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留聲機和唱片傳到中國,在中國唱片業,是歷史性的進步

2020-12-24 念舊也回不到曾經

十九世紀末,留聲機和唱片一路從外洋傳入中國。早先,國人把留聲機叫做「唱戲」,把唱片叫做「戲片」。上世紀20年代,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大城市播送電臺逐步鼓起,藉助播送的氣力,唱片的收聽人數不息增添,社會影響也日趨擴充。在中國唱片工業完成產業化的過程當中,上海已成為天下唱片出產和刊行中央。我國唱片的內容在產業化和市場化的後臺下也有了龐大打破。

在20年代末,一種名為「時期歌曲」的當代風行歌曲成為都會風行文明的新形式,打破了歌劇長時間獨霸唱片的場合排場。中國唱片從留聲機到播送唱片,履歷了社會化和產業化的浸禮,迎來了曲折的進展進程。

第一部分、唱片的角色轉換

二十世紀初,當唱片和留聲機方才傳入中國時,就被看成「唱戲機械」,引起了中國大眾的極大樂趣。一九一七年,上海西方百代唱片廠投產,中國從此開端自行創造唱片。自此當前,英、美等國資源前後在中國投資唱片業。抗戰前夜,中國唱片業每一年生產出幾十萬張唱片,唱片作為一種文娛對象,其社會影響力也日趨擴充。

因為唱片是留聲機的附屬品,所以其應用局限較小,普及率較低。然則,自20世紀20年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無線電臺開端播音以後,播送奇蹟進展敏捷。播送業的進展,使唱片的運氣發生了改變。灌音在播送節目中所佔的比重已跨越總播音時候的15%,在播送節目中的位置日趨首要。

電臺鼓起後,收音機收聽唱片的人越來越多,無線電收音機的銷量一起走高。截止到1935年,僅上海地域就有6.8百萬部收音機在電信局掛號立案。一九三五年,英國電子音樂工業無限公司寫信給人民當局電信局,請求滬上各電臺每個月與英國的唱片公司籤定特地和談,經由和談的唱片才能在電臺播放。

一天的唱片播送不克不及跨越3小時。如許,一般大眾就不能更方便地應用電臺收聽唱片音樂,為唱片的振興奠基了根底。

自電子灌音手藝問世以來,外洋的大唱片公司都在把這一手藝應用到唱片生產中。電灌音鋼針細紋唱片,聲音更清脆動聽,且價錢昂貴。一九二八年,由百代唱片製造的音樂劇《毛毛雨》的問世,宣告了「時期之歌」的降生,預示著以歌劇為代表的唱片內容將產生偉大的變遷。各唱片公司紛紜轉變謀劃目標,以錄製《時期之歌》為主。這首「時期歌曲」在唱片市場迴響熱鬧,是以越來越多的人經由過程唱片來讚賞美好的音樂。

第二部分,民國時代京劇灌音的灌制與製造

民國唱片業分為三個部分:節目下遊的開闢、製作和出書;節目中遊的工業化出產;下流的唱片刊行販賣。這一產業鏈,實際上是外洋唱片公司灌制、出產、販賣唱片的體式格局在中國實現的「外鄉」複製。哪一個唱片公司能在中國最大水平的「本土化」,就可以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導者。

1908年法國人樂浜生在上海創立了民國唱片業的領頭羊百代。一九一七年,百代唱片公司成立,並開端製造粗紋唱片,第一張由中邦本土創造的唱片就誕生了。在中國唱片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龐大前進。

早些時間,唱片收錄時候一般為2-4分鐘,因為時候的限定和錄音進程的嚴峻請求,灌錄者不克不及像舞臺上的人那樣,縱情地展示他們的技術和才幹。在百代唱片公司,譚鑫培初次錄製了《洪羊洞》和《賣馬》,時長為3分半鐘,唱到最初一句,唱片便告一段落。

與之相比,梅蘭芳灌片則是至關當真,事前做好充沛的預備,非但對唱段的抉擇有經心的構想,對文句、唱腔也有適量的部署,力圖演出時候在三分十五秒左右,以饜足唱片錄製的需求。假如過了或不克不及過,就把胡琴過門和鑼鼓聲的時候延伸或收縮。是以他的唱片銷售量最高。

伴隨著唱片對歌劇的傳布感化越來越大,許多名伶也自動請求唱片公司給他們灌制唱片,以進步本人的影響力。《十八張半》由余叔巖錄製,是京劇唱片史上的經典之作。在灌錄以前,餘叔巖對唱片的預備異常當真,是以他可以或許在百代唱片公司一次灌錄六張唱片,卻沒有一張需求屢次灌錄,這是極端艱苦的。

世界上第一個電話筒誕生於1925年,起初被唱片公司用來錄製唱片,並開端進入電灌音時期。電聲灌音的好處首先是能夠將聲音錄製得更傳神,使之還原,頻次呼應局限更寬,使唱片的音質大大進步。

