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為什麼沒有包拯?包大人太出名,怕搶了主角風頭

2020-08-29 蘑菇談歷史


最近熱播的《清平樂》以幾乎沒有宮鬥戲的場面,撐起了皇帝為主角的歷史劇,劇中考究的服裝和言語,更是為這部歷史證據增色不少。

劇裡出現了各個大宋背誦天團,妥妥的給我們來了一波又有一波的回憶殺,看到某人出場的時候,總會說,這個人的文章我是背過的,再看這個人在劇中的表現,心中總是多了幾分的親切感。

看歷史劇能看出來親切感,這恐怕也就只有小時候背了那麼多古文的才能做得到,宋仁宗時期這個有名氣的文人實在是太多了,簡直就是群星閃耀,不過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這裡面怎麼沒有包拯呀,基本上就是一帶而過的戲份。

包拯作為大家同樣熟悉和親切的宋仁宗時期的人物,知名度那可並不比北宋背誦天團差,那麼這部《清平樂》裡為什麼幾乎沒有包拯的戲碼呢?


什麼都不會的宋仁宗

如果不是有了這部電視劇《清平樂》,你很可能都不知道宋朝歷史上有了當了40年皇帝的宋仁宗,因為宋神宗實在是太「平庸」了,如果你不是歷史專業的,你幾乎都不可能知道他究竟做了什麼事,除了介紹他身邊名人的時候,會在簡介上附上這是仁宗朝某某人物。

歷史上對宋仁宗有句非常經典的評價,那就是這個大宋官家,什麼都不會,就會做皇帝,而與之對照的就是宋徽宗,什麼都會,可惜就是不會做皇帝。

歷史上宋徽宗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發明了完全有資格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字體,就像顏體柳體那樣,只不過後來他做了亡國之君,愛圖吉利的我們實在不想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字體,於是這款字體就被稱作了瘦金體。

事實上皇帝多才多藝並不算一件好事,同樣能寫詞的皇帝李煜也是國破家亡的下場,在中國古代評價一個帝王好壞有一個很奇葩的標準,並不是什麼我們經常聽到的什麼勤政愛民之類的話,而是你什麼都不做。

你沒有看錯,對於一個好皇帝來說,你什麼都不做那你就是一個好皇帝,這也就是儒家所推崇的垂耳而治,而這一條宋仁宗做的最好。


電視裡有一個細節是韓琦上朝奏事,下朝後蘇舜欽在那裡發牢騷,很惟妙惟肖的猜測模仿了仁宗的發言,皇帝一定說的又是「眾位愛卿說的都很中肯」,這段話配合上蘇舜欽的表情,那簡直就是跟朝堂上的仁宗皇帝一模一樣。

看歷史上皇帝的好壞,你簡單的看諡號就能看出來,因為對於皇帝的評價都是死後們大臣公議的結果,所以還是相對比較客觀的,我們說的宋仁宗就是這個趙家第四代皇帝趙禎的諡號,能評得上一個仁字,那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頂級的諡號了。

這是對他四十年來,善於傾聽大臣們的意見,做事溫柔和善最好的評價,與他明顯對應的就是宋神宗,這並不是一個好諡號,而他就是以銳意進取搞改革著稱。

宋仁宗也想搞改革,於是重用了範仲淹搞了個慶曆新政,結果只搞了一年就偃旗息鼓了,用大臣的話說就是從善如流,這件事也反映出宋仁宗的個性,平衡各方權利,不願意剛愎自用,做一個乾綱獨斷的皇帝。

跟他相比宋神宗搞改革那可真是鐵了心了,所有人反對他都要搞,任用的王安石那更是被稱作是拗相公,搞的王安石變法把大宋攪的是天翻地覆雞飛狗跳,掀起的餘波至今未平,因為到現在為止大家依然還在討論和爭議王安石變法的各種利弊對錯。

不管是跟他同時期的大臣相比,還是跟他之前後來的人物相比,宋仁宗這個人都實在是太平庸了,但正是這種平庸,才是作為皇帝最需要的品質,因為古代帝王權力沒有約束,野心越大你造成的毀滅性結果可能就越大。

正是宋仁宗這種性格,才默默造就了,仁宗朝長達四十年的國泰民安,宋朝經濟文化各項事業都蒸蒸日上,造就了繁華無比的東京汴梁城。


大白胖子包青天

與皇帝的默默無聞相比,仁宗朝的大臣們的知名度和才華,可是要遠遠高過這位皇帝,很多人都是靠著詩詞文章出名的,知名度當然可能也僅限於讀書人之間,但這個人的知名度就算完全沒上過去的學的人都知道。

