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春香鬧學》:「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

2021-02-17 梨園雜志

 更多精彩 點擊上方藍字"梨園雜志"↑免費訂閱本刊

 此劇本是湯若士《牡丹亭還魂記》中之一折,「閨塾」《綴白裘》則名曰「學堂」。這兩個名目,都不免於乾燥,因為只有名詞實字,若非先知此劇內容,簡直不知是怎麼一回事。至於現在戲班貼報之《春香鬧學》則有主要人名,有動詞,有實字,把劇中情節透露出來,比「閨塾」「學堂」等名,強得多了。

 

 不過,我們現在整理舊劇本是以審察劇中深刻的涵義,引起普遍之聯想為要義,而不僅是「一件故事的形式的問題」。於是感覺「鬧學」二字,只能指出表面的情節,未能顯露出此劇之真摯而廣大的意義,因此我便鬥膽擷取本劇劇詞裡「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的「無福之人」四字,作為特加的劇名,理由見後。

 舊小說中有許多寫家長裡短的,寫三教九流的,寫秘密社會如《紅樓》《水滸》《三俠五義》《儒林外史》等等,都已受過新文學家、新史學家的超拔,承認它們的社會歷史家庭歷史的價值。而舊時的所謂歷史,不離乎李唐趙宋、揖讓徵誅的那些把戲,用現代史學眼光看去,卻都變成相斫書、起居注、斷爛朝報之一流了。

韓世昌、龐世奇與日本學者長澤規矩也合攝《鬧學》

 

 《春香鬧學》的價值,可以分兩層來說:

 一是歷史價值,我們知道私塾制度,佔有舊教育史上很普遍而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家庭的私塾,情形是怎樣?為女子而特設的家塾是怎樣?大家閨秀上學的情形是怎樣?在大家庭當教書匠的滋味是怎樣?在大家庭裡當丫頭,當伴讀的丫頭是怎樣?這些情形,牡丹亭的「延師」和「閨塾」可以告訴我們一個大概,但並不能像戲臺上的「鬧學」那樣深刻而活動,能夠把這些情形活活的表現出來。所以然者,一書本上的寫狀,比起戲臺上來只是平面的,有限制的。二牡丹亭是以寫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為主,「閨塾」云云,只不過為杜麗娘作點染,不及戲中的鬧學,經許多專心致志的演員,刻意描摹傳寫,成功了一幕專門描寫幾個中心問題的結晶劇。遂使大家女子,大家私塾,大家庭的主客,大家庭的主奴一切情形,時時呈現於戲臺以上,使觀者隨時觀之如身親目擊,此其歷史的價值為何如耶?

 私熟制度,漸已淘汰完了,雖然舊式家庭還有少數延師教讀的,或者為專研舊學,或者為補充學校的功課,不過是些微的遺痕,而摩登小姐亦個個明星,醉心於學府「皇后」者誠然不乏其人。甘心於閨中淑女者可謂絕對沒有,然則「鬧學」一劇,除歷史的寫實而外,於現代情形可雲絕無關係矣。

梅蘭芳之《鬧學》

 但是,請注意,這齣戲不只是閨塾情形的寫真,在復層裡深函著身分的區分,階級的苦痛,在春香口中「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兩句戲詞,便活活地把最深刻的涵義透露出來。世界上若果進化已經到了「一律平等」的程度,這兩句當然亦只好算是陳羹土飯了。若果現代的人類還少不了「人服侍」和「服侍人」的,則此兩語永不能消滅其價值!請問現世界無論那一國(連落伍的及最進步的一齊說上),是不是已做到人人服侍自己?不服侍人,亦不須人服侍?

