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夢到三馬同槽,醒後殺了一個跑了一個,另一個卻奪了他的江山

2021-02-08 月夜茶話

夢,一直以來都是人類虛無縹緲,難以琢磨的東西,歷史上更是被當成對未來的一種預兆來解釋。今天咱們就講一個有名的,被認為預兆成真的夢,那就是曹操夢到的三馬同槽。

話說,曹操有一天做了個夢,他夢到有三匹馬在一個馬槽裡吃草。因為槽的諧音是曹,所以曹大老闆非常不爽,這是有人在薅我老曹家的羊毛啊,這要不管管恐怕要被他們吃成空曹啊。曹老闆仔細一想,這三匹馬不就暗指三個姓馬的麼?這麼一算,果然就發現了三個人,馬騰、馬超、馬岱。於是曹操就把西北的馬家給滅了,之後還殺了馬騰,卻讓馬超給跑了。

實際上,上面的故事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加工,真正的三馬同槽歷史上也有記載。《晉書·宣帝紀》:「帝(這個帝說的是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也就是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曹操覺得司馬懿胸有大志,對他很不放心。後來又做了三馬同槽的夢,就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個甘願當臣子的人,必定會幹預你的朝政家事。」不過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曹丕十分信任司馬懿,就沒把曹操的告誡放在心上。後來,司馬家果然就奪了他們曹家的江山,建立了西晉。

現在我們知道,夢其實都是大腦的活動,所以才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說法,三馬同槽未必就不是曹操因為擔心司馬家,日夜思慮這才做了這麼一個夢。甚至還有一種可能,曹操或許根本就沒有做這個夢,僅僅是自己說出來,一是用來試探司馬家,二是順便來警告曹丕。不過他的打算最終落空了,這才留下了一個三馬同槽,並最終應驗的故事。

由此可見,夢雖然往往撲朔迷離,但我們也不能放置不管。比如小編,只要壓力一大就會夢到考試,這時候就得想辦法減壓了。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又會夢到什麼呢?寫在下面的評論區吧。

