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讓我們生存在混沌邊緣!

2020-12-26 坤鵬論

人性和反人性是一對矛盾,只有讓它們一直處於勢均力敵的對立狀態,才能碰撞出成功的火花,讓你更接近成功。——坤鵬論

學習到這裡,我們應該清晰地明白:

複雜性,並不是個體自帶的屬性,而是個體的自組織行為在相互作用後,在系統整體層面湧現出來的新特性。

就像人工生命之父蘭頓所說:學界公認的生物複雜性「是物質組織的結果 ,而非物質自身固有的東西。」

自組織產生複雜性已是學界的共識。

簡單講,A和B都是簡單事物。

但是,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成為AB,並在不斷相互作用後,AB就是複雜性系統。

正如人的大腦中並沒有一個專門的部分來負責思想、情感。

思想和情感是數十億個神經元組合成大腦,並在神經元自組織行為相互作用後才產生的複雜性。

今天,坤鵬論繼續講耗散結構、混沌邊緣和適應性這三個名詞。

一、什麼是耗散結構?

講混沌邊緣這個名詞前,坤鵬論先說說比利時物理化學家伊利亞·普裡高津提出的耗散結構。

因為這個結構,他被授予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普裡高津認為,一切複雜性系統都含有子系統(相當於我們一直說的個體)。

這些子系統或因為利益,或是其他原因,從來不會靜止不動,而是不斷起伏運動著。

這些運動就是它們自組織行為的反映,也總是在改變系統內的既定秩序。

有時候,一個運動或一組運動會由於正回饋效應而變得相當大,大到了能夠破壞系統的地步。

此時,就會發生像爆炸那樣的瞬間。

普利高津將這樣的瞬間稱為「奇異時刻」或「分叉點」。

二、什麼是混沌邊緣?

「奇異時刻」或「分叉點」後,系統會走向哪裡?

前面的文章講過,正回饋效應產生的結果只有兩個:

一是,讓系統趨向混亂、崩潰,歸為混沌(請想像爆炸)。

二是,讓系統朝有序或高有序發展(請想像嘈雜的會場突然安靜下來)。

因此,普利高津認為,在複雜性系統的生存和發展狀態中,一定存在著秩序和混沌這兩個極端點。

顯然,這兩個極端點對於複雜性系統來說,都不美妙。

變動太大,遠離秩序靠近混沌,很可能會令系統真正陷入混沌、無序從而自取滅亡;

變化太小,遠離混沌靠近秩序,則容易因僵化、呆板而失去生機,同樣也可能導致系統的滅亡。

那麼,複雜性系統想要存在,就必須使自己始終處在秩序和混沌這兩個極端點之間的地帶。

這個中間地帶或者叫狀態,就是混沌邊緣,又被稱為自組織臨界態。

不斷來自兩端的引力「興風作浪」,使其成為一個衝突區,充滿了動蕩,充滿新東西和舊東西的不斷對抗。

而且,在這個地帶,系統的各個個體、各個部分也一直處於一種活動狀態。

它們既沒有完全鎖定在一處,也沒有混亂到解體的地步。

就像既不是蕭條也不是高漲的社會經濟。

而且,混沌邊緣有著足夠的震蕩,這樣才保證了系統能夠不斷地「湧現」出新特性,使其保持活力。

同時,混沌邊緣又要有著秩序的牽扯,才能確保有足夠的原有穩定因素,使系統不至於陷入完全的無序。

顯然,複雜性系統只有處於混沌邊緣才能創新不斷、才能興旺,才能持續向前。

混沌邊緣是複雜性系統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講來講去,坤鵬論突然想到,它有沒有暗合著中國的傳統哲學——中庸呢?

中庸講究的是中和,拋開君子和聖人處世之道的一面,它同樣也揭示了萬物的普遍原則。

中和被認為是一種宇宙法則。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中」是天下人們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們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則,達到「中和」的境地,天地就各在其位運行不息,萬物就各得其所而生長發育了。

而「中和」多少與混沌邊緣有著異曲同工之義。

還記得坤鵬論在前面講哲學時提到的辯證唯物主義吧!

也就是,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在又統一又鬥爭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就像社會經濟,參與其中的每個個體都希望獲得理想的經濟活動效果。

但是,無論單個經濟個體的願望有多麼好,無論政府、貨幣主管當局、決策部門如何努力,採取什麼非常措施,社會經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要麼導致經濟陷入衰退的泥潭,要麼讓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嚴重,社會經濟在二者之間忽上忽下呈波浪起伏狀。

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們過去對此有一些解釋,但大多解釋總有牽強附會之嫌,或乏善可陳。

有了複雜性科學的「自組織」、「湧現」、「回饋」、「混沌邊緣」等,再理解經濟,一切都變得合情合理。

推及到我們個人,人性和反人性就是一對矛盾。

其中,人性恆常在,反人性則必須刻意為之。

只有讓它們一直處於勢均力敵的對立,相當於混沌邊緣的狀態,才能不斷碰撞,才能催生出成功的火種,讓你更接近成功。

其中,反人性的方法就是,不斷學習提高認知,需要自律,更需要傻傻地堅持,也就是堅持不懈地逆向而行。

三、複雜性系統靠什麼維持在混沌邊緣?

