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長安\長城PK,自主三強的推手靠什麼?

2020-12-24 陝西法制網

從2015年長安、長城、吉利穩定成為自主品牌三強之後,這5年來,自主三強無論是銷量、增幅、名次都發生過激烈變化,或你追我趕,或跌宕起伏,或陷入深沉的調整期。好在「兩長一吉」所構建的三強100萬輛的壁壘,難以被外界攻破,同時三強在衝高之路上,又備受挫折和煎熬,表面上存在直接的競爭,實際上相似的境遇看上去大家都是難兄難弟。

進入到2020年,兩年冠軍兩年蟄伏的長安找到了方向,雖然不能重新坐回冠軍寶座,但在亞季軍的挑戰上卯足了幹勁,勢頭頗旺。而過去因為SUV風口興起,布局的長城在2013年拿下自主冠軍,但因為追趕者眾,僅憑SUV單一領域確實難以形成合力,這幾年來只能在第二、三的位置徘徊。

吉利則從2015年的3.0時代開始,迎來了跨越式發展,在2017年拿下自主冠軍,同時觸摸到自主品牌最高150萬輛的巔峰,並領先至今。但高處不勝寒,從2018年150萬輛的巔峰滑落至今,吉利也嘗到了快速增長背後帶來的體系後遺症,期待尋找到新的市場突破機會和方向。

自主三強為什麼重要?試想一下,這三家目前佔據自主品牌從2015年的三之一增長到45%份額、未來可能佔據半壁江山的車企,就是中國品牌發展最明顯的代表,而自主三強的競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自主品牌未來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在新能源轉型的當下。毫無疑問,他們的技術路線、方針策略、甚至是產品周期,都將極大程度左右中國品牌的整體方向,甚至在中國品牌地位愈加突出的今天,也將影響中國車市未來的競爭格局。

誰都不可能一直領先

雖然還有兩個月的統計數據,2020年才算正式告別。但從前10個月的累計銷量來看,自主三強的位次已經相當明顯了。根據乘聯會狹義批發銷量顯示,101.5萬輛的吉利、77.2萬輛的長安和63.5萬輛的長城已經決定了三強秩序。

算上年末的兩個月,吉利會竭盡全力往130萬輛的目標靠攏,長安會儘可能重回100萬輛的高度,而長城因為SUV整體乏力,不得不忍受煎熬。這個數據與2017年當時的格局出奇地一致,即冠軍領先更多銷量,亞軍進入百萬俱樂部,但與季軍差別也相對更小。

雖然狹義乘用車排序如此,但不同的角度自主三強的排名卻出現不一樣的變化。今年10月,長安汽車稱其前9月長安汽車自主板塊今年銷量已經破百萬,而彼時吉利汽車累計銷量才87.5萬。

今年的確是長安汽車的衝刺之年,不僅銷量增幅領漲市場,多款產品也表現得相當出色,比如CS75憑藉PLUS車型,銷量直逼冠軍H6,逸動家族也在PLUS車型的助攻下,銷量直追吉利帝豪。包括CS55、歐尚品牌旗下的產品,整體士氣的帶動下迎來高增長。特別是新車型UNI-T,如此不被看好的個性車型,依然保持在月銷萬輛的水平上。長安在最差的2020年迎來了近幾年最好的時代。

不過理性來看,長安汽車也算是正常的回歸,試想一下,長安汽車從2015年的93萬輛上升至2016年114.9萬輛,再從這個數字一直下滑至2019年的80萬輛,所以2020年重新回歸到100萬,是長安汽車的正常水平,畢竟4年前長安汽車都搭建好了100萬輛的體系能力。不過能夠在艱難的2020年取得如此不容易的回暖,長安汽車確實在動力總成、設計和品質方面下了功夫,這是市場認可的第一要義。

長城汽車雖然屈居在第三,但不一樣的統計口徑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比如其上市公司發布的帶有皮卡銷量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為81.6萬輛,同比跌幅不是狹義乘用車的-12.3%,而是-2.73%,全年銷量有望與去年同期持平,繼續保持在100萬輛的銷售水平。

