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持續高熱不退,打針吃藥都不見效?注意警惕「川崎病」!

2020-12-23 齊魯壹點

說到寶寶發熱,尤其是持續高熱,大部分家長都會焦急萬分,往往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寶寶 「消炎、退燒」。但是,著急退燒、要求應用激素等錯誤的做法可能會掩蓋疾病本身的表現,導致診療的延誤,這才是害了寶寶呢! 如果寶寶持續的高熱不退,打針吃藥都不好使,注意警惕「川崎病」!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川崎病治療過程中的小插曲。

這天,家長的質疑聲打破了醫生辦公室的平靜……

「俺孩子是淋巴結炎,咋能是川崎病呢?我從來沒聽說過川崎病?俺孩子的皮疹已經好了,眼睛也沒有昨天那麼紅了,就是身體裡有炎症!你們給我們消炎就行了,非得用什麼蛋白,還嚇唬我們不用的話心臟會出問題,花這麼多錢,有必要嗎?……」

一連串的質疑後,醫生耐心的給家長講解了川崎病的起源、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方案、最新研究進展……最後,家長同意了我們的治療方案,但仍然心存疑慮。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1歲的男童,因「發熱伴頸部淋巴結腫大5天」入院。入院後醫生仔細詢問病史,發現孩子病程中有過皮疹,口唇乾紅、草莓舌、肛周脫皮、四肢末端略硬腫,輔助檢查白細胞、血小板、CRP明顯升高,血沉明顯增快。根據臨床判斷,診斷為「川崎病」,擬予以免疫球蛋白進行治療。家長從來沒有聽說過川崎病,所以不能接受醫生的診斷,經過積極溝通,在家長的質疑聲中進行了積極治療,孩子仍然不幸的出現了心臟併發症。從查出孩子冠狀動脈擴張的那一刻,家長才真正接受了孩子是「川崎病」的事實。

到底什麼是川崎病呢?川崎病有什麼表現、怎麼治療、治療的黃金期是什麼時候呢?

一、什麼是川崎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李磊主任表示,心血管內科川崎病是由日本的兒科醫師川崎富作於1967年首次報告的,又稱為 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見下圖)。全世界均有發病,以亞洲為主。80%為5歲以下,平均發病年齡1.5歲,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1.5倍。

該病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 高燒不退,沒有經驗的人很容易忽略。但作為父母的我們,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我們也不能忽視。

川崎病的臨床表現:1.發熱:持續5天以上或更長,達39-40 0C。2.雙眼球結合膜充血,無膿性分泌物。(就像小白兔的紅眼睛一樣) 3.口唇及口腔黏膜充血,楊梅舌,唇皸裂。4.掌蹠紅斑,肢端硬性水腫,恢復期指趾端膜狀脫皮,重者指趾甲可脫落。 5.多形性皮疹,瀰漫性紅斑,肛周紅斑和脫皮。6.頸淋巴結腫大,單側或雙側,直徑大於1.5釐米。 7. 卡介苗接種處紅腫。8.其他:無菌性腦膜炎,消化道症狀,心血管表現等。

注意:不是每個川崎病的孩子都會出現以上表現哦,至於川崎病應該怎麼診斷就交給專業的醫生吧,作為家長您只需要在發現孩子有以上表現時將孩子帶到專業醫生面前!

二、川崎病如何治療?

靜脈注射大劑量免疫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

當然,對治療不敏感的,或者病情複雜的患兒還有其他治療措施奧!

三、免疫球蛋白什麼時候應用比較好呢?

黃金治療時間一般認為是發病的10天之內,若錯過了這段時期或者誤診,常出現心臟損傷,比如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等。

川崎病會傳染嗎?

不會

五、川崎病出院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1.按時吃藥:

出院後一定要遵從出院醫囑,按時口服藥。同時在寶寶服藥期間要注意觀察寶寶有無出血點,一定要避免磕碰。

2.定期複查:

大部分孩子在出院後的第1、3、6月和1-2年需要回院複查心臟彩超、心電圖等;但病情不同,每個孩子的隨訪方案也不同,具體由主治醫師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來定。

3.有些疫苗不能接種:

應用丙種球蛋白的寶寶在11個月內不宜進行麻疹、風疹、腮腺炎等疫苗的接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王昆)

