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改變了世界,你不能不知道的發明:音響,留聲機和電子合成器

2021-02-25 上和弦

很多小夥伴們從事了一輩子音樂事業,但是對聲音的源頭開始發明了解不多,我想這樣是不行的。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關於聲音的歷史,雖然好像沒有多大作用對你的作品成效,但是起碼能擴展你的世界觀,可以漲漲姿勢。

今天鍵盤中國論壇找了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關於三件改變了世界,你不能不知道的發明:音響,留聲機和電子合成器,內容網絡收集如有不對歡迎指正讓大家添加入庫吧。


發明年份:1874年

發明者:恩斯特・西門子(Ernst W. Siemens,1816-1892)

★由擴音器到聲音設計。

★聲效不用再靠即場製造,更可任意調整!

一切從擴音器開始:

在十九世紀末,德國發明家西門子已提出了擴音器的雛形——一個配以牽牛花狀喇叭、以電能製造聲音的裝置。不過首個劇場使用的音響系統,則要等到幾十年後才出現。紐約百老匯的卡比杜戲院於1935年安裝了首個標準劇場音響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播放載有預錄聲效的黑膠碟,如狗吠聲、蒸氣火車聲以及間場音樂等等。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便是首批開始使用預錄聲效的導演之一。

五十年代,用來播放劇場聲效及音樂的黑膠碟被錄音帶取代。雖然當時很多曾在好萊塢工作的導演想在劇場做到類似電影的聲效,但因錄音帶素質實在太差而不成功。同時,當時由於劇場音響技術複雜又不可靠,以致聲音設計經常被人忽略。當時一齣戲劇的聲音通常都是由舞臺監督安排,演出時則由舞臺技術員執行。直到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間,才陸續出現專門負責設計音樂及聲效的職位——「聲音設計師」。

在音響系統出現之前,劇場都要靠樂手現場演奏音樂,在後臺即場製造各種聲效:雷聲是搖晃鐵片的聲音、雨聲是小圓珠在盤內碰撞的聲音、風聲則是畫布與木片滾筒摩擦的聲音……不過,自從音響系統進駐劇院,劇場製作便能夠使用預先錄製的聲音,甚至加強某些音效或音樂,而非必須靠即場演奏音樂及聲效。要播放預錄的聲音,抑或找樂隊來現場演繹,任由導演自由選擇。另外,通過音響系統,人們能夠在聲音傳到觀眾耳中之前,先處理並調節聲音的素質。以演唱會為例,從咪高峰到擴音器之間,聲音會先經過即時處理和作平衡調整步驟,故此我們聽到的聲音就更佳了。

到了九十年代,隨著CD、MD、數字錄音帶等數字錄播設備出現並愈來愈完善,聲音設計師的工作就變得更加靈活,能夠控制的東西也更多。透過聲音設計,聲音對作品的影響也愈來愈大。透過現代聲音處理及聲效剪接的技術,他們能夠創造一些本來不存在的超現實聲效及音樂,為觀眾建構起前所未有的感覺與想像,藉此營造演出的氛圍與空間。

發明年份:1877年

發明者:湯馬士・愛迪生(Thomas Edison,1847-1931)

★留聲機如何改變人們聽音樂的習慣?

★錄音回放可不是件易事!

★因為留聲機,我們才開始重視原唱。

曾幾何時,世上只有現場演奏

十九世紀的古典音樂中,一些交響曲的鋼琴四手聯彈改編作品非常流行。貝多芬、莫扎特等維也納經典,紛紛被改成在鋼琴上演奏,一首交響曲還出現了好幾個版本。想像一下你活在十九世紀:晚上在家中想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有什麼方法?除了自己演奏樂器外,十九世紀或以前的人,沒有辦法令聲音重現。要聽音樂,就得找人彈。