相關焦點

  • 三件改變了世界,你不能不知道的發明:音響,留聲機和電子合成器
    今天鍵盤中國論壇找了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關於三件改變了世界,你不能不知道的發明:音響,留聲機和電子合成器,內容網絡收集如有不對歡迎指正讓大家添加入庫吧。★因為留聲機,我們才開始重視原唱。曾幾何時,世上只有現場演奏十九世紀的古典音樂中,一些交響曲的鋼琴四手聯彈改編作品非常流行。貝多芬、莫扎特等維也納經典,紛紛被改成在鋼琴上演奏,一首交響曲還出現了好幾個版本。想像一下你活在十九世紀:晚上在家中想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有什麼方法?除了自己演奏樂器外,十九世紀或以前的人,沒有辦法令聲音重現。
  • 120年,從上海走向全國,黑膠唱片有多美?來這個展看看!
    1877年,大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唱筒式留聲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聲音記錄和播放設備;1887年,德裔美國人埃米爾·伯林納發明了唱盤式唱機和相應的唱片,這讓大規模生產唱片成為可能;1917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建成,第一張「中國製造」的唱片在此誕生,從而拉開了中國唱片業的發展序幕
  • 中國百年唱片歷史的見證者——衡山路811號
    直到20年代末,一首琅琅上口的情歌小調在街頭巷尾交口傳唱,不僅拉開了中國流行歌壇的序幕,也把唱片業推上了另一個頂峰。 這首小調名為《毛毛雨》,詞曲作者黎錦暉,演唱者是他的女兒黎明暉。百代公司為其錄製的唱片現在依然留存,曲調簡單,歌詞也頗為通俗:「毛毛雨下個不停,微微風吹個不停。微風細雨柳青青,哎喲喲柳青青。
  •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的時候又沒有唱片,他把聲音錄哪兒了?
    在唱片之前,存儲聲音的介質是蠟質圓筒(wax cylinders)。埃裡克•B•門羅(Eric B. Monroe)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一位化學家,他致力於研究這種最早期的聲音存儲介質,了解它們是如何老化降解的。
  • 手稿| 蘊史留聲老唱片
    愛迪生派則創立了貝爾公司、美國哥倫比亞唱公司(CBS公司)和英國哥倫比亞公司。全球留聲機和蝶形唱片產業迅速興旺起來。 中國的唱片 中國的唱片產業起步較晚,直到清光緒末年,隨著留聲機和攝影同時傳入我國,中國才有了唱片。
  • 懷舊:中國內地唱片業最發達的時代,流行歌曲從廣州開始走向全國
    中國唱片業的起步時間往前推至一百多年前的1904年,這一年,中國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唱片。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張唱片:京劇《舉鼎觀畫》,由勝利唱片公司灌制,它被視為中國唱片事業開始起步的象徵。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能力生產唱片,採用的是在中國錄音,然後送往國外製成唱片,再返回中國銷售
  • 【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
    《留聲機》以全球著名唱片品牌的最新發行、錄音史上最經典錄音、國際古典樂壇新聞、最偉大的音樂家及音樂歷史事件等作為著眼點,對國際古典樂壇進行全方位報導。其中分量最重的Review(品鑑)堪稱業界權威,每期包括有超過上百款唱片、DVD、音響器材和書評,均由歐美資深樂評家執筆。
  • 十九世紀的娛樂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一種用來放送唱片錄音的電動設備,叫留聲機。後來他經過改進,可以用接有軟管的耳機收聽。1895年12月28日。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等機器,盧米埃爾兄弟在此基礎上探索,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開始第一次公開售票。
  • 中國唱片業興衰史:90年代廣州在流行樂壇王者般存在,成永遠記憶
    中國唱片業的起步時間往前推至一百多年前的1904年,這一年,中國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唱片。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張唱片:京劇《舉鼎觀畫》,由勝利唱片公司灌制,它被視為中國唱片事業開始起步的象徵。1930年,由廣東人主導的「新月」成立,它除了錄製大量廣東音樂外,還為中國初期的電影音樂貢獻了一份力量。1930年問世的中國第一部配音有聲片《野草閒花》所用的唱片,即是由「新月」錄製的。時至1930年,上海灘大小唱片公司已達30餘家,唱片業的市場競爭開始變得激烈,但在當時的唱片業,具有龍頭地位的只有百代唱片一家。
  • 中國唱片業興衰史:90年代廣州在流行樂壇王者般存在,成永遠記憶
