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江湖上,師傅與師父,一個字差了一個真傳!

2020-12-25 非羊視界

近年來,閆芳、太極雷雷、馬保國等所謂「大師」,一次次把傳統武術推上風口浪尖。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一者,向大眾揭開中國傳統武術的神秘面紗;二者,解析一些武術造假的技術和方法;三者,介紹傳統武術中一些真正實用技術的訓練方法和使用技術。同時也探索尋找保護和發展真正的中國傳統武術的出路問題。下面刊載的是《武林揭秘》第十二章的內容。

《武林揭秘》第十二章

讓我們把鏡頭切回嚴承德老師這邊。

經過一年的苦練,我在嚴老的罵聲中,能馬馬虎虎的打會形意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和形意十二形。形意十二形是一套模仿自動物的拳法,有著非常優美的動作和強身健體的保健功能。

我一般每天傍晚在小區的花園裡練拳,風雨無阻,寒暑不輟。偶爾也會引來街坊鄰居的圍觀,大家都認為我很厲害。一些平時在小區裡人五人六、橫行霸道的人,如廢品回收業者×老闆、開棋牌室的刑滿釋放人員老×,個別喜歡戴大金鍊子、紋身、嘴裡鑲嵌著大金牙的社會人都喜歡跟我稱兄道弟,碰到時會主動給我發香菸。這些人突然對我尊敬起來,或許是由於我學了武術,擁有了表面上的武力,從而讓他們不得不向我低頭。這個發現讓我很高興,也無比的增加了我的信心。我一度認為我已經很厲害了。

與此同時,每周跟著嚴老練武,我認識了很多同樣跟著嚴老學拳的學員。

他們中有商店售貨員、廚師、汽車工程師、金融投資商、漫畫家、小老闆、技術員、銀行行長,還有一個叫查理的英國佬和一個義大利人。他們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傳統武術,希望練拳能使自己身體健康,或者在武協組織的各種比賽中獲得名次和獎牌。但是,我們這些人都只是嚴老武術培訓班的學員,還算不上是嚴老的徒弟。

有一次,一位跟著嚴老學了幾年形意拳的學員小磊神秘地對我說:「我們現在只能叫嚴老為老師,還不能叫師父」。

「這是為什麼呢?工廠裡技術工叫師傅,開計程車的也是叫師傅。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我說。

「不不,是『師父』,父親的『父』,不是師傅的『傅』」。小磊神色嚴肅地說,「只有我們能拜嚴老師為師父了,才算是他的徒弟,可以傳承武術,獲得門派名分。這個很重要。」

「有這種講究?」我顯得有些茫然無知。

「對,要開香堂、磕頭、遞帖」。小磊神秘地和我說。

「啊……」

這讓我的思維一下子陷入到遙遠的舊上海和我的家族歷史中。

1981年的春節,大年初一,上海的大街小巷處在一片辭舊迎新、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外公、外婆和阿姨們帶著三歲的我,到上海老盧灣區順昌路的一座石庫門房子裡,給我的「順昌路太公公」拜年。

順昌路太公公坐在石庫門前客堂的太師椅上,家裡是古銅色的舊家具,古銅色的地板,古銅色的樓梯,抽屜上是獅子頭的銅把手。他好像是我外公的遠房叔叔,也是我外婆的爸爸夏老闆(我的太姥爺)在生意場上的把兄弟,是舊上海福州路上的「白相人團夥」。他們是從事諸如放貸、討債,開設賭檔、飯店、澡堂子,販賣假古董,居間投機等灰色、黑色行業,擅長與各種幫會、行會組織打交道的人。但是,年老的順昌路太公公是個光頭,穿著深色大褂,腳上圓口布鞋,一臉慈祥,無論如何都無法把他和黑社會聯繫起來。

