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中的山炮和野炮到底是什麼?兩個特徵讓你瞬間明白

2021-01-18 手機鳳凰網

山炮和野炮其實是兩種已經有些過時的說法,但是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火炮分類方式現在依舊有不少人這麼稱呼。

山炮,一般指能夠進行山地作戰的輕型榴彈炮。這種榴彈炮的特點有如下幾個:結構簡單,身管較短,總重較輕,口徑中等偏小。

 

二戰時山炮最後的時代,這一時代著名的山炮有德國的Le. IG 18,這種名義上為步兵炮的火炮可以進行快速機動,仰角高,火力猛,是德軍步兵曲射火力支援之一。、

 

美制M1型75mm山炮,由於沒有炮盾,且身管後段有比較明顯的頂部護蓋,所以從外觀上看非常容易辨別。這種山炮在解放戰爭時期被大量採用。

野炮,一般指野戰炮。野戰炮指在野戰戰場上可進行快速移動的火炮,一般用作師一級前線火力支援,必要時部分火炮也可做中口徑反坦克支援。這種火炮有以下幾個特點:身管較長,仰角比常規加農炮略高,機動能力好,重量不大。

 

比較有名的是蘇聯的ZIS-3型76.2mm師屬野戰炮,中國進行仿製生產的叫54式野戰炮。這種火炮性能非常優異,一般由師一級單位分散到各個團、營級戰鬥使用。該炮曲射可以進行火力支援,平射可以用來反坦克。76.2mm火炮可以使用穿甲彈對德軍的四號坦克和虎式、豹式坦克造成不小的威脅。

