動人心魄,也構成了值得電視劇創作反覆咀嚼的樣本。


如劇評人李星文所說,「一順到底的革命故事是經不起推敲的,沒有內心煎熬的文藝作品是無法傳世的」,《風箏》之獨樹一幟,在於它從三個維度,觸到了人性共通之處,探測出了信仰的至高無上。


▲一個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信仰,它承擔著最初的精神熱源,也會確認最終的精神家園。


作為一名曾長期潛伏在敵人心臟地帶的優秀地下黨員,鄭耀先在1949年之後被組織委以另一項特殊任務。公開的身份,他是周志乾,一個「具有重大嫌疑的歷史反革命」,需要在勞教農場裡進行改造。暗地裡,他一方面仍在追蹤國民黨特務「影子」的下落,另一方面他收下馬小五為徒,為組織培養新一代偵察員。


關於隱蔽戰線的奮鬥價值,鄭耀先至少對馬小五說過兩回。一次是在剛「拜師」時,他說:「大丈夫頂天立地,命可拋,義不能絕,這個義就是信仰,這個世界沒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另一次是在馬小五看似學成出師前,他如此點撥:「在我看來,你還缺少了點什麼。缺少了對理想的執著,也可以說是一種信仰,那是一種甘願為理想獻身的信念。沒有它就等於沒有了靈魂,沒有這種信念,我永遠都不可能讓你出徒。」



為理想而獻身,多麼樸素卻重如千鈞的一句話。當信仰與生命擺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看看被酷刑折磨的曾墨怡如何咬緊牙關,聽聽身陷渣滓洞的陸漢卿怎樣慷慨陳詞,與其說堅定的共產黨人掂出了信仰與生命孰輕孰重,毋寧講———「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這是多少無名英雄無需選擇的選擇。


當信仰與情感交鋒時,他們犧牲了淳樸人性中最基本的關係


《風箏》的片尾有段字幕反覆發問:「信仰至高無上,到底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什麼層次,才能夠讓你有決心,能夠犧牲到你最淳樸人性中最基本的關係?」


或許,鄭耀先的情感坎坷路可做註腳。大結局的預告片裡,已是垂垂老朽的他坦露心跡:「我這一生,喜歡過三個女人,只有程真兒是自己的同志。」程真兒,那個與鄭耀先在軍統眼皮底下談柏拉圖式戀愛的姑娘,她會給愛人織毛背心,「這樣敵人的子彈打過來時,可以不那麼疼」。愛情還不及綻放,姑娘就慘遭暗殺。而目睹了一切的他,是繼續潛伏,還是不顧身份暴露的危險為愛挺身?鄭耀先是如此表現的:他照例切著牛排,請西餐廳的服務員播一曲《晴朗的一天》,轉身親手將程真兒的骨灰撒在風裡。當信仰與情感交鋒,他犧牲了淳樸人性裡可貴的愛情。



髮妻林桃出身中統,他們從互相試探到假戲真做,從「睡覺都睜著第三隻眼睛」的互不信任,到最終交付真心,動蕩歲月磨出了身經劇變後的夫妻情真。奈何,信仰的殊途,無法讓兩人同歸。洗盡鉛華後的林桃在知悉丈夫共產黨人的身份後毀容自殺,而鄭耀先為了繼續靜默地執行任務,不得不任由獨女周喬流落他家。於是,小女孩一次次盼父而不得的場景,終究化作了整劇開頭的一段獨白:「那一年的冬天,我寫完了一本書《他的軍統生涯》。書裡的主人公鄭耀先是我的父親,不,他不是我的父親。」信仰與情感交鋒,他到底是犧牲了淳樸人性中最基本、最難以割捨的血緣親情。


穿過了生命的迷霧,又跨越了人性的沼澤,信仰可以是比生命和情感更不竭的力量。那麼,在抵達彼岸之前,真正的信仰者還會經歷什麼?


