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澀致鬱且發人深省 哲思滿盈的賽博朋克動畫——《攻殼機動隊》

2020-11-18 漫域

《攻殼機動隊》是由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創作的科幻漫畫,於1989年開始在講談社青年漫畫刊物《周刊Young Magazine》上連載。於1995年被日本鬼才動畫監督押井守改編為動畫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後於2004年推出了續作《攻殼機動隊:無罪》。在這之後,《攻殼機動隊》又陸續被改編成劇場版動畫、TV動畫和真人電影推向市場。

《攻殼機動隊》是由日本漫畫家士郎正宗創作的科幻漫畫,於1989年開始在講談社青年漫畫刊物《周刊Young Magazine》上連載。於1995年被日本鬼才動畫監督押井守改編為動畫電影,取得了巨大成功,後於2004年推出了續作《攻殼機動隊:無罪》。在這之後,《攻殼機動隊》又陸續被改編成劇場版動畫、TV動畫和真人電影推向市場。

不過在這些作品當中,最為著名且影響力最大的仍然是由押井守操刀的1995版動畫電影和2004年推出的電影續作。這兩部作品當中所採用的世界觀設定、鏡頭設計、以及劇情之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甚至讓遠在大洋彼岸的好萊塢都為之讚嘆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推出的好萊塢科幻大片《黑客帝國》當中就有不少鏡頭和設定是從《攻殼機動隊》1995版動畫電影當中借鑑而來。

在2020年的今天,《攻殼機動隊》在人們心目中依然是具有劃時代意義且充滿魅力的科幻作品。不僅是因為它為觀眾們打造的具有賽博風格的未來世界以及它在鏡頭編排上使用的富有動感和創意的運鏡方式,而是在於其故事劇情中所蘊含的對生命、自我、AI這些抽象問題的詮釋與討論。

生命,廣義上分作實際意義的生命和抽象意義的生命。實際意義的生命通常指的是動植物,特別是動物,當然也包括人類;抽象意義的生命通常指的是物體或者物質從存在到消失、或是變成另一種物態的過程,這一過程也被稱作生命周期。然而這些都是以事物的存在與否為標準來對生命進行的定義,倘若從心理學角度去為生命下個定義,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了解一個客觀存在的物體能否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即是否具有自我意識,來判斷其是否具有生命。

素子說:「大概所有全身被義體化的生化人都會有著和我一樣的困惑,也許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經不在人世。現在的我只是由義體和電子腦構築出來的虛擬人格,也許真正的我從來沒有在這個世界出現過。我現在存在在這裡,也不過是基於周圍的狀況做出的相應判斷而已。」結合上文提到的對生命的定義,不禁會讓人們陷入思考:作為一個義體人,草薙素子能否算作一個真正的「人」?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至今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但押井守的確在動畫中多次使用了鏡像畫面的手法來為觀眾呈現出素子意識到自我存在的瞬間。這一手法的理論依據來源於法國思想家、精神分析學家雅克·拉康所提出的「鏡像階段」概念:

鏡像階段指的是嬰兒在鏡子前面,剛開始會把鏡中的孩子當作是另一個孩子。隨著嬰兒不斷成長,他會認出自己在鏡中的形象,並在內心產生狂喜。拉康認為,鏡前的嬰兒在這個過程中,包含了雙重的錯誤識別:當他把自己的鏡中像當作是另一個孩子時,是將「自我」當作「他人」;而當他將鏡中像認作自己時,卻是將光影作用下產生的虛象當成了真實的自己,混淆了真實與虛幻,這時就需要他人介入到這個過程中,幫助嬰兒進行區分,這才會讓嬰兒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筆者覺得,草薙素子通過鏡面反射看到自己的輪廓、卻依然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時所產生的恐懼和疑惑,和我們發現自己能夠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樣子、卻無法真正地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時所產生的疑惑一樣,因此我們也時常會懷疑迄今為止人類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從來沒有人向我們證明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也從來沒有人向我們證明我們存在的真實性。

心理學上認為,若想塑造自我,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就是記憶。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對身邊人的感情,對物體存在的位置及樣子的感知都來自腦海中的記憶。它是我們最私密、最安全、最穩定的信息記錄方式。但在1995年的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中,記憶卻被設定為類似數據的存在,存儲在如電腦晶片一樣的載體上,可以進行共享、傳輸,並且還能通過替換晶片的方式將記憶替換到不同的義體中。這無疑是向觀眾們作出一個瘋狂的假設:當記憶不再專屬於某一個體,而是成為一種實際存在且能在不同個體間進行傳遞的物質,屆時我們所理解的「自我」是否還真的存在呢?

