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草莓舌,除了川崎病,還有這幾種可能

2021-02-07 兒科醫生孔令凱

導讀

提到草莓舌,大家應該很熟悉,很容易想到川崎病,然後會想到猩紅熱,那除了這兩個疾病,還有其他原因嗎?

咱們請CHENG KT醫生給大家把問題講清楚吧。這裡面,大家記住鏈球菌感染導致的猩紅熱或者咽扁桃體炎就夠了,其他的情況家長們基本見不到。

目 錄

草莓舌是川崎病重要表現

為什麼出現草莓舌呢?

猩紅熱也會出現草莓舌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也會出現草莓舌

其他感染導致的草莓舌

一草莓舌是川崎病重要表現

2015年,Kole A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系列中發表了一例個案。

一個8歲女孩因高熱39°C、瀰漫性斑疹7天入院,除了唇部皸裂、雙眼非滲出性結膜炎、頸部淋巴結腫大、掌蹠紅斑、手部輕度水腫和甲周脫皮外,女孩還有非常典型的草莓舌(如下圖所示)。

8歲女孩的草莓舌(圖片來自文獻[1])

向左滑動查看圖片

此外,輔助檢查示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升高,血小板計數及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正常。

實際上,這不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第一次展示草莓舌的圖片。如果我們向前追溯,早於1995年,Trager JD同樣在該雜誌的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系列中報導了一例有草莓舌的4歲男孩。

除此之外,他還有雙側非滲出性結膜炎、唇部發紅、乾燥和皸裂、手足紅斑和水腫、軀幹紅斑、會陰部脫皮、頸前淋巴結腫大和無菌性膿尿。

4歲男孩的非滲出性結膜炎、手部和軀幹紅斑、草莓舌(圖片來自文獻[2])

獨具慧眼的臨床醫生不難看出上述兩則個案的診斷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該病最常見於5歲以下兒童,通常累及中型動脈,早期診斷和治療有利於降低發生冠狀動脈併發症的風險[1]。

上述案例中唇部紅斑、乾燥、皸裂、脫皮或出血以及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均是川崎病口腔黏膜改變的典型特徵,也是診斷標準之一。

因川崎病兒童的舌黏膜顏色紅似草莓,且點狀外觀與草莓籽非常相似,故美其名曰「草莓舌」或「楊梅舌」。

二為什麼出現草莓舌呢?

在解剖結構上,舌乳頭按形狀可分為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葉狀乳頭和輪廓乳頭4種。

舌背的前部由具有角化上皮的絲狀乳頭覆蓋,絲狀乳頭之間是突起呈蘑菇傘樣的紅色菌狀乳頭,其表面含有味蕾。

川崎病患兒的舌背呈草莓狀外觀改變可能源於絲狀乳頭的角化上皮脫落,裸露的舌背充血呈紅色外觀,其表面點綴著發炎和肥大的菌狀乳頭(草莓籽)[4]。

三猩紅熱也會出現草莓舌

儘管川崎病兒童並不都會出現草莓舌,但毋庸置疑的是,草莓舌是有利於診斷川崎病的典型特徵。那麼,草莓舌是否僅見於川崎病呢?相信兒科醫生此時會異口同聲說不。

眾所周知,草莓舌這個隨物賦形的名字也常見於由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紅熱,該病多見於5~15歲的兒童,少數兒童於發病後2~3周因變態反應而發生急性腎小球腎炎或風溼熱。

兒童猩紅熱的初始口腔表現包括滲出性咽炎、扁桃體炎伴舌部改變,後者最初表現為淡紅色舌上覆有白苔,猶如抹有一層煉乳外衣的「白草莓」樣外觀。

如下圖所示,這種「白色外衣」通常在1~2天內則可脫落(一般從邊緣開始消退),此時舌背充血紅腫呈典型「紅草莓」外觀[4]。

白草莓和紅草莓舌

向左滑動查看圖片

上圖可以看到,猩紅熱兒童舌部最初可呈「白草莓」外觀(左圖),後續變成「紅草莓」(也叫楊梅舌)外觀(右圖)(圖片來自文獻[4])