留聲機的出現,把這種欣賞音樂的方式徹底改變。留聲機出現以前,所有音樂都是現場演奏的,聽到聲音的同時,總會見到樂手和演唱者,聲畫合一。然而留聲機能把聲音保留,擇時擇地重現,所以我們現在就有所謂現場與錄音的分別。

發明留聲機的人,普遍認為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其實,在愛迪生的留聲機於1877年面世前,已經有不同的發明家嘗試把聲音紀錄下來。1857年,法國的排字工人迪馬丁維爾發明了一個紀錄儀,把聲波紀錄在紙上,還在法國申請了專利。可是,這個發明最大的弊病,竟然就是只能紀錄,不能播放!當時紀錄下來的聲波,要到2008年才被科學家重現,原來是一首法國民歌。這種只能紀錄,不能播放的機器,當然未能普及。

一句「瑪莉有隻小綿羊」,留聲機誕生了

其實聲音回放的技術早在十九世紀已經出現。電話能把聲音由一端傳到遙遠的一端,其原理就是將聲波轉變成電訊信號,以銅線傳到遠處,然後將信號還原成聲音。愛迪生本來的意思,是紀錄電話傳送聲音的過程。所以留聲機的出現,可以說是無心插柳。

雖然如此,愛迪生的確解決了一個重要的難題,就是如何把錄音準確重現。錄音時,他把針放在滾動的圓筒上(如錫箔、蠟筒),當聲音振動薄膜,電磁鐵便會依據振動強弱按壓指針,造成深淺不一的凹痕。播放的方法,正是把整個錄音過程反轉。愛迪生在實驗時向著話筒大喊一句「瑪莉有隻小綿羊」,這句說話竟能準確回放。愛迪生當時聽力已經極差,當他看到助手們興高採烈的互相祝賀,才知道這重現聲音的方法可行。

之後的日子,一連串改良的機械陸續面世。由圓筒變唱片,而唱片的尺寸不停改變,及後又由單聲道演變成立體聲,無非也是令聲音的回放更加傳神。

在留聲機以前,沒有原汁原味這回事

因著留聲機的出現,人類聽音樂的方式出現徹底的改變。錄音技術令音樂出現了「不是現場演奏」的選擇。整個二十世紀,就是由「全部都是現場演奏」變成「大部份都不是現場演奏」的年代。


這還有更深層次的影響。現在我們聽音樂,著重原音。舉個例子,我們聽披頭四,總覺得披頭四艾比路錄音室出品的錄音最出色,其他人唱他們的歌極其量只是翻唱,並不是「原汁原味」。不過,在留聲機出現前,音樂演出不過轉瞬即逝,甚至同一個人演出,也不能保證每次都百分百準確。留聲機前的日子,翻唱、改編以及把原來的音樂重新演繹,幾乎不可避免。當時人們追求的是表演者的音樂造詣。但當聲音能夠完整保存後,我們便開始追求怎樣重現錄音那一刻的聲音:他唱得像披頭四錄音中的聲音嗎?

正如貓王皮禮士利的曲詞拍擋萊伯與史託勒曾說:「我們沒有寫歌;我們只是製作唱片。」這正正是留聲機面世後音樂的寫照。

發明年份:1967年

發明者:羅伯特・穆格(Robert Moog,1934-2005)

★利用電子合成器,任意改變聲音吧。

★音樂創作完全自由無界限!

合成器:隨意改變聲音的魔術

電子合成器的外型,常被人誤會為電子琴:薄薄的一個鍵盤,插上電源,在鍵盤上一彈,就有各式各樣奇怪的聲音。的確,現今的合成器和電子琴,外型上還真有點相似。但其實電子合成器不單是一件科技產品,它真正讓人成為聲音的製造者,為二十世紀後半葉的音樂帶來巨大轉變。

人類早在十九世紀末,已開始嘗試製造出依賴電力產生聲音的樂器。二十世紀初,以電發聲的電子樂器,已經層出不窮,好些樂器還被古典音樂家用來譜曲。最著名的就有法國作曲家梅湘在他的交響曲中大量應用馬特諾音波琴。馬特諾音波琴既像鋼琴,又有一根弦線,讓演奏者能像小提琴般滑奏,樂器還有不同的聲音選擇,效果相當特別。