《攻殼機動隊》作為世界動畫史上主題最嚴肅的漫改動畫電影之一,其實原作漫畫遠沒有動畫電影為觀眾所展現出來的那般深刻沉重。押井守在創作動畫電影的過程中只是將漫畫中的一些橋段精心摘取出來,並將複雜且深刻的哲學思辨融入其中,不斷地向觀眾作出假設、拋出疑問,不過這些疑問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這或許就是在告訴我們,當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革將原本束縛我們意識的規律和框架接連打破時,我們終將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是,周遭鮮活的一切也盡歸虛無。

相關焦點

  • 攻殼機動隊:從押井守動畫作品的三大美學支點切入,淺談賽博朋克
    《攻殼機動隊》是日本著名導演押井守執導的動畫電影,是一部被全世界認可的優秀作品。實際上,《攻殼機動隊》包含的元素非常豐富:比如未來神秘主義;比如賽博朋克;比如後人類科學;比如宗教神學。而在這篇文章中,小鞠主要從從押井守動畫作品的三大美學支點切入,淺談賽博朋克的意義所在。
  • 星搶票 | 衤果體+黑寡婦+賽博朋克+人性=《攻殼機動隊》!
    《攻殼機動隊》海報 從1989年士郎正宗的漫畫版到1990年代中期押井守的劇場版到隨後衍生開來的TV版,《攻殼機動隊》經歷了近30年的演變與發展,其中提供的預言意義的末日世界背景、哲學思辨以及獨特的賽博朋克美學,影響了後世的各類作品,也成為科幻史上不容忽視的經典。
  • 網飛新版《攻殼機動隊》: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賽博朋克
    其後,時光飛逝十三載,一部日本動畫電影夾雜著東方的哲學思辨與敘事風格,將賽博朋克的世界觀再次擴展和升華,終於走上「神壇」,這就是《攻殼機動隊》。《攻殼機動隊》從1989年開始由士郎正宗開始漫畫連載,1995年動畫大師押井守改編為同名動畫電影,隨之進入2002年,再由神山健治創作了同名TV版動畫,這三次創作可以說是「三位一體」,奠定了《攻殼機動隊》在賽博朋克,甚至是整個科幻動畫領域的神作地位(可能還要包括之後的電影版《無罪》)。
  • 提煉賽博朋克之魂:《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丨觸樂
    其中,既有漫畫原作者士郎正宗的努力,也有改編動畫導演押井守和神山健治的耕耘。時隔多年後,動畫新作《攻殼機動隊:SAC_2045》於近期開播,標誌著「攻殼機動隊」系列重出江湖。沿著賽博朋克題材的歷史軌跡去追尋這一系列的源頭和發展演變,我們大約要回到40年前。
  • 《賽博朋克2077》作者談靈感來源 《阿基拉》&《攻殼機動隊》
    《賽博朋克2077》作者談靈感來源 《阿基拉》&《攻殼機動隊》 時間:2019-06-29 18:39:23
  • 攻殼機動隊的音樂變遷
    《攻殼機動隊》這部在世界範圍內享譽並備受追捧的漫畫作品被諸多漫迷奉為心中的神作,更是當今世界範圍內賽博朋克風漫畫被搬上大熒幕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之一。此次影片不僅邀請了斯嘉麗這樣的好萊塢大牌卡司出演,更是邀請了北野武坐鎮,這也導致我朋友看完後吐槽說她覺得這部電影演技最好的就是北野武。
  • 《攻殼機動隊》動畫為何是神作?噩夢正變為現實
    《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真人版近日上映了,也許有朋友不理解,為什麼好萊塢要執著於費力難討好的日漫改編——因為《攻殼機動隊》的動畫在歐美很受追捧,其內涵深刻、晦澀而具有預見性。但可想而知也很難真人化,尤其是拍成通常要求淺顯易懂的商業大片。這部真人電影版就是一個內涵基本脫離了原作的全新故事,但其對動畫版相當直接的致敬,讓人感到本片與動畫還是有著一定聯繫,但也就看看就算的存在。
  • 《攻殼機動隊》的前世今生(上)
    作為賽博朋克題材的經典,「攻殼機動隊」系列代表著日本科幻的一段流金歲月。精密的機械設定、流暢的動作場面、深邃的哲學思辨鑄就了系列的歷史地位,影響了之後的各類娛樂作品。其中,既有漫畫原作者士郎正宗的努力,也有改編動畫導演押井守和神山健治的耕耘。
  • 【寡姐新作】《攻殼機動隊》上映啦!
    《攻殼機動隊》海報從1989年士郎正宗的漫畫版到1990年代中期押井守的劇場版到隨後衍生開來的TV版,《攻殼機動隊》經歷了近30年的演變與發展,其中提供的預言意義的末日世界背景、哲學思辨以及獨特的賽博朋克美學,
  • 【熱映影片】深度解讀《攻殼機動隊》
    1995年該作品由動畫界「怪才」押井守負責執導搬上了電影屏幕,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後又被改編為TV動畫等。        1995年押井守執導的《攻殼機動隊》,是一部影響力超越動畫領域的劃時代科幻電影,受到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倫蒂諾等好萊塢導演的推崇,還是沃卓斯基姐妹創作《黑客帝國》的重要靈感來源。之後又推出了劇場版續作和TV動畫等一系列作品。