「小人磕頭」,外公讓我跪下。我雙膝一軟,叩頭如搗蒜。太公公說:「好、好、好,這個小人真懂事」。一邊摸摸我的頭,一邊拿出一個紅包給我。頓時,室內充滿了快樂的氣息。

後來我知道,順昌路太公公年輕時是幫會人士,是福州路四馬路上的老闆。

我外公從事革命工作時私藏的槍枝彈藥,都是太公公的家裡拿出來的。不過解放後,太公公的浴室、飯店都公私合營了,他也成了一個退休老伯伯,變得越來越慈祥可愛。

在順昌路太公公和我的太姥爺夏老闆都還是壯年人的時候,他們有著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最流行的打扮——頭戴漂亮的圓頂硬草帽,身穿絲綢襯衫,系絲上綢領帶,穿著涼快而飄逸的純麻西裝西褲,馬甲背心的側袋中掛著金光閃閃的懷表,腳上鏤空牛皮鞋閃閃發亮

他們也是這樣撲通一下跪在福州路的幫會頭頭「老爺子」的面前,恭恭敬敬遞上寫著自己生辰八字的字帖,再畢恭畢敬地敬茶、送上一包亮晶晶的銀元,然後在老正興飯店擺上十幾桌酒席,「開香堂」拜師,正式成為上海的幫會組織青幫的弟子。有了這個身份後,順昌路太公公和太姥爺這兩個當時的年輕商人,立馬就在舊上海的官商階層和地下社會中如魚得水了。

對於開香堂,我的印象是一部小時候看過的香港電影——《大上海1937》,有些像中國版的《紐約往事》,都是黑社會暴力片。

影片講述了幫會義士林懷部和幾個幫會人士抗日的英雄事跡。電影最後一段就是舊上海青幫「開香堂」的場景,幾十個穿著黑衣短打服的打手站在兩邊,中間樹立著青幫祖師爺的牌位,牌位前是一排青幫的大佬,一個人口中念念有詞宣讀幫規。最後,「開香堂」的戲在血腥的打鬥中結束。

我一個文化人,在中年加入了武術江湖,與吃武行飯的江湖人士打交道,或許就有當年開過香堂、拜過青幫「老爺子」的太姥爺夏老闆的遺傳,也或許跟被順昌路太公公摸頭「灌頂祝福」過有關係吧……

「拜師是為了傳承武術和武藝,你要有決心傳承和傳播武術,才去考慮拜師。如果沒有這個決心,未必要拜師。」嚴老訓斥道,把我將拜師當成舊上海黑社會「開香堂」的想像擊打得粉碎。

在小磊告訴我要正式拜嚴老師為師父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徒弟後,我向嚴老師提出了拜師的請求。

在小磊告訴我要正式拜嚴老師為師父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徒弟後,我向嚴老師提出了拜師的請求。

「我是文化人,又喜歡武術,也有一點小名氣,老師收我為徒,對於繼承和推廣老師的武術,是大有好處的。」我低聲下氣地說,「老師也知道,我不是吃不起苦的人」。

不久之後,嚴老師給我一張紅色的紙,上面用傳統的豎排繁體字寫著:

「你想拜師的話,把這張拜師貼填好,下個月正式舉辦拜師儀式。」嚴老說。我一時激動極了,感覺嚴老就是洪七公而我則是郭靖。

為了準備拜師,小歡、小磊等師兄弟都做了充足的準備。大家統一購置了有民族特色的對襟太極服,圓口布鞋,還專門理了發,然後認真地填寫了拜師貼,準備了裝拜師禮的大紅包,訂好了酒席。大家都很激動。

終於在一個周六的上午,我們這一批准備拜師的近十人和嚴老此前收的十幾個徒弟以及幾十個學員,聚集在市中心的一家大酒店裡。嚴老請書法家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酒店大堂中央,對聯前面放了一把太師椅,面對著大廳裡的所有來參加嚴老收徒儀式徒弟和學員。太師椅前還布置了兩排座椅,是給嚴老的師兄弟、武術協會領導、武術家、政治和商界的友人代表坐的,他們將作為這次拜師儀式的觀禮嘉賓和見證人。主持人則是嚴老最喜愛的徒弟鄔傑老師。

拜師儀式非常熱鬧。先是師兄弟們各自表演武術,包括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刀劍器械,精彩紛呈。這些武藝從褚桂亭傳到嚴老,再傳到我們這些學生,和一百年前沒有啥太多的變化。之後,是政界的代表、武術界的代表、嚴老弟子的代表分別說了些勉勵新弟子的話。大意是,嚴老的武術是傳統武術的精髓,徒弟們學好這些精髓就是為了不讓這些寶貝遺失,並使之能在新時代發揚光大。最後,嚴老自己又說了一些勉勵我們的話。