 更要知道「服侍人」不一定是奴僕工役,凡是受人給養為人服務的,都有幾分「服侍人」的性質。所以「寄人籬下」「作嫁依人」凡遊幕作客者,常常引用。劇中春香與陳最良雖然地位待遇判然不同,論到「無福」是一樣。我在《大公劇刊》上曾經寫過一段,現在不妨錄在下面:

 《春香鬧學》的正文是寫大家書塾的情形,而奴制之苦痛則在夾層裡透露出來。

 

 「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兩句戲詞,已說透了三層的命運(人服侍者,服侍人者,當中自然有個不服侍人亦不人服侍者)至於「小姐若不好好讀書,只要打春香這丫頭」,丫頭有錯挨打,還可說得過去,小姐之錯與丫頭何幹。然而他們向來就是這個情理。放眼一看,現在的家庭中,還有很多的春香。

 

 丫頭為奴制的概況以下,亦有可分之類別,而其生活苦樂之比較,就要看她是那一類的丫頭,她屬於甚麼樣的人家。中等人家的丫頭,自然更苦,苦的與團圓媳婦一樣。大戶人家,丫頭有大小之別,紅樓夢寫得最清楚,晴雯、紫鵑的氣概,當然與四兒、五兒不同。大丫頭對於小丫頭常有役使之權利。她的工作,亦不至於甚勞,享用自然較優,大丫頭大半是由小丫頭循資升進(年齡,才貌)。

陸素娟之《鬧學》

 牡丹亭的春香,只是個小丫頭。但非紅樓之襲人,亦非小鵲。她是直隸於小姐的。春香那樣丫頭,伴小姐讀,陪小姐玩,只怕在丫頭中比較最幸運的了,雖然「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替她們的同類,鳴盡了不平。

 場上有一個好像比春香地位高的多多,而實際上亦不免寄人籬下的悲哀者,就是那位陳老先生最良。第一先生,第二小姐,第三丫頭。書房中是如此的三層,但家庭裡,卻有「主」「客」兩大類。所謂主客之分,不在貴賤,加個註腳,就是「食人者」謂之主,「食於人者」謂之客。陳老先生和春香都是「食於人者」,於是他和春香便歸併到同一方面的立場上去了,而小姐(主人的女兒)卻自有她的主人地位。

 

 春香的反感「我春香豈是與人家出氣的麼?」是起因於老爺的一句話「小姐有錯,只要打春香」,但她決不敢向壓迫的一方面抵抗,反而把箭頭轉向陳老先生嘔氣,抵抗,輕藐,戲弄。她是「與人家出氣的」,又拿陳老先生出氣了。陳老先生打她不服,反受其侮。小姐並不是塾中的權威者,然而一板面孔,春香便軟化了,叫她跪了先生,她還是情願「跪了小姐罷」,她只認得。小姐是「主」,的確,我曾親自見過塾師責斥僕人時,僕人當面搶白「你也是吃著人家的」。

 

 家庭的小主人是小姐杜麗娘(塾師與丫環都是依人者),書塾的主幹者是塾師陳最良(小姐與丫環都是學生),但這一齣戲場上的主角卻是丫鬟(先生與小姐都是配角)。

 現在先說這個主角春香。像春香這樣丫頭,何以比較要算幸運的呢,且說描寫普通的一般丫頭狀況,有幾首詩可以見一斑:貧家一婢任驅馳,不說傍人怎得知?壁角風多寒澈骨,廚頭柴溼淚拋珠。梳妝娘子嫌湯冷,上學書生罵飯遲。打掃堂前猶未了,房中又喚「抱孩兒」。

 這首詩寫婢女差役之煩,支應之苦,不必寫到打罵凌虐,而已十分緊張了,但春香則不至於此,因為她是大家庭的婢女,只服侍一個小姐,至如「梅香苦」一詩,所謂「梅香苦,梅香之苦向誰訴,赤腳蓬頭年復年,青春漸漸忙中度。汲水昏隨虎隊行,拾薪曉踏雞聲破。夜績難更身上衣,採桑空望蠶絲吐。勤家未必主翁憐,淡妝亦被嬌娘妒」則為農家情形,春香的年齡,環境亦與「主翁憐」「嬌娘妒」不生關係。這些痛苦,是絲毫沒有,所以:春香的惟一職務是伺候小姐,陪伴讀書,替代受責。

童芷苓之《鬧學》

 

 丫頭能與主人一同讀書,雖然是為的小姐,亦算丫頭中難得的機會了。小姐讀書,為什麼要丫頭伴讀?則春香口中已經把主人的意思述出,惟恐小姐不用功,所以找個代人受過,替人出氣的人,小姐不可直接受責,當然是「身分」「年齡」「女子」幾方面的關係,於是春香就做了「成王有過,則撻伯禽」的伯禽,亦有點像責任內閣。