  • 我們的目標是:在沒被劇透的情況下,預習《攻殼機動隊》
    次年,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小說《神經浪遊者》問世,正是這部同時獲得了「雨果獎」、「星雲獎」與「菲利普·狄克獎」三大科幻小說大獎的作品,將「賽博朋克」運動推向高潮,作家本人也因此被稱為「賽博朋克運動之父」。
  • 對比真人版,就會發現《攻殼機動隊》動漫版的偉大
    看完真人版《攻殼機動隊》,仍然是沒有辦法想像動漫版《攻殼機動隊》的偉大的。但為了不讓我心愛的寡姐受太大委屈,我決定只用一句話總結兩個版本的區別,那就是:把《攻殼機動隊》動畫版所有的偉大都刨去,剩下的就是《攻殼機動隊》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的動漫電影版本由日本動畫大師押井守執導。雖然押井守導演在真人電影中不斷撲街,但他在動畫電影領域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 《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科幻大片的邊界
    如果你身邊最近有朋友呈現出莫名的突然亢奮、突然失落,那麼ta有可能是「賽博朋克」的粉絲。突然亢奮,是因為被譽為「賽博朋克」經典的日本科幻動漫《攻殼機動隊》由好萊塢改編的真人版近日上映;突然失落,是因為這部真人版並沒有達到許多粉絲期待的高度。
  • 《心理測量者3》攻殼機動隊與psycho-pass
    鴨子迷都曉得《無罪》是押井守在第一部攻殼劇場的哲學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靈與肉的哲學意義。在押井打造的賽博世界觀裡:形而上為靈,即靈魂,也就是ghost;形而下為肉,也就是shell,指肉身或義體;而Innocence指的是人偶,嬰兒和狗。《攻殼機動隊》動畫於1995年問世,鴨子提過他在改編作品時與士郎正宗(原作漫畫家)進行過交流,攻殼靈感來自希臘神話裡人偶獲得靈魂而變身為活人的典故。
  • 攻殼機動隊——神作動漫真人化: 非指南向碎片式動畫概念回顧與影片前瞻
    《攻殼機動隊》海報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這部經典的賽博朋克作品(1989年至今,已有漫畫、動畫電影和動畫劇集構成完整的時間線和世界觀),因為這部科幻大作的上映,做一些預期與剖析,討論一些關於此片的看點,誠為一件樂事。
  • 看真人版《攻殼機動隊》之前一定要做好這些功課
    《攻殼機動隊》海報 從1989年士郎正宗的漫畫版到1990年代中期押井守的劇場版到隨後衍生開來的TV版,《攻殼機動隊》經歷了近30年的演變與發展,其中提供的預言意義的末日世界背景、哲學思辨以及獨特的賽博朋克美學,影響了後世的各類作品,也成為科幻史上不容忽視的經典。
  • 《攻殼機動隊》所帶來的深邃反思
    這部動畫電影幾乎與《2001太空漫遊》和《銀翼殺手》齊名,被科幻迷們奉為聖經,在科幻電影、動畫電影甚至是整個電影屆都稱得上是偉大的作品。其華麗繁複帶有濃濃東方色彩的賽博朋克風格、晦澀深奧的臺詞、具有哲學深度和廣度的思想主題、超前的科幻設定使得這部1995年上映的電影在這二十幾年的時間裡一直為影迷們所津津樂道,甚至在2017年被好萊塢改編成真人版電影。
  • 你所不知道的《攻殼機動隊》,原來是酷炫到沒朋友的神作
    《攻殼機動隊》是怎樣成為神作的?賽博朋克,是科幻體系的一個分支,展示的是在高度發達的科技環境下人類的生存困境。賽博朋克往往充滿了對未來科技的恐懼,《攻殼機動隊》就是一部典型的賽博朋克風格作品,不再僅僅是一群熱血人士作為正義使者來對抗邪惡,其中隱含的對人類存在意義的哲學思考,讓一反潮流走暗黑寫實風的《攻殼機動隊》很快成為震撼心靈的大神級作品。
  • 你心目中的攻殼機動隊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4月天了,對於眾多的攻殼粉來說即將上映的《攻殼機動隊 SAC_2045》又將是一部殿堂級的作品。
  • 商業面具下的《攻殼機動隊》:它的靈魂在哪兒?|有福利
    作為公認的「神作」,押井守執導的改編自士郎正宗漫畫的同名系列作品《攻殼機動隊》,從問世以來承載了太多的推崇和讚譽。而剛剛在國內上映的真人版同名作品,由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二次創作,也可說是高處不勝寒:從影片籌備、拍攝、直到宣傳,一路已顯現褒貶不一、兩極分化的輿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