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部嚴肅的情愛小說

2021-02-06 安琪和蘿拉

對讀書不多的我來說,知道的外國文學作品非常有限,無非是上學時候課本裡提及的那些文豪以及他們的代表作而已。但是英國作家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部長篇小說我居然很早就聽說過,原因是這部小說先後八次被搬上熒幕,很久以前我曾經看過其中一個版本的改編電影。

 

年輕的勞倫斯,挺帥的對吧?


我記得那時候很流行錄像機,影院的排片極度匱乏,大家都去租借錄像帶在家看歐美經典影片。《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被標以情愛影片的標籤(當時在中國簡直可以算情色電影了),依稀記得錄像帶封面上是男女主角半裸相擁的畫面(也可能是我最近查影片時海報上的圖片,我想當時的錄像帶封面應該就是海報圖片吧),但我已經基本忘記了電影情節,也記不清究竟是哪一年的版本。所以在我的腦海中,對這部小說的定位一直是情愛小說,而且是情愛場面描寫比較直白深入的那類情愛小說。在扇貝讀書瀏覽書庫時,看見這本小說,想看看世界經典情愛小說究竟是如何描寫的,也想放鬆一下自己的閱讀時間,以為情愛小說比較通俗易懂,結果出乎我想像,這並不是一部簡單的情愛小說。

 

百度了一下小說的背景資料,這部小說完成於1928年,最初被英國冠以淫穢小說的罪名禁止出版,直到1960年企鵝出版社才打贏了官司,小說得以合法出版,然而此時勞倫斯已經去世30年了。中文譯本1986年出版,先後有過十幾個譯本,其中黑馬(畢冰賓)的譯本比較暢銷。《查特萊夫人的情人》雖然命運坎坷,但終以其嚴肅的寓意、社會批判的主題,真切透闢的寫實手法和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成為世界名著,並對現當代英國乃至西方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勞倫斯在天有靈會倍感安慰吧!

 

這部小說自1955年起被改編成電影,至2015年共八次被搬上銀幕,可見受歡迎之程度。看小說的過程中,我找到1982年的版本和2015年的版本,各刷了一遍。其他版本在視頻網站上都很難找到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其實這些影片在豆瓣的評分都不高,小說本身在豆瓣的評分是7.9分,各版本電影的評分則只有六點幾分,我猜大部分人和我一樣,讀完原著後都想看看這八個版本有什麼不同,男女主角都由誰來演繹,比較電影的改編版本居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這種樂趣。因為每一版電影都由不同的導演從不同的視角來演繹,各個時代對作品的理解也具有差異性,男女主角的顏值、氣質、演技,哪一個版本更接近讀者心目中的形象,或者說接近你心目中的形象,對於讀者和觀眾來說等於把作品又回味了一遍。另一部我讀過中文原著並看過兩個版本改編電影的作品是《安娜卡列尼娜》,我喜歡蘇菲瑪索的版本。但是這部小說我讀的是英文原版,不得不說感受更深刻一些。

 

82版的電影,這個版本的男女主角顏值不太高,尤其梅勒斯,我個人覺得和小說原著裡的人設不太符合。克裡夫的氣質也令人反感,有種猥瑣小人的感覺,實際原著裡沒那麼糟糕。但這個版本對原著的忠誠度比較高,改動不多。



小說描寫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年輕貌美而心地善良的康妮嫁給了英國貴族地主查泰萊為妻,婚後不久,查泰萊在戰爭中負傷,腰部以下終身癱瘓並喪失了性功能。在查泰萊家的莊園中,兩人的生活雖無憂無慮,卻死氣沉沉。莊園獵場的狩獵人梅勒斯重新燃起了康妮的愛情之火,她經常來到他的林中小屋幽會,這一切,使康妮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情。康妮懷孕了,她和守林人決定各自離婚然後生活在一起。小說的最後以兩人都在等待離婚判決結尾,新生活在向他們招手。

 

讀完整本小說後,我覺得這部小說的主題其實是非常嚴肅的社會批判,只是通過男女情愛這條線索來展開和推進而已。全書對性愛的直接描寫也就五六處,相比整本書的篇幅來說所佔比重很小。而且勞倫斯對性愛的描寫雖然直接但並不低俗,過程中更注重內心感受的刻畫,把男女主角的心靈進行了細緻的解剖。尤其是讀英文原版,腦子裡還顧著要翻譯成中文,更加不覺得有任何低俗之感,只覺得描寫得真實細緻,入木三分。