 

 春香的性情風格,是活潑,爛漫的小丫頭,不是紅樓的襲人、晴雯、小紅、小鵲,亦不是西廂的紅娘。她的「予智自雄」,完全是童性的,孩氣的。她的覺力甚強,能有「豈是與人家出氣的?」之反感,能有「為甚麼要好好的求她?」之質問,雖然沒有聽過杜威博士《How we think?》的演講。她的天賦的聰明自然能夠使她有相當的覺察,而具有「懷疑派」的氣概。

 

 從以上幾點詳細察驗以後,把戲裡惟一主角春香的個性、情境、地位,認明白了,然後演員的表演才有正當的根據。

 第二個角色便是塾師陳最良。現在是學校時代,學校有國立,有公立,有私立,係指主辦一方面而言(是政府,是團體,或是個人),與學校的情形、組織沒有關係。至於私塾,照現在說,乃是與學校對立的名詞,私塾的對面,連私立學校亦成了公塾。

 

 撇開學校,專就「塾」而言,亦有幾種分別,一種是家塾,一個人家請一個先生,專教一家的子弟,一種是義學,地方上的有力者或善人們募點公款設立,以為貧苦無力者讀書之地。先生非一家所請,亦不專教一家子弟,這便是公立的性質。一種是蒙館。那先生不是被聘者,乃是塾的主人,因為塾是他自己辦的。學生當然不限於一家,報名入塾,和學校相仿,便是私立學校的性質。「禮聞來學不聞往教」,是私塾,可不是家塾,所謂塾的分類大要如此(若再細分,還有村學、會文社,以及專改文章,預備考試的種種組織,此處無列舉之必要)。

 

 「漆黑茅柴屋半間,豬窩牛圈浴鍋連。牧童八九縱橫生,天地玄黃喊一年。」這是一首諷刺鄉村蒙館的詩,是寫館中情形,的確不是家塾,其寫家塾老師清苦的有:「主人之刀利如鋒,主母之手輕且松,薄薄批來如紙同,輕輕裝來無二重,忽然窗下起微風,飄飄吹入九霄中,急忙使人追其蹤,已過巫山十二峰。」是形容先生的飯菜裡肉太少太薄。還有「時新茄子滿園間,不與先生當一餐,誰料一茄茄到底,呼茄容易遣茄難」亦是形容家塾教師之「吃飯難」。

 

 雖是諧文,不免刻畫太過,但「作客依人」一種說不出苦悶,你可以從此得到相當的概念(或雲現代青年,是不會再有這一類生活的了。我說未必,因為小廣告裡,「願充家庭教師」「願以課餘擔任家課」的,殊不在少數),其正寫館師教徒處館的困難有:「一生去住由主人,三餐遲早由奴僕,狂恣恐玷儒者風,自把身心苦儉束,悄然孤枕夢魂多,冷落書齋形影獨。儼如有罪人,長居無罪獄,利覓蠅頭且莫言,弟子愚頑難教育,教之嚴?護短豈容施責撲,教不嚴?又道先生才不足,此情此景訴向誰,長嘆一聲自藏蓄。」先生的左右為難,與婢女的八方使命,正是各有其苦。

 陳最良,當然亦是先生中之幸運者,是大家庭的教師,起居待遇,可以不成問題。只教一個女學生(春香是附帶),工作自亦不算繁重,他的唯一職責就是把這個閨閣名姝,教成一個「賢妻良母。」此外便是陪伴相公下棋談天,因為大家的塾師,嘗兼充家長的清客,顧問,是附帶的義務職。

 

 第三個腳色,小姐杜麗娘,所謂「大家閨秀」,在教練中的「良妻賢母」,在這齣戲裡,算寫得出乎其類而且拔乎其萃了。在家庭裡是嬌貴的小姐,在書塾裡是優待的學生。如是,杜麗娘似乎亦可以算得小姐中之最幸運者,然在一般的舊時代之女子中恐怕是最不幸者。養在深閨的小姐,女子戒律下的束縛,為彼時一般之普通情境。惟杜麗娘之深閨,其深的程度,乃至不知道自己宅裡有座花園,聽了春香的偵報,才打聽「花園在那裡?」可是這位閨秀,一向的生活,也是個「無鎖無枷自在囚」,先生坐獄,還有活動之時,小姐被囚,竟至錮蔽如此。