個體不停歇的自組織行為,既可以令系統維持在混沌邊緣,更可能驅使系統走向僵化或混亂,特別是那些湧現現象。

而複雜性系統就像龐大的生命體,它的目標也是進化,它靠的是組成它的個體的變異和消逝完成演進。

這就是塔勒布所說的,「系統的反脆弱性是通過犧牲個體為代價取得的。」不斷犧牲個體,不斷使自己的反脆弱性更強。

同樣,複雜性系統也總是努力讓其內部的秩序和混沌保持平衡,保證自己不離開混沌邊緣地帶。

這種努力被稱為適應性。

而這種適應性同樣源於系統中最基本的個體,是個體自下而上,非系統向下傳遞給個體。

複雜性科學家認為,複雜性系統具有一種天然的活性——其中個體能夠根據其他個體的行為來改變或改善自己。

或者說,個體能根據所獲得的信息自動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

這種活性,就是剛才說的努力,就是適應性。

在複雜性系統中,適應性隨處可見,動物適應食物、免疫系統適應感染、企業適應市場……

因此,每個複雜性系統都具有適應性,有適應能力,能夠通過學習預期未來,並根據預期自我調整進入新的運行狀態。

這種運行並非被動地對發生的事件做出反應,而是努力將所發生的一切都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因素。

所以,複雜性系統無法預測,其中很大原因就在於其適應性本質。

而且,因為適應性是屬於個體的,相對龐大的系統,他們都很渺小,容易被忽視或是根本無法注意到。

比如:經濟系統的適應性本質,增加了經濟的不可預測性。

經濟系統的適應性指的是,經濟個體從經驗中學習如何更有效地玩遊戲和適應新的經濟氣候,股市亦然。

複雜性科學先驅、著名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這樣解釋經濟的適應性:

「我們經濟學中的微粒是很聰明的,而你們物理學的微粒是啞巴……我們的微粒必須提前考慮,並努力推測出他們在從事某些行為時其他微粒將如何反應。」

而英國哈特福商學院教授拉爾夫·斯泰西同樣指出:「物種、生態、社會(或經濟)這樣的複雜有機系統是適應性的,不是決定性的,原因是規則會隨著這些系統所產生的結果而改變。」

這意味著經濟運行的規則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即使我們能找到經濟的完美模型,它也會很快變得過時。

所以,複雜性科學理論足以解釋經濟的不可預測性,以及經濟預測者過去可憐的成就。

其中的關鍵在於,複雜性系統確實會呈現有秩序並可預測的一些時期。

但是,它們會被自己產生的預料之外的混亂時刻所打斷。

這就是經濟學家不能預測經濟轉折點的原因。

同樣,複雜性系統在適應環境並不斷演進中,會湧現出使先前確立的理論不再適用的一些新特性、新行為。

所以經濟和股市從來都沒有常勝的秘技,同樣越是具體的方法越只能在一定時期靈驗,有其保質期。

四、謬誤的適者生存

提到適應性,自然會聯想到我們常說的適者生存。

在學習了複雜性科學後,我們應該明白,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錯誤說法。

因為,在複雜性系統中根本無法追溯到變化正確的初始條件,它往往很渺小。

所以,我們絕大部分事後的因果關係總結,其實都是事後諸葛亮的幸運者偏差,聽著頭頭是道,其實謬之千裡。

那麼,我們也一樣不可能知道所謂的適者在什麼條件下生存下來的。

就跟我們常說,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工作都只有做過之後,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歡。

