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背景、電影元素和現實意義細品《寄生蟲》的魅力

2020-12-24 樂天誠ZJL

近期韓國電影《寄生蟲》火了一把,它榮獲坎城電影節(第72屆)金棕櫚獎金球獎(第77屆)最佳外語片獎(均為韓國電影首次獲得該類獎項),並拿下奧斯卡(第92屆)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國際影片),是史上首部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亞洲電影及非英語電影。這樣的榮譽對於亞洲電影作品,很難得了。

第一遍看,覺得有點意思,第二遍看,全片經得起推敲,第三遍,這電影值得重刷,第四遍,還真不錯,第五步,該寫點什麼,思考思考。所以,接下來,我將從導演背景、電影細節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解讀這部電影。

、導演背景

韓國國寶級導演奉俊昊執導了《寄生蟲》。

他早在幾十年前憑藉《綁架門口狗》出道。後執導了《殺人回憶》,其憑藉這部影片被譽為當年度最佳導演,第三部作品《漢江怪物》,打破了韓國電影史賣座諸多記錄。在韓國民眾眼中,他是影片大賣和質量上乘的保障,從沒失手過。

奉俊昊出身於書香門弟,爺爺是韓國著名的小說家,父親是設計師。充滿藝術的家庭氛圍造就了奉俊昊對藝術的認知,奠定了他的文化底蘊

韓國民主運動最高潮的時候,奉俊昊進入延世大學主修社會學。畢業後,又進入韓國電影藝術學院學習專業的電影創作。社會學的基礎加上高質量的電影專業的學習,使他在電影創作方面可以同時具備社會性和藝術性。

開始導演工作時,又趕上了韓國電影發展的契機。韓國電影正值興盛期,電影的發展環境寬鬆,且政府扶持新興的青年導演,沒有專制獨裁,也沒有嚴格的審查,這樣的寬鬆環境使得奉俊昊能用自己的方式,將一些敏感的社會題材搬上熒幕,如,階層固化、貧富差距等話題。

除了外在因素,他獨特且廣受好評的電影風格也與個人因素有重要關係。

謙虛低調、嚴肅認真的他,始終專注於類型片,但又不被束縛於框框架架,流於表面,而是深挖內容,有著自己的堅持和態度。

」當我們環顧四周,我們能判斷出誰是窮人,誰是富人,他們之間的差距也隨處可見。我只想證明,自己可以用很小的日常生活來拍攝電影,而不是醉心於戲劇手法和編造宏大敘事。」

遵循客觀事實去講述處在社會中的這些人的故事,自然地展現出社會性的主題。他從來只會跟隨自己的直覺去創作劇本,描繪分鏡,不會做出取悅觀眾的努力。

所有決定影片觀感的因素,如燈光、美術、後期剪輯等,他都有強烈的控制欲,要死死握在手裡,哪怕是面對製片人制的好萊塢,他也不會為了投資而妥協。

對於電影鏡頭取景、構圖等他有極高的要求,例如他對於「畫面對稱」等細節有執念,一條不滿意再來一條,直到滿意為止,堅持自己的個人風格。

奉俊昊從小對電影就有強烈的熱愛,加上其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基層的實踐工作經驗,他能夠嫻熟的掌握並運用各種電影手法,表達恰當的情緒和狀態,有極強的代入感。

同時,由於受到西方電影中工業化(商業化)成分的影響,再結合自己的創作,他的電影都極具娛樂性。而正是這種娛樂性,又讓他電影裡的社會思考顯得更加珍貴,也更容易被更多人迅速接收,所以常常既叫好又叫座。

《寄生蟲》再一次證明了他的導演風格和功力。這是一部關於弱勢群體的小故事,貧困的金家四口人通過騙局,寄身於有錢的樸家,結果騙局失敗,被打回原形的普通故事。

但奉俊昊結合自己的文化底蘊、創作風格,沒有把這個悲劇基調的故事講得壓抑晦澀,而是融入了諷刺、誇張、對比等多種手法,運用多種拍攝技巧,輕鬆且真實的展現出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社會存在的階層問題,還深入探討人性,引發觀看者多樣的思考。