 

 劇本是如此寫的,究竟這樣寫法,是不是寫實?這可以分兩層來說:(一)就彼時一般的狀況而言,可以說「不實」,因為無論如何拘束,決不至以偌大的小姐連家裡的花園都毫不知曉。(二)就嚴格的女子信條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來說,此等信條,純是「媽媽經」,即禮教上亦沒有這兩句,但媽媽經的受信仰,常比聖經賢傳還大,則杜麗娘之與花園隔斷聯絡,卻是寫得足而又足。「大門不出」不過沒有溜冰,賽跑,入舞場的機會,至於「二門不邁」則花園之隔離不足為奇突。

梅蘭芳、王潔之《遊園驚夢》

 

 如此閨秀不但為現代女子所絕無,即舊時女子亦少有。不過傳奇和戲本既如此寫了,而且又不能說純乎造謠,因為的確有此信條,所以就戲論戲,只就戲本中寫足的杜麗娘而論,是信條上所謂最高最名貴最合格者,亦就是一般的女子生活中最不自然,最不幸者,最可憐者。

補充語 (一)

 

 就一種信條或一種原則,來描寫一個人物,亦不失為寫實。例如現時的女界,有一種獨身主義,那就不妨寫一個獨身主義的模型人,究竟獨身的能有幾個?但此為另一問題,可以不問。

 

補充語 (二)

 

 獨身主義與舊信條之誰高誰低,不是本文所要談的。

 

 所以我摘取那句最精警的戲詞裡的「無福之人」四字,添立一名,覺得比「春香鬧學」來得深刻而包括。

 

 這齣戲並不長,然而把種種方面都寫到了,寫透了。按藝術的原則,結構愈小而包孕愈宏者價值愈高,此其可貴者一。中國戲固然歌唱是一種要素,但因一般所謂「顧曲大家」也者,品絲調竹的脾胃太濃了,所以唱重於戲的病象到處可見。尤其是崑腔,像甚麼「陽告」「訓子」「慘睹」「彈詞」「迎像哭像」等等,不怕說句得罪崑腔朋友的話,的確有些「車前子」的風味。而春香鬧學則不然。它的精神完全寄託於「動作」「念白」「表情」而歌曲部分甚少,是戲劇支配了歌曲,不是歌曲淹沒了戲劇,此其可貴者二。春香鬧學實在是一齣悲劇,但毫無悲哀的刺激。滑稽,幽雅,雋妙,令人看了心曠神怡。表面上直似一齣喜劇一般,此其可貴者三(遊園驚夢若依曲家的眼光看去,或者看得此鬧學重些。但是照戲劇的成分說,鬧學比驚夢還勝強些)。

 

 這齣戲若按湯氏牡丹亭「閨塾」一折原來的編制,是先上陳最良,至於春香之上場所唱之「一江風」及所念之上場時,乃在第八出「肅苑」,而劇本移此於「鬧學」,藉以引起春香之一段牢騷話,揭明正旨,極見剪裁之妙。

 

 中劇是否適用布景,我始終懷疑(老實說連「光」都不容易設計,因為中劇的服裝等等顏色形質,根本上不易與新的光景調協),這齣戲更有幾樁好處:(一)不布景而布景,臺上只要兩張書案,幾樣應有盡有的書房設備(如筆架,籤筒,書本,筆硯等等),再把臺上收拾得整齊乾淨,把樂組,即「場面」,隔到屏風後面,如韓世昌等在日本劇場的辦法,則臺上自然就像一座雅靜的書房,即刻意布個書房之景,亦不過如此。(二)不寫實而寫實。舊戲本中精神上寫實的很多,形式上卻大半有所假借,例如砌末,臉譜,等物,離真像不免過遠。惟此劇場上的用物,陳設,劇中三人的服裝,均不遠於事實。先生的裝扮,確是一老塾師。麗娘與春香的服飾,確是昔時大家的小姐丫頭(各班演員偶有出入,例如陳最良之髯,有白色者,有蒼色者,有戴眼鏡者,有不戴眼鏡者。春香下身有著裙者,有不著裙者。然皆小有異同,大體無傷),故普通觀眾看此戲,絕不致過於隔膜,尤為此戲之特色也。