所以從廣義層面上來說,艱難的2020自主三強依然保持在累銷100萬輛的水準之上,這是三強的確厲害之處,但長城即便是在狹義領域不夠突出,但皮卡超20萬輛的水平,無疑為長城帶去更高的利潤和細分市場定義權。所以從這5年來,長城汽車一直在第二到第三的位置徘徊,總量上因為SUV單一市場的限制沒辦法得到進一步的突破,而一騎絕塵的皮卡成為長城汽車在三強中對抗的重要籌碼。

這五年來,吉利的市場表現可以用逆襲來詮釋,特別是2015年到2018年,50萬輛、80萬輛、120萬輛、150萬輛,產品到位之後的三級跨越令人驚嘆。但進入到2018年突然地剎車,然後又在近兩年裡保持冠軍位置之後的探索和尋找,也非常不容易。特別是多款全新產品上市之後的不及預期,也確實成為吉利成長的新煩惱。

市場規律如此,不可能讓誰保持長久的領先,吉利三年以前的三級跨越,不紮實的根基本身就為後續的穩固留下後患,此刻的煎熬一定程度上說是好事兒,就像長安過去兩三年的蟄伏一樣,這迫使吉利在成長的道路上,讓每一步都邁得更加穩固。

競爭就是如此奇妙,無論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還是各領風騷數百月,你追我趕式的發展就是中國市場進步與向上最真實的寫照。回看過去5年,以2015年為起點到2019年,5年相對固定的市場走勢,但到了2020年,自主三強的銷量和增幅都大幅逆轉,2020年將拉開一個新的開始。

SUV已不是絕對競爭力

三強的競爭從何談起,把這三家企業放在中國品牌的發展歷程中,就不難發現SUV確實是三強PK的重要戰場,畢竟這幾年,中國市場SUV的風潮,確實成為諸多品牌的福星,他們或從優秀到卓越,從平庸到風光,或從生死邊緣到延緩退市。

自主三強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其中憑藉SUV最瘋狂的當然是長城,從2014年開始,長城就正式確定要放棄轎車市場,專注SUV領域。因此2015年長城在SUV市場取得了近70萬輛的銷量成績,當年SUV板塊同期增長34%。後來2016-2019三年,長城SUV板塊銷量更是超過90萬輛的水平,這幾年確實是長城最美好的時代。

但是進入到2018年之後,合資品牌SUV卷土來襲,長城SUV開始遭遇最直接的打擊,從90萬輛的高度逐步下降到86萬輛,再到2020年前10個月的60萬輛。這幾年長城嘗到了SUV的甜頭,也更感受到了SUV市場競爭的殘酷和壓力。

但是從另外一面來講,吉利才是要最感謝SUV時代的那個車企。畢竟2015年吉利SUV僅有5.9萬輛,佔比企業銷量的10%。但從2016-2017年開始,博越、帝豪GS等產品的上市,直接將2016年當年吉利SUV的總銷量拉升至23.5萬輛,由此也迎來了2016-2017兩年近3倍、超過1.6倍的SUV增幅,2017年吉利SUV銷量佔比直接超過50%,到2020年前10月,吉利SUV的比重已經超過了60%。

當然,如果看SUV市場佔比的比重,也可以發現長城的市場抗風險能力確實較弱,畢竟僅靠一個細分市場打天下,一旦唯一的細分市場遭遇危機就是災難,這一點長安感同身受。

其實長安也較早布局SUV的自主品牌,在2015年時長安的SUV銷量就達到35.5萬輛,同比增幅翻倍,勢頭超過長城,且在企業的比重為38%。2016-2017年長安SUV銷量突破54萬輛、64萬輛,也鑄就了長安這兩年的輝煌時刻,此刻SUV在長安的重要性上升之後47%、60%。

但是進入到2018和2019年,長安SUV的銷量出現下滑,但比重還在繼續上升至65%、72%,甚至到2020年前10個月,長安SUV的比重高達73%,超過吉利SUV佔企業的比重。這也是長安2018-2019年進入調整和蟄伏期最典型的代表。

