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名單公布清河南...

2020-12-19 瀟湘晨報

(記者周林 通訊員任志友)日前,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發布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全國161個縣(市、區)被認定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我市清河縣、南和區、臨西縣榜上有名。

清河縣域經濟發達,特色經濟為羊絨製品,被譽為「中國羊絨之都」,是世界最大的羊絨及羊絨製品集散地。近年來,清河縣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通過政府引導以及合作社、大戶帶動的模式,利用暖棚等農業設施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種植,產品暢銷北京、山東等地。設施農業讓種植戶變「冬閒」為「冬忙」,有效帶動農民增收。

南和區近年來打造了農業嘉年華、健康食品、寵物食品「一農兩食」三個全鏈條產業,培育了五個全國第一:寵物食品佔全國產銷量的60%,是全國最大的寵物食品生產基地;金沙河掛麵產銷量連續11年全國第一;南和金米獲評「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農業嘉年華是全國首家集休閒觀光農業、設施農業、農用工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

臨西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優質糧棉基地縣、全國綠化百佳縣。近年來依託糧棉、蔬菜、養殖基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規劃建設了光明生物科技、東留善固、搖鞍鎮、朗禾等4個現代農業園區,培育了美的客食品、東苑農業、旺多牧業等12家省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東苑草菇被認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全縣菌菇年產總量達11萬噸,成為「菌菇之鄉」。

【來源:邢臺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山東沂南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2020年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名單,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成功入列。示範縣的創建,為下一步推進該縣兩全兩高農機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沂南縣高度重視農機化工作,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程機械化進程快速推進,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
  • 濮陽市臺前成功創建全國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12月8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濮陽市臺前縣榜上有名。  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由農業農村部對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的耕、種、管、收、秸稈利用和烘乾等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率、全程機械化推進組織、保障措施等進行系統評價,達到考核評價指標方可入選。臺前縣是繼清豐縣、南樂縣、華龍區之後,濮陽市第4個成功創建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的縣(區)。
  • 全國示範名單來了!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公布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 區)名單的通知,其中,甘肅5地入選。在各地擇優申報、省級初評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現場抽查、專家審核複評和網上公示,決定認定北京市昌平區等161個縣(市、區)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現予以公布。
  • 射陽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獲農業農村部表彰
    中國江蘇網1月9日鹽城訊 近年來,射陽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緊緊圍繞「優結構、補短板、升技術、強組織、促整體、上水平」發展目標,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鎮和示範片創建為切入點,深入開展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創建,有力推動了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 邢臺3地要成全國示範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近日公示了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名單,經省級初評推薦、專家評審等環節,全國161個縣(市、區)擬被認定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9個縣(區)榜上有名↓↓↓河北入選名單曲周縣清河縣
  • 麒麟區:農作物耕種收割還是這些「鐵牛」靠譜
    近年來,曲靖市麒麟區結合區域地形為山地丘陵的特點,因地制宜,以示範區創建為輻射帶動,大力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培育壯大農機服務組織,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9年12月,麒麟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榜單。
  • 招遠積極爭創全省第二批「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
    膠東在線7月7日訊(通訊員 王嵐) 為推進全市「全程全面、高質高效」(以下簡稱「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2020年成功爭創全省第二批「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煙臺招遠市政府高度重視,結合全市整體情況,出臺《關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
  • 啥是「全程機械化」?來這裡看看,56臺農機各顯神通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紅濤 8月27日,全省「三秋」農機化生產暨全程機械化推進現場會在民權縣召開。在位於黃河故道的民權林場野崗分場現場演示中,來自省內外25個農機生產企業的5大類15個品目56臺機具同臺競技,一展雄風,演示涵蓋玉米籽粒機收、花生機收、大豆機收、穀子機收、植保服務等多個作業項目,向在場的近千人展示了耕、種、收、管等農業生產環節的最新技術、最新設備,不斷推進我省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 沃野香裡話豐年 普洱實現糧食連續17年增產
    西盟佤族自治縣中課鎮窩籠村一組村民尼養笑得合不攏嘴,「現在日子好過了,種地基本不花錢,政府還會發放各種惠農補貼。」他還告訴記者,從前是沒得吃,現在是吃不完。據了解,普洱市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守耕地「紅線」,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劃定了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資金;切實加大糧食生產投入支持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糧食生產條件,不斷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 線上線下相結合推進生產機械化 各地堅持防疫春耕兩手抓兩不誤
    同時積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有效方式,組織農機投入春耕生產,做到防疫、春耕兩手抓。2020-03-09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當前,我國正由南向北進入冬油菜、冬小麥田管作業時期,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利用線上服務平臺指導機械檢修保養,指導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利用無人機、噴杆噴霧機等植保機械分時、有序下田,為夏季生產及糧食豐收打好基礎。
  • 農業農村部專家到柳州市開展甘蔗機械化收穫對比試驗
    2020年12月22-23日,由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教授、農業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成員劉慶庭教授,廣西大學教授、一刀斬整杆甘蔗原料壓榨試驗設計技術團隊負責人鄧立高教授,自治區農機化服務中心科技推广部黃嚴副部長組成的專家組到我市開展甘蔗機械化收穫對比試驗。
  • 提升青山顏值實現金山價值 湖北創建兩山示範縣
    提升青山顏值實現金山價值 湖北創建兩山示範縣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2日 08:54 來源:湖北日報 >  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實現金山銀山價值  湖北創建「兩山」示範縣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12月18日,我省公布14個縣(市、區)名單,正式啟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簡稱「兩山」)示範縣創建工作。
  • 2020年解放軍才剛實現機械化?80年代還在養馬拉車
    實現機械化,意味著什麼?從此再不靠腿跑了11月26日,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提到,「通過長期努力,我軍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也已取得重大進展。」這一表述,是解放軍實現機械化的官宣。
  • 北辛莊村:機械化助力農業生產
    而如今,北辛莊村的農作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用農機代替人力進行耕種,充分發揮機械化優勢,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村民們的春耕工作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走進北辛莊村的田間,北新莊村的村支書王文寶正在與其他幾位村民用播種機播種,王文寶告訴我們,購買一輛播種機需要5400元,國家還會對村民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所以村裡大部分的村民家裡都購進了農機,對於為數不多的幾戶沒有機器的人家,王文寶也會開著自己的機器幫他們種,他還表示現在的機械化就是有優勢、省事。
  • 濟寧一地入選「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
    近日,《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面向中國縣域基層行政單位,開創「百縣榜單工程」,展現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輝煌成就,創建中國縣域發展的綜合測評體系,推出「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範縣市」榜單,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位列前十
  • 國防部謙虛:我軍已基本實現機械化!陸軍「天下第一」還遠遠不夠
    環球網11月27日報導稱,在26日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大校透露,解放軍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表態,標誌著官方首次承認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全面進入機械化時代,並開始向著信息化大步邁進。
  • 2020年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招聘公告
    2020年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12人。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截止日期:2020年03月31日。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2020年度春季科研崗位招聘公告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建所歷史可追溯到1934年中央農業實驗所植物病蟲害系與中央棉產改進所合作成立的病蟲機械實驗室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