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和師父」到底有什麼不同,千萬不能亂叫,看完真長學問!

2021-01-18 國學大觀園

我國的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僅僅一個詞語,就有不同的含義。這其中還包括同義詞和近義詞,看似好像都差不多,但是用的場合都不盡相同,如果隨意亂用,會被人笑話。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好多詞語的含義我們不太重視了,但是我們還在經常使用,有的已經到了「亂用」的程度。而當被問及這個詞是什麼含義的時候,好多人也是閃爍其詞,不知道其中的真意。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兩個詞彙「師傅」和「師父」,就不能亂喊亂叫,看完還真是長學問呢!

師傅

「師傅」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老師。師說的是師長,而傅指的是太傅、少傅,這兩個字是同義詞,可以互相組合在一起,於是才有了「師傅」二字。這裡的「傅」教育的對象,都是皇宮貴族的子弟,而平常的老百姓稱教書先生為老師,不能隨便叫「師傅」。到了宋朝時期,「師傅」這個詞彙意義開始擴大,民間的學子也可以稱自己的老師為「師傅」了。

到了清朝中後期,各種技術活如雨後春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行業背後都有一個老師,技術越多,老師也越多,後來學徒們把這些人稱為師傅。比如打鐵的鐵匠師傅、做木工和木匠的師傅、擺攤修鞋的鞋匠師傅、走街串巷賣冰糖的冰糖師傅,都被稱為師傅了,後來師傅從狹義的暗指教書的先生,擴展到泛指有手藝的人了。

直到今天,我們繼續將「師傅」一詞擴大化,不論見到誰,都稱對面為師傅,如果在師傅面前加一個姓,顯得就更加的尊重對方了。「師傅」一詞應用之廣,輻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是人人皆可以成為師傅了。而且我們現在所說的「師傅」,已經不是專有名詞了,在年齡層次方面也沒有過多的講究。

師父

「師父」這個詞出現的時間要稍微晚一些,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那個時候「師父」與「師傅」含義大概相同,都是指教書育人的先生或者老師,後來到了元朝和明朝時期,道教開始興盛,佛教也盛極一時,這些道教和佛教的高人,被學徒恭敬地稱作「師父」。「師傅」和「師父」出現了分水嶺,最後一個字發生了變化,其本質的含義也大不相同。舉個例子:《西遊記》裡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就要叫他師父。從禮節上來說,「師父」更加有地位,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是可以打罵弟子的,弟子為了從師父那裡獲得真傳,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老師。古代如果拜了師父,在規定的學藝時間裡,父母與子女是不得相見的,而且弟子拜師要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儀式方面很隆重,現在行拜師大禮,還要獻紅包和拜師帖。

有一技之長者稱為「師傅」,應用的是十分的廣泛;對自己的授業者稱「師父」,是對自己諄諄善誘,耳提面命之人。兩者都可表示師徒關係,但是「師父」一詞顯得更加的正式。那麼我們可以想一想,學校裡的老師是稱為「師傅」還是「師父」呢?其實學校裡的老師,如果是一般的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學的任務,這樣的老師就是「師傅」,如果老師深刻挖掘孩子的內在潛能,並且時刻關心輔導,這樣的老師就是「師父」。但是由於目前學校班級裡的學生眾多,老師不可能每一個人都照顧得到,所以大多數老師都屬於「師傅」這個級別了。

綜上所述,「師傅」和「師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能亂叫別人「師父」。在佛門或者道家裡,如果稱自己的老師為「師傅」,也是大不敬的。因此我們總結了3點規律,方便大家理解:

1 對於自己身邊有一技之長的人,用「師傅」稱呼;2 對於出家之人或者道士,用「師父」稱呼;3 確定了師徒關係,行拜師大禮,要用「師父」稱呼;如果只是一般師徒關係,比如工廠裡跟隨老師學習技術,則稱之為「師傅」;今日話題:在你的一生當中,迄今為止遇到過「師傅」或者「師父」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更多原創好文和經典文章,盡在國學大觀園,請關注我們,每天與您一起開悟人生,走進智慧生活,期待您的加入!