相關焦點

  • 野炮威力比山炮大幾倍:抗戰我國偏偏喜歡小山炮,不喜歡野炮
    有網友問:「山炮」和「野炮」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山炮主要進行曲射,特別是可以分解,由騾馬馱載。比如41式山炮,可以分解為6個各90公斤的部件,由騾馬馱載。這樣運輸就比較方便。但是,山炮的缺點是威力比較小,但是精度還過得去。
  • 加農榴彈迫擊炮,山炮野炮步兵炮,到底啥區別?
    它的彈道實在太特殊了,射角在45°~85°之間,機動靈活,是步兵最好的伴隨支援火力,短時間內沒有什麼武器能取代它。5、迫擊炮與榴彈炮結合,生出了迫榴炮。它既能大射角曲射,又能直瞄射擊,具備雙重彈道優勢,被稱為"輕武器火力的延伸,重武器火力的補充"。
  • 大狗 野炮 魏舒服 長城汽車何以這麼山炮和惡俗?
    什麼哈弗狼、哈弗豹、歐拉貓之類的動物們,都在劫難逃。就連長城新推出的長城炮,也衍生註冊了一大堆名字,什麼閃電炮、雷霆炮、電光炮,讓人很不明白,註冊這些名字是要推出這些車型,還是這些名字有著值得傳承保護的智慧財產權,抑或是長城的錢實在沒地方花,註冊個商標權當佔個坑兒?
  • 抗日劇中「八嘎呀路」=「馬鹿野郎」? 背後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隨著各種題材的增多,抗日劇的熱播也深受大眾的喜愛,一部接著一部出現在我們眼前。在抗日劇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一輩人的人不管身處於多麼艱難的環境,總是可以依靠自己僅有的微弱兵器與擁有著裝備先進的日軍進行著頑強的抵抗,最終取得勝利。在看到這些情節的時候,我們不禁心生敬佩,熱血沸騰。
  • 首次較量被山炮迫擊炮擊敗,集中整訓3個月,打造4個重炮團
    1946年春四平爭奪戰中,參戰的新1軍直屬榴彈炮營在路上耽擱,但其僅靠各師、旅配備的75毫米山炮和迫擊炮,不但佔領了四平城,還對我軍部隊造成了嚴重傷亡。 為了與裝備強大火力的國民黨軍精銳較量,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下決心,「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打造出一支強大的重炮部隊。
  • 新四軍好容易獲得一門山炮,還是國產貨,首次攻堅一炮擊斃敵營長
    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和新四軍同樣飽受缺槍少炮的困擾。不過,兩者相比,八路軍的處境要稍好一些,因為在1936年東徵山西的過程總,當時駐紮陝北的紅軍部隊曾經從閻錫山晉綏軍手中繳獲了少許山炮、迫擊炮;日寇攻入山西後,剛剛改編的八路軍又在滹沱河中打撈出4門野炮和8門山炮,都是敗退中的晉綏軍丟棄的,最後4門野炮雖然原物奉還,但8門山炮卻加入了八路軍的戰鬥序列。
  • 山炮、野戰炮、步兵炮,它們三者到底有什麼區別?
    火炮是一個系統的武器裝備,發展至今已經被廣泛地運用於各個兵種中,出現了很多分支,這麼龐大的分支結構,難免會讓一些剛剛迷上軍事的朋友暈頭轉向,這些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的火炮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就來簡單聊聊山炮、野戰炮和步兵炮的差異。
  • 經過萬裡長徵後,三大紅軍主力全部輕裝,為何會師時還有3門山炮
    ▲一炮命中敵指揮所大口徑火炮從無到有、不斷壯大1930年7月2日,紅軍部隊利用蔣介石忙於中原大戰、兵力空虛的機會,一舉攻克湖南嶽州,繳獲了4門75毫米野炮和12門山炮(最後僅帶走2門山炮,其餘炸毀);27日
  • 只要1集,就足夠驚豔到你
    ,一聽說抗日電視劇,也會像我最開始那樣,三百六十度排斥,寧可去啃四大名著,都不願意看抗日神劇。整個晚上日軍炮兵像在展覽,隨著裝備輕重和時間推移,加入我們視野之外的射場:50毫米擲彈筒;70毫米步炮;90毫米迫擊炮;75毫米山炮和野炮;105毫米野炮和山炮;爆破彈在土層裡爆炸;殺傷榴彈在空中穿飛;燒夷彈讓泥土黏在我們身上燒灼;照明彈讓黎明提前到來,煙幕彈把黎明又拉回黑夜。
  • 14門野炮200米外齊射,當天拿下濟南火車站
    國民黨軍隊在我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被迫不斷收縮兵力,力圖確保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的安全,拖住我軍進攻的節奏。這次為了攻克這座大城市,我軍集中了500門大炮,其中包括榴彈炮40門,野炮45門,重迫擊炮41門,山炮70門,在數量上壓倒了敵軍的300門火炮,而且我軍炮兵在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考慮到各種情況,其中就包括如何與敵軍的裝甲部隊、裝甲列車、炮兵和空軍作戰的情況。
  • 抗日戰爭時期,川軍的裝備到底是什麼水平?
    在眾多抗日軍隊中, 川軍更是以裝備的低劣而著稱, 還出現了一個專門形容這一狀況的詞「窳劣」。 那麼,川軍的裝備真的非常粗糙低劣嗎?我們平常所說的川軍, 就包括抗戰初期的第22集團軍。 當時這一軍隊的武器裝備確實不足, 只有一個手槍連, 一個迫擊炮連, 沒有炮兵。
  • 看一下日軍編制和武器裝備就知道了
    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藥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藥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藥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
  • 抗日劇中該注意的細節:彈殼記得要收集,機槍手可以戴鋼盔
    我們不說導演和編劇們有基本的歷史和軍事常識了,就連一些基本邏輯和常識,在很多抗日神劇中都是體現不到的。 悲傷之後是什麼?是化悲憤為力量,是抗戰到底的積極心態。
  • 殲滅日軍視察團,繳獲天皇御賜山炮,《亮劍》原型之白莊伏擊戰!
    而此戰的原型之一就是開國中將王近山將軍殲滅日軍觀察團的韓略村伏擊戰,此戰中王近山殲滅日軍包括一名少將旅團長、一名聯隊長在內的120餘名軍官和60多名士兵,戰果極為輝煌。但是在我軍歷史上,還有一位將軍也打出了全殲日軍視察團的光輝戰績,並且繳獲了一門天皇御賜的山炮!
  • 野炮
    點擊「張廣順先生」並關注我的江湖規矩就是愛你愛你野炮文/張廣順
  • 二戰日軍採用師團編制,你了解多少呢?有多少人?火力怎麼樣?
    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日軍為了鞏固佔領區,進一步充實關東軍的實力,從1938年初至1939年底,先後在師團之上編組了第3、 4、5、6軍,還將國內的第7、23、24師團和華北方面軍的第5、14師團調入東北。
  • 我們常說的「山炮」,究竟是什麼武器?現在中國陸軍還有山炮麼?
    山炮事實上是火炮的一種,是一種輕便的榴彈炮,但是其武器使用定位主要用於山地作戰,乃至一些常規重武器難以運載和通行的地方進行使用。山炮通常口徑不大,輕便可以分解成幾個部分由騾馬或士兵進行攜帶。最早出現「山炮」這個定義的,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旬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