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機長的人生,不需要被30歲定義

2020-12-23 澎湃新聞

「三十歲以後,人生的見證者越來越少,但還可以自我見證;三十歲以後,所有的可能性不斷褪卻,但還可以越過時間,越過自己……」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節目組在開播之前就打出了「三十而驪」的勵志口號。

30+的女演員、女歌手們在節目裡直面年齡與出道年限,也坦然討論離婚乃至「歌紅人不紅」等問題。

近年的女團綜藝以「白瘦幼」審美為主流,姐姐的強勢登場讓人看見不一樣的女性形象。

參加節目的姐姐各有風韻。/《乘風破浪的姐姐》

姐姐們在舞臺上全開麥實力 live,我卻想起另一組 30+女性的故事。

今年年初,一部紀錄片《剩女(Leftover Women)》激起了一波關於中國單身女性處境的討論。

兩位來自以色列的女性電影人,選取了三位30+未婚中國女性作為觀察對象,如實記錄了她們在婚姻難題下的處境,前後歷時四年。

紀錄片《剩女》戳中萬千單身女性的痛點。/豆瓣

在中國,如果你不是女明星,而只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自己事業、30多歲的未婚女性,在婚戀市場上最可能會遇到什麼呢?

答案是羞辱。

一位 34 歲的女律師到一家網際網路婚介中心,說出自己的擇偶需求:「我希望他受過良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女性的意願,能夠和我一起分擔家務。」

這個需求看上去簡單合理,卻引發了婚介顧問的質疑:

「首先,你真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美女;其次,35歲就是高齡產婦……如果你想走入婚姻,那你就不能夠選擇不生孩子。可能和你的職業有關,你性格太硬了,要柔軟一些。」

找一個三觀相近的人共度餘生,成了許多單身女性的奢求。/unsplash

與婚介的言論相比,至親的訓斥堪稱「金句」:

「你是不是上學上傻了?」「你都三十多了還不結婚?」「不結婚就永遠不能幸福!」「你老了誰來照顧你?」

在這位律師的生活中,這類強硬的論斷幾乎不曾中斷。

每個未婚女人身邊

都有一堆打壓她的親戚

對於《剩女》所呈現的困境,李琪完全能感同身受。

在專業上,李琪的職業成績備受矚目。31歲的她,已是一位飛行經驗豐富的機長。在女性從業者稀少的航空業,她卓越的職業表現讓其免受職場性別偏見的困擾。

在天空中飛行,時刻都要憑專業能力說話。/遼寧衛視

然而,只要回到婚戀話題,她就和任何一位年過三十的未婚女性一樣,陷入被打壓的境地。

這種打壓往往來自親人的 「關心」。李琪還沒到27歲,姑姑就經常用不解的目光打量她,怪她「畢業好幾年了也不結婚」。

李琪忿忿不平:「我工作了3年,又花了兩年多時間學飛,26歲拿到執照。怎麼就被說成『畢業好幾年不結婚了』?」

制服上的「四道槓」機長標誌,證明著李琪這些年的付出。/受訪者供圖

儘管她堅持自己「沒有虛度時光」,但家人的邏輯總試圖把她論證為一名失敗者。

遭到親戚打壓的,不僅是李琪的年齡,還有職業。

別人家的孩子去當公務員在銀行上班,當飛行員的李琦被身邊親戚視作怪異的選擇。「當飛行員又不是非法勾當!這種論調非常不合時宜。」李琪辯解道。

多年下來,類似論調對李琪不再有殺傷力,她也不再與上一代人逐字逐句的較真。

「比起在現實中被『貶低』

我更願意在網上交友」

在傳統的「婚戀市場」裡,李琪已被歸入「老大難」那一類。

與其在現實生活中被有意無意地貶低,李琪更願意在社交軟體上交朋友。她說,這樣舒適自在,還能遇到在各自軌道上奮鬥的「追夢人」。

由於職業的關係,李琪喜歡在機場刷「探探」。

機場是一個文化交融碰撞的地方,遇到的人也比其它地方更加多元有趣。

機場裡的相遇,往往出人意料。/圖蟲創意

去年,她在海南的機場滑「探探」,認識了一位青年導演張西。張西在上海工作,當時正好回海南老家休假。張西給李琪推薦了一本書:日本女性主義作家上野千鶴子的《一個人的老後》。

上野千鶴子對女性單身生活的積極看法,觸發了李琪樸素的女性意識覺醒。她突然覺得,單身也沒那麼可怕,自己有房有車,還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挺好的。