猩紅熱的其他口腔表現包括軟顎、咽後壁和懸雍垂膿性滲出物、點狀紅斑或瘀點,可有假膜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A組鏈球菌感染並不總是導致猩紅熱,這類細菌也可僅引起鏈球菌性咽炎,而後者同樣可引起草莓舌

鏈球菌性咽炎最常見於冬春季,在2~3歲之前相對少見,在5~15歲的兒童中相當常見(15-30%的學齡期兒童咽炎是由這類細菌引起),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期發病率下降[5]。

鏈球菌性咽炎與猩紅熱引起的草莓舌或其他口腔特徵相似。

四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也會出現草莓舌

與草莓舌有關的另一種感染性疾病是中毒性休克症候群,這是一種累及多系統的急性發熱性疾病,通常影響年輕人。

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偶爾也可由化膿性鏈球菌引起。

以往中毒性休克症候群通常與月經期女性使用一些高吸水性衛生棉有關,最終這類衛生棉被撤市。

儘管如此,目前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依然最常發生於月經來潮時,但也可能與軟組織感染或術後感染、燒傷、醫療操作後異物殘留(如鼻腔填塞物)和透析導管等有關[6]。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關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臨床標準包括發熱、皮疹、低血壓和多系統器官受累。典型皮疹是可由初始以胸部為主的斑疹進展至全身瀰漫性紅皮病樣皮疹,在1~2周後脫皮。

此外,黏膜受累時可出現草莓舌、陰道黏膜潰瘍或結膜充血[6]。

紅草莓舌

向左滑動查看圖片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患者的草莓舌(圖片來自文獻[6])

五其他感染導致的草莓舌

引起草莓舌的罕見細菌感染還包括:

復發性毒素介導性會陰紅斑(葡萄球菌和/或鏈球菌引起的自限性皮膚黏膜感染,常有復發但無多系統受累);

Recalcitrant erythematous desquamating disorder(該病與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相似,但不符合後者的診斷標準,且發病率較低、病程較長,常與愛滋病相關);

假結核耶爾森菌感染(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等;

黃熱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也可見草莓舌[4]。

日本學者Shimizu A等曾報導一例急性發熱及皮疹的3歲女童,入院4天前她在放煙花時左足被燒傷。醫生查體除了發現女童有球結膜充血、瀰漫性紅斑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舌部同樣出現從「白草莓」過渡至「紅草莓」的變化[7]。

因不滿足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診斷,其最終診斷為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毒素-1介導的發疹性疾病(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mediated exanthematous disease)。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毒素-1介導的發疹性疾病的3歲女童的草莓舌變化[7]

綜上所述,臨床實踐中應注意檢查發熱性疾病患兒的口腔和舌頭。醫生們遇到在川崎病、猩紅熱等疾病中常見的草莓舌時,切勿先入為主,仍應注意與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或其他細菌、病毒性感染鑑別。

- 參考文獻 -

[1] Kole A, Chandakole D.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Strawberry Tongue. N Engl J Med. 2015 Jul 30;373(5):467. doi: 10.1056/NEJMicm1411222. PMID: 26222562.

[2] Trager JD.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Kawasaki's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5 Nov 23;333(21):1391. doi: 10.1056/NEJM199511233332105. PMID: 7477120.

[3]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Rheumatic Fever, Endoc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 Committee of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and Stroke Nursing;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d Anesthesia; and Council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7 Apr 25;135(17):e927-e999.

[4] Adya KA, Inamadar AC, Palit A. The strawberry tongue: What, how and where?.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Leprol 2018;84:500-5

[5] Tanz RR. Acute pharyngitis. In: Kliegman RM, Stanton BF, St Geme GW 3rd, Schor NF, editors.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 Philadelphia: Elsevier; 2016. p. 2017-21.