相關焦點

  • 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什麼區別?
    眾所周知,我們影視劇中,會經常聽到這樣一種稱呼,那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稱呼為「師傅」或者是「師父」,那麼這兩種稱呼在基本含義、詞源、尊重程度和關係親密度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中華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往往因為一字之差便會產生很大的區別,這就是所謂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師父」與「師傅」讀音相同,然而寫出來卻是不一樣的兩個字眼,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那麼,今天小編就在這裡對這兩種稱呼一一來做一個解析。
  • 人們常說的「師父」和「師傅」,究竟有什麼區別?千萬別用錯了
    其實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解釋說,「師傅」和「師父」不能亂用,也不能亂叫,不要小看一個字,這裡面的學問其實很大。 到了清朝時期,師傅也不僅僅代表教書的先生,含義也進一步擴大。比如我們去學藝拜師,有打鐵的師傅,木匠師傅,手工藝的師傅等等。可以這麼概括,只要是能教給我們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以稱其為師傅。
  • 我們常說的「師傅」和「師父」,區別到底在哪?可千萬別用錯地方
    比如我們經常聽說「師傅」和「師父」這2個詞,一般人也會隨口一說,也沒有注意到兩者的區別。尤其是現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很多咬文嚼字的時候已經不多見了,這更讓很多人對這2個詞的差別摸不著頭腦。其實梁宏達就曾在節目中解釋說,「師傅」和「師父」不能亂用,也不能亂叫,不要小看一個字,這裡面的學問其實很大。師傅說起師傅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那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既然從事教學工作,那就和今天的老師一樣,是傳道授業解惑的。
  • 佛教常識:「師父」和「師傅」不同,千萬別再叫錯了!
    記得在剛皈依的那一年,在群裡和法師聊天,因為「師父」和「師傅」同音,不小心就打出了「師傅」兩個字,當時也沒在意,覺得無所謂。可法師提醒我說,應該叫「師父」,而不是「師傅」,後來就專門查了這兩個稱呼的區別,今天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以後千萬別再叫錯了。
  • 在古代,「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嗎?
    「師傅,大師兄又闖禍了,快念緊箍咒呀」,這句話是出自小說《西遊記》中的一句經典臺詞,相信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以後徒兒定當謹記師父教導」,這句話是出自小說《重紫》當中的一次經典對白,有了解過情感類小說的朋友應該也是非常熟悉。
  • 「師父」和「師傅」有什麼區別?錯用稱呼鬧笑話,很多人都不懂
    我們今天,正好給大家來講一講兩個關於老師的稱謂——「師父」和「師傅」有什麼區別?雖然現代人不講究,但是在古代要是用錯了這兩個詞,十之八九是要掉飯碗的,說不定還要挨一頓毒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並不了解「師傅」與「師父」的區別在哪裡。走在大街上,遇到四十歲以上的中年男人,但凡有點頭禿或將軍肚,開口則言必稱「shi fu」。到底是「師父」還是「師傅」?
  • 師傅和師父有什麼區別?其中的學問太大了,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其中,漢字也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體現,語言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彰顯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智慧。漢字也是世界上最難學的一種語言了。比起英語等,漢語的發音有上萬個,而且很多時候存在著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而在漢語的文化中,對話語也是很講究的,有時候寫錯一個字或者是讀錯一個字那麼所表達的意思將是天差地別的。
  • 師父和師傅到底有何區別?現代人隨意使用,古代此稱呼沒人敢亂用
    看起來一個非常簡單的詞語,卻有很多種意思,並且還有許多的多音字,更是有趣,經常將學漢語的老外搞得是一臉懵。如今很多漢語人們已經不會詳細去細分,但是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可是分的非常清楚的,絕對不能混淆使用,比如說師傅和師父,這個稱呼大家都不會去注意,兩個隨意使用,實際上在古時候,這個稱呼不能亂用。
  • 道教「師傅」和「師父」的區別以及師承
    師傅和師父區別比較大。師父,是磕頭拜師的,學習、傳承知識、技術、道法的。即便沒有拜師,尊敬能者,也可以謙虛稱呼對方師父。師傅,是對社會技術職能人員的稱呼。比如:鍋爐師傅,修車師傅,做飯師傅,瓦工師傅,保安師傅等。拜師不要衝動,拜師前要相互考察,徒弟看師父是否適合,師父看徒弟是否適合。
