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借用國法將包拯處死,八賢王誇讚他的能力,賢能

2021-01-09 燕優影視解讀

上回我們說到兵部侍郎趙祥指控公孫策盜走兵籍名冊,已由刑部發下海捕文書,艾虎得知這個消息衝動之下竟隻身一人獨闖兵部找趙祥算帳,兩人見面就鬥得你死我活的,幸虧展昭來的及時,否則艾虎差點就敗在趙祥的劍下了,之後展昭回到府衙說明這件事希望包拯不要怪罪與她,包拯知曉其心意並未責怪,只是這一刻包拯開始了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太過鐵石心腸了,展昭懂得包拯不動聲色的用心只是別人不懂罷了,比如艾虎她突然失蹤的舉動,想必是找公孫策去了,如今包拯認為也該是我們行動的時候了。

全國各地都在通緝公孫策,然而在回春堂的他卻是一概不知,成為了九老爺的他不忘施飯之恩,將自己所得的山珍海味一起分享給鐵蛋,所以呀人一定會學會感恩,誠心與人交友。過了幾天,不知所蹤的艾虎出現了,她打聽到公孫策曾經住過這家客棧,好巧不巧的是展昭也來了,兩人便一起逼著這位小二說出公孫策失蹤的原因,兩人一時間不知所措,隨即冷靜下來想,當初公孫策救治了一對父女,第二天起來女兒與公孫策卻失蹤了,顯然這一定與這位女兒有關,甚至公孫策有可能已經遇害了,不過還是得追查萬一還活著呢?這邊被尋找的公孫策在回春堂碰到那個帳房管事丁仁在刁難沒錢買藥的父女,他認為自己是開藥店的又不是開善堂的,為何要免費送他們藥,看到這樣的場景,心懷正義的九老爺自然是要出來打抱不平的,他利用自己的權利強制丁仁給他們,夜晚。針對於九老爺送藥一事掌柜的開了一個會,吳慧娘警告眾人回春堂如何經營由九老爺說了算,要是再惹麻煩就趕出去。九老爺回到臥房後奇怪掌柜的額為何這身打扮?銀杏說明緣由。

開封府內八王爺得知這個消息也不相信公孫策會盜走兵籍名冊,故而他讓自己的兒子給公孫策一個辯解的機會,包拯聞言心中安慰,不過還是告知了八王爺兵部也有可能造假誣陷,八王爺也深覺有理,便借著看望兒子的機會前往兵部找他說這件事。父子相見自然是要詳談一會公事,順帶著提了誣陷公孫策之事,趙祥反駁兵部的人都是自己安排,所以也有可能不是內部的問題,兩邊各有各的理由與說法,八王爺不好在介入,不過對於兒子在兵部的作為表示非常滿意。隨後便離開了。回春堂,九老爺在經營藥鋪時無意間回憶起自己會醫術,甚至還給嗜酒如命的古大夫看病,掌柜的知曉後心生警惕便出門了,你們猜她去找誰了?

畫面一轉竟然是來找趙祥的,而所謂的吳慧娘與趙祥竟是師兄妹關係,她詢問為何不把公孫策給殺了,趙祥稱公孫策是世上不可多得的能人異士,想要收為己用,若是連展昭也能為自己所用的話會更好,還有這一切的計劃只針對包拯一個人,吳慧娘不明白,他不是一向雖包拯讚不絕口嗎?為何不將他留下,將來榮登大位後有這樣的賢能之人輔佐豈不是更好?趙祥否決包拯太有能力太忠心!這是一個障礙,故而為了奪取大宋天下必須除去包拯,他先是讓皇上不斷的犯錯顯示皇上的無能,然後利用皇室宗親的力量逼他退位,由自己接掌大宋天下。最後嫁禍公孫策將包拯一步一步的拖入陷阱,再利用國法將包拯處死。好大的一個把陰謀啊,步步都算計的如此準確。只是如今公孫策開始恢復記憶了,所以為了避免他全部恢復才讓江湖人稱毒郎中的劉佑的徒弟銀杏留在南皮縣,隨即也就明白南皮縣的公孫策並未得到自己的海捕文書的原因了。