電子合成器之所以比這些產生聲音的電子琴更具革命性,重點在於「合成」二字。產生聲音的方法,可以是從大自然或樂器中錄取聲音樣版而來,也可以是無中生有弄一個正弦聲波出來。但是,之後能把聲音改變,就是電子合成器的主要功能。

1967年,穆格在蒙特利流行音樂節中,示範了他所設計的合成器,受到廣泛關注。他早於1964年便已在音響學會的會議中發表了關於模塊電子合成器的論文,將產生聲音的過程,分成精細的部份,然後配合電晶體,透過電壓改變聲波的特質。

由於聲音產生的各個部份都可仔細調校,聲音變得無限可能。當中的技術,可謂相當專門,但是你可以想像,本來生產出來的聲音,可以由「啊」變成「嗚」,可以由「嗚」的一個長音變成「嘟嘟嘟嘟」重複的短音。這些全部都可以透過調校模塊內的設定而將聲音改變。

令音樂擺脫樂器的限制

到現在為止,大家可能還是對電子合成器感到莫名奇妙。其實,Google在2012年5月為了紀念穆格誕辰,在其首頁中放了一個模擬當年原始的穆格電子合成器。只要在網頁上扭動按扭,鍵盤彈出來的聲音就改變過來。穆格公司並推出了這個小遊戲的解說,一頁紙的圖解,上面還寫了一句:「實驗和學習,會令你獲得一生豐富的電子合成器經驗。」

電子合成器的普及,令人完全地成為聲音的製造者。只要開動電子合成器,製造出來的聲音有著無窮無盡的可能性,也生產了我們現在熟悉的當代音樂。由搖滾到流行,disco到techno,總會找得著電子合成器的蹤跡。

聲音有著千變萬化的可能,亦令創作的方式大為改變。不同傳統文化間的音樂,以樂器的運用反映獨特的音樂風格。樂器的限制,亦成了該音樂風格的特色:管弦樂團是十八世紀歐洲宮廷的產物;爪哇音樂奇怪的音階,來自那些不同音高的鐘;中國南北音樂不同,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樂器區分。電子合成器的聲音,卻可以完全脫離於現實的樂器,沒有傳統的顧慮,也沒有傳統賦予的意義。這令我們的音樂更加國際性,也令我們要更花氣力去找尋什麼是「我們的聲音、我們的音樂」。


