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是我國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稱號,代表了某一個領域的權威。如果誰當選了中科院院士或者工程院院士,足以讓自己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拿對人才極為渴求的深圳來說,新引進一名院士,可直接發放一次性獎勵補貼600萬元,此外還有100萬元工作經費,享受一套200平米的深圳住房免租10年的政策!
截至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我國共有科學院院士833人,工程院院士924人(註:均不算外籍院士),咋一看每個省份平均可以分到56.7名院士,數量似乎相當可觀,但如果與全國近3000所高校、1700萬教師隊伍相比較,又實在有點「少得可憐」!所以每一位院士的當選都殊為不易。
就在前幾天,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先後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事宜,其中工程院不超過88人,科學院73人,一共161個名額!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給吃瓜群眾們留下了一個巨大遺憾,那就是30歲成為清華建校以來「最年輕女博導」,37歲帶領團隊攻克困擾了世界結構生物學界長達半個世紀難題的美女科學家顏寧的落選,不久之後,顏寧選擇了出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那裡的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兩年後,顏寧順利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0年5月13日,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兩篇論文同時登上世界三大頂刊之一的《自然》雜誌,她的CNS論文總數達到34篇,一時間在國內引起巨大轟動!
無數人為之扼腕嘆息,恨顏寧為什麼不是在國內取得這樣的成就,為什麼不繼續在清華執教,像她的老師施一公教授一樣為我國培養最優秀的結構生物學家?
除了顏寧之外,還有一位1981年出生的數學天才讓人倍感痛惜,他就是23歲北大碩士畢業,27歲普林斯頓博士畢業的許晨陽,他與張偉、惲之瑋、朱歆文3位數學才俊一起被稱為北大的「黃金一代」。
許晨陽在國外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2012年毅然回歸祖國,加入北大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36歲當選「龐加萊講座教席」,成為第一位來自美洲以外的數學家(中國國籍),37歲斬獲「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就在大家以為他會一直為國效力時,許晨陽卻選擇了出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並留下了「國內對青年人才重視程度」不夠在內著名的3句話,2020年11月10日,在省理工學院執教的許晨陽榮獲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讓無數人為之感嘆。
回顧顏寧與許晨陽的出走,沒能當選「兩院院士」這一我國科學界最高學術稱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那麼,2021年的院士增選,在國際上連拿大獎,已經頗具聲望的他們能順利當選嗎?胡侃教育認為顏寧、許晨陽仍將大概率落選!為何?理由有三:
顏寧與許晨陽還太年輕,「資歷」不夠。顏寧1977年出生,現在只有43歲,許晨陽則更年輕,他1981年出生在重慶,現在只有39歲,而2019年新當選的科學院院士平均年齡為56歲,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齡為58歲!顏寧與許晨陽一個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一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工作單位不在中國,當選「兩院院士」的可能性較小。顏寧與許晨陽在院士群體中的人脈可能不足,按照我國的院士評選制度,新院士的當選需要老院士的助力,顏寧、許晨陽在清華北大任教期間,並未擔任太高的行政職務,這方面的積累與一些大學校長、院長、老教授相比明顯較弱。
雖然顏寧許晨陽選擇了在美國任教,但他們都保留著中國國籍!胡侃教育相信,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總有一天,他們會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
對於顏寧與許晨陽,你認為他們能當選「兩院院士」嗎?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