李琪還在機場「滑」到過一位前國家隊自行車運動員林康明。幾年前,由於法國醫生的誤診,他在一場國際大賽中退賽,運動生涯遭遇重大挫折,退役後創立了自己的自行車俱樂部。

作為飛行員的李琪,也算半個運動員,特別能體會林康明事業上這段「折翼」的慘痛經歷。第一見面,他倆就感到對方像相識多年的好友。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現實中並不容易相通。/unsplash

李琪其實不乏追求者,但是,那些追求者很難滿足她對精神交流的需求。受各自條件和身份的影響,身邊的異性頂多把她當作一個體面的妻子或女朋友。

她說,在探探上遇到的人,反倒交流起來更走心,或許因為大家本就在現實生活中很孤獨,懷有溝通和理解的訴求。

「如果女人真有黃金時代

應該是28至38歲」

「如果非要定義一個女人的黃金時代,我覺得肯定不是20出頭的年紀,而是28歲到38歲。」李琪認為。

在她眼中,無論是盲目無視人生發展的實際軌跡,還是對女性低幼審美的刻意苛求,這都是非常可笑的。她說:「一個女人的前30多年,應該用來勇敢探索,而不是以找個人結婚為目標。」

隨著閱歷的增加,女性的魅力逐漸綻放。/unsplash

無論男女,可以大膽追求事業,也可以大膽去愛,經歷了成長與成熟,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才能做出對自己更好的選擇。

生命的前三十年,李琪就是這麼做的。

她家裡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在相對保守的山東老家,出現這樣的子女組合,原因不言而喻。

在李琪的山東老家,女性長輩習慣將「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就該三從四德」掛在嘴邊。在這樣的觀念下長大,李琪早就知道想要獲得同樣的認可,女生要比男生更努力。

很多時候,好好讀書考試是女生突破命運的重要途徑。/unsplash

在一個高考大省裡,李琪高考時拿到了636分的高分卻沒被第一志願錄取,被調劑到了民航大學交通工程專業。

大二時,她憑藉優秀的成績,轉到了學校強勢專業航空機械工程。儘管她專業能力紮實,但一度受「高度男性化」的行業現狀影響,在求職中遇挫。

李琪不甘心因性別而轉行,她主動請求就業辦的老師協助,向航空公司極力推薦。她的執著和自信打動了當時的校招團隊,使她獲得了一份客機維修的工作。

3年後,她參加航空公司的女飛行員選拔。經過兩年艱苦的培訓,她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飛行員執照。

在飛行培訓中,李琪的身邊都是男學員。她一開始並不自信,其中一個男學員還經常嘲笑她「一個女生學什麼開飛機」。

隨著飛行理論、機械等課程一點點深入,她的信心一點點建立起來。「說來搞笑,那個經常打擊我的男生後來都沒能完成培訓,現在已經停飛了。」她補充道。

從掌握技術到建立自信,李琪的職業生涯逐漸起飛。/unsplash

李琪實力證明,女飛行員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飛行需要知識、技能和責任心,駕駛室裡有成百上千個開關按鈕,容不得一丁點馬虎。而女性通常個性細緻,能準確理解技術要點,較好適應飛行員的專業要求。

今天的李琪,已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論是職業抉擇,還是個人魅力,她已經不會輕易被外人的打擊而動搖。

所謂「幸運」

就是永遠保持主動

和很多事業成功的女性一樣,李琪是一個謙遜的人。她認為自己是「幸運兒」,才能在幾次關鍵轉折點上順利過關。

其實,從她的成長軌跡不難看出,與其說是「幸運」,不如說是她身上那種不服輸的主動,和碰到機會就不放過的韌性,共同成就了今日的她。

談到尋找伴侶,李琪的態度和她爭取工作時一樣積極進取。她依然渴望婚姻,並覺得探探上認識的朋友裡面,可能就有自己未來的伴侶。

社交軟體上的年輕人,也對這個又颯又美的女飛行員興趣十足。李琪在探探上收穫了20多萬個「喜歡」。她的第一條「動態」是她在海南飛滑翔機的照片,又酷又拽,發出不一會兒就收穫了上百個點讚。

像鳥兒般自由翱翔,是許多人共有的浪漫夢想。/受訪者供圖

「我在探探上右滑的人,經常也是右滑過我的。我右滑後,基本馬上就匹配成功。」李琪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由於閱歷較許多同齡人豐富,她更願意和成熟的男性交流。有時候,新朋友上來就問她是否喜歡旅遊,她會覺得索然無味。她反問:「誰不喜歡旅遊?」

受疫情影響,航空公司大部分航線還未恢復。李琪回到山東老家,在自己幾年前買下的公寓中休假,每天親自下廚,邀約朋友一起健身打網球,生活自在而快樂。

飛行員的良好體魄是保證長途飛行安全的前提之一。/unsplash

不過,父母的健康、年齡焦慮和因疫情催化的孤獨感,也讓她開始認真考慮,是否應該把尋找終身伴侶提上日程。

李琪目前正在跟一位男性在交往。對方是一位國企的中層,家住在附近,兩人疫情宅家期間互相「滑到」。近期李琪在盤算減脂,而對方也喜歡健身,兩人一拍即合。她透露:「說不定可以進一步發展。」

