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以後,人生的見證者越來越少,但還可以自我見證;三十歲以後,所有的可能性不斷褪卻,但還可以越過時間,越過自己……」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節目組在開播之前就打出了「三十而驪」的勵志口號。
30+的女演員、女歌手們在節目裡直面年齡與出道年限,也坦然討論離婚乃至「歌紅人不紅」等問題。
近年的女團綜藝以「白瘦幼」審美為主流,姐姐的強勢登場讓人看見不一樣的女性形象。
參加節目的姐姐各有風韻。/《乘風破浪的姐姐》姐姐們在舞臺上全開麥實力 live,我卻想起另一組 30+女性的故事。
今年年初,一部紀錄片《剩女(Leftover Women)》激起了一波關於中國單身女性處境的討論。
兩位來自以色列的女性電影人,選取了三位30+未婚中國女性作為觀察對象,如實記錄了她們在婚姻難題下的處境,前後歷時四年。
紀錄片《剩女》戳中萬千單身女性的痛點。/豆瓣在中國,如果你不是女明星,而只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自己事業、30多歲的未婚女性,在婚戀市場上最可能會遇到什麼呢?
答案是羞辱。
一位 34 歲的女律師到一家網際網路婚介中心,說出自己的擇偶需求:「我希望他受過良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女性的意願,能夠和我一起分擔家務。」
這個需求看上去簡單合理,卻引發了婚介顧問的質疑:
「首先,你真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美女;其次,35歲就是高齡產婦……如果你想走入婚姻,那你就不能夠選擇不生孩子。可能和你的職業有關,你性格太硬了,要柔軟一些。」
找一個三觀相近的人共度餘生,成了許多單身女性的奢求。/unsplash與婚介的言論相比,至親的訓斥堪稱「金句」:
「你是不是上學上傻了?」「你都三十多了還不結婚?」「不結婚就永遠不能幸福!」「你老了誰來照顧你?」
在這位律師的生活中,這類強硬的論斷幾乎不曾中斷。
每個未婚女人身邊對於《剩女》所呈現的困境,李琪完全能感同身受。
在專業上,李琪的職業成績備受矚目。31歲的她,已是一位飛行經驗豐富的機長。在女性從業者稀少的航空業,她卓越的職業表現讓其免受職場性別偏見的困擾。
在天空中飛行,時刻都要憑專業能力說話。/遼寧衛視
然而,只要回到婚戀話題,她就和任何一位年過三十的未婚女性一樣,陷入被打壓的境地。
這種打壓往往來自親人的 「關心」。李琪還沒到27歲,姑姑就經常用不解的目光打量她,怪她「畢業好幾年了也不結婚」。
李琪忿忿不平:「我工作了3年,又花了兩年多時間學飛,26歲拿到執照。怎麼就被說成『畢業好幾年不結婚了』?」
制服上的「四道槓」機長標誌,證明著李琪這些年的付出。/受訪者供圖儘管她堅持自己「沒有虛度時光」,但家人的邏輯總試圖把她論證為一名失敗者。
遭到親戚打壓的,不僅是李琪的年齡,還有職業。
別人家的孩子去當公務員在銀行上班,當飛行員的李琦被身邊親戚視作怪異的選擇。「當飛行員又不是非法勾當!這種論調非常不合時宜。」李琪辯解道。
多年下來,類似論調對李琪不再有殺傷力,她也不再與上一代人逐字逐句的較真。
「比起在現實中被『貶低』在傳統的「婚戀市場」裡,李琪已被歸入「老大難」那一類。
與其在現實生活中被有意無意地貶低,李琪更願意在社交軟體上交朋友。她說,這樣舒適自在,還能遇到在各自軌道上奮鬥的「追夢人」。
由於職業的關係,李琪喜歡在機場刷「探探」。
機場是一個文化交融碰撞的地方,遇到的人也比其它地方更加多元有趣。
機場裡的相遇,往往出人意料。/圖蟲創意去年,她在海南的機場滑「探探」,認識了一位青年導演張西。張西在上海工作,當時正好回海南老家休假。張西給李琪推薦了一本書:日本女性主義作家上野千鶴子的《一個人的老後》。
上野千鶴子對女性單身生活的積極看法,觸發了李琪樸素的女性意識覺醒。她突然覺得,單身也沒那麼可怕,自己有房有車,還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挺好的。
李琪還在機場「滑」到過一位前國家隊自行車運動員林康明。幾年前,由於法國醫生的誤診,他在一場國際大賽中退賽,運動生涯遭遇重大挫折,退役後創立了自己的自行車俱樂部。
作為飛行員的李琪,也算半個運動員,特別能體會林康明事業上這段「折翼」的慘痛經歷。第一見面,他倆就感到對方像相識多年的好友。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現實中並不容易相通。/unsplash李琪其實不乏追求者,但是,那些追求者很難滿足她對精神交流的需求。受各自條件和身份的影響,身邊的異性頂多把她當作一個體面的妻子或女朋友。
她說,在探探上遇到的人,反倒交流起來更走心,或許因為大家本就在現實生活中很孤獨,懷有溝通和理解的訴求。