因為他不僅僅被記錄在了課本文章裡,還出現在了戲曲舞臺上,出現在了電視劇裡,這就是釘釘大名的包青天包大人。

一提到包青天耳邊就能想起那首暴露年齡的歌曲,「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如此魔性的歌曲,在當年電視劇播出的時候,受歡迎程度絕對是超過了任何一部年度大戲。

民間更是把包拯當做是包青天,把他看做是正義的化身,每每人間有什麼不平事的時候,大家都會想起來這位包大人,並且把主持公道的現任官員,稱之為包青天在世。

民間傳的神乎其神,那麼歷史上的包公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


簡單的說包公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二月,死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用古人的紀年標準,他活了65歲,仁宗天聖五年(1027 年),二十九歲的包公中了進士,直到死去都是在仁宗朝,也就說說包拯的整個考試做官的生涯,全部都在仁宗朝。

包拯整個後世被人不斷神化和具象化的人物,所有靠譜文獻中對他容貌的記載只有六個字「面白皙,有丰儀」,翻譯成現代的大白話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包青天就是一個大白胖子,而且這是人們對他外面的唯一描述,那麼很有可能,包拯整個白不是一般的白,而是很白。

包拯的胖也不是純粹的胖,應該是胖中能看出威嚴感的那種,古代並不流行減肥,可以說包拯這個形象那可是做官的好相貌,這可並不是胡亂猜測,事實上你在古代長得儀表堂堂,對你做官那時很有幫助的。

影視劇裡梁冠華老師演的狄仁傑應該是最符合包公形象的,不過可惜的是,梁冠華老師要去演包公,那肯定不能是白胖的樣子,必須符合現代人的觀念,把包拯演繹成一個黑乎乎的精瘦模樣,因為只有這樣才符合包青天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從人到神的包拯

包拯的形象是一步一步不斷改變的,最終定型成黑臉月牙的漢子,是在明朝時期,包拯為官清廉能斷案的故事,最早的南宋時期就有記錄。

南宋小說集《醉翁談錄》中有一個故事,《紅綃密約張生負李氏娘》,講的是張生與李小姐私奔,後又負心薄倖另娶他人,李小姐找到包公告狀,包公為她主持了公道,這怎麼看都有點像陳世美的故事原型,不過這裡面倒是沒有對包拯相貌的描述。

到了元代雜劇裡,對包拯的描述都漸漸朝著黑臉嚴肅的方向走去,到了明朝成化年間詞話唱本《包待制出身傳》是這樣描寫包拯的:鼻直口方,前額飽滿,頭髮粗黑,兩耳垂肩,一雙三角眼,臉上長著三個拳頭一樣大的腫瘤,二分像人,八分像鬼,長相奇醜。

這個已經完全不是歷史中的包拯了,已經符合包公日斷陽夜斷陰的形象了,到了明萬曆二十二年,出了一本《新刊京本通俗演義全像百家公案全傳》,這是第一部專門敘述包公斷案的短篇小說集,這裡面第一次明確寫出了包公的黑臉容貌,從此黑臉包公的形象算是徹底固定下來。


隨著包公容貌變化的,還有包公的地位和能力,包公在變黑的過程中被不斷賦予更大的權力,從腰帶金牌手持尚方寶劍,到御賜三口閘刀可斷人間和鬼事,包拯的能力在不斷攀升。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包拯最終居然被升到了財神爺的位置,這可能是跟他長期在宋朝財政系統為官有關係,民間供奉的財神爺有很多,趙公明,關羽,比幹這些人在民間都做過財神爺,不過包公做過財神這件事可能知道的人還是不多。

事實上包拯做開封府尹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們看了那麼多包拯斷案的故事,事實上包拯一生做官的主要工作是負責財政事務,也許正是在這個職位上的常年工作,才更造就了包公鐵面無私為官清廉的名聲吧,一個管錢的官不貪,才真的能顯示出這個官的品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包拯一千多年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愛,其中的原因可不僅僅是他會斷案那麼簡單,同樣會斷案的狄仁傑,就明顯沒有包拯的受歡迎程度高。


仁宗與包拯

如果把仁宗和包拯對比一下,那顯然仁宗的一生就太無趣了,再加上包公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那如果同時拍仁宗和包拯的話,估計觀眾們都去追包拯去了,而且你如果嚴格考究歷史,那包公必須是個大白胖子,導演肯定要費好多口舌給觀眾們解釋這裡面的緣由。

但歷史上宋仁宗是非常敬重包拯的,包公死後,仁宗親自登門弔唁,而且包公的很多後人附會的故事,放在別的朝代可能都不合適,放在仁宗朝,可能都會有那麼幾分合理性。

因為仁宗的一向寬仁,是能容得下包拯這種耿介正直的臣子的,儘管宋仁宗一生看起來很無趣,但作為皇帝,宋仁宗是非常成功的,在中國歷史眾多皇帝之中,他的名聲和評價,那都是非常高的。