  • 曹師傅大戰郭師父
    人是要有夢想的,不然活著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呢?阿曹心懷夢想,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吃一頓鹹魚。阿曹:師父,為什麼我們這麼窮啊?是我們的劍法還不夠高明嗎?師傅:不是的孩子,現在人們不愛看舞劍。香港都回歸了,耍大刀也不能砍人啊。我們要看劍法,我們要看劍人。 郭師傅作為劍派的領軍人物自然是名聲鵲起。趁著大好形勢,郭師傅賣劍譜,收徒弟,開場子。賺了好大一筆。然而這麼多年過去,阿曹也已不再是當年的阿曹了。師父名聲鵲起,阿曹也變成了「曹師傅」。
  • 「師傅」和「師父」的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其實不然
    中華民族的漢語言文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具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獨特性,無論是在音形意,還是在聲調等方面,都是有很深的學問和講究的。因此,許多文字詞語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可是卻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那麼,只有一字之差的「師傅」和「師父」,意思和用法真的是一樣的嗎?
  • 「師傅」=「師父」?可以用「師傅」稱呼出家人嗎?
    」跟「師父」這兩種稱呼在語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話中都說成shīfu。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專指帝王的老師。 從西漢到南宋,「師傅」的涵義幾乎為帝王之師,這一特定的所指獨佔,很少例外。從南宋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師也可以蒙受此稱。 清代中後期以後,民間多稱某一個行業裡的手藝較高、資歷較老的人為「師傅」,比如「修車的王師傅」「做燒餅的武師傅」等。
  • 「師父和師傅」有何區別?這些年來你用對了嗎?
    對於多音字、形聲字和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便是外國人的「恨」的所在了。比如拿「和」這個字來說,讀二聲的時候多是「與」的意思,「我和你」的意思就是兩人一同的意思;那麼讀四聲的時候呢,比如「隨聲附和」中的「和」其意也就和二聲時的大相逕庭了。像這種多音字,給外國人學習漢字帶來了很多的困難,他們懵圈、對漢字的「恨」也自然可以理解了。
  • 師傅和師父傻傻分不清,很多人都用錯了,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現在來講雖然已經用不著那些了,但有的至今還在延續著,我們要接著傳承中國的漢字文化,比如跟老師有關的,師傅和師父的差異,在現在很多人都將這兩個弄錯了,儘管不是很在意,但之前並不是這樣的。師傅是最早出現的,它其實有兩個讀法,意思也有所差別,首先是四聲的,這個跟古時候的意思接近。
  • 師父還是師傅,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
    在日常修行中,我們常會遇到「師傅」、「師父」兩個關乎人稱謂的詞語,往往會混用。 中國漢字精妙,一字之差,卻有不同的內涵。本文從「傅」、「父」的造字結構出發,通過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師父」、「師傅」的原意,來看兩者的區別。 一、傅,相也
  • 同樣是徒弟愛上師傅,卻是不同的結局
    這些年來出了許多的玄幻劇,其中有一類玄幻劇十分特別,那就是大女主類型的,而且通常女主都是運氣極好,總會遇到一個帥氣而又強大無比的師父,而且套路就是徒弟愛上師父。一部比一部虐心,同樣是徒弟愛上師傅,卻是不同的結局。
  • 武林江湖上,師傅與師父,一個字差了一個真傳!
    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
  • 如何訓練狗狗夜裡不亂叫
    剛帶回來養的狗,難免出現半夜亂叫的情況發生,那麼我們怎麼來訓練狗狗半夜不亂叫呢?接下來幫大家解開這個難題。
  • 小瀋陽和趙本山哪什麼恩怨,不過是師傅的恨鐵不成鋼和敲打
    小瀋陽一開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二人轉演員,和趙本山沒有什麼淵源。後來他認識了劉老根大舞臺的張家豪,通過他的介紹接觸到趙本山,從這以後,小瀋陽才有機會拜師趙本山,成為入室弟子。 其實相聲小品圈裡就是這樣,老話不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所以行內立了很多規矩。儘管如此,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師徒撕破臉的事常有發生。
  • 錦繡南歌驪歌師傅是好人嗎 驪歌師傅和陸遠什麼關係
    驪歌師傅徐臨的身份令人起疑,很多觀眾內心都好奇,徐臨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從他目前的所作所為來看,徐臨明顯是在針對劉義康,而且他和陸遠也認識,不然不會出手救他。難道徐臨才是這整起事件的幕後黑手,他撫養驪歌,讓她把劉義康當仇人都是刻意之舉?目前感覺這番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