之前幾部經典有著不約而同的點題。《北平無戰事》最後,方孟敖帶著國民黨搜刮的黃金飛往臺灣繼續潛伏,謝培東站在歡慶解放軍入城的人群中笑容滿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但任務並未終結,這些地下工作者的身份依舊不能解密。《暗算》裡中國共產黨情報員「毒蛇」說:「誰笑到最後,誰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響一枝蠟燭的光輝。我不言敗,因為大幕還未落下;而你過早地叫喊勝利,卻可能孤獨地面對舞臺,座下無人喝彩。」



讓偉大的信仰與另一種堅定的執念正面交鋒,這恰是《風箏》最獨到之處。這部劇中,信仰是共產主義者偉大的名詞,雖然軍統、中統的陣營裡也有堅定的主義者,如宮庶、如延娥,如幾十年潛伏的「影子」,他們心懷堅定的執念。對人物宿命的處理,顯示出創作者的智慧。一個天空上的「風箏」,一個黑暗裡的「影子」,同樣果敢又沉穩,同樣對自己的理想忠貞不渝,因為這「錯位」的命運,他們無意間照見了彼此的動蕩一生,一個向光明敬禮,一個黯然自盡。「影子」及其背後的力量為何會潰敗? 劇裡有顯示,不是他們不夠堅定,而是歷史和人民會選擇光明的信仰。當陸漢卿受盡折磨,卻在刑架上用四川話一次次背誦 《為人民服務》時,當「風箏」為陸漢卿的犧牲悲痛欲絕,在被烈士鮮血染紅的石牆前也含淚背誦《為人民服務》時,讓我們感動的是偉大的精神力量,它來自光明,來自崇高的為人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共產主義精神,這種精神一次次在影片裡光芒四射。


文丨文匯報記者 王彥

原文刊於2018年1月9日文匯報,原題為《<風箏>:這一曲信仰的頌歌為何動人心魄》


為你推薦

如果把天氣預報擬人化……這部宣傳片真的很!正!經!

跌破0°C!上海發布今年首個寒潮藍色預警,48小時降溫7~8度!超冷模式開啟

大壺春生煎和南翔饅頭店,一代老上海人的情節

剛剛!上海2018春季高考作文題出爐!那些年的作文題你還記得嗎?