他這種既關注人文、有獨立表達,又尊重商業規則用類型片的手法探討社會問題的能力,確實優秀。

《寄生蟲》是一部現實主義記實片,一部黑色幽默劇情片,也一部複雜深刻懸疑片,還是非常考究的藝術片。

二、電影元素

1,靜止鏡頭

靜止鏡頭,即用固定機位拍攝一場景,鏡頭邊框固定不動,其中的人、物按照其自然規律運動。

《寄生蟲》開篇長達一分鐘的靜止鏡頭,對準了金家半地下室唯一有陽光的一扇窗,左邊幾雙舊襪子擋了一半窗,透過右邊的玻璃,並看不到天,只有外面行人的腳,自行車輪,車輛輪胎。

這種鏡頭獨有的紀錄片質感和化繁就簡的敘事風格立刻呈現出來,用一個鏡頭就給電影奠定了基調,這是部接地氣地描述平凡人物的作品,劇中主人公的基本情況也簡單交代完整了。

電影中還有其他許多靜止鏡頭也用得很好。

比如,最後,金家女兒被刺傷倒地後,給了金家爸爸長長的靜止鏡頭,他迷茫的看著亂竄的賓客,與刺殺者博鬥的老婆,吼著要救自己兒子的樸社長。他沒有說話,沒有動作,甚至都沒有什麼表情,就那樣看著所有事情的發生,仿佛在水中觀察岸上世界的人,聽覺出模糊了,自己與外界隔斷了。

這個鏡頭真實地反應出了他的心情,突然發生了命案,還是自己的至親,沒有人來救她,自己也無能為力,生活就是這樣無奈。就如同一個原始人(印地安人),不能適應富人的世界,只能看著一切發生,小人物的悲哀被這個鏡頭展現得淋漓盡致。

2,長鏡頭

緊接開場鏡頭的是一個長鏡頭,從窗口下移,落到兒子身上,再跟隨他過渡到女兒,再移到父母。人物關係,性格特點,各自關心和擅長的事,也從他們呈現的狀態和簡單幾句話交待清楚了。這樣的安排讓電影節奏緊湊,且代入感很好,似乎是自己親臨現場。

同樣的長鏡頭還有多處出現,情整個劇情毫過渡流暢且毫不拖沓。

金家兒子被介紹去樸家做英語老師,他進入毫宅就是一個跟隨他的長鏡頭,從陰涼的樓下一步步走上樓梯,見到陽光,環顧四周,看到漂亮的豪宅,大大的落地窗,青翠的綠植,灑滿陽光的後院。

這樣的過渡和代入,也正是他見到這裡慢慢的思想變化,同時濃縮地交代了環境,提前展示出全劇最主要的幾個場景。

一家四口成功混入樸家後,鏡頭跟隨母親手裡的水果盤,去到兒子補課的房間,摸摸兒子,再出來到女兒補課房間,使個眼色,下到廚房,看到從地下室出來的男主人和老公,接過老公手裡的盒子,鏡頭轉到他們身後,金家老爸調戲老媽。

行雲流水的鏡頭,充分展現出一家人騙局成功後的喜悅,同時又諷刺他們當著主人面的得意忘形。配上交響樂,既有喜感,又很諷刺。

趕走管家那一出,也是一個剪輯後連貫的長鏡頭。一首激昂的交響樂響起,一家人開始了計劃。

女兒拿著桃子漂亮轉身,陽光下吹動桃子絨毛,緊接著由桃子過渡到兒子坐在巷子口刮絨毛,放進筆蓋裡,再是兒子在樸家寶母身後倒桃毛,隨後管家在醫院打電話,金家老爸自拍與管家合照,照片過渡到女主人手中,金家爸爸與女主人在車中聊肺結核的事,穿插著他們一家人在家中排練的場景,女主人被說動,回家下車,老爸手機信息通報情況,女兒放下手機拿出包裡的桃,下桃,把毛彈在管家身上,感家咳嗽跑開,視線正好到女主,老爸跟隨女主上樓,大步上前去垃圾桶動手腳,拿起衛生紙,女主人傷心閉眼。