經歷了家人多年催婚的李琪,自己並沒有那麼著急。她說:「我們尋找愛,是為了讓生命更完整,願我們各得其所,不枉此生。」

(應受訪對象要求,李琪、張西、林康明均為化名)

作者 | 新周刊

封面圖來自圖蟲創意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中國女機長的人生,不需要被30歲定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熱播:女人的人生,不需要任何人定義
    三個善良美麗的女人,都懷有對生活的熱愛和篤定,都在各自的人生軌跡上踏實前行。 但她們的生活,卻都在30歲的時候,無一例外地遭遇了瓶頸。 2019年,一部連名字都充滿惡意的紀錄片《中國剩女》,就赤裸裸地揭露了社會對於30+女人的各種偏見。
  • 春秋航空女機長!
    來源:春秋航空說到女機長,前不久,騰訊新聞微信頭條推送了一篇「30歲辣媽機長」的文章,相信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介紹的是春秋航空的第一名女機長韓思圓,文章一經發布火爆網絡,韓思圓成為了中國民航界的「飛行女神」。
  • 《三十而已》熱播:30+女人的人生,不需要任何人定義
    ,是來自家庭婚姻事業的多重壓力,30歲了,沒房沒男友還要繼續在大城市打拼嗎?30歲了,外人看起來各方面都近乎完美的全職媽媽卻突然發現老公出軌怎麼辦?30歲了,自己都還是個孩子但突然懷孕卻又查出胎停怎麼辦?
  • 被稱為印度angelababy,30歲的她驚動CNN,成全世界最年輕的女機長
    女機長Heroine「你的勝利不是你一個人的,是所有不願意一輩子面對鍋碗瓢盆的女孩子的榜樣。」Anny報考的飛行學校IGRUA需要通過體檢、筆試、面試,和咱們國家靠公務員的情況差不多,每年只在全國招收30名左右學生,為了考驗學生的能力、智力、個性和潛力,挑出拔尖的學生。
  • 被稱為印度angelbaby,30歲的她驚動CNN,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女機長
    就在前不久,她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波音777女機長,連CNN都被驚動了,用大幅的版面來報導她。誰能相信,這個「印度Angelbaby」在成為飛行員之前,甚至連飛機都沒有坐過。查了一下,在全球共有140000的註冊飛行員,只有450人是女性機長,而在30歲這麼年輕成為機長的,Anny是頭一個。 Anny做到了,什麼階層差異,性別差異,在強悍的夢想面前,都是浮雲。
  • 29歲成國航女機長開60噸飛機,被稱最美女機長,她說:我不是花瓶
    在中國已經有相當多的女機長在每天執行著飛行任務,號稱中國最美女機長的王崢就是其中的代表。王崢出生於1982年,就在同齡女生開小汽車的時候,她卻是操作嫻熟地駕駛著44.5米長、重達60噸的空客A321機型呼嘯著在藍天翱翔。王崢的大學就是中國民航大學,但是所學的專業卻不是飛行員,畢竟對於女性來說,飛行員甚至在一開始的是只招收男性的。
  • 運維必看電影:中國機長
    首先還得澄清下我說的運維角色的定義,否則就牛頭不對馬嘴了,我一直就不認為運維是做各種變更操作的,我傾向的運維的定義就是持續保障業務系統穩定運行的角色,對Google家SRE熟悉的人會知道,這其實就是G家SRE的定義,對照此我們看中國機長,會發現很像,飛機是產品研發團隊研製並提供的,機長以及乘務組是負責保障飛機運行過程的安全的,當然還有像塔臺、氣象小組等團隊也都是。
  • 不要拿薩利機長來對比中國機長,這倆片根本不一樣,中國機長更爽
    看完之後,就是一句話:《中國機長》絲毫不懼和好萊塢同類大片對比。 二、影片看點 類型不同,看點自然也大不相同。《薩利機長》幾乎是純理性派的電影,而《中國機長》則是感性、理性並存,更具生活感。
  • 揭秘《中國機長》:這部口碑片為什麼不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
    民航不需要英雄,需要安全 為什麼說「群戲」兩個字,可以成為對《中國機長》這部影片的所有闡述?這源於中國民航流傳的一句話,「中國民航不需要英雄,需要的是安全」,其實這也是世界民航的業內共識。電影《中國機長》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 春秋首位女機長!
    在春秋航空的800多名飛行員中,僅有6名女飛行員,亭亭玉立的韓思圓「艱難」地成為了其中的一位,她也是春秋航空史上首位女機長。為了當一名女機長,她足足「熬」了8年。400人報名僅她通過測試回想起當年,她告訴記者,當年在瀋陽就讀空乘專業,大二偶然得知春秋航空過來招聘飛行員,抱著試一下的心態就去了招飛面試。沒想到,這一次面試,直接改變了她今後的人生。