相關焦點

  • 《風箏》:信仰的答案之一
    73人被清理後,必需要有人去延安激活影子。這個任務需要親信才能執行,鄭耀先是唯一合適的人,身份是中央日報社的記者金默然,以延安採風的名義。隨行有戴笠安排監視鄭耀先的宮庶,和秘書科的江心(最後發現是為了測試影子是否忠誠)。江心是延安的偵查科江萬朝江副主任的女兒,是潛伏的中共情報員,帶給父親一些罐頭。田湖則僱傭暗殺小組空降延安準備暗殺鄭耀先。
  • 電視劇《風箏》:講信仰更要講真相
    作為開年大劇,電視劇《風箏》的熱播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總體來說,媒體對電視劇《風箏》的評價很高,大多媒體認為《風箏》在以往諜戰片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無論在劇情還是演員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尤其是其中所表現出的「信仰」的力量是本劇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除此之外,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媒體指出電視劇《風箏》有幾大敗筆,值得引起注意。
  • 最強諜戰片《風箏》:信仰的力量超越一切
    最近看了柳雲龍的《風箏》,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 《風箏》說是諜戰片,其實看過的人都覺得,不能算是一個典型的諜戰片,可以說是一個情報人員忠於信仰的一生。暗地裡他是潛伏在軍統的共黨特工「風箏」,秘密送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
  • 影評:《風箏》,為了信仰,他再苦也不哭
    昨晚看電視劇看到落淚,也許你們會好奇我一個七尺高的東北漢子淚腺發達,追電視劇《風箏》昨晚正好到了27集,「風箏」滿腹委屈被自己的同志審問,看到這個場面時我無聲落淚
  • 《風箏》之鄭耀先:為了信仰,「泯滅」人性,背叛兄弟情
    由柳雲龍執導的諜戰劇《風箏》,不同於尋常諜戰劇以「燒腦」為賣點,它不走尋常路,在劇情設置上,選擇劍走偏鋒。要你「燒腦」,更要你「燒心」。風箏海報《風箏》著重刻畫地下情報人員對在國共兩黨精誠合作,並肩對外作戰的時候,主角鄭耀先潛伏在軍統內部,結識並培養了幾個
  • 《風箏》堅守和信仰故事,豆評分挺高的
    今天要給各位看官介紹的是一部2017年12月上映的諜戰大劇《風箏》,它是由柳雲龍執導,柳雲龍、羅海瓊、李小冉等主演 。該劇以潛伏於軍統內部的共產黨員「風箏」的人生與情感經歷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共產黨情報員堅守信仰的故事。
  • 歌曲《信仰》張信哲經典情歌欣賞,演繹至高無上的愛情境界
    《信仰》是由易家揚、陳耀川作詞,陳耀川作曲,屠穎編曲,歌手張信哲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張信哲由新力音樂發行的專輯《信仰》中。《信仰》是由易家揚、陳耀川作詞,陳耀川作曲,屠穎編曲,歌手張信哲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張信哲由新力音樂發行的專輯《信仰》中。
  • 師生對丨邱吉:信仰的缺失與信仰的渴望
    在你們離開家到外地求學前,父母總會叮嚀「出門要多留個心眼」、「不要輕易與陌生人說話」,這與近年來社會上屢次發生的「碰瓷」現象有密切關係。2009年,有記者採訪了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長大了想做什麼?」「想做官。」「做什麼樣的官呢?」「做……貪官,因為貪官有很多東西。」為什麼我們生活的現實會變成這個樣子?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 《風箏》燃爆|諜戰教父柳雲龍巔峰力作——信仰與人性的艱難抉擇
    強烈推薦經典諜戰劇——《風箏》!本人專注影視領域,+關注了解更多內容!你說氣人不氣人為了確保「風箏」像一把尖刀始終刺在敵人的心臟上,在最關鍵時刻給國民黨致命一擊,鄭耀先不得不成為自己同志眼中人人得以誅之、欲除之而後快的「鬼子六」。
  • 電視劇《風箏》: 唯有信仰牽繫,風箏方能高飛
    楊健、秦麗編劇,柳雲龍導演和主演的電視劇《風箏》,在觸碰哲學觀念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它試圖探討一些深奧的問題:人何以為人,一個人為什麼會是「這個人」,信念有沒有可能是一個人的本質需求。這些觀念和故事並行,拔高了故事,也讓故事獲得無窮意味。  《風箏》講述的是潛伏在軍統的共產黨情報人員鄭耀先的故事。鄭耀先代號「風箏」,身居軍統高位,卻時刻不忘使命。
  • 信仰歌詞 張信哲信仰LRC歌詞 Jony J信仰歌詞表達的寓意 +在線聽信仰歌曲
    我愛你是多麼溫暖多麼勇敢的力量我不管心多傷不管愛多慌不管別人怎麼想愛是一種信仰把我帶到你的身旁我愛你是忠於自己忠於愛情的信仰我愛你是來自靈魂來自生命的力量在遙遠的地方你是否一樣聽見我的呼喊愛是一種信仰把你帶回我的身旁。