還有,成功從來都是因為努力才成功,從來不是因為成功才努力。

因此,適者生存應該是,生存者生存,但是,生存者生存,什麼都不能證明。

這不僅證明了倖存者偏差,還直接否定了優勝劣汰。

還是芒格說得棒——想得到什麼,最好的辦法是先讓自己配得上它!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五個神仙在宇宙邊緣修煉,他們見到天地出現,也看見盤古身歸混沌
    天地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宇宙還是一團元氣,就像一個雞蛋,很多把它叫做混沌宇宙。很多讀者認為天地出現以後才有神仙,其實並不是,在混沌宇宙中就存在了很多生靈,有先天聖人,也有混沌魔神,比如開天闢地的盤古就是在混沌宇宙中生活。在混沌宇宙中有很多像盤古一樣的先天聖人,他們生活的地方暗無天日,誰都見不到誰,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 光怪陸離的混沌界(下):大美之混沌要塞
    到了暗黑3,應該是過去了20年,還是在混沌要塞,我們又遇到了賈梅拉和海爾布,國服的翻譯是伽美拉和哈爾布,但是,他們不再英姿颯爽,也不再鎧甲亮麗,而是死去多時,唯留魂魄。哈爾布的鬼魂:很多年前,我們來到這,幫助一位像你一樣的英雄。伽美拉的鬼魂:從那以後,這座要塞改變了很多。它的新主人不能容忍我們的存在。
  • 靈魂騎士,混沌一擊!《小冰冰傳奇》十一月魂匣混沌騎士破暗而出!
    在混沌騎士結束攻擊時,還會有一個敵人受到一次後續傷害。位面幻象(普通):混沌騎士從其他位面召喚來3個幻象攻擊敵人。(幻象的攻擊享受混沌一擊和靈魂碎片提供的效果。)混沌一擊(普通):混沌騎士專注於提升自己的暴擊屬性,而且他的所有主動攻擊技能附帶幾種特殊效果。
  • 光怪陸離的混沌界(中):一路戰場如詩歌
    我們從上圖右下角的戰爭之道傳送門的映射畫面可以發現,詭譎變幻的傳送門被蒙上了厚厚的金黃色,清晰可見的混沌界景象光怪陸離,那高聳的尖利的攻戰塔樓,崎嶇尖利的巖石群,險峻矗立的山巒,都昭示給參戰者以心靈上的警示!進入戰爭之道,混沌界古戰場便一覽無遺在面前。
  • 11月魂匣混沌騎士簡評
    後邊會說到,混沌自身屬性很一般,是一個看臉發揮的英雄!時而逆天,時而傻缺!問題二:抽了怎麼感覺不強力?生存好弱!答:請先覺醒了再來說這個問題!覺醒質變!(雖然這四個字已經被無數人吐槽過!不過風逸依然要說,混沌就是覺醒質變!!!!)再一句話:沒有弱雞的英雄,只有傻X的搭配!
  • 生存的尷尬 突圍的艱辛 ——淺論賈平凹長篇小說中的「邊緣人」形象
    筆者認為,這裡所謂「邊緣人」主要是指在城市與鄉村兩極文化中迷失自我的一類人,他們把追尋都市生存作為改變自身處境的出發點,在歷盡艱辛進入城市以後卻發現自己並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反而在各個方面為城市所排斥,經過一番艱難的掙扎之後,他們或墮落、或自救、或毀滅,最後連自己本身的主體價值也完全失去了,可是當他們懷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回到農村,希求從本土文化中尋求安慰時,農村已經改變得讓他們都無法相信了,或者他們自己改變得無法融入農村了
  • 混沌、精神分析及其他
    「蝴蝶效應」作為它的代名詞,在現代社會中獲得了極高的知名度。原本在氣象學領域中艱深的理論發現,居然也擴展應用到無法數量化的人文藝術領域。「混沌」雖然在人文感悟方面與科學論證有著天壤之別,但其中所揭示人類生存的本質同樣值得深入思考。階級社會的式微,全球網絡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前所未有地進入了「混沌」之流變中。
  • 科幻片《混沌漫步》預告 荷蘭弟和黛茜·雷德利主演
    科幻片《混沌漫步》預告 荷蘭弟和黛茜·雷德利主演 2020-11-20 15:20  3DMGAME
  • 坤鵬論:修辭學的「亞里斯多德第二」
    伯克認為,社會屬性的人要生存,就必須調節與他人的關係,就必須與他人合作。修辭的基本功能就是用話語誘發「同一」、達到合作、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修辭的中心概念是「認同」,即「同一」,而不是「說服」,通過強調修辭實踐不僅應該維持「競爭」,也應該促進「合作」。這「說服」與「認同」,可以算是古典修辭學與現代修辭學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 坤鵬論:他集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哲學家於一身,個個頂級!
    最終,我們會一起走到坤鵬論寫《反脆弱》分享文章之初就提到的複雜性科學。那時候,我們的認知將又是一個全新的提升。昨天,坤鵬論介紹了歐洲中世紀的哲學。它基本就是以亞里斯多德哲學、自然科學為理論基礎,但以為神服務為目的的經院哲學一統天下。