 

說來也巧,這部小說描寫的是1917年前後的英國,距今正好一百年。當時的英國正經歷產業升級,階級壁壘逐漸弱化。在君主立憲制的英國,貴族階層和平民階層曾經有著非常森嚴的等級觀念,康妮的丈夫克裡夫是世襲男爵,康妮則是男爵夫人,而守林人梅勒斯則是礦工的後代,但他的特殊之處是受過良好的教育,年輕時曾有機會擺脫平民階層進入上層社會工作,但他內心崇尚自由、反感工業文明,對金錢視若糞土,所以選擇了遠離工業和金錢,深居樹林做一個守林人。克裡夫有著森嚴的等級觀念和清醒的階級意識,他對平民階層的態度殘酷粗暴,而康妮雖然身為貴族太太,但內心善良,對平民抱有同情心並痛恨貴族階層的虛偽和冷漠。


小說中有一段情節在我看過的兩個版本電影中都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細想起來這一段正描述了克裡夫和康妮對平民階層(梅勒斯)的態度。克裡夫和康妮去林中散步,克裡夫開著他的機動輪椅(帶馬達的輪椅),途中輪椅陷入了泥潭動彈不得,克裡夫叫梅勒斯把輪椅從泥潭中推出來。而梅勒斯在從軍期間染上了肺炎落下後遺症,身體並不是很強壯,他使勁全身力氣差點虛脫才把笨重的輪椅推出來。康妮在一邊看著心安理得的克裡夫和忍辱負重的梅勒斯,心裡產生了對克裡夫的厭惡和對梅勒斯的關愛。其中一個電影版本還添油加醋增加了克裡夫故意捏住剎車讓梅勒斯使勁推,我看到這段時以為克裡夫發現了梅勒斯和康妮的私情,故意報復他們。而書中原文並沒有這層意思,克裡夫直到最後康妮懷孕才知道梅勒斯和康妮的私情,他不顧梅勒斯死活而讓他推車只是體現他作為貴族階級的特權,身有殘疾的克裡夫陷入泥潭時心底有深深的無助和悲觀絕望,能體現他能力和價值的只有他手裡的貴族權利。所以殘疾後的克裡夫熱衷於家族產業,通過生意上的成功來填補內心的虛無和恐懼。但他內心的恐懼在康妮眼中卻無處遁形,他害怕康妮離開他而不顧一切留住她,反而使得康妮對這種關係感到窒息。

 

書中對於康妮腹中的嬰兒也有諸多描寫和寓意,當康妮流露出要一個孩子的想法時,克裡夫希望她從貴族青年中找一位情人,將來孩子仍然是貴族血統,可以繼承他的男爵爵位和家族產業。克裡夫甚至苦心為康妮製造機會,安排貴族男性和她接觸。但是康妮看透了貴族階層的虛偽自私和冷漠無情,她愛上了崇尚自然真情的梅勒斯。當她懷上了梅勒斯的孩子時,克裡夫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而康妮也決定和克裡夫離婚,帶著孩子離開死氣沉沉的莊園。克裡夫想要爵位繼承人的想法落空了,也象徵著貴族階級的沒落。


2015年的版本,這個版本顏值略高一些,尤其克裡夫的顏值比82版高多了,但梅勒斯仍然不符合我心目中的形象。這個版本對原著改動比較大,選取的情節和82版有很大差異,編劇和導演的著力點不同吧。

 

勞倫斯崇尚人類原始的本性,他認為男女感情應達到精神和性的統一。在階級意識方面,勞倫斯也反對嚴格的階級觀念。小說中的三個人物有著鮮明的象徵意義:殘癱的克利夫象徵著他所代表的階級和制度,並預示著西方工業文明的氣數將盡;梅勒斯是旺盛的自然人性的象徵;而康妮是英國社會新生命的象徵。康妮和梅勒斯的相愛象徵著打破階級制度,追求自然和諧的社會關係。勞倫斯的父親是曠工,母親則是貴族,所以這部作品也和他自身的經歷有關。勞倫斯所生活的那個工業時代,大部分人都被冷漠的機器所控制,存在嚴格的階級觀念思想,一心追求金錢名利,卻忽視了人最基本的本能需求,包括性與真情,使人性漸遭扭曲。因此《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部小說充分體現了勞倫斯對工業文明的厭惡,對人類本性真情的嚮往。