相關焦點

  • 高熱不退警惕川崎病
    所謂川崎病,(又名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最早發現並進行研究這個疾病的是一位日本名叫川崎的醫生(今年去世),所以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兒童疾病。對於兒童來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給寶寶及家庭代來困擾。
  • 寶寶發熱總不退 小心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寶寶發熱總不退?小心是川崎病
    2歲的奇奇發燒三天了,剛開始爸爸媽媽以為他就是感冒了,也沒帶他去醫院,眼看著三天了還不退燒,心裡有些著急了,就帶他去社區醫院兒科門診看一看。醫生給孩子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嗓子有點紅,其他沒有異常,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孩子開了一些退熱藥和抗病毒藥,就讓他們回家吃藥觀察了。
  • 孩子反覆發熱需警惕川崎病
    部分家長反映寶寶持續發熱,給予退熱藥、感冒藥後體溫仍反覆;口服或靜滴抗生素,症狀也無改善,熱程甚至長達5天以上。廈門市兒童醫院感染科卓志強主任提醒:反覆高熱不一定是單純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警惕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兒童,是一種以全身中血管病變為主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常見併發症為心臟冠狀動脈擴張和冠脈瘤形成,嚴重者可導致心肌缺血、梗死甚至猝死。
  • 孩子得一次川崎病就夠了
    主要是因為這種病,比較罕見,很多媽媽可能不知道。所以,科大大希望:看到的媽媽,都能看完,並且轉發出去。它就是——川崎病!這種病與感冒相似度極高,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且發病急。發病初期,寶寶常伴隨著高熱,有時候甚至連醫生都誤診。
  • 注意與川崎病鑑別!
    注意與川崎病鑑別!川崎病最主要的危害不是急性期的高熱不退、皮疹、口唇皸裂等表現,主要還是它對心血管的損害,特別是冠狀動脈。如果能夠做到早期診斷,規範治療和隨訪,大多數川崎病患兒的預後還是不錯的。因為川崎病會造成冠狀動脈病變,形成冠脈瘤危及患兒生命,且與新冠肺炎的治療有顯著的不同,所以要高度警惕。因此,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出現「川崎病樣症狀」或者對於危重症患兒,應儘早使用免疫球蛋白,以減少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發生。
  • 川崎病很像感冒,但會嚴重損傷心臟,5歲以下兒童易中招
    隨著氣溫降低,感冒、發燒、咳嗽又一波接一波來襲,不少娃娃都中招倒下。有一種病,也是在這個季節高發,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誤當感冒治,那可是超兇險的,它就是川崎病。看到「川崎病」這三個字,相信不少家長也是滿腦子問號:這又是什麼?
  • 高熱不退,起紅疹!順德4個月大寶寶患上這種世界罕見病
    兒科團隊沉著冷靜,根據病情變化及實驗室報告,謹慎判斷病情,精細調整治療方案,及時準確地執行診療措施……搶救工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入院2小時後,患兒病情稍為穩定,心率下降至150-160次/分,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3秒,血壓上升。雖然搶救仍在持續,但醫護和家屬的面前看到了希望,團隊成員吊著的心稍微放下了些。
  • 不打針少吃藥,治好寶寶常見病!孫儷這個秘密武器每個家庭都可以有
    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生病是無法避免的事。但太多小病動不動就上醫院,對孩子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都說藥補不如食補,小孩子天性不愛吃藥,家長餵藥也困難。、吃藥打針的副作用。食材都是日常生活常見的材料,只需要花極少錢就可以買到。配合小兒推拿,讓你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就可以治好孩子的病。沒有副作用:教會媽媽製作簡單有效、不傷皮膚、沒有副作用的外敷方。