其中,有兩個人說的話我記得非常清楚。一個是武術協會的老武術家,他大聲的說:「功夫,是練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一個是嚴承德老師的師弟,武術家金堯森先生(他已在我寫這本書的前幾年去世),他對我們說:「你們師父年紀大了,你們學好武術,要保護好和支持好你們的師父。」

在經過這一番流程後,終於到了拜師儀式。嚴承德老師端坐在大廳正中的太師椅中,我雙膝一跪叫了聲「師父」,遞上拜師帖。嚴老接過拜帖,鄭重地說:「好」,然後遞給我一張塑料壓膜的中英文的《弟子入門證書》,上面寫了祖師爺、門規、拳種、師父的名字和我的名字——入門弟子第某某某號。

從這一刻起,我就算是正式進入了武林,獲得了江湖身份,成為了中國武術名門正派河北形意拳和正統武術大師嚴承德的親傳弟子。

拜師儀式後,我們這些新徒弟需要請所有老師、長輩和師兄弟們大吃一頓。大家觥籌交錯、聊天吃飯、聯絡感情,酒店的大廳中充滿了喜慶和快樂的氣氛。

拜師之後,我越發對自己的武功充滿了信心,想去江湖上走走,和其他門派、不同拳種的朋友交流、切磋武功。

但是,這種自信是盲目的。我挨揍的時候,到了。

相關焦點

  • 《師父》:鐵打的江湖,消失的武林
    敗了,造詣不夠,他根本無臉在天津開武館;贏了,天津武術界,面子上過不去,一定不會放過他。所以,武術泰鬥鄭山傲建議他找人代勞——收徒踢館由徒弟代師父踢館,最終踢館失敗後(天津武行不會允許有人踢館超過九家),徒弟會被趕出天津,師父則可以留下開館。
  • 《師父》:鐵打的江湖,消失的武林
    敗了,造詣不夠,他根本無臉在天津開武館;贏了,天津武術界,面子上過不去,一定不會放過他。02哪裡都是江湖在《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這樣的武俠電影裡,總有一個特立獨行、遊移在各大門派之外的俠客在《師父》中,徐浩峰以現實世界為底子,而非幻想中的江湖,從師徒關係入手,道出傳統師道相傳精神的喪失。林希文是鄭山傲的徒弟,做了督軍的副官,已不屬武林。回到天津,他要接管這一帶,又必須介入武林。
  • 《師父》觀後感——逝去武林的悽涼悲歌
    《師父》中的武林故事,並非人們印象中家國大愛,快意恩仇的熱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將「江湖」二字道出了無盡的悽涼。民國,是一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它既有封建社會的遺風,又有著新時代的衝擊。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標新立異和墨守成規一樣危險。
  • 揭秘崆峒派,還原一個真實的武林
    千百年來,崆峒武術作為中原武林的主要一脈,與少林、武當、崑崙、峨嵋並列五大武術流派,為傳播中華武術,阻擊外辱,匡扶正義,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崆峒武術歷代傳人在江湖上留下的赫赫威名,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如今,巍然屹立的崆峒山依舊香火旺盛,而那些傳說中的武林高手,那些神秘莫測的高深功夫,那個威震武林的崆峒派哪裡去了?在歷史的大幕背後,到底隱藏著一段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
  • 「師傅和師父」到底有什麼不同,千萬不能亂叫,看完真長學問!
    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兩個詞彙「師傅」和「師父」,就不能亂喊亂叫,看完還真是長學問呢!師傅「師傅」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指的是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老師。師說的是師長,而傅指的是太傅、少傅,這兩個字是同義詞,可以互相組合在一起,於是才有了「師傅」二字。這裡的「傅」教育的對象,都是皇宮貴族的子弟,而平常的老百姓稱教書先生為老師,不能隨便叫「師傅」。