或許在過去3-4年間自主SUV成為市場的主力軍,自主品牌憑藉SUV能夠活得很好,但進入到2018年車市出現下行,加之外資品牌SUV的侵蝕,自主品牌不得不承受依託SUV之後帶來的反噬。SUV已經不能成為絕對的競爭優勢,反而是誰搶佔更多的細分市場,誰才有機會保持領先。

所以放棄轎車,決心在SUV市場打拼的長城才推出了不同系列的產品,從紅藍標到高端的WEY品牌,再到當下的F系列和大狗、坦克300這樣的硬派SUV車型,其背後的邏輯也是在開拓和搶佔更多的細分市場,從細分到再細分,長城SUV之路走得並不輕鬆。

回過頭來看看吉利為什麼能夠連續4年穩居在自主第一之位,SUV確實是最大的推手,但吉利背後還在40%左右的轎車市場,成為SUV之外最堅固的根基,支撐著吉利向上、前進。特別是今年前10個月,吉利SUV 63.2萬輛的銷量已經超過了長城SUV的60.2萬輛,拿下自主品牌SUV銷量冠軍,無疑這又為吉利的冠軍之位提供了更堅強的助攻。

三足鼎立、雙腿並行總比一隻腳走路來得更容易,長安於2015-2016年在MPV市場的風光,同樣也是長安光輝歲月的推手。不過隨著低端MPV的式微,長安汽車過去的式微也找到了新的解讀方式。

未來自主三強會怎麼走?答案也逐步躍然紙上。最為激烈的SUV市場三強幾乎不相上下,未來就看誰給予消費者更多,誰的節奏踏得更好。吉利長城的高端品牌領克和WEY分道揚鑣,長安高端品牌從UNI序列拉開帷幕,三強高端品牌將形成一強兩對抗的態勢。新能源板塊長城憑藉歐拉領跑自主三強,吉利的藍色吉利行動和長安的香格裡拉計劃宣告落空,之間的比較優勢愈發明顯。

不出意外,吉利、長安、長城自主三強態勢還會保持好幾年,相互之間的競爭也將變得更加激烈。但目的並非誰幹掉誰,你追我趕式的發展,也將從側面壯大中國品牌的整體實力,構建中國品牌與外資對抗最堅實的軍團。