  • 孩子有一種發燒無需治療,很多家長不知道
    如果孩子得了幼兒急疹,很多年輕的父母通常會受到3次驚嚇:  1.首先是因為寶寶突發高熱而受到驚嚇;  2.因高熱持續兩三天仍退不下來而感到害怕,很多家長在這個階段就因受不了內心的煎熬和恐慌,而帶孩子去醫院掛點滴了;  3.在兩三天裡,孩子的燒退了,又熱起來,如此反覆,家長可能已經迫不及待換了幾個醫生給孩子看病
  • 寶寶有擦不完的鼻涕還鼻塞?如果是這3種情況,暫時不用吃藥打針
    當媽的看著孩子這樣也十分心疼:鼻涕控制不住地往下流,老用衛生紙擦滑滑嫩嫩的皮膚都變紅了,這還是白天寶寶不睡覺鼻涕能流出來。到晚上更受罪,真真切切能感受到孩子鼻塞睡覺總呼呼響……雖然孩子流鼻涕和鼻塞是小毛病,但娃的不舒服,寶媽們恨不得替代他受罪。
  • 手足口、幼兒急疹、水痘、風疹、川崎病……看圖識別不同皮疹
    今天我們請來了唐教清博士,針對這些常見的發燒出疹疾病好好說一說,哪些病會發燒出疹,需不需要去醫院,這一篇都講清楚。一般情況下,孩子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如果發現寶寶高熱不退、煩躁、出現抽搐或其他症狀,建議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0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於 8 月以上嬰兒及 7 歲以下兒童。
  • 不刻意吃退奶物、不打針的自然退奶派
    基本上我是不刻意吃退奶物、不打針的自然退奶派 雖然這樣退光的時間會拉比較長,但也比較溫和 決定退奶後,我選擇用擠奶代替親餵的方式 因為這樣更容易操控泌乳量 閒話不多說,幾個小原則分享給大家參考囉
  • 不打針不吃藥,感冒發燒30分鐘搞定
    不打針不吃藥,感冒發燒30分鐘搞定。我是上醫排毒的創始人鍾順芝,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搞定感冒發燒只要30分鐘,不用不打針,不吃藥,不吊瓶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感冒發燒,絕大多數人感冒發燒,要麼去藥店買點藥物或者去醫院裡面打點滴來解決。
  • 童年時光三駕馬車,少打針少吃藥,增強寶寶抵抗力
    他們認為:與其等寶寶感冒發燒嚴重後,給他打針吃藥,受到抗生素的危害,或者在醫院就診時,擔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還不如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科學的營養補充,幫助寶寶提高自身抵抗力,減少感冒機率。我們以天貓為切入點,試圖搜索,在增強抵抗力、抗感冒這一方面,究竟媽媽們最親睞的是哪個品牌?經過層層篩選、比對後,我們發現,有6萬中國醫生家庭都選擇了童年時光「三駕馬車」。
  • 寶寶發燒!你敢不就醫?中外媽媽誰對•誰錯?
    這樣的氣候被稱之為倒春寒,寶寶很容易感冒發燒,令媽媽們傷透腦筋。孩子發燒,是吃藥打針還是淡定處理呢?看看中西方媽媽的不同處理方式吧。寶寶感冒發熱,真正需要輸液的是極少數。因為絕大部分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對病毒沒有特效藥,而且病毒感冒本身有「自限性」,其發生、發展、消退都有一個過程,不輸液也會好,輸液並不見得會好得更快些。
  • 寶寶高燒不退,警惕幼兒急疹!兒科醫生教你5招,輕鬆應對!
    寶寶發燒的原因有很多,普通的發燒吃些藥物就可以控制住,孩子一旦高燒不退,或者是退燒藥的藥效過了又開始發燒,反覆無常,一定要引起家長重視。寶寶很可能是患有急疹了,這種疾病在幼兒中最為常見,大多發生在6-18個月的寶寶,2周歲以後就很少見了。
  • 【弧刃針精英病例分享】頭暈頭痛3年多,不住院、不打針、不吃藥也...
    後來經朋友介紹,來到了扶溝縣中醫院疼痛科找桑躍東大夫就診,未住院,未打針,未吃藥,給予弧刃針治療,一分鐘,三針,當場見效。頭痛頭暈馬上緩解百分之八十,二次治療後完全康復。 患者的一次次鼓勵和信任,也必將督促著我們醫生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不忘初心,在做好醫務人員的本職工作的同時,用真心為病人緩解痛苦,做人民最堅強的後盾。 桑躍東,主治醫師,中華正骨人才協會理事,河南省康復醫學會周口骨科分會委員。
  • 萊西寶媽寶爸需警惕!近期高發!8個月寶寶高熱、腹瀉!嚴重可能腸穿孔!
    7月裡的一天,8個月大的小夏(化名)忽然出現高熱、頻繁腹瀉,大便一天10多次,寶寶的「便便」有膿血?家長們小心這種夏季高發傳染病寶寶出現的這些症狀,可嚇壞了小夏媽媽,趕忙帶著孩子到青島婦兒醫院感染門診就診,接診醫生查體時發現孩子已嚴重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