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8日,澳大利亞針對商務部向原產自澳洲的大麥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將中國狀告到了世界貿易組織,請求世貿對中澳相關貿易爭端進行調查並作出裁決。
然而令澳大利亞方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將官司打到世貿組織的兩天之後,澳大利亞媒體《雪梨先驅晨報》和《時代報》收到了一份「機密文件」。據澳媒在21日的報導,該文件顯示早在2019年,中國因澳大利亞對華為公司實施「歧視性市場準入禁令」,早一步將澳洲狀告到了世貿組織。
報導稱,2018年8月莫裡森當局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止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參與澳大利亞5G通信網絡建設。而在此之前,華為已經向澳大利亞提供了近15年的電信服務。
儘管莫裡森當局聲稱是對所有的5G網絡供應商進行了限制,並非專門針對華為和中興,否認禁令具有歧視性。但是謊言最終還是有戳破的一天,後來包括外交部長佩恩在內的多位澳大利亞高官曝料稱,澳方在對待華為等公司上存在「不公平對待」,不同的運營商有優先順序。
澳大利亞的做法明顯違背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定,隨後中國向世貿組織提出了非正式申訴。但是鑑於貿易爭端申訴的處理預計需要耗費數年時間,而且為了中澳貿易大局著想,直到現在中國有關華為的申訴依舊尚未展開正式調查。
但是近段時間以來,隨著中澳貿易摩擦升級,澳方一些錯誤言論和行為,或許會讓中國方面重新考慮華為的申訴。《雪梨先驅晨報》認為,因為澳方向世貿組織提出大麥關稅申訴,可能導致中國重翻華為舊帳。並且澳洲在禁用華為上論點不足,澳官員挖的大坑將給推動大麥調查扯後腿。
澳方對華為的舉動,不僅涉嫌違規,而且程序也極不規範。自2018年莫裡森當局宣布禁止華為以來,澳洲至今也沒有將禁止中國運營商的決定通知世貿組織,也沒有公布任何公開的官方文件。中國只能從澳大利亞的媒體報導中獲取信息,解讀澳方政策。
世貿組織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解決貿易爭端的機制,一切都講究規則。流程不規範,澳方拿什麼到世貿組織狀告中國。而相比之下,中國商務部對澳方做出的決定,可謂是有理有據。例如此次的大麥貿易爭端,2019年5月中國大麥相關企業提出雙反調查申請,直到前不久商務部才做出終審裁定,整個調查時間持續了一年多之久。
期間走訪了大量的企業和專業人士,並且在調查期間還出臺了貿易補償措施,力爭將貿易爭端的損失降到最低。可以說,中國的雙反調查不僅依法依規,而且充滿了人情味。
其實不管是中國還是澳大利亞,在此次貿易爭端中沒有贏家,只不過是損失大還是小的問題。中方一直倡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堅持共贏。希望莫裡森當局可以明白其中利害,促進中澳貿易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