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保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的基礎利益而建立的一項政策,繳納了社保之後退休可以領取養老金,看病能報銷一定比例的費用,工作中受傷或者失業都能領取到補貼。關係到我們切身的利益,所以很多人一般參加工作之後都會很積極地繳納社保,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關心單位是否幫忙繳納社保。
大家都知道,至少要繳納十五年的社保費用才能領取到養老金,如果想要享受終身醫療保險的話需要更長。但是對於失業人員或者是沒有在公司上班的靈活就業人員來說,沒有公司幫忙,想要繳納社保的話,社保費就得全部由自己來承擔,負擔還是很重的。
近幾年繳納社保的費用漸漸升高,自由職業者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國家最近又發布了通知,新出的「4050政策」中,只要女性超過40歲、男性超過50歲,滿足條件的就可以申請補貼。這個政策一出,就業困難的大齡人員有福了。
2020年新規,「4050政策」
2020年國家發布了「4050政策」,為了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女性40歲以上、男性50歲以上的就業困難群體可以申請社會保險補貼。這是針對繳納社保的就業困難人員的補貼,沒有繳納社保的話是不能申領的。
我國法定的退休年齡是女性50歲,男性60歲。如果失業的時候繳納的社保還沒有滿15年,或者還沒有交滿終身醫療保險的年限,很多人會選擇以個人的名義繼續繳納保險。還有一些自由職業的靈活就業者繳納社保也只能自己交,只要是以個人名義繳納社保的,都可以申請補貼。
政策規定,每個人只能申請一次,一般是三年,但是如果女性滿45歲,男性滿55歲的話,可以延長到退休,也就是最多可以領5年的補貼。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如果申請了之後又找到了工作,由單位幫忙繳納社保的話,補貼就停止了,再次失業也不能申請了。
有些人會擔心申請了這個補貼會不會影響到之後的養老金的領取,其實這兩項是沒有關係的,「4050政策」是國家針對個人名義繳納社保的就業困難人員設立的補貼福利政策。養老金只和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不必擔心領取了這個補貼會影響將來養老金的領取。
怎麼申請「4050」補貼
只要滿足「4050政策」的申領條件,就可以帶上自己的身份證證件、一寸照片、就業困難證明或者靈活就業證明以及繳納社保的憑證到戶籍所在地的勞動保障部門申請。等審核通過了之後才能享受補貼。
辦理的流程比較複雜,需要經過層層審核。這個補貼是地方性政策,各地區的政策有所不同,所需的資料憑證、申領條件和申領過程也有所不同,建議大家可以諮詢當地的社保局,了解清楚之後再去辦理。
申請成功之後我們能拿到多少補貼金額呢?各個地方的補貼形式和補貼金額也是不一樣的。北京是按比例補貼社保,比如繳納28%的養老保險的話,補貼20%,個人再交8%;廈門是以年度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補貼用人單位應繳的社保部分,個人部分仍由本人承擔;廣州則是可以每月拿到600元的補貼,一年就是7200。
辦理的過程是比較麻煩,但是這是國家為了幫助個人繳納社保負擔太大的人群而出臺的惠民政策,能領取的補貼金額也是比較大的,如果滿足條件的話,建議大家去辦理。國家越來越注重民生,尤其是今年情況特殊,陸陸續續地出臺一些能幫助到大家的臨時性政策,也希望國家政策能越來越完善,解決更多的民生問題。
(本文由財料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