[6] Ross A, Shoff HW. Toxic Shock Syndrome. [Updated 2020 Nov 19].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0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59345/

[7] Shimizu, A., Ebara, Y., Nomura, S., & Yamada, Y.Chronological changes in strawberry tongue in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mediated Exanthematous Disease. Journal of General and Family Medicine. 2020:280-281.DOI: 10.1002/jgf2.376

相關焦點

  • 川崎病是種什麼病
    醫生在這些患兒體內檢測到新冠肺炎病毒,但與典型川崎病症狀不同的是,這些孩子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不少住進了重症病房,甚至需要ECMO搶救,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表明這種「類川崎病」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名字大家聽上去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在兒童中的發病率並不低。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喻為「兒童特殊心臟病」的川崎病。
  • 川崎病是一種小孩子易患的疾病,其症狀有很多,這幾個最為常見
    01川崎病是一種小孩子易患的疾病,其症狀有很多,這幾個最為常見1、 發熱、四肢末端改變,大多都出現在頸部、軀幹、面部還有四肢,四肢部位出現這種現象的概率比較小。球結膜是我們的眼球表面附著的一部分透明的膜,在發熱後24到48小時內會出現眼睛發紅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地送去醫院,有時候還會引起全身的淋巴結腫大,從肉眼可以直接看到頸部還有腋窩處的腫大包塊,但是摸起來不覺得疼。
  • 注意與川崎病鑑別!
    兒科心臟病專家馬蒂奧•齊費雷達說,貝爾加莫的一家醫院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出現了20多例嚴重的血管炎症是一年內預期的6倍。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宣布,三名兒童死於一場可能與COVID-19有關的嚴重疾病。這種疾病的症狀類似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紐約方面表示,他們正在調查85例被稱為「與COVID-19相關的小兒多系統炎性症候群」的病例。
  • 這病也許你沒聽說過,但有孩子的一定要了解一下
    可能大部分人對於川崎病都感覺比較陌生,但是對於一些父母來說,川崎病存在是一個令他們很困惱的事情,因為川崎病主要的病發熱情是2-4歲的小孩子,而且一旦患上川崎病的兒童,其表現的症狀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本期節目我們就來聊聊:危害兒童健康的」川崎病「。
  • 孩子得一次川崎病就夠了
    首先科大大要告訴大家,川崎病有這6大典型症狀��① 高熱≥5天,且退燒藥、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② 雙側眼睛結膜充血,且眼部沒有分泌物(若合併一側眼部感染,可出現單側分泌物)。③ 紅色的皮疹;肚子、胳膊、腿、後背等部位都可能出現。
  • 手足口、幼兒急疹、水痘、風疹、川崎病……看圖識別不同皮疹
    還有很多病,發燒的同時也伴隨有出疹現象,卻比幼兒急疹更嚴重,需要立即去醫院就醫。今天我們請來了唐教清博士,針對這些常見的發燒出疹疾病好好說一說,哪些病會發燒出疹,需不需要去醫院,這一篇都講清楚。出疹後幾小時後皮疹開始消退,1~2 天內基本完全消退。其他特點:寶寶體溫高達 39 ℃~41 ℃,持續 3~5 天。可能有軟顎紅色丘疹、局限性眼瞼水腫。患兒通常一般情況良好,皮疹一定是退熱後才出現的。
  • 川崎病聽起來很陌生?其發病原因難以確定,對兒童的健康產生威脅
    導語:川崎病最先在1967年由日本內科醫生川崎富作博士發現並報導,目前,它已經在全球60多個國家得到確認,包括亞洲、中東、非洲、北美、歐洲及拉丁美洲的國家。5歲以下的兒童川崎病中發病率最高的是亞洲,日本每年的發病率為265/10萬,韓國為134/10萬,臺灣為69/10萬。此外,位於夏威夷的日裔兒童中川崎病每年發病率與位於日本的兒童相近,這表明宿主遺傳可能影響疾病易感性。
  • 孩子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廈門市兒童醫院感染科卓志強主任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警惕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兒童,是一種以全身中血管病變為主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常見併發症為心臟冠狀動脈擴張和冠脈瘤形成,嚴重者可導致心肌缺血、梗死甚至猝死。