  • 致敬信仰的力量
    連續幾日終於把電視連續劇《風箏》看完了,被它精彩的故事內容安排、扣人心弦的情節發展、到位的人物形象演繹所吸引。故事主人公唐耀先(柳雲龍飾)奉命在國民黨高層潛伏,為我黨輸送情報長達19年,期間經他批捕並最終遭到殺害的共產黨員不計其數。他被黨內很多不明真相的同志憤恨的罵作「鬼子六」,並躲過了多次由我黨同志對他發起和組織的暗殺行動。
  • 「泉州民間信仰」泉州的天公信仰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又稱天帝、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玉皇、玉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 我國敬天、畏天的思想由來已久。據傳上古唐堯時敬制鹹池之舞,帝舜興五禮以敬享上帝;商湯伐桀,周武王伐商,都要昭告於上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蒼天信仰有所淡薄。春秋戰國以前,對「天公」的崇拜是屬於樸素的自然崇拜。東漢以後,佛教傳入我國。佛教宣揚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天公賞善罰惡的思想成為人們共有的信念。到了唐宋時期,道教發展很快,將原來廣泛流傳的敬天畏天思想發展為具體的偶像崇拜,並尊稱為玉皇。
  • 凡帝講座丨為信仰與驕傲而戰的一曲悲歌——從歷史到電影解讀《賽德克·巴萊》
    講座題目:為信仰與驕傲而戰的一曲悲歌——從歷史到電影解讀《賽德克·巴萊》主講人:俞凡時間:2015年10月24日(內容闡述發生於1930年臺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俞凡老師此次講座將以這部電影為切入點,帶大家走進那段塵封的歷史。報告人簡介
  • 推TA上頭條丨郭渝晟的信仰
    需要有信仰來照亮自己未來的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學長他的信仰是中國共產黨!派派:渝晟學長為什麼會給我們的交流主題定義為「信仰的力量」呢?郭渝晟學長:因為我信仰是中國共產黨。小時候,爺爺時常在我耳邊講起,他們那個時代黨員先鋒模範的故事。到了大學,自己也勵志成為中共黨員。「信仰的力量」這句話就是我從我的榜樣口中學習到的。
  • 娑薩朗 什麼是真正的信仰
    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佛」,什麼才是真正的信仰。所以有人說,國人從來不曾有信仰。這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國人中有真信仰者少;說「不對」,是因為國人中有信仰者也不少,只是他們的信仰對象,未必是真正能夠成為信仰本體的東西,比如欲望、金錢、名利等等。真正的信仰有二,一是信,二是仰。之所以「仰」,是因為那信仰的對象比自己偉大;「信」,則是堅信這一點。
  • 《天國王朝》信仰的形式
    這些信仰有時十分繁瑣,冗雜,且顯得複雜,卻成為信仰者維護心中聖潔,維護信仰,和讓人安心的必要行為,不但要踐行,嚴格與否甚至成為信仰忠誠度的體現。當然,這些形式是宗教本身的組成部分,也是維繫宗教情感的有利保障,也是宗教信仰的重要體現。之所以重視這些語言,行動,就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保障信仰尊敬,這樣的信仰方式在12世紀的歐洲佔大多數。
  • 電影解說《沉默》:帶你經歷信仰火煉!
    影片安排了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羅德裡格斯和卡洛普兩位神父尋找恩師及其棄教真相的過程,暗線則是羅德裡格斯自身信仰的成長,通過其重走費恩師的道路,經歷不斷的試煉和考驗,對信仰更深層且更現實的思索,最終重拾基督信仰。
  • 柳雲龍•不一樣的《風箏》
    柳雲龍自導自演《風箏》在諜戰劇的劇情編排和主題表現方面有非常大的突破,在人性演繹、信仰的堅持和情感的撕裂方面表現特別突出。《風箏》突破了傳統模式中敵方刻板、格式化的人物形象,注重從一個「人」的情感角度表現人物的所思所想,戰友情、「兄弟」情、親情、愛情等,將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描繪出來,因此感人至深。
  • 信仰、原則與親情
    兩劇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力不相上下,很大的區別在於《偽裝者》對於親情和愛情的敘述佔了很大篇幅,三姐弟的戲份略有側重,而《局中人》在劇情方面更著重於家國情懷的體現、主角信仰的至高無上,同時雙男主的模式更加具有創新性,二人平分秋色,不再是主角的單一視角,而是讓兩位男主以及他所代表的不同陣營都獲得平等的發言權,更易於觀眾們觀察那個時代的特殊性和體會每個角色背後的出發點與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