一個複雜周密的計劃,在一首歌的時間內,配上金家兒子的獨白,沒有多餘的對話、動作、場景,流暢銜接過渡,高低起伏與音樂節奏相得益彰,信息量之大,戲劇性之強,不禁讓人大呼過癮。

3,暗示物鏡頭

一切物語皆情語。導演埋下了許多伏筆,又一步步揭示它的含義,層層推進,自然而然地推進了劇情的發展,完美地連接一次又一次反轉。

影片開頭,給過金家媽媽獲過鏈球銀獎一個特寫,後面淹水時,金家爸爸回家取東西也特寫了一次,這些都是在鋪墊後面殺人事件時,母親作為運動員強悍的身手和反應,讓故事發展邏輯順暢自然。

兒子的同學專門送來的石頭也是有好幾次特寫,同學說,「這個石頭可以帶來財富和好運」,後面他們一家四口確實都找到了工作,而且突破口正是這個同學帶來的。至於「好運」,有一定反諷的意味,上流社會的同學帶來的「好運」,下層社會的人並沒有消化掉,反而有人死,有人傷,有人逃。

還有「害蟲」這個暗示。金家爸爸吃麵包時,出現過一隻蟑螂,街道噴殺蟲是一個強調過的場景,後面他們聊天時,金家媽媽也提到了「蟑螂」,與劇名「寄生蟲」是相呼應的,害蟲會死也照應了前管家夫妻倆的死。

三,現實意義

電影中,也許很多人會嫌棄金家四口寄生蟲般的生活。當他們通過騙局,讓四個人都有了體面的工作時,沒有看到他們繼續努力,想翻身讓日子過得更好的想法,反而比較安於現狀,得過且過。蹭上網金家爸爸就喝酒慶祝,一拿工資就去吃大塊肉排,主人不在家就假裝富人,幻想著以後娶有錢人家的女兒。

他們應該默默地做,攢夠錢搬到更好的房子,離開地下室;爸爸媽媽可以去多做些工作,多掙點錢;兒子可以再努力學習,早日考上大學,成為真正的大學生;女兒可以重新上學,走正路掙錢,過上好日子。為什麼他們沒有?

也許不是他們不想,而是做不到。

劇中有一組對比,金家父母兒女與樸家父母兒女。

金家爸爸,善良、感恩、肯幹。他會關心被自己頂替的尹司機有沒有找到工作;感謝樸社長讓自己一家都有收入,喝酒敬他;大家都被殺蟲劑燻得直抱怨,只有他頂著煙霧繼續疊披薩盒子。

而樸家爸爸,多疑、傲慢、自私。他看到車上的內褲就聯想出一系列問題,甚至是吸毒,過於多疑才中了別人的圈套;不關心司機怎樣,一再強調不越界就好,總是嫌棄金爸爸身上的味道;最後兒子被嚇到時,他只是吼著要鑰匙帶兒子去醫院,絲毫不關心滿身鮮血倒地的金家女兒。

金家媽媽,持家、能幹,可以把家務收拾得得好,不怕吃苦,任勞任怨;而樸家媽媽,管家一天不在,家裡就一團糟,也不太會做飯。

金家女兒,聰明、機靈、心絲縝密,整個局布的很好,完成的很漂亮;樸家女兒,天真、嬌氣、不上進,心思完全沒在學習上,總是充滿抱怨。

金家兒子,孝順、機敏、會溝通,牽頭設計整個局,每個環節把握到位,幫爸爸完善「臺詞」;金家兒子(雖然年齡差別有點大),調皮、貪玩、不善表達,他是唯一一個看到地下室人的人,卻沒有準確地告訴父母,反而讓大家覺得他精神有問題。

四個人的對比,似乎金家人更佔優勢,無論是先天智慧,還是後天情商,他們都應該是更適應社會,能活得更好的人。但實際情況相反,金家人掙扎著也沒有過好,而樸家人平靜自然地享受著一切。

