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古鏡記》中,女性的命運與品格

2021-02-19 新京報書評周刊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到唐代時說:

「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於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指出唐傳奇在中國小說流變史中所處的特殊位置。相較於六朝「志人、志怪」小說的疏略簡潔,唐傳奇故事情節曲折,摹寫細膩,而且帶有文辭藻麗的趨向。「有意為小說」更是其中的關鍵處,說明寫作者已不再簡單記錄所見所聞,以此轉述前人或他人的觀念,而是有了自我創作意識,由此可以寄情於文,小說藝術因此走向個人化,並發展、以至成熟。

《古鏡記》是唐傳奇的開篇之作,作者王度是隋末唐初人,善寫歷史,據說曾撰《春秋》,可惜沒有傳世,又立志寫《隋史》,因遭逢亂世,沒有寫成,只留下一篇《古鏡記》流傳後世。汪闢疆在《唐人小說》一書中評價《古鏡記》說:

「古今小說紀鏡異者,此為大觀矣。其事有無,姑無論。即觀其侈陳靈異,辭旨詼詭,後人模擬,汗流莫及。上承六朝志怪之餘風,下開有唐藻麗之新體。洵唐人小說之開山也。」

《古鏡記》繼承六朝的志怪風格,以一面具有靈性的寶鏡為主角,通過文中主要人物王度、王績為線索,講述了古鏡除妖降怪的一連串事跡。每段事跡之間沒有絕對的關聯,但全文以時間和人物為線,串聯起故事,流暢自然。《古鏡記》全文4000多字,和漢魏六朝簡短的志怪小說比,可以說是「長篇巨製」,可見結構方式、敘事手法上的豐富多變對小說發展成熟的重要。

整篇小說用不同的事跡,展現出寶鏡的靈異之處。文中說,寶鏡本是黃帝所鑄十五面寶鏡中的第八面,又詳細描寫了鏡子的構造,像「龜龍風虎,依方陳布。四方外又設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極言寶鏡的靈異、祥瑞,以及它與傳統文化的淵源,為下文伏妖除魔做了準備。

文中王度和他的弟弟王績先後手持寶鏡,逼迫巨蛇、狐狸、老鼠、黃鼠狼、猿猴等十幾種精怪現身,安定天下。寶鏡還可以攘除瘟疫,保護一方百姓安康。

世道多艱,精怪紛紛來到人間大行禍害,如小說中所說「天下向亂,盜賊充斥」,是隋朝末年亂世的象徵,而作者王度借通靈寶鏡的事跡所寄託和抒發的,正是他對清平天下的嚮往。這也是魯迅所說「有意為小說」的結果。

以現代的視角回看,小說雖然篇幅很長,十幾個小故事之間雖然詳略得當,但難免有些重複,但其中有一節故事很值得著重講一講。

大業七年,也就是公元611年,王度在從河東回長安的路上,寄宿在程雄家裡,第一次用寶鏡降妖伏怪。原來是程雄家裡的一個婢女,名叫「鸚鵡」,本是華山府君廟前長松下的千歲老狸,被府君驅逐,逃到河渭之間,成為某人義女,後來嫁給柴華。兩人情義不相投,鸚鵡再次逃走,被為人粗暴的李無傲劫擄,四處遊蕩多年,後來來到程雄家,李無傲把鸚鵡隨意丟在程家,自己走了。當時王度本來是拿著鏡子自照,鸚鵡遠遠看到便「叩頭流血」,王度用鏡子相逼,鸚鵡於是說出了自己的身世。被寶鏡一照,沒辦法不顯露原形,但鸚鵡「但久為人形,羞復故體」,因此懇求王度先收起鏡子,自己願「盡醉而終」,「以盡一生之歡」。王度應允,設酒宴,招來鄰裡,鸚鵡大醉,舞而歌曰:

「寶鏡寶鏡,哀哉予命!自我離形,而今幾姓?

生雖可樂,死必不傷。何為眷戀,守此一方!」

唱完就化為老狸而死。

無論有意無意,王度記述了一個隋末女性不能自主的漂泊命運,而且用一首歌唱出鸚鵡的無奈、對生的渴望、對死的豁達,可見其風度,很有魏晉名士的風範。鸚鵡並不像《聊齋志異》中那些有高超法術的鬼狐,也沒有她們對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和一般女性幾乎沒有區別。只是她比普通女性、也包括男性更豁達,更具人性,鸚鵡的一句「久為人形,羞復故體」,正是她對人性的依戀。而依照眼下的所見可知,原本為人的人,卻並不都能這樣,天生是人形,卻不願意保持「人形」,丟了羞恥之心。