(《劇學月刊》第1卷第10期)


- 歷史推薦 -

觀章遏雲演《春香鬧學》後

記拍攝《遊園驚夢》

梅蘭芳談杜麗娘

白雲生:「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

老曲家徐凌雲訪談錄:說南北崑曲的「源流史」

相關焦點

  •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是何意思?老祖宗觀人術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老百姓總結出了很多生活中的經驗,並且把這些經驗組織成膾炙人口的話語,稱為俗語,俗語簡單明了,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修飾,但是卻蘊含極其深刻的含義,民間有句古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老一輩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是什麼意思
    中國自古流傳著一些觀相看人之術,所謂相由心生,古人們總結了經驗得出一句古話叫:"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以前的人們認為"有福之人兩腿毛",這句話說的是兩條腿上有毛的人是很有福氣的。
  • 老祖宗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是什麼意思
    中國自古流傳著一些觀相看人之術,所謂相由心生,古人們總結了經驗得出一句古話叫:「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北宋時期,有一位學道的文人叫陳希夷,他窮盡一生以所見所聞跟領悟,創下了《心相篇》,當中很多語句都是叫人如何通過相貌觀人,並且能預測一些人所做的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而這些俗語多少都被人應證過,所以古人總結出來的俗語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道理。像我們要說的這一句:「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就出自《增廣賢文》,其主要是用來分辨一個人到底有沒有福氣的。
  • 老一輩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什麼意思
    正所謂「相由心生」,中國自古流傳著一些觀相看人之術,雖然很多都已經不適用現代了,但是這些依然很有道理,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表面意思就是有福氣的人兩腿上都是毛,而沒有福氣的人兩腿上什麼都沒有,這句話中的兩個「毛」字是有著不同意思的。前者的「毛」指的是毛髮,有一句話不是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嘛,所以古人對於毛髮都是十分愛護的,要不就是對父母的不孝順,不尊重。
  • 有福之人不落無福之地,無福之人難居有福之鄉,這話是什麼意思
    最近很多過去的古話流行,有很多人問啥意思?比如:有福之人不落無福之地,無福之人難居有福之鄉。比如:白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錯,龍兔淚交流,雞犬休相見,豬猴不到頭!我們與古代好像離的很近,打開電視看到很多古裝劇都是俊男美女。
  • 服侍不下去了,怎麼辦?(18分鐘語音)
    有的是,因為自己是班長或者某個負責人,能管幾個人,為了這個外在的虛榮而服侍。這樣的服侍,即便人看不出來,但是神都看出來。已經得了人的稱讚,就得不著神的獎賞了。唯有那些真心為主做的,謙卑在神面前,單單歸榮耀給神,在神的家盡忠的人。這恩典和福分,就是神特別為他們存留的。親愛的弟兄姊妹,你以為參與教會的服侍,是隨便的嗎?是可有可無的嗎?
  • 老祖宗的觀人術,「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經典深刻
    引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出自《老子》中的第五十八章的一句話。大略的意思是福禍相倚,在一定的條件下,兩者可能會出現轉換。即遇上禍端也許會是一種福分,而太過有福,禍也有可能會悄悄的來臨。經過上千年的口口相傳,這句出自道家經典的話語,早已變成民間熟識的諺語。
  •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老祖宗觀人術
    哎,你別說,還真的有,《增廣賢文》中有這麼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聽起來好像繞口令似的,實際上這是我們的「老祖宗」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智慧結晶!今天我們就來「嘮嘮」這句跟繞口令一樣的俗語!
  • 為何「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道出了怎樣的生活現實
    「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就是封建社會中,宿命論的突出體現。 雙腿有濃密汗毛的人,一定非常有福氣,而「毛兩腿」的人,怎麼會無福?其中道出了怎樣的生活現實呢?
  •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什麼意思?此話真理嗎?
    在古代,大多數人都是農民,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和事也比較單一,因此對於幸福也有著樸素的定義。對於尋常百姓來說,幸福就是家庭美滿,家人身體健康。甚至古人把幸福觀編纂成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難道腿毛和幸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到底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一、為何有福之人兩腿毛?