相關焦點

  • 正因趙匡胤留下這道旨意,於是就算柴文意是惡賊,包拯也動不了他
    眾所周知,包拯是一位大公無私且不畏強權的人物,不管犯罪之人和皇帝有什麼關係,只要犯了罪,包拯都敢依法將其治罪,甚至會將他們殺頭。於是,這樣的包拯才會進入當時大宋天子仁宗趙禎的視線當中。因此趙禎賜給了包拯三口鍘刀,這三口鍘刀如同皇帝親臨,包拯就可以憑藉此刀可以先扎後奏。可以說,包拯憑藉宋仁宗御賜的三口鍘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殺了不少皇親國戚和貪官汙吏,駙馬陳世美,國舅龐昱,八賢王趙德芳之子趙祥,京東王趙怡,還有八賢王趙德芳的弟弟,全都死在了包拯的龍頭鍘下。
  • 包拯拆穿「鬼影」的真面目,八賢王阻止他查案,背後隱藏了什麼?
    夜晚,小艾一個人走在荒無人煙的大街上,然後半夜三更的放河燈,包拯突然出現,看到那河燈竟然是飄向百鬼竹林的。突然只見傳說中的「女鬼」正向此處飄來,沈良見狀飛奔而去,與那個女鬼打了起來,女鬼落敗倒在了包拯的懷裡,原來是輕功絕佳的小乞丐凌楚楚救了小艾,也就是「女鬼」。於是包拯立刻還原女鬼在窗外或是房內飄來飄去的現場,原理就是凌楚楚利用竹子的韌性,將鋼索套在竹竿上,就可以在太子房內嚇太子救小艾。
  • 包拯臨死對他說了什麼,為何馬上辭官?
    之後,包拯考中功名,入仕為官,為此,他也不忘展昭的恩情,將他特別推薦給了皇上。結果展昭很快成了前帶刀護衛,被賜「御貓」,留開封府供職。後來,展昭陰差陽錯地成了包拯的「守護神」了。包拯與展昭之間的關係,就如同狄仁傑與李元芳那般。展昭可以說三俠裡面官職最高的一位,那麼,他最後去了哪裡呢?展昭跟隨包拯的時候,不到30歲,倆人雖然是上下級的關係,但是包拯卻對他如兄弟一樣,而展昭也對他也知恩圖報。眾所周知,包拯斷案如神,也得罪了不少人,經常遇到刺殺的事情,期間展昭的存在才讓包拯一次次逢兇化吉。
  • 日本妃子的最終目的,令人膽寒,包拯都無能為力
    你還別說鬼冢的這一計策可謂是將大宋的前朝後宮攪亂的一團糟,龐妃傷心痛苦,皇上猶豫不決,接連著也不見龐太師,稱若是再來打擾自己就株連他九族,龐太師一聽自然是焦急不已,甚至連八王爺也驚動了,據趙祥回稟,後宮嬪妃爭寵互鬥乃是平常之事,可是涉及到要謀害我趙氏血脈那就不能等閒視之,王爺一聽詢問:宗正寺有意見?
  • 少年包青天演員現狀,包拯賣米,八賢王拿國家工資,而她火到國外
    其實在早些年有這樣一部關於包拯的劇更受歡迎,它就是周杰、任泉、李冰冰主演的《少年包青天》,這部劇在2000的時候首播,如今轉眼已經過去了18年,你還記得當時劇中的人物嗎?首先是周杰飾演的男主包拯,一直被夥伴稱作是包黑炭。他正直又有謀略,智勇雙全,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周杰除了出演包拯,還出演了《還珠格格》中爾康一角也是大受歡迎。
  • 包拯為何要忍痛將展昭處死?連趙虎和張龍2人也都牽扯其中
    包拯是在民間頗受歡迎的一位北宋名臣,在民間的許多話本中,都有他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的英勇形象,他對於權貴階級根本毫無懼色,哪怕冒著得罪皇室宗親的風險,也要秉公辦案,給老百姓一個公道
  • 包拯處死自己的侄子?芸兒服毒成全包拯,太震撼了
    上回我們講到嫂娘得知包拯接下此案後,又來牢中探望兒子包勉,告知他三叔會判他無罪,難道他真是被冤枉的?包拯也不知道,只是問了幾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官鹽的運出運入都要有官戳批核,那這官戳是由誰加蓋?當然是富順監,只是這五品知監管雖小,但管的太多了,因為它不僅要管鹽區礦物,還要管周邊地區的民政,所以忙不過來,就將官戳交由主簿楊煥保管代行,可彭大人不相信便以此為由指控包勉貪瀆,至於他懷疑的原因是他到任之前,那個楊煥就失蹤了,這下無人對質,所以對於包勉的辯解更是毫不採納。這時第二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楊煥失蹤了,為啥包勉這個富順監卻不找他呢?
  • 《少年包青天》八賢王和崔明衝欣賞包拯,對公孫策視若無睹,到底...
    不卑不亢,公孫策拘於禮,但他本人是自視清高的,處處和別人攀比,想要勝過誰誰,包拯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包拯始終站在大義上,即道德 法制為準繩,而公孫堅持正義,兩人雖然打成一片,卻有微妙不同,公孫策雖然智,卻缺了一件獨立的本事。包拯他比公孫策強的地方在於他不會被利用裹挾,不會被威脅。
  • 《少年包青天》中每次包拯揭露兇手時,為何公孫策就突然變聰明了