有時候,出生會影響兩個人的起跑線,窮人也許需要一輩子才能達到富人的起點。

可以看出樸家媽媽出生尊貴,家底豐厚,從劇中一些細節可以推斷,可能她才是這個家富有的源頭(客廳的全家福是她坐在c位,老公站在後面;家裡傭人的錢都是她付的;老公的司機是她推薦給老公的,可能是之前她家的司機或認識的人等等)。

所以她不需要太努力,她的老公也可以在很高的起點上創業,她的兒女也可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成功對於他們並不太難。這些事,對於金家人卻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社會階層固化導致的貧富差距,不是一己之力就夠的,下層通向上層的道路並不通暢。這是許多社會都存在的普遍問題。

既然這麼難,沒有生而為富人的我們還要努力嗎?

導演留下了很開放的結尾,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鼓勵觀眾根據自己的內心想法繼續未完的故事。

你可以認為,他否定不認命繼續拼的態度。也可以認為,他在鼓勵你必須得努力。

不同的人可以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因為心態不一樣。有人認命,像前管家的老公一樣,心甘情願藏在四年不見陽光的地下,做富人家的寄生蟲,也可以憑自己的努力,有計劃地一步步往上爬,最後讓一家人生活在陽光下。

但結合全劇的諸多細節,我認為導演是鼓勵大家努力的。

全片死了四個人,前管家夫妻倆、金家女兒、樸社長。

前管家夫妻倆是徹徹底底的寄生蟲,他們妥協了那樣扭曲的生活,但最終他倆都死了。

金家女兒也是一家四口中最妥協的一個。當一家人在討論未來,即便是幻想,也是在思考人生,讓生活更好時,她大喊著「管它呢?想那麼多幹嘛,享受現在(假裝富人)就好了」,然後繼續喝酒,躺下睡覺。她也死了。

樸社長看似上流社會的人,但其實並不是,他極有可能是借妻子家庭的實力少奮鬥了幾十年,才年輕有為事業有成。他是個成功寄居上流社會的寄生蟲。他被殺了。

寄生蟲都死了,活下來的都是還想努力的,媽媽是一直是腳踏實地要生活好的,兒子決心再考大學而且必須考上,金家爸爸雖然躲進了地下室,但他在用摩思碼向上傳遞信息,希望被兒子看到,說明他最終還是想活在陽光下。