  • 「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正臘月生的寶寶真的沒福嗎
    文/小雪媽媽有很多的諺語,在民間被當作經驗一輩輩流傳下來,可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很多諺語並不靠譜,甚至有些迷信說法,就像老人經常說的「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真的是這個情況嗎?
  • 老祖宗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無道理?
    老祖宗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有無道理?福氣是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的東西,無論是去寺廟還是在春節張貼福字都可以體現這一點。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身體安康,然後財源滾滾闔家歡樂。但是在古時候很多人覺得活下來都是一種福氣,為此還有一句俗語流傳下來。
  • 老祖宗常說「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是什麼意思?
    古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02有福之人兩腿毛封建社會其實就是農耕社會,社會成員中大多數都是農民,農耕生活也孕育出獨特的文明。而古代的社會中,還有一些達官貴人,他們不用從事與體力勞動,因此腿上的毛髮比較旺盛,在老百姓眼中他們是有福之人。於是會有這樣一句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文雅,感覺福氣與腿毛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仔細一想,還有幾分道理。
  • 《智囊全集》中「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少走彎路!
    《智囊全集》馮夢龍所著,讀過這本書的人如此評價:「天下無餘智」。後代汲取中華民族智慧,學習做人做事都繞不過這本書。俗語在之前的特殊自然環境下衍生出來的,更多的的是依據當時的自然環境形成的,在大家了解的俗話中,許多都早已不再適用於如今的社會環境,可是很多人也會習慣依照俗話來理解很多事情。今天大家再來看一看這句話俗語,一起來學習一下它的含義,以及是否還有學習的必要,那就是「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的人毛兩腿」。這句話的意思好像非常簡單,大家也能夠看懂。
  • 從亞伯的身上看服侍!
    有的人把自己的身體獻給主,終身服侍神。有的人把自己的財富獻給神,表示感恩之心。有的人把自己的兒女獻給神,一生敬畏上帝。有的人把自己的家庭獻給神,一生接待為神使用。希伯來書11章第六節說:人如果沒有信心,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亞伯是一個有信心的人。
  • 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什麼含義?
    文/玉濁清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有什麼含義?農村有很多人一生中都在忙碌的狀態中度過,最主要的也是因為農村人十分的勤勞,有人說他們閒不住,如果不做點什麼,總覺得沒有意義,一天的生活也沒有成就感。
  • 有福之人不必忙,無福之人跑斷腸,原來我們一直理解錯了它的含義
    有福之人不必忙,無福之人跑斷腸,原來我們一直理解錯了它的含義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縱觀古今,每個時期都有特殊的文化氣息,每個時期的人們的認知也是各不相同,還有生活上的習性也是如此。或許,我們今天的生活在古人看來沒有吧飯認可,甚至根本沒有想到。
  • 效法保羅的服侍第6講《流淚的服侍》(1)
    這段經文是保羅對以弗所教會長老所說的話,講到了自己的服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保羅自從蒙主光照,歸信主耶穌之後,他的一生就不為自己,而是為著見證、服侍主活著。保羅從心裡是一個謙卑的人,他也是一個流淚禱告的人,他的眼淚都表明著他心裡的負擔。他也是照著主的樣式行的,因為記載主耶穌也多次流淚。
  • 民間故事: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
    事後,他經常夢到死去的老父親向他哭訴說:「咱家的墓地,是張農家的風水寶地,他兒子將來要做宰相,咱們這無福之人消受不起。」吳員外開始也沒當回事。但是他家不吉利的事開始接二連三發生。先是吳夫人突然得了重病,緊接著自己也病了。吳員外請來一個道士查看原因。道士勸他把墳遷走,這樣才可以逢兇化吉。吳員外只得把墳遷到了別處。說也奇怪,從此以後,他們夫妻的病竟漸漸好了。
  • 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有何含義?鮮為人知
    俗語也分的很多種類,有關於教育類的,像「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很好的例子,還有關於建築方面的,風水方面的等等,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古代是農耕社會,大家基本都在田地裡忙碌, 所以大部分的俗語也就靠近農業一點,大多數都是農民留下來的經驗,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句: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這句話的背後有何含義呢?我們可以一起來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