 

最後說說我讀這本原版小說的感受。這部小說前後十九章,扇貝分上下冊購買,自始至終沒有一個貝友在讀後感留言,讓我倍感孤單,仿佛沙漠裡獨行的流浪者。是不是貝友們都認為這是低俗小說呢?其實不然啊,人家可是世界名著。小說的前五章幾乎都是介紹社會背景的,一百年前的英國貴族,工業文明,一次大戰的影響,看得我暈頭轉向,覺得實在太難理解了。加上沒有貝友的評論和難點講解,理解難度更大。而當初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扇貝居然把它歸類到「高中」水平,後來才改成「四級」。若不是花了貝殼,我差點半途而廢。但是從第六章梅勒斯出場後,人物關係總算佔了主線,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長篇小說一定要耐住前幾章,無論中文還是英文,前幾章都是背景鋪墊,尤其這部小說背景時間發生在一百年前,背景鋪墊枯燥難懂。主要情節線索通常在四五章之後展開,這時候就漸入佳境越讀越精彩了。

 

這部小說前後讀了一個多月,最初我還摘抄一些精彩段落,後來逐漸就放棄了。對長篇小說來說,掌握主體內容了解人物刻畫的精髓大約就達到閱讀的主要目的了。因為篇幅較長不可能精讀,不打斷閱讀思路的泛讀才是正確的方法。有時候我都懶得屏幕取詞,一個長句當中停頓下來查看某個生詞的意思,整個長句的結構就破壞了,查完生詞又得重新把這個長句再讀一篇,斷句把握結構才能連貫理解這句的意思。而如果每個長句都反覆讀兩三遍的話,故事情節的推進又被破壞,閱讀樂趣就蕩然無存了。甚至每天開始閱讀的第一頁內容有時會跟不上情節,還得把昨天的最後一頁翻出來看一下,所以連續閱讀對長篇小說是特別重要的一點,一口氣讀完是最佳狀態。有些段落囫圇吞棗過去也沒關係,主線明白了就行。當然,如果閱讀能力足夠,能夠像母語閱讀一樣完全理解,自然是更好了。我想,這也是我們閱讀原版書追求的境界,但是這個境界不是短期就能達到的,等我讀了五十本、一百本甚至更多的原版書之後,回頭再來看今天的讀書筆記,也許會有一種欣慰而自豪的心情。

 

推薦這本《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給大家,尤其給細膩的女性讀者朋友,相信大家會有收穫。感興趣的也可以先刷幾個版本的改編電影,但電影的表現力有限,和原著還有較大的距離,有些版本改動比較大,建議原著和電影結合起來看會更好理解。



六月底開始讀這部小說,八月初讀完,腦子裡一直在考慮如何寫讀後感,也有很多具體而零碎的感想,但不知如何組織在一起。遲遲不動筆是擔心自己文學修養不夠寫不好這篇讀後感,又擔心時間久了讀書時那些鮮活而真切的體會就忘記了。終於下定決心動筆,邊寫邊理順思路。寫文章這活計很多時候開頭並沒有把握,心裡忐忑著動筆了,把腦子裡的想法拼命組織在一起表達出來,如果不動筆就永遠錯過了這些寶貴的感受。寫生活瑣事又是另一種狀態,比如上一篇溫州閨蜜小聚,完全不需要苦苦思索,只需把心裡所想依次記錄下來即可。也許讀者們也是這樣,看生活記錄輕鬆愉快,看讀後感頗有壓力,因為文字所表述的內容離我們的日常有點遙遠。


前幾天看見好友許嶸的公眾號用了漂亮的模板,我問她如何操作,她大致跟我說了步驟,我一聽便覺勞動量倍增,寫文的時間會翻番。愛看博物館的大學老師次真卓瑪也說過,她不怕寫文但怕編輯公眾號,因為她對審美的要求高而公眾號編輯起來又特別反人類。我很愛看卓瑪的文字,但我理解她的感受。好在我對版面的美觀度並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喜歡看的文字即使沒有漂亮的版面我依然愛看,而沒有內涵的文章版面再花哨漂亮我也沒興趣看。所以我決定還是用最簡單的版本來發文,省下的時間讀書學習運動睡覺。