    中國唱片業的起步 時間往前推至一百多年前的1904年,這一年,中國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唱片。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張唱片:京劇《舉鼎觀畫》,由勝利唱片公司灌制,它被視為中國唱片事業開始起步的象徵。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能力生產唱片,採用的是在中國錄音,然後送往國外製成唱片,再返回中國銷售。
  • 【世界著名歌劇《卡門》中國首演歷史性文獻圖片資料即將首次面世】
    它就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歌劇作曲家比柴(Georges Bizet)的著名劇作,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卡門》。這是《卡門》歷史上第一次亮相中國。隨行而去的法國主流媒體,回來之後也不吝筆墨,竭盡溢美之詞,稱之為「一場凱旋般的勝利」,「成就之大難以置信」,「一次輝煌而歷史性的演出」,等等。歌劇《卡門》的製作,是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央歌劇院甚至是全國歌劇領域裡第一部西方經典歌劇的新製作,並且是中國首次與外國聯合製作,完全採用了歐洲歌劇製作的流程。《卡門》從此成為中央歌劇院最經典的西洋歌劇保留劇目之一。
  • 留聲機2018年度最佳管弦樂團提名及唱片精選
    年5月,世界著名樂團錄製發行的傑出唱片,《留聲機》雜誌推薦提名以下八個樂團包括交響樂團和古樂團,作為留聲機年度樂團的入圍名單。他們所演繹的十九世紀中葉古典音樂,一直是輝煌的聆聽體驗——冰火相融鍛造出的演奏風格,性格真實、氣勢恢宏、令人印象深刻。
  • 愛迪生的留聲機發明
    在1878年的春天,愛迪生通過他的留聲機出現在公眾面前令人眼花繚亂,用於錄製人們說話,唱歌,甚至演奏樂器。很難想像聲音的錄音是多麼令人震驚。有關時間的報紙報導描述了迷人的聽眾。很快就能清楚地看到錄製聲音的能力可能改變世界。在一些分心和一些失誤之後,愛迪生最終建立了一家創建和銷售唱片的公司,主要是發明唱片公司。他的產品使得任何家庭都可以聽到專業品質的音樂。
  • 香港唱片金鐘店結業 時代巨輪下唱片業還有未來嗎?
    近年隨著數位音樂的流行,唱片行越來越少。曾經留意香港唱片的梁先生也坦言不覺得可惜,因為時代遲早都會變。對於現在數位音樂的盛行,梁先生指這是全世界的趨勢,他說:重要的是內容而不是載體。他舉例指,雖然光碟隨著時代改變慢慢成為歷史,但科技的進步也讓電影的畫面變得越來越精美,「每一個年代都一樣,最重要的是內容的質素」。只希望好的音樂和電影可以保存。
  • 華納音樂上市 唱片業找尋「失去的十年」
    在這種格格不入又充滿誇張的戲劇效果之下,華納音樂試圖用最直觀的數字和最顯而易見的實力重新殺回資本市場。這樁美股上半年最光鮮亮麗的IPO,意義絕不止於華納,背後是近十年暗淡後終於見光的唱片業。下一個十年,「華納們」的新故事藏在流媒體裡。後者給了唱片業翻身的資本,但無形之中也成了唱片業揮之不去的枷鎖。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全局性、歷史性意義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堅定戰略自信 增強戰略指導 促進戰略展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全局性、歷史性意義  作者:高祖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十九世紀末的上海公共樂團
    二十世紀前半葉,在大型客船停泊的都市,都可以看到菲律賓音樂家的身影。他們從馬尼拉到香港、上海、神戶、橫濱,大力傳播爵士樂。菲律賓音樂家的演奏及他們帶來的樂器、樂譜與唱片等,給東亞音樂界帶來不小的影響。新樂團的定位是面向「公眾」1879年,上海公共租界由樂團委員會推動,與菲律賓音樂家締結了契約。
  • 百代唱片刻錄中國的百年沉浮
    百代唱片刻錄中國的百年沉浮文/國家歷史特約 葛濤 百代唱片封套,中央是不變的Pathe標誌和雄雞。圖圖/葛濤   「當代名歌全歸百代,影壇俊儘是一家」。由「小叫天」到黎明暉,由「夜來香」到《我們要與時間賽跑》,「百代」用唱片刻錄了中國百年。  上海是中國最早引進留聲機與唱片的口岸之一。根據目前可知的史料記載,中國本土最早的唱片錄音於1903年3月中旬在上海完成。1902年9月,英國留聲機公司派遣弗雷德·蓋斯堡前往印度、東南亞、中國、日本進行唱片錄音。
  • 有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澹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香港會總裁馮添枝在此前接受《明報》採訪時說,1989 年香港唱片的本地銷售額在 25 億港元,其中 65%-70% 都是本土出品,出口銷售額在 10 億港元。卡拉 ok 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唱片業的發展。刊發在《明報》2006 年 6 月 25 日的一篇文章回憶了 80 年代遍布在香港的唱片店。包括四海衝印唱片店、亨利唱片公司、偉倫唱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