  • 科幻片《混沌漫步》首曝中字預告
    時光網訊 今日IGN網站獨家發布了湯姆·赫蘭德、黛茜·雷德利、麥斯·米科爾森、尼克·喬納斯主演的《混沌漫步》預告,時光網獨家中字。影片由《明日邊緣》導演道格·裡曼執導,暫時定檔明年1月22日上映。《混沌漫步
  • 怎樣理解朱莉王說自己是遠古混沌靈魂?
    其實她說佛陀也是混沌靈魂這倒沒錯。至於混沌之靈,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混沌」的含義,混沌狀態不好想像,但一言可以蔽之:混沌即為萬事萬物生而未生的狀態,對應佛經就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所以混沌之靈就是處在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生而未生狀態,也就是「無」。所以在混沌之中是無法與外界互相感知的。因為一步生,即為有,一感知外界就要從混沌中「生」出來佛陀的靈現在確實處在混沌之中,所以他是混沌之靈。
  • 新片速遞 Chaos Walking 混沌行走 如果~世界再無心事~
    【混沌行走】一片改編自新銳小說家派崔克·奈斯(Patrick Ness)所創作暢銷青少年科幻小說系列中的第一部曲《混沌行走Ⅰ鬧與靜》,原著作者奈斯也擔任改編本片劇本的共同編劇一職;而系列其他作品還有《混沌行走Ⅱ問與答》、《混沌行走
  • 《願餘生與你相逢》為愛發聲 仲尼探討「邊緣」人群真實的生存狀態
    書中,仲尼用更成熟的筆觸書寫人生江湖中的相遇與別離,這不僅是一部仲尼的自身突破力作,亦是一部有關邊緣底層人物的多角度探討之作。「擁有愛,我們將無堅不摧」仲尼的前兩部作品分別是《謝謝你曾來過我的世界》與《如果還能再見你》。
  • 坤鵬論:「熵」晦澀難懂?那是因為沒學習這幾個名詞!
    但是,寫著寫著,坤鵬論發現其中有些專業名詞必須要提前搞明白,否則它們都會成為理解熵的攔路石。所以,今天的文章就是掃雷篇,為接下來學習熵排除認知障礙。而且,越簡單,越有內涵,專業名詞不僅就像學外語必須要攻下的單詞,更因為它們深藏著相關專業的本質。不信?那就來和坤鵬論一起慢慢學習吧!一、什麼是統計科學?
  • 華為給我們的「極限生存啟示」
    我們每個人都生存在一個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時代之中。大國之間的政治博弈、國家內部的政策調控、外部環境的競爭壓力、金融市場的神鬼莫測,都讓我們深感自身的渺小,無法掌握主動權,只能隨著媒體的輿論導向「飄搖」。在「和平年代」,很多利益方之間都相安無事,大家埋頭各忙各的,沒時間爭吵。
  • 《推拿》:盲人與髮廊女的情慾書寫下,是對邊緣群體的生存關照
    在這部影片中,婁燁通過對盲人推拿師的愛恨情慾書寫,再現了盲人,這一社會邊緣群體的心理世界和現實生存狀態。影片以盲人推拿師小馬的成長經歷作為主線,通過推拿館中,一群盲人推拿師的愛恨人生,讓我們得以窺探盲人在他們黑暗的世界裡,與健全人一樣的鮮活人生。
  • 阮玲玉經典默片《神女》:聚焦邊緣女性,寫實背景下女性生存困境
    由吳永剛導演,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無聲黑白電影《神女》拍攝於1934年,是20世紀30年代少有的聚焦低層邊緣女性的電影之一,該片一經上映雖然沒達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但每一個看過電影都給予了影片最高的評價。
  • 坤鵬論:從存在的此岸到虛無的彼岸
    存在,簡單說就是此在,存在者在場,它可以被遇見,但我們卻不能把它推導出來。存在即虛無,從遠處來看,它一定會突然把你吞沒,停留在你的上面,如果一個靜止不動的龐然怪物重重地壓在你的心頭——此外一切皆無。在三聯出版的《存在與虛無》一書的前言中,我們的翻譯者就專門提到了一些重點詞語,比如:存在,它就是最難譯的詞之一,它的直譯為「是」,國內有譯為「在」、「有」。譯為「在」蠻準確,但是,「在」和「虛無」或「無」在中文不是對應概念。
  • 神話中常說的混沌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世界誕生於混沌?
    或者說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萬物,又是如何誕生的?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思考的問題。以人類現在的科學水平,對於宇宙的起源認知也大多都是猜測,這一點來說跟古人其實也差不多。其實古人對宇宙起源理論,已經相當完善,未見的就是錯的。比如我們經常在神話中看到一個詞,叫做混沌,大概是說世界誕生之前,宇宙的一種狀態。在世界神話中,幾乎都有類似的說法,世界誕生於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