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娛樂至上」時代,也許生活太安逸,關注學術和科學研究的人會越來越少。有一種說法,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賴於廣大學術科研人員的努力。
與娛樂明星不同的是,許多科研和學術人員相對低調,可以用「不顯山不漏水」來形容,但他們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也許他們沒有像娛樂明星那樣關注,但正是無數研究者的努力使整個社會進步。
01
大多數研究人員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更不用說成為「焦點話題」,但一些研究人員為許多人所熟知。例如西湖大學施一公和清華大學薛其坤的院士。
這篇文章主要是關於一位知名的研究人員,他的人氣不亞於一些娛樂節目明星。當然,她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熱情,除了個人能力強外,也與她在美國的工作有很大關係。
這時,很多人一定猜到了她的名字,那就是施一公院士弟子顏寧。談到顏寧,很多人可能對她印象不好,甚至很多人都認為國家培養了顏寧,但她去美國服役,沒有達到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和培養。關於顏寧最熱門的話題是「顏寧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負氣而走」,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我帶你好好了解一下。
02
顏寧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的一個農村家庭,她可以算是我的故鄉。她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她更喜歡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後來,年僅19歲的顏寧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學習,即使在清華學生面前,她也很出色。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顏寧選擇去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施一公的弟子,她的博士後研究也在美國進行。
直到30歲的顏寧選擇回國在母校清華大學醫學院工作。憑藉卓越的個人能力和科研成果,顏寧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回國之後,顏寧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取得了許多頂尖科研成果,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位34歲的顏寧贏得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可以說,在顏寧回國時間裡之後的歲月裡,她贏得了更多的鮮花和掌聲,成為無數青年學者的榜樣和偶像。獲得顏寧中國科學院教授提名後,受邀擔任顏寧。
03
最後的的結果未知,然而顏寧沒有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而是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
從那時起,許多人從未停止攻擊顏寧,他們都認為顏寧離開是因為他沒有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還成了美國的終身教授,這不僅辜負了國家的培養,也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一時間,關於顏寧的負面消息傳來,其中大部分是「不愛國」批評顏寧,對於這些報告,顏寧可能覺得那些清楚的人是清楚的,所以他們沒有解釋太多。她沒想到的是,關於「顏寧三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負氣而走」的假新聞已經被炒了好幾年了,我們可以想像對顏寧的影響。
誠然,顏寧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但卻並不是因為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你為什麼這麼說?你知道,當顏寧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時,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並未公布,這樣,「前言不搭後語」,顏寧在沮喪中消失的論點根本站不住腳,很明顯,有人在惡意炒作。
更可笑的是,顏寧曾在前被提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至於顏寧被打敗並離開三次的消息,顯然是杜撰。
04
顏寧也對中科院院士隨機遴選做出回應,首先,中科院對院士評選有自己的看法。以屠呦呦為例,她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事實上在我看來,中科院選擇系統有一些問題,無論是對於屠呦呦還是對於顏寧,這就是他對中科院的損失。
至於很多老師對顏寧在中科院院士選舉中落敗感到委屈,則顏寧也非常開明大方
當我在CAS選舉中失敗時,許多老師抱怨我的不公正,但我把整個過程看作一件有趣的事情,我沒有感覺到。
很多人批評顏寧,說她離開是因為她在中科院院士選舉中失利,似乎顏寧甚至不在乎她是否成為中科院院士。
事實上我想就顏寧去美國工作說幾句話,我們都看到了中國科研的進步,這離不開廣大科研和學術人員的努力,但我們也應該面對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傲慢。
你知道,中國每年都會失去很多頂尖人才,其中一些取得頂尖科研成果的人總是想著花高的價格去挖掘國外人才,購買國外先進的成果,然而不知不覺中,我們失去了更多。
因此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留住人才,為什麼人才會流失。作為顏寧的母校,她自然對普林斯頓大學有一定的感情,對那裡的制度和待遇也比我們更熟悉,否則她不會簡單地同意當他的終身教授。
在感情方面,顏寧作為中國人,無論身在何處,她都不會比自己的祖國和家鄉有更多的感情,誰不想看到祖國強大,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國內許多人的攻擊和瞄準,自然會讓顏寧感到寒冷,即使她有回國心,她心裡也會有一點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