順便說一句,包公電視劇裡經常提到的八賢王,跟這部劇裡的八賢王肯定不是一個人,因為八賢王名叫趙德芳,是趙匡胤的孩子,電視劇裡八大王明顯是仁宗的叔叔,這個輩分是對不上的,而且影視劇裡關於八賢王,也基本上都是杜撰的。

但有趣的事,趙光義的子孫們似乎人丁一直都不興旺,電視劇裡仁宗死了孩子,八大王說這是不孝的結果,事實上宋朝人可能把這更多的歸結於「鼓聲燭影」,趙光義殺害哥哥的後果,當然這些都只是民間樸素的報應觀念。

宋仁宗的男孩最終都夭折了,沒辦法只能讓宗室子弟繼承大統,這個人丁凋零也就算了,同樣的是活得久在位時間長的宋高宗,更是演繹了什麼叫人丁不旺,宋高宗也沒有兒子,不過繼承他大統的宗室,卻是大有來頭。

不就是做個皇帝嘛,說白了不就是前任皇帝的孫子或者再前任皇帝的曾孫什麼的,這來頭能有多大呀,在宋朝這樣的來頭可是具有顛覆性的,剛才說到了包公戲裡的常客,八賢王趙德芳,請允許我隆重介紹一下這個人後來的家譜,有點長耐心看完會很有趣:

趙德芳有一個兒子叫趙惟憲,趙惟憲有一個兒子叫趙從鬱,趙從鬱有一個兒子叫趙世將,趙世將有一個兒子叫趙令儈,趙令儈有一個兒子叫趙子偁,趙子偁有一個兒子叫趙伯琮,趙伯琮改名趙昚,後來成了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

也就是說,不管趙光義背負「斧聲燭影」殺害哥哥的罵名是真是假,最終在經歷了七代皇帝之後,趙光義的子孫,又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子孫,歷史真的就是這麼有趣且真實。

如果你沒有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那你可以想像一下,朱棣篡位以後一百多年,他的子孫實在是人丁不旺,最後找來了朱允炆的後代做了皇帝,你說朱棣這是不是氣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禪定時刻:一部好劇要重點突出,就不能面面俱到,一部演繹仁宗的戲,不得已就需要削弱一些名人的事跡,因為仁宗朝的名人實在是太多,不削弱,完全無法凸顯仁宗,但正是這種沒有個性的皇帝,或許才是朝廷需要的好皇帝。