  • 曹師傅大戰郭師父
    郭師傅作為劍派的領軍人物自然是名聲鵲起。趁著大好形勢,郭師傅賣劍譜,收徒弟,開場子。賺了好大一筆。然而這麼多年過去,阿曹也已不再是當年的阿曹了。師父名聲鵲起,阿曹也變成了「曹師傅」。 江湖不那麼苦了,但是曹師傅心裡苦,因為他依然很窮。
  • 「武林大會」齊聚首,我的師父最神通!
    屈強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碩果纍纍,為人也剛正不阿、樂於助人,像極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大弟子張其琛說:「雖然是師傅,但我經常叫他強哥,因為他對我十分關照,就像大哥一樣。」二弟子龔能凱說:「很感謝我的師傅為我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並定期考核,讓我能夠快速獨當一面。」三弟子戚靖一說:「在工作任務繁重的時候,師傅會陪我一起加班,並在工作的過程中指導我。」
  • 武俠劇中未得師父真傳卻成強者的九大高手,半天月上榜,聶風第三
    不過在武俠劇中有一類強者卻很特殊,他們明明有師父,卻沒有得到師父傳授真傳武學,靠著自己的奇遇和機緣得到神功,成為絕世高手。後來袁承志得到金蛇郎君的金蛇秘籍以及金蛇劍、金蛇錐,憑藉這些武學他馳騁江湖,成為赫赫有名的金蛇王,實力不弱於穆人清多少,而華山絕學他反而很少使用。
  • 德服高師父——飛鵬筆下的「武林傳奇」系列·2
    當時他正在練棍術,德全師父看到後,覺得不咋地。他口快心直,當即說道:「演什麼演,跟趕雞似的」。誰知這話被馬師傅聽到了,說時遲,那時快,他頭都沒回,一下戳心棍,直指德全師父胸口。德全師父敢那麼說,功夫當然不是蓋的。他側身躲過,右手順著棍子,準備夾在腋下奪過來,讓馬師傅當場出醜。海舟師父走在前面,聽到響聲立馬回頭,踅身一晃,把弟弟拉倒後面,動作非常快,一般人幾乎沒有看贏。
  • 《武林外傳》豆瓣9.5分,一個不一樣的江湖,一代人的經典回憶
    一個人摳摳搜搜地撐起來,從此開始了江湖生活。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卻永遠因為運氣而中不了舉,因此窮困一生,在客棧當帳房。他有點迂腐,但確實是整部劇裡唯一一個文化人。看起來有些懦弱,卻對小郭深情一片,哪怕被家暴也無怨無悔。李大嘴總說自己是婁知縣的親侄,但是他當初辭去捕頭之後,他就再也不好意思去麻煩他姑父了。
  • 金庸筆下有四人得到楊過真傳,兩個是天下第一,兩個是紅顏美女
    楊過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之人,他這一生可用「傳奇」二字來形容,論其武功,與東邪、南僧、北俠、中頑童並肩;論其俠氣,襄陽一戰天下聞名;論其魅力,郭芙、龍女、程英、公孫綠萼、無雙、郭襄盡皆芳心暗許。真一神人也,而當年武林之中也有四人得到了楊過的真傳,不得不說,這四個人是幸運的。
  • 新化武林:劉伯堅又是誰?
    鄙人自幼愛好武術,九歲時,跟著師父學些花拳繡腿,不知天高地厚,就纏著師父,教我一個絕招,立志要把一個牛高馬大的人打得伏伏貼貼。而師父卻總是讓我坐樁。到後來,連上廁所都蹲不下來,痛啊,屁股尖子都痛。師父大笑,吃不得苦,莫想去打人,打人者被打,痛一點是最小的懲罰了……再後來,沉迷於金庸先生筆下的武林盟主,妄想得到一本武林秘籍,打遍天下無敵手。
  • 《箭士柳白猿》:江湖屬於文人俠客,武林是另一個世界
    一招一式裡,少了點兒《師父》的圓熟可親,撲面而來的,正是徐浩峰早期作品中那股粗糲與崢嶸。仍然是各色奇門兵刃,詭異步法,樸拙的高手對決,攻守之間細膩的力量交鋒,一個徐浩峰式的武林。 從小說《柳白猿別傳》到電影《箭士柳白猿》,柳白猿這個傳奇人物的身份,從手持飛刀的刺客,變成了開弓射箭、決斷武行中是非對錯的仲裁人。刺客殺人,是自家買賣,天經地義。