所以,還是努力吧,只有靠自己活才真正有會未來。

寫在最後,

電影還有很多值很研究的細節和未講完的深意,這是一部能引人思考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寄生蟲》的電影空間塑造
    奉俊昊的《寄生蟲》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又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社交媒體上說:「《寄生蟲》以最獨特的韓國故事打動全世界觀眾,向世界證明了它的力量」。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詮釋了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
    作為史詩級動畫電影,在線《天空之城》和讚美層出不窮,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審美風格和藝術內涵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本文將從深度三個角度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天空之城》是由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經典動畫片,由日本動畫師宮崎駿擔任導演和編劇。
  • 導演奉俊昊與《寄生蟲》
    奉俊昊歷年作品中,很難用一種類型定義他的電影,或許正因他忠於現實的創作與呈現,使其作品總有貼近真實的元素,畢竟沒有誰的人生,可以簡單貼上單一類型標籤。是一部十分韓國式的電影,充滿了韓國特色細節的電影,但同時也有全世界所處同一境地的當今時代非常普遍的問題,這電影對我個人而言是十分有意義的。」—— 導演 奉俊昊《寄生蟲》的靈感概念,來自於法國藝術 Decalcomania,它出處於法語 Décalcomanie,貼花釉法。在韓國,Décalcomanie 則是指由墨水創作的畫紙,將其摺疊後,複印上去的對稱圖像。
  • 《寄生蟲》:不是現實意義的蟲子,而是對社會現象的隱喻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導演執導的劇情片,豆瓣評分8.7分,於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同年七月份,該影片在韓國累計觀影人次達到1000多萬人次,相當於中國有將近3億人去電影院看過,火爆程度可見一斑。2019年6月,《寄生蟲》在法國上映後成為了迄今在法國最賣座的韓國電影。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寄生蟲》一部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電影
    當時韓國一年一度極為成功的《寄生蟲》已經播出,就成了朋友們的熱門話題。導演奉俊昊的最新作品《寄生蟲》(Parasite)於2019年5月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好評如潮,並獲得金棕櫚獎。不管是故事,細節,還是人物,《寄生人》都是一部偉大的電影,當然,最精彩的部分是故事本身。這種魅力的關鍵在於《寄生蟲》的敘事風格,它給了觀眾很大的思考空間。電影中的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
  • 從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解讀奉俊昊導演喜劇電影的價值體現
    奉俊昊導演在《寄生蟲》這部影片中通過豐富的視聽語言和高超的敘事技巧以及帶有他個人風格的暴力美學為觀眾提供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同時也通過主題表達揭露了現實社會中底層人民的生存現狀,間接諷刺和批判了社會階級問題。電影聚焦階級矛盾和人性探索,通過劇情不斷反轉,引發觀眾的興趣和反思。
  • 《寄生蟲》口碑撕裂:它是拍給中產觀眾的「激素電影」?
    奉俊昊是韓國電影類型片大師,他的犯罪片《殺人回憶》《母親》,科幻片《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玉子》等作品幾乎部部都成為該類型的代表作,並一定程度上具有開拓性。奉俊昊的片子向來藝術性與商業性並重,重視電影的可看性和娛樂性,這些元素都讓他擁有一般藝術片導演不具有的更廣大的受眾。《寄生蟲》的故事並不複雜,比起同樣探討階級的韓國電影《燃燒》顯得更加簡單直接。
  • 奉俊昊 |《寄生蟲》的幕後故事和影片意義
    奉俊昊導演的影片《寄生蟲》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重量級獎項。從驚喜、實至名歸到驚愕,甚至是暗暗質疑它的名不副實,這或許是每個坐在電視機前的電影愛好者此刻的心情。無論如何,這是韓國電影的歷史性時刻,奉俊昊成功地把握住世界跳動的脈搏。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的背後,是中國電影的狂命裸奔
    一個小金人是多少人心中的夢奧斯卡是全世界電影人心中最神聖的殿堂,也是每個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地方,不管是導演、編劇還是演員等,對拿獎那都是垂涎三尺,它的魅力在於得到全世界電影人的認可。2020年的奧斯卡備受關注,早前就有消息稱《寄生蟲》獲得了提名,而且有很大的機會拿大獎,作為亞洲電影零的突破,意義重大。能讓老美承認一次不容易啊,有多少人哭暈在了廁所。《寄生蟲》能夠被提名已經是萬幸,能夠拿獎更是意義非凡,電影本身就是對社會的進步具有推動意義,一部反應現實的電影影響也十分深遠。
  • 以主題,敘事,現實意義三個角度解讀《美麗人生》的電影魅力
    今天,予小草說電影就從這部影片的主題表達、敘事結構、現實意義三個部分來分析一下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反思與啟示,讓我們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悲慘世界的人們的生存狀態,以此來警醒世人。現實意義:這是一部讓人笑著流淚,主人公用幽默和樂觀對抗戰爭,保護了孩子的心靈,喚起觀眾心中的純真和善良,成就了一段最偉大的父愛