文/杜餘鑫

---------------------------------------------------------------------------

【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或登錄《每日汽車》資訊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作者/來源:汽車公社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影響力大、質量好的自主五強,吉利、長城、奇瑞、長安、寶駿?
    網上偶然看到有好事者提問,「質量過得去,影響力比較大的自主五強品牌是吉利、長城、奇瑞、長安、寶駿嗎」? 內心一團烈火陡然升起,不吐不快。
  • 快嘴丨自主三強將上映「大江大河2」
    2021年拉開帷幕,車界的自主三強前後腳公布了2020年成績單。理一理思路,小編咂摸著,今年開始,汽車圈恐怕也進入了大江大河的第二部。長安汽車2020年總銷量超過了200萬輛,增幅近14%,已超出原定的191萬輛目標。福特品牌終於止跌回暖,自主挑大梁,藍鯨動力平臺多款車型銷量全面爆發,這個好成績來之不易。
  • 吉利有連結,長城有WEY,長安汽車:我是高端
    近年來,國內汽車企業分化嚴重,那些沒有技術和研發的公司被消費者無情地拋棄了,而頂級汽車公司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前進,奇瑞、長城、吉利、長安、比亞迪的銷售一直在高速發展,推出的產品也很受歡迎。獨立汽車公司從未停止過突破的決心,吉利打造了領先品牌,長城擁有WEY品牌,奇瑞沒有放棄星途品牌,比亞迪已經將電動動力系列銷售到23萬臺,中國人在做工、安全、動力、配置或質量上不再視其為有色眼鏡,15萬元不再是自主品牌的上限。司機經常問為什麼長安上高端化上沒有移動?事實上長安汽車正在玩一個大動作,信不是嗎?我們繼續吧。
  • 自主品牌三國殺
    如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佔據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單從銷量上看,1-7月,吉利汽車銷量為63.57萬輛,長安汽車銷量為99.59萬輛,長城汽車銷量為47.34萬輛。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環比略有下降,同比小幅增長。
  • 「上攻」的自主車企份額卻下滑,它們為何兩年跌破「紅線」?
    而眾所周知,近年來,自主車企頻頻發起品牌向上的攻堅戰,一汽紅旗H7、上汽榮威950、長城哈弗H9、廣汽GS8等一系列承擔自主品牌向上重任的車型加入戰局,為何一邊「叫囂」著上攻的自主車企,另一邊卻遭遇著市場份額的大幅滑坡?
  • 吉利ICON、長安UNI-T都這麼拼,哈弗大狗靠什麼C位出道?
    引言:聽聽吉利ICON、長安UNI-T,再聽聽哈弗大狗,這跨度有點兒大......但甭管取名是俗是雅,群雄混戰,誰能C位出道誰才是王道。長城汽車2020最重磅的SUV新品,哈弗大狗要來了。你沒聽錯,這款車的名字就叫「大狗」。不再是外界熟知的,哈弗H6、F7這種字母加數字的命名方式。而是效仿了長城去年推出的,全新皮卡品牌長城炮。
  • 又一國產車企破產,實力曾碾壓吉利、長城,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華晨也曾有自己的高光時刻,甚至比如今的吉利、長城更讓人驚訝。1992年華晨汽車在紐交所上市,成為國產汽車第一股。2000年,當國內還未聽過SUV車型之時,華晨就引進了如今剛剛在國內上市的雪佛蘭開拓者。2003年,華晨率先推出了國產品牌中的中高端車型中華尊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國產品牌。再到2003年斥資7億牽手寶馬,可以說早期的華晨是實力遠超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的國產車企。
  • 長城11月份銷量破14萬,長安突破20萬大關
    最近幾天,國內各個自主品牌都相續公布了2020年11月份的銷量數據單,從它們的銷量數據單上來看,各家車企在11月份都有不錯的表現,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長城、長安和吉利這國產「三巨頭」在11月份的銷量情況。
  • 都想做自主SUV原創課代表?長安UNI-T和吉利ICON你投誰
    要知道吉利和長安可以說是目前自主品牌的兩大扛把子了,一個白手起家,一個家大業大。儘管發展歷程與現狀不盡相同,但從發布的車型——吉利ICON與長安UNI-T來看,二者下一步的關注焦點相似。雖然長安UNI-T還未正式上市,但據此前曝光的信息來看,它與吉利ICON都主打「未來感」,尤其在原創性方面,這兩家自主品牌大廠不約而同打破了原本「國產品牌一直在模仿」的桎梏,讓我們見到自主品牌越級式的進步以及未來無限的可能性。那這兩款車究竟誰技高一籌,能夠拿下自主SUV「原創課代表」?讓我們一探究竟。
  • 15萬內自主品牌年輕時尚風格SUV 吉利ICON與長安UNI-T選誰更合適?
    隨著6月21日,長安UNI-T的上市,可以15萬元區間內的時尚風格自主品牌SUV市場又迎來了一輛重磅級車型。之前,一說到15萬價格區間內的自主品牌時尚SUV,大家都想到的基本上都會是在今年年初剛剛上市的吉利ICON,但現在長安UNI-T的出現,讓這一細分市場的選擇多了起來。
  • 自主品牌「向上」第二輪 長安CS95上市再戰高端