相關焦點

  • 查泰萊夫人沒有情人
    號稱「西方十大情愛經典小說之一」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故事情節很簡單:康妮(康斯坦斯的愛稱)嫁給了貴族地主查泰萊為妻,但不久他便在一次世界大戰中負傷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1981)《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由法國Ad Vitam發行的倫理片,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最出名的偷情小說,貴婦與下人的愛情?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很出名的一部倫理小說,這部出版於1928年的小說,曾以「有傷風化」的罪名被查禁了30年。但人素來有偷窺的欲望。雖列為禁書,盜版也一度漫天飛,1930年,中國翻譯家饒述一就曾譯過此書。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經歷傳奇毀譽參半,第一位中文譯者竟神秘到沒人...
    1913年,《兒子與情人》問世。這是一部富有獨創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使勞倫斯一舉成名,從此奠定了他在英國現代小說史上的地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勞倫斯和弗麗達回到英國正式結為夫妻。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渴望靈與肉的完美結合
    兩人相愛,靈與肉的完美結合是永恆的渴望,《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寄託了勞倫斯的愛情追求,被視為勞倫斯兩性關係理論的一次完美實踐。《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勞倫斯最後一部小說,他於1928年「自費出版」,因作品中的性愛描寫而受到猛烈抨擊,被英國當局以「有傷風化」的罪名查封。
  • 美國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出版始末
    他自高中時代開始迷戀亨利·米勒的小說,29歲時收購格羅夫出版社後,便獨具慧眼地挖掘了很多被冷落的文學寶藏,並努力出版其他美國出版社不敢觸碰的「禁書」。在自傳《我的出版人生》中他自述了《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北回歸線》《等待戈多》等書的出版始末,以及他為了出版「禁書」「無刪節版」所面對的挑戰。
  • 勞倫斯:女性主義者的公敵,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儘管勞倫斯是父權的典型符號,《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也是淫穢小說的典型,當時仍有零星的支持聲音,伍爾芙(Virginia Woolf)更偶爾會肯定他的作品。如今已有不少人為勞倫斯「平反」,更把他定義為英國當時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美國歌手Tom Lehrer 寫過這樣的歌詞:誰需要網球與集郵這些嗜好啊?我就有一個嗜好:重讀查泰萊夫人。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讀後感
    愛情是屬於一個永恆的話題,有些人喜歡裡面花樣翻新的層出不窮的曲折離奇的故事,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就是描寫了這樣一段有關愛情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一位拋棄地位顯赫,英俊富有的丈夫,執意追逐情人致使自己聲敗名裂的女人的事情。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下面羊死了
    這本書曾因充斥大量情愛描寫而一度被禁。關於書中女主角的剖析有很多,但她只讓我想起了一則老笑話的提問——一對鸚鵡立在樹上談天,忽然一隻羊跑過來撞到樹上後暈倒了,母鸚鵡對公鸚鵡說了句話後就慘遭強暴。請問它說了什麼?問題答案簡直為此書女主角的行事標記了註腳。
  • 《書城》專稿|《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與英國男人的愛情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是可謂爭議小王子的英國作家D. H. 勞倫斯最著名的小說之一。因其中露骨的性描寫與直接粗暴的詛咒與髒話,一九二八年一經發表便引來爭議,在各國都遭到禁令。最初是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獨立印刷,一九六〇年才在英國發行。
  • 1月讀書:宅在家裡讀小說《刺殺騎士團長》《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D.H.勞倫斯5.《微精通》羅伯特·特威格爾1.《刺殺騎士團長》村上春樹刺殺騎士團長是一副畫。一位畫家,早年參加了奧地利的戰爭,受到過虐待。他弟弟參加侵華戰爭,後來自殺。我的猜測,這是一部反戰的小說,其實經歷過戰爭的日本人,他們的內心也無比糾結和痛苦。但是,這些情感,悔恨,反戰這些東西,是不被日本社會以及邏輯所理解和接受的。少女失蹤,其實是進了可能是她生父的家裡,這個生父似乎是理智和邏輯的化身。看到這幅畫的女兒,即使在生父這裡也是危險的。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被疫情籠罩的情人節,一本正經談談性