參考來源:http://arts-news.net/artnews/article/12件改變藝術的發明-—-(十)電子合成器

Dave Smith Prophet X採樣回放/混合模擬合成器首測:Only can say爽

廣告:北京冰封傳媒,專注音頻設備工程及零售


你已獲知科學的藝能增築途徑

歡迎加入UPCHORD®️音樂人養成計劃

掃描二維碼深入了解我們☟

您的每一次轉發和點讚

都會為弦姐的晚餐添加一杯咖啡☕️

相關焦點

  • 就這樣改變世界改變音樂 24個音頻發明
    但是到了1919年 Brandes 改良了耳機的音質,使得耳機真正可以運用于欣賞音樂。不到三年後,第一個商業作品 Disney 的幻想曲就使用了這個技術,同時也開啟了 Hi – Fi 音響技術的發展。其實大部分的錄音科技隨著時間的推進慢慢的成熟,而歷史上的時間也來到了所謂的戰後,戰爭時無線電技術也大幅躍進,而這時又有哪些東西的出現改變了音樂世界呢?
  • 【盤點HiFi裡程】改變世界改變音樂 24個音頻發明
    在這之前,所有的音樂都要有人演奏,但是當你在跟你的愛人調情時還有人在旁邊看著你們 「精湛」 的演出似乎不是一個好主意。不過當愛迪生發明了又大又笨重的商用留聲機之後,確實讓音樂可以不用現場演出 。雖然一開始膠蠟留聲管只能撥放個五六次,但是後來德國的 Emilie Berliner 發明的低耗損金屬管技術才是真正推廣留聲機的主因。
  • 24個改變音樂的偉大發明
    By Kenny Herzog文:Hammer1 留聲機 1877年  在這之前,所有的音樂都要有人演奏,但是當你在跟你的愛人調情時還有人在旁邊看著你們 「精湛」 的演出似乎不是一個好主意。不過當愛迪生發明了又大又笨重的商用留聲機之後,確實讓音樂可以不用現場演出 。
  • 改變音樂的24個偉大發明
    愛迪生發明了又大又笨重的商用留聲機之後,確實讓音樂可以不用現場演出。一開始膠蠟留聲管只能播放個五六次,後來德國的Emilie Berliner發明的低耗損金屬管技術才是真正推廣留聲機的主因。2 麥克風 1877年
  • 探秘:你所不知道的留聲機機械構造之謎
    【慧聰禮品工藝品網】人類有過無數改變自己生活狀態、推動歷史前進的發明,就拿中國四大發明講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火藥武器的發明,火藥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 愛迪生的留聲機發明
    在1878年的春天,愛迪生通過他的留聲機出現在公眾面前令人眼花繚亂,用於錄製人們說話,唱歌,甚至演奏樂器。很難想像聲音的錄音是多麼令人震驚。有關時間的報紙報導描述了迷人的聽眾。很快就能清楚地看到錄製聲音的能力可能改變世界。在一些分心和一些失誤之後,愛迪生最終建立了一家創建和銷售唱片的公司,主要是發明唱片公司。他的產品使得任何家庭都可以聽到專業品質的音樂。
  • 【知識】24個改變音樂的發明
    不過當愛迪生發明了又大又笨重的商用留聲機之後,確實讓音樂可以不用現場演出 。雖然一開始膠蠟留聲管只能撥放個五六次,但是後來德國的 Emilie Berliner 發明的低耗損金屬管技術才是真正推廣留聲機的主因。
  • 70年代的音響科技,你知道幾個?
    音樂的歷史發展進程與音響科技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從原始時代人類使用各種器物敲打節奏及號角,到後來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和點唱機
  • 時代的設計:家庭音響發展百年簡史
    你家裡使用怎樣的設備形式,說明你的音響情結停留在哪個時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情趣的沉澱和時尚的腳步。探索家用音響的各種形式和聲音的演變,我們發現生活一直在前進,音響設備起源於一種科學的古玩,如今則昭示著時尚的未來主義形式。
  • 火柴科普 關於電子合成器(內附紀錄片)
    但計算機始終不能取代人的地位,可以這樣說,無論多麼先進的音樂系統,最終的指揮中樞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腦。要談MIDI的起源,就要談到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s)的發展,最早的一臺電子合成器是單音樂器(Monophonic),意即一次只能發出一個音,所以在早期,電子合成器是在樂團當作陪襯的角色,並沒有作用。
  • 留聲機跟唱片機是一樣的嗎?