相關焦點

  • 劉俐俐//唐傳奇《古鏡記》的敘事學分析
    敘事學的建立基於結構主義思想方法,主要從西方敘事文學現象中提出敘事語法的假設,所涵蓋的主要是西方敘事性文學作品的敘事特點,可貴點是依據西方理性傳統,表達清晰,適於分析。筆者的思考在於,利用西方敘事學的範疇和方法,分析我國唐傳奇作品,一方面嘗試對唐傳奇藝術現象做出理性解釋和表述,另一方面,則在解釋中力求發現,唐傳奇怎樣豐富了人類的敘事現象,怎樣「無意插柳柳成行」解決了西方敘事學所理解的藝術難題。
  • 古鏡記(七)
    薛俠說:「就方才的事情,我的銅劍自己在暗室中,光芒能有幾丈之巨。而在寶鏡這裡,卻幾乎無光。
  • 唐傳奇,為中國電影帶來了太多靈感
    多元文化的敘事,賦予了唐傳奇超越六朝志怪乃至後世文言小說的獨特光芒,空靈玄幻的詩騷色彩,也奠定了中國小說敘事傳統中重要的一支。王小波大概是從唐傳奇中汲取了最多養料的當代作家,除了眾所周知的《紅拂夜奔》和《萬壽寺》,他還專門寫有一本以唐朝為背景的《唐人故事》,寫了五個聲色旖旎又荒誕不經的故事,筆法間可見傳奇遺風。
  • 唐傳奇中的渣男形象,看他們的愛情觀,反映了的歷史根源
    唐傳奇中的渣男形象渣男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氓》,這首棄婦傾訴婚姻的悲歌,從最開始期盼著嫁給自己的愛人,到最後被愛人所拋棄,女性無論是在婚姻上,還是其他方面都備受壓迫。在唐傳奇中描寫的婚姻愛情,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不同程度的悲劇。而這個悲劇的結局,最後都是女性受到傷害,或是被拋棄,甚至丟了性命。唐傳奇中,比較突出的渣男形象,最為人熟知的像是《鶯鶯傳》和《霍小玉傳》,這是比較早寫才子佳人小說的,也是比較早寫渣男的兩部作品。
  • 30+女性群像劇刷屏後,仍不見真正《淑女的品格》
    然而,相比較《淑女的品格》,它們似乎都差點什麼。「淑女的品格」進行創作的博主作為創意策劃。但是,它們都並非網友們期待的《淑女的品格》。無論是三部中哪一部作品,最終討論中,有關女主角分別的戀愛線的討論都完全蓋過對事業的討論——或者說,在刻畫中,不僅事業並非刻畫的重點,某種意義上,觀眾對姐妹感情的關注度也被蓋住。
  • 唐傳奇中的奇女子,哪一個最讓你傾倒
    而作為《刺客聶隱娘》的母體《聶隱娘》與唐傳奇也自然而然地進入讀者的視野。原文中,不足兩千字的奇文瑰句,勾勒出一個奪人心魄的女俠形象:白日刺其人於都市,「人莫能見」;開腦後而藏匕首,「用即抽之」;「遇夜即失蹤,及明而返」;殺人後常用藥將屍體化為水,「毛髮不存矣」;甚至有孫悟空般的魔幻本事,能「化為蠛蠓,潛入僕射腸中聽伺」……這才叫「謎一般的女子」。
  • 這個《杜子春》,和唐傳奇與芥川龍之介小說中的都不一樣!
    北京卻霧霾深重人心焦慮環境逼迫著人們開始重新考量物質、欲望與自己內心真正需求之間的關係此時一部取材於《唐傳奇曾寫過《羅生門》、《竹林中》、《芋粥》等諸多小說的芥川龍之介,將《杜子春》改變成為了一個日本兒童童話。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把它當作溫暖而充滿人情味的作品。《杜子春》很早就被收入日本中小學的教材中,並深受廣大日本讀者的喜愛。
  • 《妖出長安》丨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唐傳奇」不妨影像化
    在平緩低沉的音樂聲中,一位神秘的道士目光凝重地望著長安城,一個紙片人從道士的肩膀上跳將起來,悠悠地飛進城裡。隨後,紙片人附在一個巡夜人的褲腿上,而後鏡頭一轉,一個面色蒼白的死人靜靜地瞪著鏡頭……唐朝安史年間,日本正歷經德川幕府時代,一大批「唐繪」和志怪小說誕生,在中國「唐傳奇」式的故事亦深入人心。同樣,《妖出長安》中融合了懸疑、推理、驚悚、動作等多種元素,亦不乏「唐傳奇」色彩。只不過,狄大人判案和「元芳你怎麼看」到這裡就成了吊兒郎當的沈遊與嚴肅認真的大理寺少卿韋應物的親密合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說沈遊和韋應物是大唐「福爾摩斯和華生」也不算過份。
  • 從這些傳說,看封建社會女性的悲慘命運
    「相思木」、「相思草」的傳說也隱含著對封建社會廣大的勞動婦女對統治者強烈的批判,那「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的「相思木」以及「狀如石竹而節節相續」的「斷腸草」就是那個時代夫妻長期分離的廣大女性的形象寫照,也滿含著她們無聲的反抗。「相思木」之外,還有「相思樹」的傳說,故事中宋康王為滿足淫慾的殘暴、韓憑夫婦為情而死的慘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韓憑夫婦墓上兩棵枝葉相交的相思樹則是對封建統治者最有力的批判。
  • 反烏託邦三部曲,以女性悲劇命運為切入點看對「女性權利」的警示