  • 「川崎病」、IL-6:顏寧、張文宏等對話清華免疫學家祁海
    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祁海認為,川崎病的診斷並沒有真正的生物標誌基礎。病毒感染引發川崎病症狀並不奇怪。不過,目前樣本太小,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不過,成人與兒童面對新冠表現出的差異性值得關注。
  • 世界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罕見症候群,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其中部分患兒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際,這種罕見疾病的出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什麼是川崎病?這種罕見兒童綜合症可能與Covid-19相關
    NHS全國兒童和青少年臨床主任Simon Kenny教授在一份聲明中說:謝天謝地,川崎病是非常罕見的,因為目前兒童的嚴重併發症與Covid-19有關,但是重要的是,臨床醫生要知道任何潛在的新出現的聯繫,以便他們能夠給兒童和年輕人迅速正確的治療。
  • 西雅圖發現罕見兒童炎症病例,此前紐約已出現85例,症狀與川崎病...
    它可能導致血管炎症,影響心臟動脈,造成冠狀動脈瘤,甚至是伴隨終生的心臟問題。波特曼說,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是新冠確診患者、抗體檢測呈陽性或有新冠患者接觸史。該病症與川崎病的症狀極為相似,目前仍非常罕見,全美大多數病例都發生在紐約州。
  • 孩子出現了這4種「舌苔」,一定要警惕了!
    舌苔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可以直接通過舌苔情況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態,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幾種異常的舌苔。 (1)舌苔少或幹:如果孩子有發熱狀態或伴有大便乾結、口氣穢濁時,一般舌苔會較少甚至發乾,這一般是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的徵兆,應特別引起注意。
  • 孩子發燒、眼睛紅,你知道可能是這種病嗎?
    其實不是,川崎病是以一名日本醫生的名字命名的疾病,又叫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也許你去一趟兒科急診,就能體會到川崎病並沒有那麼罕見。至於為什麼會得這個病,現在還沒有找到明確原因,可能和感染等有關係。● ● ●它有什麼表現?
  • 高熱不退警惕川崎病
    什麼是川崎病?川崎病可導致血管炎症,主要症狀是發熱以及炎症區域(如,眼、唇、手和足)腫脹發紅,初始症狀可能類似於感冒或胃病,最常見於5歲以下兒童。什麼導致了川崎病?川崎病有何症狀?少數感染COVID-19的患兒也會出現全身性炎症,即「兒童多系統炎症性症候群」,如不及時治療會損壞器官。該病症狀類似於川崎病。有針對川崎病的檢查嗎?
  • 注意警惕「川崎病」!
    但是,著急退燒、要求應用激素等錯誤的做法可能會掩蓋疾病本身的表現,導致診療的延誤,這才是害了寶寶呢! 如果寶寶持續的高熱不退,打針吃藥都不好使,注意警惕「川崎病」!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川崎病治療過程中的小插曲。
  • 別把買草莓不當回事,這幾種草莓別再買了,我也今天才知道!
    別把買草莓不當回事,這幾種草莓別再買了,我也今天才知道!每年的春節前後,正是大棚草莓上市的季節,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草莓的價錢格外便宜,我們這裡又大又紅的草莓才10元一斤,小一點品相差一點的甚至都10元2斤!往年這個時節可都是要四、五十元一斤呢。
  • 用力吸=種草莓,原來草莓印是這麼吻出來的
    種草莓的部位:  一般種草莓常見的部位是胸前、脖子上、肩膀上、背部,臉部和額頭也可以,但是最好不要這樣種草莓,影響外觀。  愛的吻痕就叫做種草莓,為了證明兩人的關係,很多人愛顯擺將可愛的草莓展現出來。可是你知道嗎種草莓也是有技巧的,「種」的不好可是會讓美人生氣哦,特別是對她的五個部位可要小心伺候。
  • 川崎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有一種病,也是在這個季節高發,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誤當感冒治,那可是超兇險的,它就是川崎病。看到「川崎病」這三個字,相信不少家長也是滿腦子問號:這又是什麼?川崎病(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