相關焦點

  • ​曹操臨終前再次夢到「三馬同槽」,為何不殺司馬懿,卻喜笑顏開?
    曹操夢見三馬同食一槽後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忙找來了大謀臣賈詡問他此夢何意?老賈何等的狡猾,相信他可能知道三馬指的是誰,但他沒有講真話。
  • 曹操夢到「三馬同槽」,但天下最終「牛繼馬後」
    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早年,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裡吃東西,曹操醒來之後,心中便十分不快。想那家的馬敢篡奪我曹家的天下,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
  • 一人晚上夢到有人將奪自家江山,第二天他趕緊殺人,但夢還是應驗
    想當初劉皇叔巧妙地躲過了曹操的煮酒論英雄,司馬懿倒是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那就是三國時期三馬同槽的故事。《晉書》中曾對這件事情有過記載:當時的世人都在紛傳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曹操將他召進宮去想要一探究竟,看看這個人是否真的有別人傳說的那種模樣。
  • 三馬同槽居然是六馬?齊聚三國殺,實力通曹到底哪家強?
    #三國殺移動版#三國手殺哪家強,且看小鋒來拆牆。各位客官老爺們大家好,小鋒又和您見面了。提到「三馬同槽」,想必各位客官一定會想到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關於陰謀、背叛、篡權的故事。如今「三馬同槽」已成為一個成語,泛指陰謀篡權。
  • 曹操死了30年,司馬懿才敢造反,難道真是怕他?原因只有一個
    ,在歷史上,人們也往往喜歡用「鷹眼狼顧」、「老謀深算」來評價他,然而對於司馬懿而言,他最害怕的卻是曹操,220年曹操去世,而一直到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造反奪權。早年的司馬懿,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他看見曹操掌控了東漢的大權,又是閹宦之後,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感染風寒,曹操並不相信,派人去查看,結果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真的就如同患病一般。
  • 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為何不派人制約,或者乾脆殺了他
    《晉書》上記載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和豪心壯志,並且夢到三匹馬在一個食槽內吃食,因為槽和曹同音,因此三馬同槽被解讀為三個馬姓或者名字中有馬的人,要吃掉曹氏,因為這個夢,曹操還對自己的接班人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 曹操與司馬懿,著實不是一個檔次啊!
    雖生前非帝王,實有開國之功。都是梟雄,甚至都是梟雄。連評價都有許多類似:權變,詭詐,深謀,酷虐……然而格局,卻是差得大了。《三國演義》裡,是相對貶了曹操,捧了司馬懿的。張松說曹操那些敗仗,「濮陽戰呂布之時,宛城遇張繡之日,赤壁逢周郎,華容遇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正史裡只有濮陽呂布、宛城張繡、赤壁周郎、奪船避箭是真的。割須棄袍、華容遇羽,包括後來漢中被射掉一顆牙齒,都是羅貫中編來嘲曹操的。司馬懿則在小說裡,被塑造成諸葛亮的終身對手。實際上,沒那麼多事。諸葛亮最後兩次北伐,一次打得司馬懿「畏蜀如虎」,殺了張郃,一次就是五丈原了。
  • 《三國演義》中曹操早就懷疑司馬懿,為什麼不提前幹掉他?
    很多人都不禁產生疑惑,老奸巨猾的曹操為何沒能提早察覺到司馬懿的異心呢?這要從改變魏國局勢的「高平陵事件」講起,這件事發生於249年,從此之後司馬懿幾乎掌控魏國的朝局,是三國歷史中最重要轉折點。而曹操死於220年,與高平陵事件相隔近30年。所以即使曹操再深謀遠慮,也很難預料到自己死後30年的事情。曹操雖然生性多疑,但他並沒有除掉司馬懿的理由。
  • 張繡殺了曹操的兒子為什麼曹操不殺他
    ,他一直都是一個很矛盾的人。就比如對待張繡,張繡曾經殺了他的長子,那是最有資格也最有能力繼承他的大業的人,可是等他再一次抓住張繡的時候,對他卻沒有一絲的恨意,相反還對他非常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曹操心裡何嘗不想著殺張繡,在曹操的心裡張繡已經死了千百遍了,可是曹操不能夠殺一個歸降他的人。倘若曹操想要天下英雄入他那裡,曹操就得拿出自己的胸襟,這也是為何曹操能夠在北方坐得穩的原因!所以曹操稱王后,自稱孤,這也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倘若你站在曹操的位置上,你做到容忍張繡嗎?
  • 司馬懿奪了曹魏江山,但曹操曾生前做過一件事,讓司馬懿子孫亡國