    基於社會現狀,我們不得不思考,當社會的進步與女性地位的不斷攀升,在烏託邦的世界中,她們會以什麼樣的身份、品格生存呢?女性的命運變化實際才是最能反映社會狀態的標誌。「出生」不同,命運雷同所謂的「出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概念,而是指脫胎於三部不同小說的背景的角色。
  • 新主流電影中的新女性
    如《戰狼》系列中吳京飾演的中國陸軍特種兵冷鋒、《湄公河行動》中張涵予飾演的緝毒警察高剛,以及當前熱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宋佳飾演的護航飛行員呂瀟然、《中國機長》中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男等。縱觀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不難發現,隨著新主流電影的不斷發展,女性形象在片中的地位變得越發重要。具有特定品質的女性形象在影片藝術感染力、精神號召力的生成方面凸顯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關於品格品德的名言
    1、衡量一個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作些什麼。—— 孟德斯鳩2、純樸無瑕的愛情,具有誠實的品格;裝腔作勢的愛情,披著虛偽的外衣。—— 佚名3、品格是最難下的定義,但它卻是人生中最具影響而重要的東西。
  • 唐五代志怪小說《古鏡記》譯文及其賞析
    不久,池水從池中往外噴湧,形成一個水柱,落在兩百步開外的地方,在水落下的地方,有一條大魚,長一丈餘,魚身粗的兩個人抱不過來,紅色的魚頭,額上帶有白點,魚身青黃相間、沒有鱗片,但有黏液。我站在船頭,拿出寶鏡,往江中一照,凡是照到的地方可以看到江底的泥沙。狂風大雨漸漸停息下來,波濤也不在洶湧。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到達岸邊的青山。登高山而訪峻岭,有時攀爬靈巖絕壁,有時深入無底的山洞。有時群鳥飛著圍繞人亂叫、幾隻黑熊攔住去路蹲在前面,我拿出寶鏡一照,熊和鳥都四散而去。 有一天趕路來到浙江,漲潮的乘船出海,潮水之聲震吼,幾百路之外都能聽到。
  • 品格即命運:6本小書讓孩子擁有好品格!
    很多時候,因為競爭的因素,父母們都理所當然地把學習成績放在了第一位,但殊不知,培養孩子面對挫折時的堅強、執著等品格,也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每一位孩子都有可能因為缺乏這些品質,而讓生命變得脆弱、不堪一擊。那有沒有什麼辦法在閱讀的過程鍛鍊孩子的心理素質呢?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四朵花的品格與命運,你看懂了嗎
    但這部電視劇中的人物品格和命運,你都看懂了嗎?盛明蘭(趙麗穎飾演),象徵著蘭花,代表了美好、賢德、淡泊、高潔,寓意女子蕙質蘭心、氣質如蘭。明蘭自小寄人籬下,隱忍不爭,外人看來知書達理,內心卻無比堅強。空谷幽蘭才引來那麼多青年才俊與名門的爭相求取。
  • 兒子學習倒數幾名,老師叫我上臺分享育兒方法:品格決定命運
    家長會那天,班主任的一席話點醒了很多家長:我們發展全面素質教育,千萬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說事,孩子的品格很重要。品格決定命運,童年影響一生。只要孩子一天天進步,那就是可喜的。原來老師把兒子樹立為這學期的學習典範,原因是兒子最近學習進步很大,愛樂於助人,和同學關係相處好,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 別想《淑女的品格》了,高燃精英女主這就有啊!
    最近有網友開腦洞,虛構了一部以陳數、袁泉、俞飛鴻、曾黎為女主角,講述精英女性瀟灑人生的電視劇,《淑女的品格》。這個腦洞,立刻引起了無數粉絲瘋狂轉發,兩位演員的親自回應更是直接將《淑女的品格》送上了熱搜。網友們還自己配齊了主演、人設、海報、預告片,仿佛這部劇真的就要開拍了一樣…不過近期就想看到四位姐姐飈戲,可能還不太現實。
  • 高以翔精神之——紳士的品格
    《遇見王瀝川》自播出以來不知道有多少女性沉迷在了瀝川那紳士品格的溫柔鄉裡,可謂一見瀝川終身誤啊!但就這部劇來說,瀝川的紳士品格更多還是靠服裝品味以及外形氣質的方式來體現的,其紳士品格內在的特性並未在本劇中展現太多,除了在面對小秋的時候。作為一部愛情偶像劇,再加上其霸道總裁人設,必定會對他內在品格有所限制。
  • 那些和唐代小說有關的事——《傳奇中的大唐》
    唐傳奇,中國歷史上最有格調的小說。為什麼古代文人眼裡,唐傳奇的地位會遠遠高於《三國演義》、《西遊記》?《傳奇中的大唐》,踱一點立足考據的方步,說幾條腦洞大開的思路。👉《傳奇中的大唐》和其他時代的小說相比,唐傳奇有四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唐傳奇的文筆極好,不同的作家當然風格各異,但都是使用一種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