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流派極多,錯綜複雜,是全世界最複雜的宗教系統。有印度教(婆羅門教發展而來),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耆那教,祆教等,當然還有大家熟悉的佛教,這些宗教內部還分流派,比如佛教就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
宗教之間彼此不服對方,都希望自己的教派成為至高無上的主流教派,因此宗教人士經常發生辯論,希望說服對方改信自己的流派。
辯論之前還會下賭注,輸的一方會拜贏的一方為師,或者是其他賭注,嚴重者輸的一方還會賭上自己的性命。
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強敵非常多,有小乘佛教,婆羅門教,外道等,他們與大乘僧人的學術見解不同,會發生激烈爭辯。
大乘佛教講不爭,勸誡人們不要爭,但是對於這種學術爭辯,必須要爭,這是護法的行為。
作為大乘佛教弟子對於學術爭辯,一定要爭,一定要護法,這是責任。
古代印度最厲害的佛教學府叫做「那爛陀寺」,寺中僧人以大乘佛教為主流,他們承擔起護法的責任。
在小乘佛教僧人眼中,認為大乘佛教是空華學說,是空華外道,小乘佛教僧人會經常找大乘僧人辯論。不僅如此,婆羅門教與外道也會經常詆毀並挑戰大乘僧人,那爛陀寺的大乘僧人自然就成了眾矢之的。
曾經有一位中國僧人與印度小乘僧人和婆羅門外道進行過辯論,並大獲全勝。
此僧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去那爛陀寺學習大乘佛法,受到那爛陀寺住持戒賢菩薩親自傳授,戒賢菩薩非常重視玄奘法師,認為玄奘法師有大智慧。
當時小乘佛教水平最高者叫做般若鞠多,他是南印度三代帝王的灌頂師,全印度小乘佛教徒公認般若鞠多佛法無邊,認為大乘佛教內沒有人可以辯贏般若鞠多,小乘佛教請大乘佛教去挑戰般若鞠多。
戒賢菩薩派了四個僧人去應戰,其中就有玄奘法師,另外三個僧人與玄奘法師內部討論,認為此次辯論沒有勝算,三人未戰先怯,都說般若鞠多的水平太高,他們覺得不可能辯贏般若鞠多,就自動退場了。
唯獨玄奘法師絲毫不懼,他說自己在大唐的時候就對小乘佛教有過系統學習,後來在印度又深刻學過小乘佛教,他對小乘佛教的理論非常熟悉,他不怕辯論。
玄奘法師在辯論之前針對般若鞠多寫了一部《破惡見論》,攻擊了般若鞠多的幾個主要觀點,般若鞠多應該是讀過《破惡見論》,就託辭去外地拜佛跡,避開與玄奘法師進行辯論。
在眾人的眼中,玄奘法師是不戰而勝,威名遠播。
事後,全印度舉行了空前絕後的辯論大會,論主就是玄奘法師,他一個人代替大乘佛教出戰,對手就是小乘佛教,婆羅門教,各種外道。
玄奘法師辯論之前,就發誓如果自己輸了,就斬首示眾!
十幾天過後,辯論大會最終獲勝者就是玄奘法師,不得不說這是宗教史的一個奇蹟。
玄奘法師為大乘佛教建立的豐功偉績令人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