    年輕時的包拯和公孫策是同窗好友,兩人都很有才華,包拯沉著穩健,思維縝密,略勝一籌,被稱為天下第一聰明人,公孫策則是有些心高氣傲,喜歡爭強好勝,他一直不服包拯,總是想分個高低。,漸漸的學會了一套系統的推理能力。
  • 《清平樂》裡為什麼沒有包拯?包大人太出名,怕搶了主角風頭
    包拯整個後世被人不斷神化和具象化的人物,所有靠譜文獻中對他容貌的記載只有六個字「面白皙,有丰儀」,翻譯成現代的大白話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包青天就是一個大白胖子,而且這是人們對他外面的唯一描述,那麼很有可能,包拯整個白不是一般的白,而是很白。
  • 楊家將評書小說中的八賢王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楊家將的各種小說戲曲中,都把八賢王描繪為公正賢明、正氣凜然的角色。他是太祖之子,手持太祖親賜(有的說是太宗親賜)的金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如果說奸臣們最大的靠山是皇帝,那麼八賢王就是忠臣陣營的最大靠山。小說戲曲中的八賢王,有些版本是趙德芳,有些版本是趙德昭。無論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他們都不是宋太祖第八子,而且宋太祖根本也沒有八個兒子。
  • 包拯出一對聯,一書生說:我能對上,包拯聽後說:處死
    包拯的忠誠之心無需懷疑,因此而得到宋仁宗重用,一直到嘉祐七年,包拯突然得病,最終病逝,享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並為他輟朝一日。包拯雖死,但民間對於他的推崇從未停過,關於包拯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其中有一件案子,張秀才在新婚大喜之夜出門買醉,隔天回家後,新娘自縊身亡,案子實在蹊蹺,匪夷所思,但包拯僅憑一句下聯就抓出兇手。這件事的始末到底是怎樣的,包拯又是如何斷案的呢?
  • 《少年包青天》中為啥包拯每次破解案情謎團,公孫策總能突然開竅
    包拯和公孫策兩人才智聰明,能力不相上下。包拯性格沉著穩重,本身皮膚黝黑,讓人看上去更加的成熟,在鄉裡鄰居間,頗受大家的認可。,因此心氣高傲的公孫策一直不是很服氣包拯,常常明著暗著跟他較勁,可謂年輕氣盛。
  • 公孫策跟隨包拯多年,他犯了什麼錯,包拯竟要斬殺他?
    而包拯能得到這個榮譽,除了他高超的辦案能力外,還在於他的鐵面無私。別說當朝駙馬,就是連自己的親侄子犯了案,他都嚴懲不貸。所以,當多年的老助手公孫策也觸碰他的底線時,包拯也毫不留情的對公孫策進行了宣判。那公孫策又是犯了什麼案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下。    在真實的歷史上,包拯確有其人,但展昭和公孫策就是文學家筆下的虛擬人物了。
  • 他是包拯搭檔,狗頭鍘的發明者,卻因徇私差點死在狗頭鍘之下
    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包拯才破獲了一起起冤假錯案。而在包拯身邊的這些人中,對包拯幫助最大的,便是師爺公孫策。包拯與公孫策小說中的公孫策雖然屢試不第,但卻博學多才。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懂醫術,他心思縝密,為人善良,又足智多謀,人稱再世諸葛。除此之外,公孫策還是一個優秀的發明家。在審郭淮時,他發明了刑具杏花雨。後來在包拯的要求下,他又發明了龍、虎、狗三鍘刀。
  • 懷抱金鐧的八賢王,究竟是誰?
    民間故事中的八賢王常聽評書、看電視的小夥伴們,對「八賢王」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此人在《包青天》、《少年包青天》、《楊家將》、《三俠五義》、《寇老西兒》和《碧血青天楊家將》等小說、劇集中頻頻登場。在《楊家將傳》裡,他是「趙德昭」;在《包公案(龍圖公案)》中,他又被喚作「趙德芳」;在《楊家府演義》裡,他的名字又變成了「趙德崇」。
  • 《清平樂》中出現了包拯,但宋朝最大的反派,龐太師哪去了?
    在《清平樂》中,包拯只是劇中的一個插曲,並沒有多大的戲份,但他的老對手龐太師,卻是自始至終連個影子都沒露。龐太師哪去了?  作為宋朝作品中的大反派,龐太師與楊家將鬥、與呼家將鬥、與八賢王鬥、與包拯鬥,送女兒進宮迷惑君王,作為皇帝的老丈人,又殘害忠良,通敵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