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以說是滴滴出行被「水逆」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滴滴出行所存在的各種隱患逐漸被大面積暴露出來,特別是在順風車這一業務板塊兒上,雖然,滴滴方面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整,但是這些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甚至很大一部分人因此而選擇放棄使用滴滴出行。然而,從滴滴的事件裡,有很多問題是值得我們去思考,並從中吸取教訓的。
首先,順風車業務是「事故高發」板塊,但是,這種模式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便利,特別是在經濟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它是一種「雙贏」的做法。不過,這種模式背後的風險,2018年,想必大家也看的清清楚楚。然而,順風車這一項業務會退出市場嗎?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滴滴出行曾經的類似於「壟斷」的地位的下降,導致了它的競爭對手在這一項業務上不斷發力,盡最大可能的瓜分市場。比如,嘀嗒出行,高德打車(很快下線),哈囉出行等等。
說起哈囉出行,估計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哈羅單車了,講真的,共享單車那麼多,哈羅單車算是其中比較低調的存在了,但是低調卻並不就意味著不行,這麼說吧,現在在路上,除了摩拜單車,就是小藍車了,而且數量還不少,這說明大家對於哈羅單車還是比較信任的。作為阿里系的一員,哈羅可謂是厚積薄發,12 月 27 日,哈囉出行在手機應用上線順風車功能,雖然,目前該功能還未正式開始向普通用戶開放,還只是處在招募車主的階段中,而且只有兩個城市進行車主招募:成都和上海,但是,這並不妨礙大家的熱情,要知道,目前順風車這一塊兒真的是非常「蕭條」,哈羅的入局是否會打破當前的僵局,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畢竟,比起順風車,隨意的「拼車」也許更加危險。
在大多數人都在鼓吹的行業寒冬的背景下,從哈羅單車的一系列操作下來看,似乎並未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還有「逆風生長」的趨勢,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哈羅單車也許會成為順風車行業的一個突破口,換句話說,哈羅單車有望趕超滴滴出行。只是,如果順風車業務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被解決的話,哈羅出行即便是成功「逆襲」,也是不能長久的,因此,如何徹底有效的解決那些問題,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