    雖然曹操能力很強,但似乎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用了司馬懿。司馬懿最初由於曹操勢弱數次拒絕他的徵辟,司馬懿最開始拒絕曹操是因為他看不起曹操。曹操其實出身很低,出身於宦官,這在司馬懿看來,難登大雅之堂。司馬懿出身士族豪門,是不屑與曹操之輩「同流合汙」的。但後來實在沒辦法,曹操強大了,司馬懿不得不投靠。
  • 做噩夢夢到我殺了我自己,被嚇醒後,另一個我拿刀走了進來
    他們不一定要多恐怖,但絕對會讓你印象深刻……此時此刻發生在我眼前的景象,如果不是在夢境裡,我絕對會立馬逃跑,可在夢裡是逃不動的,因為我做這個噩夢,居然夢到我殺了我自己。我頓時愣住了,為什麼?為什麼我會做這樣的夢?我有些疑惑,然後一道光充滿了這個白色的空間。
  • 曹操的父親曹嵩,本來有機會逃命,卻因為一個小女人被殺
    曹操是漢末三國風雲人物,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曹操一生南徵北戰,剿滅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張魯、韓遂、馬超等割據勢力,橫掃群雄,統一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勳,曹丕代漢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曹操很厲害,然而,他的父親曹嵩,曹操卻沒能保護好他的父親和家人,曹嵩在曹操接他到兗州時,慘遭殺害,為此,曹操要血洗徐州,為父報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另眼看三國24名將:一個讓曹操憤慨流淚,一個讓孔明仰天大哭
    而張飛則趁機對曹操的大軍大吼了幾聲,結果曹操身邊的將領夏侯傑被張飛的吼聲活活嚇死,成為了一個笑柄,這種事兒,要有多不光彩就有多不光彩。圖片:夏侯傑被張飛嚇死劇照話說曹操本來的姓氏是夏侯,而夏侯傑這樣的條件能夠當曹操麾下的將領,相信明眼人都知道,這夏侯傑是個關係戶,關係戶的悲劇,有時候就發生在需要拿出真本事的時候卻拿不出。
  • 曹操有25個兒子,司馬家族奪權時,就沒有一個站出來反抗的嗎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疑問:曹操既然那麼多兒子,眼看著曹魏江山逐漸衰落,被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一步步蠶食,乃至於最後被司馬炎奪位。難道曹操的那些兒子們,就沒有一個站出來與司馬家族搏鬥的嗎?(曹操像)在司馬家族奪權的過程中,也不能說曹操的兒子們沒有發過聲音,但所發出的聲音,卻相當孱弱。
  • 曹操將7個女兒嫁給他,他卻屢次害曹操,但是曹操至死都不敢殺他
    眾所周知,漢獻帝的首任皇后伏壽 ,因不滿曹操殘暴專權,寫密信給父親伏完,讓他設法除掉曹操,被人告發後,曹操廢掉伏皇后,將她幽禁至死,所生二位皇子也被鴆殺。漢獻帝另一老婆董貴妃,在伏皇后之前也被曹操所害。然後,曹操做了一件讓人大惑不解的事。
  • 朱靈被曹操奪了兵權,為何曹丕登基之後反而升了他的官?
    曹操時期麾下眾將,朱靈是一個謎:首先,他是比較早就效力於曹操麾下的大將,而且也立下了一些戰功,但是地位和名氣卻比不上五子良將;其次,朱靈不知犯了什麼大錯
  • 曹操的父親被殺,他卻跑去向曹操道喜,曹操不怒反而誇他
    曹操的強勢得益於其麾下人才濟濟,以荀彧領銜的謀士五人組,為曹操開創霸業貢獻了無數奇謀妙計,其中首席謀臣荀彧是曹操最為依賴的謀士。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父親曹嵩攜家眷,前往兗州探望曹操,途徑泰山郡時被徐州牧陶謙部下殺死,曹操得知後號啕大哭,而荀彧卻跑來向悲傷不已的曹操道喜。
  • 曹操是好人還是壞人呢?他帶來了一個什麼樣的朝代呢?
    可以仔細想想,其實曹操、劉備、孫權幹的是同樣一件事情,只不過各人路徑和方法不同,沒有道德上誰高誰低,為什麼被黑得最多的是曹操,京劇裡還是個大白臉,而劉備似乎是個正面角色,是不是很不合理。 曹操具備了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割發代刑」反映了他機智善變的政治智慧,後來他領導的曹魏政權,一度完成了對中國北方尤其是黃河流域的統一。
  • 【作品】一個曹操,各自表述
    但從後人喜歡藉此以為談資來看,《曹瞞傳》這一矛盾衝突劇烈的情節塑造,顯然是成功的,曹操大逆不臣的形象躍然紙上。和《曹瞞傳》同類性質的著述還有《吳書》、《吳錄》、《江表傳》等。其中有些著作遲至兩晉之際才問世,但檢核其背景,無一不與江南傳統有關。另有一類性質截然相反的史書,同為裴注稱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署名作者為王沈的《魏書》。
  • 曹操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是什麼意思?
    ,大可閉口不言,等曹爽覆滅後,由他來收拾殘局。……就司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詬罵與詛咒,並不公平。」《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心裡猜忌而表面寬和,內心多疑但能靈活應對。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心豪志,且聽聞司馬懿有狼顧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