  • 一代宗師,一個江湖的誕生與末路,我心目裡的江湖
    年少時家境優渥,從師詠春拳第三代 傳人陳華順學習拳法,師傅「一條腰帶一口氣」的告誡,支持他走過兵荒馬亂、朝代更迭的混亂年代。妻子張永成(宋慧喬飾)潑辣幹練,二人夫唱婦隨,琴瑟合璧。1936年,佛山武術界亂雲激蕩。八卦掌宗師宮羽田(王慶祥飾)年事已高,承諾隱退。然而其所擔任的中華武士會會長職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關注與覬覦。
  • 射鵰中,歐陽鋒有三大徒弟,一個差點娶了黃蓉,一個險些滅了古墓
    在《射鵰英雄傳》中,江湖武林高手眾多,能夠在武林之中有一席之地的人,那都是人中龍鳳。
  • 師父還是師傅,我們該如何稱呼恩師?
    《說文解字》解釋為:「從甫從寸,甫亦聲。」 甫,甲骨文很形象,表示田上有苗,後引申有「始也。大也。我也。眾也。」等意思。寸,表十分,是一種度量衡。《前漢·律曆志》中有:「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一尺。」 所以「傅」這個字,通常指那些手上有分寸、知火候的人。
  • 教教你這些江湖規矩,再去看電影《師父》
    正如導演徐皓峰自己所言,電影就是在講「一個講規矩的人在一個規矩的世界裡如何行事的故事」。這裡的「規矩」,指的是江湖規矩,江湖規矩不同於法律,並沒有版本統一的確定文本可循,但又不能算是一種單純的道德約束,因為違背了江湖規矩是要付出代價的。它是不同的人和勢力在同一個大環境中以生存為籌碼博弈時達成一種共識,是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不論高低貴賤,只要你在江湖中求一碗飯吃,就必須講規矩。
  • 德雲社日常秀恩愛,嶽雲鵬孫越徒弟尚筱菊孫子釗深得師父真傳
    德雲社日常秀恩愛,嶽雲鵬孫越徒弟尚筱菊孫子釗深得師父真傳文丨悠悠閒雲就時下的疫情來說,還沒到徹底解封的時候,特別是線下娛樂活動,還是處於停擺中。今年原定的開箱演出就是2月8號,農曆的正月十五,目前看不知道會延期的到什麼時候不說,還被指有可能今年的開箱會變成線上「雲開箱」。相聲搭檔們和社會上別的行業搭檔不一樣,別的行業搭檔只是單純的同事同行而已。相聲搭檔卻一直被形容成「夫妻」。既然是形容成夫妻,之前他們演出和生活中的日常就是表現得很親密。今年疫情的關係搭檔之間也都沒辦法見面,這段時間,德雲社的演員們估計都在等開箱。
  • 「師傅」=「師父」?可以用「師傅」稱呼出家人嗎?
    」跟「師父」這兩種稱呼在語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話中都說成shīfu。秦漢以後,師傅由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演變為專指帝王的老師。 從西漢到南宋,「師傅」的涵義幾乎為帝王之師,這一特定的所指獨佔,很少例外。從南宋開始,「師傅」的所指逐漸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師也可以蒙受此稱。 清代中後期以後,民間多稱某一個行業裡的手藝較高、資歷較老的人為「師傅」,比如「修車的王師傅」「做燒餅的武師傅」等。
  • 最後的武林和兩代人的江湖,藏在深山中,不為人所知
    贛南武林一代宗師二古師父。來源:李藝泓他個子不足一米六,理個平頭,皮膚黝黑髮亮,儘管八十來歲,胸前和膀子上隱約露出的筋肉卻依然呈現塊狀,再往小腿肚子上看,疤痕布滿,襯託的猶如山裡高硬度的石塊。來源:網絡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年近八十的他,照常短衣短褲解放鞋扛著鐵棍上街,走到我村裡時,經過一個小店,裡面坐滿了人,喝酒的喝酒,買煙的買煙,逗樂的逗樂,說葷事的說葷事,好不熱鬧。二古師父遠遠走來,標誌性的裝扮一眼讓人認出來。有人說了聲「二古師父又扛根鐵棍去上街了」,於是,眾人的話題一下就轉移到他是否有真功夫的話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