「如果女人真有黃金時代「如果非要定義一個女人的黃金時代,我覺得肯定不是20出頭的年紀,而是28歲到38歲。」李琪認為。
在她眼中,無論是盲目無視人生發展的實際軌跡,還是對女性低幼審美的刻意苛求,這都是非常可笑的。她說:「一個女人的前30多年,應該用來勇敢探索,而不是以找個人結婚為目標。」
隨著閱歷的增加,女性的魅力逐漸綻放。/unsplash無論男女,可以大膽追求事業,也可以大膽去愛,經歷了成長與成熟,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才能做出對自己更好的選擇。
生命的前三十年,李琪就是這麼做的。
她家裡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在相對保守的山東老家,出現這樣的子女組合,原因不言而喻。
在李琪的山東老家,女性長輩習慣將「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人就該三從四德」掛在嘴邊。在這樣的觀念下長大,李琪早就知道想要獲得同樣的認可,女生要比男生更努力。
很多時候,好好讀書考試是女生突破命運的重要途徑。/unsplash在一個高考大省裡,李琪高考時拿到了636分的高分卻沒被第一志願錄取,被調劑到了民航大學交通工程專業。
大二時,她憑藉優秀的成績,轉到了學校強勢專業航空機械工程。儘管她專業能力紮實,但一度受「高度男性化」的行業現狀影響,在求職中遇挫。
李琪不甘心因性別而轉行,她主動請求就業辦的老師協助,向航空公司極力推薦。她的執著和自信打動了當時的校招團隊,使她獲得了一份客機維修的工作。
3年後,她參加航空公司的女飛行員選拔。經過兩年艱苦的培訓,她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飛行員執照。
在飛行培訓中,李琪的身邊都是男學員。她一開始並不自信,其中一個男學員還經常嘲笑她「一個女生學什麼開飛機」。
隨著飛行理論、機械等課程一點點深入,她的信心一點點建立起來。「說來搞笑,那個經常打擊我的男生後來都沒能完成培訓,現在已經停飛了。」她補充道。
從掌握技術到建立自信,李琪的職業生涯逐漸起飛。/unsplash李琪實力證明,女飛行員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飛行需要知識、技能和責任心,駕駛室裡有成百上千個開關按鈕,容不得一丁點馬虎。而女性通常個性細緻,能準確理解技術要點,較好適應飛行員的專業要求。
今天的李琪,已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論是職業抉擇,還是個人魅力,她已經不會輕易被外人的打擊而動搖。
所謂「幸運」和很多事業成功的女性一樣,李琪是一個謙遜的人。她認為自己是「幸運兒」,才能在幾次關鍵轉折點上順利過關。
其實,從她的成長軌跡不難看出,與其說是「幸運」,不如說是她身上那種不服輸的主動,和碰到機會就不放過的韌性,共同成就了今日的她。
談到尋找伴侶,李琪的態度和她爭取工作時一樣積極進取。她依然渴望婚姻,並覺得探探上認識的朋友裡面,可能就有自己未來的伴侶。
社交軟體上的年輕人,也對這個又颯又美的女飛行員興趣十足。李琪在探探上收穫了20多萬個「喜歡」。她的第一條「動態」是她在海南飛滑翔機的照片,又酷又拽,發出不一會兒就收穫了上百個點讚。
像鳥兒般自由翱翔,是許多人共有的浪漫夢想。/受訪者供圖「我在探探上右滑的人,經常也是右滑過我的。我右滑後,基本馬上就匹配成功。」李琪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由於閱歷較許多同齡人豐富,她更願意和成熟的男性交流。有時候,新朋友上來就問她是否喜歡旅遊,她會覺得索然無味。她反問:「誰不喜歡旅遊?」
受疫情影響,航空公司大部分航線還未恢復。李琪回到山東老家,在自己幾年前買下的公寓中休假,每天親自下廚,邀約朋友一起健身打網球,生活自在而快樂。
飛行員的良好體魄是保證長途飛行安全的前提之一。/unsplash不過,父母的健康、年齡焦慮和因疫情催化的孤獨感,也讓她開始認真考慮,是否應該把尋找終身伴侶提上日程。
李琪目前正在跟一位男性在交往。對方是一位國企的中層,家住在附近,兩人疫情宅家期間互相「滑到」。近期李琪在盤算減脂,而對方也喜歡健身,兩人一拍即合。她透露:「說不定可以進一步發展。」
經歷了家人多年催婚的李琪,自己並沒有那麼著急。她說:「我們尋找愛,是為了讓生命更完整,願我們各得其所,不枉此生。」
(應受訪對象要求,李琪、張西、林康明均為化名)
作者 | 新周刊
封面圖來自圖蟲創意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原標題:《中國女機長的人生,不需要被30歲定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