    「上一輪自主品牌高端化不成功是諸多因素造成的。」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向NBD汽車坦言,現在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好時機。長安開啟「專注」時代CS95上市對於「產品大年」的長安而言是一場關鍵戰役。作為長安汽車第二輪高端化的首款車型,CS95是品牌擔當,也是銷量擔當。
  • 同室操戈令人心寒 自主品牌團結才能共贏
    一則《關於長安汽車攻擊我司的情況匯報》的內部文件讓長城、長安自主「兩強」成為焦點,也再次將某些人的下作手段擺到桌面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從長城汽車方面獲悉,目前,長城已向長安交涉,相關稿件已刪除。
  • 2020年汽車品牌完成率,日系很兇猛,自主百花開
    先說結論,經過梳理發現,今年國內汽車品牌完成率可謂是:日系很兇猛、自主百花開!日系很兇猛。在疫情影響下,日系三強豐田、本田、日產依舊強勢,儘管在這兩年裡,兩田有點不太想帶日產玩的意思,但三者銷量均超過了100萬,仍是國內消費者的心頭所好。
  • 2019年6月汽車銷量排行出爐 長安王者歸來吉利跌跌不休
    吉利汽車又大跌了,沒錯,曾經的自主品牌老大吉利,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國六標準的實行還是什麼其他的原因,已經連續三個月跌幅在20%以上了。4月份吉利銷量下跌23.7%,5月份吉利銷量下跌30.1%,6月份吉利銷量更是下跌了33.1%。吉利的市場佔有連月以來也持續下滑,從4月份的第六名,跌到了6月份的第六名,僅僅領先排名第七的東風本田一千多輛,吉利想必內部也已經認識到了危機,未來幾個月吉利的壓力依然很大。
  • 奇瑞、吉利、寶駿、長安、哈弗各有什麼優缺點,你都知道嗎?
    那麼你都知道奇瑞、吉利、寶駿、長安、哈弗各有什麼優缺點嗎?看完或許能明白。奇瑞:部分車主購買奇瑞的原因是性能比較出色,油耗比其他國產車低,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車子的外觀可能不引人注目,品牌效應較低,一些購車的朋友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 吉利12月銷量出爐,領克破兩萬,靜待WEY公布
    奇瑞之後又一家自主品牌公布12月份銷量了,今日吉利汽車公布了12月份以及2020年全年銷量,一起來看看吧!先來看一下總的銷量吧,12月份吉利自己公布銷量為1542020輛,當然了這是自己公布所以是批發量,至於到底有多少上牌量和經銷商的庫存壓力有多大,這個大家到時候可以看看中汽協公布的一些數據。12月份突破15萬大關之後,2020年吉利總銷量超過132萬輛,吉利汽車也如期完成下調的年度銷量目標,同時吉利汽車公布2021年的銷量目標為153萬輛,至於會不會下調還得看疫情的影響吧。
  • 外國人眼裡國產最好的變速箱,長城只排第四,第一名你可能猜不到
    在外國人眼裡國產最好的幾款變速箱,長城只能排第四,第一名你可能猜不到。因為它直接決定著駕駛者的駕駛感受和動力響應,目前市面上比較強悍的變速箱大多都來自於傳統的製造強國,比如採埃孚愛信的變速箱都是比較有實力的,但是國產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在這幾年以來也是有著不錯的強化,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老外眼中國產最好的幾款變速箱。
  • 百年鈴木涼涼的事,別再讓長安背鍋了!
    它的腳步不要說跟上其他日系品牌,咱們的自主品牌走得都比它快得多。即使在疫情下,吉利的銷量僅僅下滑了19%,「毀掉」鈴木的長安,甚至達成了30%左右的銷量上漲。所以鈴木有今天,是別人毀的,還是自己作的?向上突破光靠產品顯然不夠,尤其是在認牌不認車的中國,品牌低端化也是鈴木走入死局的重要原因。30年前的鈴木可以靠便宜、高性價比獨步天下,但是當自主品牌崛起之後,它能便宜得過長城、吉利、比亞迪麼?
  • 7家自主品牌建立中內研,合力對抗合資品牌?貌合神離可能性極大
    要說起自主品牌在過往的這些年中,有什麼像樣的合作,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相比於海外車企們在各個層面進行跨品牌、跨國別的技術和產品合作,自主品牌的本身就很少的合作,基本上只能稱之為「採購」。不過現在的情況似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19年至今,很多三四線自主品牌因為市場份額急劇下滑,經營狀況持續惡化,被迫推出國內汽車市場,走向破產倒閉,直至今日,這樣的情況依然在發生著。但是同時我們也看到另一種情況,那就是自主品牌的「馬太效應」愈演愈烈,長安、吉利、長城、奇瑞等品牌的市場表現越來越優秀,在銷量方面甚至可以和優勢合資品牌對壘。
  • 自主品牌學豐田汽車搞聯盟 是走個過場還是真·復仇者?
    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四大汽車集團也就是上汽、一汽、東風、長安汽車和民營汽車中的吉利、長城、比亞迪一起組建了「中內協——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乘用車動力總成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乘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