  • 17歲學開飛機,26歲成世界最年輕女機長,這個成都美女真牛
    在香港電視劇《衝上雲霄2》中,演員陳法拉飾演的女機長何年希令人印象深刻。她有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氣魄和膽量,從不斷追夢的飛行學員成長為睿智果敢的女機長,在這個原本屬於男人的領域裡,盡情綻放出自己的璀璨光芒。
  • 《中國機長》不是《薩利機長》
    國產三部大片,最吸引本人的是《中國機長》。 一是四川人情結,雖然我在新疆長大。二是前男友為空軍,對飛機比較感興趣。 可我看完之後覺得非常尷尬,不僅僅是結尾處,群眾圍觀鼓掌感謝英雄;還有對楊穎跟杜江到底什麼關係,充滿了疑惑?
  • 《中國機長》配不上中國機長
    倒不至於是山寨版《薩利機長》,但也只是低配版《薩利機長》,而且是超低配的,基本上是阿迪和阿迪王之間的區別。 昨天看了一篇吹《中國機長》的文章,通篇都在說《中國機長》的原型人物劉傳健多麼多麼牛逼,但是《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牛逼在哪裡他卻一句也說不出來。
  • 《中國機長》是抄襲美國的《薩利機長》嗎?不,這是中國機長
    我沒有看《中國機長》,我看網上朋友們傳得很熱。我是很多年前看了丹澤爾華盛頓的《迫降航班》,而更巧的是2016年美國又拍攝了另外一部類似題材的影片《薩利機長》,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那麼《中國機長》這個在我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抄襲了美國的電影。
  • 《中國機長》紀錄片川籍女導演:10年前曾親眼見證薩利機長迫降
    「當時薩利機長迫降的哈德遜河就在紐約大學旁邊,我親眼看到了那架停在河中的飛機,同行的很多朋友還跑去拍照,所有人都對這個事情感到很不可思議。」甘露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或許正是因為這件事,才讓自己對後來的《中國機長》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感。
  • 93年的成都美女,2歲坐飛機,17歲學飛,26歲成功晉升機長!
    談到未來,她說:「如果將來公司有需要,能讓我改裝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將會是我的榮幸!」據專業人士透露,進入公司,從學員成為副駕駛,需要經過大概半年的初始改裝訓練。成為副駕駛後,要經過D、C1、C2、B、A這5個等級的逐級轉升,建立至少2700小時的飛行經歷,才能申請轉機長的測評。這個過程大概需要4年時間。
  • 中國空軍唯一運9女機長:怕就幹不好,曾率隊穿越雷暴沙塵暴
    中國空軍運-9唯一女機長陳金蘭陳金蘭特級飛行員全軍唯一的運-9女機長全國三八紅旗手四川婦女十三大代表▲21年間,安全飛行4500餘小時,駕駛過多種機型。(劉暢攝)從19歲到今天,陳金蘭人生的大多數時間都與飛行有關。成長為運-9女機長後,她的「不害怕」更加堅定:「女同志當機長,一個小女子,大家要把生命安全交給你,大家都有家庭,你要取得大家的信任才能上去。」
  • 「中國機長」的重音,應該是中國還是機長?
    從原型看,更強調機長劉傳健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換句話說,他只能靠自己。出了事故,和地面斷了聯繫後,所有決策,繫於劉傳健一身。不管情不情願,它都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天然劇本。國外的,又不免提到片名裡含了機長二字的《薩利機長》。但這是部傳記片,影片對災難場面著墨不多,主體篇幅落在事故發生後,薩利應對有關部門調查的描摹上。與之比較,《中國機長》那就更不同了。
  • 《中國機長》
    01  《中國機長》上映第9天,總票房突破20億元,成為中國影史上第19部破20億的電影。  《中國機長》的結構脫胎於經典電影《卡桑德拉大橋》,和《卡桑德拉大橋》鳳頭豬肚豹尾的影片呈現對比,《中國機長》開頭尚可,就算個孔雀頭吧。
  • 93年的成都美女,2歲坐飛機,17歲學飛,26歲成功晉升機長!
    頭頂"最年輕"光環的女機長們 全球最年輕女機長 麥威廉斯2016年9月27日聯合早報網報導,英國廉價航空公司易捷航空(easyJet)女機師麥威廉斯13歲開始學習駕飛機,現在她以26歲之齡,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客機女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