  • 《魔女宅急便》:從兒童視角看動畫電影的魅力和成長意義
    故事看似普通,沒有古典敘事中正反派人物的突出矛盾和激烈的衝突高峰,結尾也沒有輸贏,而是聚焦一個少女如何自力更生,向內探索最終成長的內核。正因為如此,這部動畫電影更具有現實意義,觀看這部電影的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認同感和學習的榜樣。
  • 《寄生蟲》奪金棕櫚,韓國電影為何總能點燃坎城?
    今年的很多主競賽入圍作品都有著關於種族、身份、政治和女性等重要的全球性社會議題,但組委會在評選時,不會關注電影的國家、導演背景等信息,電影本身是最重要的標準。同樣是主攻院線的商業片,奉俊昊也和昆汀一樣,在電影首映前發了封記者信。說是,雖然《寄生蟲》不像一些好萊塢電影,依靠結尾巨大的反轉取勝,但他還是希望後來的觀眾能在電影的每個或大或小的情節點上都能有好的觀影體驗,能夠將情緒沉浸在電影裡。導演奉俊昊的這個要求並不過分。看完電影你不得不感嘆,像奉俊昊一樣的韓國導演真是太善於掌控觀眾情緒了。
  • 經濟學人 | 韓國電影《寄生蟲》橫掃奧斯卡
    《寄生蟲》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國際電影以及最佳原創劇本,而導演奉俊昊也榮獲了最佳導演獎。2月9日,這部韓國電影成為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外語電影。此外,該影片還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國際影片獎,而奉俊昊也榮獲了最佳導演獎。
  • 奉俊昊和《寄生蟲》是怎樣創造「神話」的?
    韓國導演奉俊昊和他的電影《寄生蟲》自上映以來持續在全球範圍內創造著口碑神話,收穫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等無數獎項。而在大作湧現、競爭激烈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奉俊昊和《寄生蟲》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這四個重要獎項,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 金球獎接連到手,《寄生蟲》導演:電影,是我們的語言
    據悉,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斬獲美國兩大電影獎之一的金球獎。去年12月9日,《寄生蟲》與《悲慘世界》《痛苦與榮耀》等作品一同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最終力壓競爭對手獲獎。韓國《中央日報》表示,《寄生蟲》雖然沒能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劇本獎,但獲得外語電影獎本身就是韓國電影史上的壯舉。
  • 《寄生蟲》,何以成為一部建築電影?
    《寄生蟲》的導演與他的場景設計李河俊共同講述電影中多層別墅的精密建造過程。電影百分之六十的內容都發生在這個樸家人的豪華別墅裡。大多數觀眾或許意識不到,這棟別墅是為了電影拍攝,完全從零開始建造的。 故事中,這座精美的現代建築,是由一位虛構建築師南宮賢子建造的。而現實中,它其實是《寄生蟲》的場景設計李河俊的作品。
  • 從《寄生蟲》的一些細節,思考電影商業與藝術的平衡
    電影《寄生蟲》是2019年坎城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的獲得作品。該作品由奉俊昊指導,宋康昊主演。一如奉俊昊所擅長的風格一樣,寄生蟲仍然是巧妙地融合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的優點,來表現殘酷的社會現實和階級對立。而《寄生蟲》這部電影抓到了電影商業和藝術的平衡點,既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藝術認可,同時也在多個國家票房大賣,這在電影發展歷程中也是比較罕見的案例。相比於《殺人回憶》藝術隱喻偏重的時代氣息,《雪國列車》緊湊的商業片節奏表現階層對抗的殘酷,《寄生蟲》形式上反而更加浪漫。它用高亢起伏的節奏牽動觀眾神經的同時,也埋伏了諸多的細節和線索,這裡主要想提一下兩個不易察覺的細節。
  • 寄生蟲電影劇透講了什麼故事?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什麼意思?(2)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和主演宋康昊展示金棕櫚(攝影:攝影宮)北京時間2019年5月26日凌晨,第72屆坎城電影節各項大獎逐一揭曉,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斬獲金棕櫚大獎,這是韓國電影史上的首片金葉子而在此之前,韓國電影人,包括李滄東、樸贊鬱、金基德、洪尚秀等,有著一份華麗麗的坎城電影節徵戰史。去年,導演李滄東憑藉相似題材的《燃燒》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並斬獲銀幕場刊最高分。《寄生蟲》的得獎,不僅是韓國電影界的榮譽,對全世界的類型片創作者來說也是一次激勵。人們開始用大量的類型元素來表達藝術追求,來針砭時弊,反思社會。
  • 華而不實的《寄生蟲》
    該片獲得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金棕櫚獎,成為第一個在法國電影節上吃螃蟹的韓國第一人。隨後,又橫掃第92屆美國奧斯卡電影節,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幾個大獎,更是創造歷史,成為奧斯卡金像獎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