    此前我曾寫過的《包法利夫人》是講出軌,今天,我想談的這本大尺度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也是講出軌。並且,兩個故事都是講女性婚內出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一本飽受爭議的情色小說,曾被禁長達30餘年。故事女主角康妮是地主夫人,但她的老公是性無能。
  • 這本被禁30年的情愛小說,用「性」揭露人性……
    早在上個世紀,英國著名作家D·H·勞倫斯也在這個邊緣試探,他寫的倫理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因帶有大量露骨的情愛描寫,當時引起軒然大波。《查泰萊夫人的情人》,20141928年一出版就立刻受到英國文學界的攻擊,直到1958年才得以解禁,後被多次改編成電影。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本經典暢銷書撕開了最赤裸真實的人性
    讓我們來看看英國作家勞倫斯的經典名著《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是西方十大情愛經典小說之一,一直久居暢銷書榜。無情的戰爭,不幸的婚姻 作品的開頭說「我們本來就處於一個悲劇時代,因此我們無須悲痛欲絕」,小說的主人公克裡福德.查泰萊和康妮的故事也以悲劇開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貴族克裡福德和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康妮新婚一月之後,克裡福德就上了戰場。
  • 劉檸專欄:圍繞日文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戰後第一審判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曾經有一本日文版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以下稱「查著」),伊藤整譯,新潮社文庫本,當然是全譯本,可惜我沒能記下相關出版信息。書是我當年在日本讀書時,從東京的舊書店裡淘來的,很便宜。對我來說,那本書具有超越文學的意義——事實上,它是我的日語精讀教本:我逐字逐句讀過它,書上淨是我用鋼筆劃的線和圈。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歷盡滄桑,華麗轉身的情色禁書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英國作家勞倫斯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有代表性的長篇小說之一。然而這部長篇卻歷盡人間滄桑,差點銷聲匿跡,好在最後世人為她正名,使得她流芳百世。小說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廢墟世界。主人公克利福德在戰爭中負傷,腰部以下全部癱瘓,那年他29歲,他剛結婚不久的妻子才23歲。他們一起回到了鄉下拉格比莊園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看現代社會的愛情,是金錢至上還是愛情至上
    說到這本書,很多人都會想到「性」,裡面有大篇幅的關於性的描述,也因此《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在英國和美國被禁了三十餘年,也有很多人認為,它的性描寫過於淫穢,是一部骯髒的小說,儘管勞倫斯背負著諸多罵名,但是依舊在自己的風格方面漸行漸遠,從《虹》、《兒子與情人》以及他的封頂之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都以性為媒介,但是他所描寫的又不僅僅是性本身,而是透過一種現象,揭示本質的東西
  • 【夜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禁慾—性慾—愛欲
    》是英國作家勞倫斯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西方十大情愛經典小說之一。最後,這對戀愛中的情人決定分別與各自的配偶離婚,一起開始新的生活。節選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第十二章(1)午飯過後,康妮馬上便到林中去,那真是可愛的一天。蒲公英開著太陽似的花,新出的雛*是棕的自,擦樹的茂林,半開的葉子中雜著塵灰顏色的垂直花絮,好象是一幅花邊。大開著的黃燕蔬。滿地簇擁。象黃金似的在閃耀。這種黃邊。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屈服還是掙脫,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是英國作家勞倫斯的作品。它是一部在英國文學史上備受爭議的文學作品。《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在英國被貼上『有傷風化』,『淫穢作品』的標籤後,這本書在英國不能在公共渠道出版。它被禁止長達三十多年。
  • 勞倫斯和他的查泰萊夫人
    一部優秀的作品如果缺乏優秀的讀者,它包含再多的精神光輝也是枉然。正如尼採所言:「太陽,你這偉大的天體。你如果沒有你所照耀的人們,你有何幸福可言」。作為當時的讀者和文學審查者,他們無法擺脫他們的時代局限性,而勞倫斯又是如此超前,兩者的不相稱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作品和作者多舛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