    當我們聆聽一百年前的人說話時,我們可以很驚異地發現,那時的語言和現在是有差異的,音樂演奏演唱也是這樣。我們能夠聽得見那久遠之前易逝的聲音,完全要歸功於記錄聲音的鼻祖——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留聲機。留聲機是一種用來放送唱片錄音的電動設備;是由美國發明家愛迪生1877年發明。留聲機唱片能較簡易地大量複製,放音時間也比大多數筒形錄音介質長,因此,留聲機被稱為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留聲機原理
    留聲機唱片能較簡易地大量複製,放音時間也比大多數筒形錄音介質長,因此,留聲機被稱為愛迪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下面就來看看留聲機原理是什麼?留聲機和唱片機一樣嗎?問題的答案吧!現代文明社會裡,我們每天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其中之一就是聲音。我們從廣播裡可以聽電臺的節目,從電視裡看圖像的同時也可以聽到伴音;或是揣著數碼播放器,一邊走路一邊聽音樂。然而,這一切在100多前卻是無法想像的。
  • 「趣談」留聲機是怎樣發明的?
    錄音機、唱片、錄音電話、電唱機、廣播電臺、磁帶錄音機、光碟、MP3播放器以及今天所有的在線音樂播放,都可以追溯到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1876年,愛迪生在新澤西州門羅公園中建造了自己的研究室。正是在這所研究室裡,愛迪生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留聲機和第一個可供商業生產的電燈泡。
  • 十大音響品牌排名
    十大音響品牌排名第二名:山水SANSUI  山水始創於1944年日本,世界著名的揚聲器品牌,中國音響最具影響力品牌之一,山水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十大音響品牌排名第三名:博士Bose  博士始創於1964年美國,世界最早的揚聲器製造企業之一,世界知名品牌,家用音響十大品牌,博士(中國)有限公司。
  • 70年代的音響科技,你了解多少?
    然而 Inoue 並不能逃班,所以他幫這位老闆錄了一個伴奏磁帶。就在同一年的晚些時候,Inoue 造出了第一臺卡拉 OK 點唱機,當時被翻譯為 「伴奏機」 。歌迷從來沒能這樣享受他們喜歡的歌曲,直到 Inoue 發明了卡拉 OK。
  • MIDI 鍵盤、電子琴、電鋼琴及鍵盤合成器的區別
    世界上最大的管風琴是美國新澤西州亞特蘭大城議會大廳的管風琴,有 32706 支音管,1200 個音栓,19 個音色區,7 排手鍵盤。可想而知,管風琴(一般指教堂管風琴)的建造幾乎完全依附於建築,要帶著它到處跑可以認為是不可能的。然而管風琴的這種無限持續的音響是多麼的反自然和美妙,音樂家們需要它。於是有人動腦筋要做它的替代品。
  • 留聲機居然是愛迪生偶然間發明的,果然有些人註定就是發明家
    留聲機留聲機,又叫唱機,它是愛迪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發明的。1847年,愛迪生出生於美國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市。成年後,他大量閱讀各種書籍,又如痴如醉地進行科學實驗,這為他以後大量的發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長期研究電氣通訊問題,精力主要又集中在自動發報、收報的電報機。
  • 科普MIDI 鍵盤、電子琴、電鋼琴及鍵盤合成器的區別
    世界上最大的管風琴是美國新澤西州亞特蘭大城議會大廳的管風琴,有 32706 支音管,1200 個音栓,19 個音色區,7 排手鍵盤。可想而知,管風琴(一般指教堂管風琴)的建造幾乎完全依附於建築,要帶著它到處跑可以認為是不可能的。然而管風琴的這種無限持續的音響是多麼的反自然和美妙,音樂家們需要它。於是有人動腦筋要做它的替代品。
  • 電子音樂已逐漸趨於主流,可你知道電子音樂是如何發展至今的嗎?
    電子音樂在國內已逐漸趨於主流,大大小小的電音節在國內也是越來越多,可是你知道電子音樂是如何發展至今的嗎?接下來就和大家簡單聊聊電子音樂的發展史。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電子音樂誕生之前,作曲家們越來越希望將新興技術用於音樂創作。
  • BBC 八個改變西洋音樂的歷史事件
    接下來就是幾世紀的記譜法改良過程,目前發現最早的雛形是九世紀的Neumes(紐姆記譜法)。到了十二世紀的Gregorian Chant(格裡高聖歌)才看到現代五線譜的模式,到十九世紀才在法國發展出現代的五線譜。三、鋼琴走進家庭一架16世紀制的古鋼琴現場演奏原本鋼琴只會擺放在宮廷以及教廷作為詩歌演唱或者是宴會演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