相關焦點

  • 《清平樂》人物譜之歐陽修:他想給包拯寫祭文,包夫人一口拒絕
    因為和包拯雷厲風行、嚴厲的工作作風很不一樣,有人問他:「老包威嚴治市,頗有古京兆尹之風,您上任後,為什麼不也做幾件轟動的事情呢?」歐陽修答:「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在才能上也是各有所長,哪能為了迎合別人而舍己之長,為了聲譽搞形象工程呢?我只是根據我的特點盡我的力量,能辦的就盡力辦好,能力有限做不到的也沒辦法。」
  • 「雖然只是配角,卻搶了主角風頭」的5大演員,周星馳也不例外
    在每一部電視劇中,都會有主演和配角的存在,基本上來說,主演都會是戲份最多的,也是人設最好的,但也有一些配角,比主演還要出彩,就讓我們來看下,「雖然只是配角,卻搶了主角風頭」的5大演員,周星馳也不例外!這是唐嫣、鄭智薰、羅晉、迪麗熱巴等主演的現代愛情劇,要知道女一號是唐嫣,當時迪麗熱巴還並沒有什麼人氣
  • 熱劇《清平樂》的張貴妃:包大人因她噴仁宗唾沫
    眼下,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這是一部反映北宋時期宋仁宗趙禎的政治和宮庭生活及愛恨情仇的大製作,有七十集之多,電視畫面宏大,絢麗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歷史名臣雲集,有我們熟識敬仰的範仲淹,歐陽修等等,主演是帥帥的王凱,按理說應該是吸粉無數。
  • 宋仁宗的影視宇宙,扒一扒《清平樂》裡的彩蛋
    包拯是「青天老爺」的代表,而「黑炭頭」加額頭的月牙造型,則常常是包拯的「標配」。後來周杰主演的00版《少年包青天》,也再次演繹了這個故事,情節有所更改,但故事梗概未變。而仁宗的生母李氏卻已於1032年去世,時間上包拯不太可能與此案相關。不過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受任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當時張貴妃(就是《清平樂》「帝妃戀」的女主角)的伯父張堯佐被任命為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包拯與張擇行、唐介一起參奏此事,最終張堯佐未得任命。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此事時稱,包拯直言勸諫,音吐憤激,口水甚至噴到了仁宗臉上。
  • 包大人去東京汴梁申訴不想讓賊人綁上了山,展召出手相救
    包大人因為烏盆案被知府大人懷恨在心,一紙文書上報吏部讓包大人丟了官成了平民。包大人準備到汴梁上訴,卻不想讓賊人綁上了山,本以為驚險難逃活命,誰知後來卻得了四員猛將。上篇說到包大人判了烏盆案名揚定遠縣,不想趙大的表兄趙知府一紙公文上表朝廷,構陷包大人信奉神靈,刑訊趙大杖斃用刑過重。吏部下發公文削去包大人縣令之職,貶為平民。
  • 包大人威武!
    大人!大人!您在哪兒呢?  1、熊貓說:「我的夢想是有生之年能拍一張彩色照片。」包拯嘆了口氣:「你真貪心。我只希望能拍一張黑白照片。」公孫策安慰道:「大人切莫妄自菲薄,您隨便找個人合影,出來的都會是黑白照片。」  2、包公每次審理案件時總是會一邊摸著額頭那個月亮一邊歲歲念....大家都百思不解他到底在說什麼有一次不巧被旁邊的書記聽到了原來包公是說...
  • 高官巴結太師,包拯故意針對人!包大人無語
    公孫策連忙上前阻止說萬萬不可,拆除違建讓那些王公大臣們飽受損失而心有不甘,追究潰堤之責則會讓他們將水災的原因歸咎於堤防而力爭免拆,包拯不解兩者都是水災原因,難道就任由他們卸責。公孫策解答違建致災只是推論,潰堤成災確實事實,一旦爭論不休豈不是影響拆除的時效,就建議包拯暗中查訪,等河道中違法建築清除後再處理河堤之事,包拯最終同意。
  • 喜歡「參人」的白麵包拯,為何進化成了黑青天?
    2020年5月14刊|總第2141期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作為觀眾心中最知名的宋朝官員之一,包拯最近終於在《清平樂》中上線了。
  • 包拯——是誰把我刷黑的?
    他並不是小說戲曲裡演繹的那樣出身貧寒,由嫂子含辛茹苦養大,恰恰相反,包拯出生官宦人家,父母雙全,從小受寵,儼然一個嬌生慣養的官二代。然而,我們的包二代同志看起來並沒有影視劇中的那麼天賦異稟,他不僅讀書不是很聰明,而且還很宅。直到28歲,他才考中了公務員。在古代,公務員的鐵飯碗比現在還穩,已經28歲的包拯終於可以擺脫在家啃老的現狀,出去賺錢養家了。
  • 蕭芳芳、張曼玉和元秋太厲害,配角蓋過主角風頭,還獲得影后提名
    《方世玉》的女主角李嘉欣在本片是顏值擔當,中規中矩,風頭都被苗翠花搶了去,蕭芳芳也因此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然後金鑲玉就落在了張曼玉的頭上,當然了,吳思遠和徐克最初對張曼玉能不能演好金鑲玉還是持以懷疑態度的,因為她之前的角色沒有這麼狂野。
  • 蕭芳芳、張曼玉和元秋太厲害,配角蓋過主角風頭,還獲得影后提名
    周潤發原本是沒有份參演《英雄本色》的,第一人選是新藝城旗下的演員鄭浩南,當年他的檔期調不過來,再加上徐克那邊的《刀馬旦》是男主角,兩相比較之下自然放棄了小馬哥。之後小馬哥落到周潤發的頭上,王晶曾在採訪中說小馬哥這個角色原本是客串的,後來吳宇森覺得這個角色好,不斷加戲,最後戲份和主角豪哥相當。
  • 【漫畫劇場】包大人斷案
    包大人,擊鼓的是我大姨的外甥的媳婦的遠房表妹,您看,可否通融一下?展護衛,你可是開封府在職工作人員,不能插手具體案件,這點規矩都不懂嗎?大人,冤枉啊,民婦實在是太冤了,民婦秦香蓮,今日狀告丈夫陳世美。包大人,秦香蓮告的可是當今駙馬爺呀,領導階層,官還不小呢!
  • 皇上陪著包拯演戲,龐太師氣得拆房,包王丞相欣慰
    第二天,皇上上朝時故意宣布洪昌是畏罪自殺,並警告百官要以此為戒,守清正之道 除奢靡之風,無負於百姓期盼朝廷重託,如有再犯者定依法從重問罪,看看包拯的影響有多大,能令皇上聽他的去做,由此可見包拯在朝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下朝後龐太師就嚴令不許在修觀月臺,甚至將原來的觀月臺也讓龐福現在就拆,這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呀!這邊公孫策從近幾年的文案中發現將作監對外承包的工程有三成是徐賓承包的,就立馬像大人稟告。
  • 從《清平樂》說說「北宋仁宗帝」!
    原創/儒門紫衣 最近的電視劇《清平樂》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王凱飾演的宋仁宗也是深受大家的喜歡,那歷史上真實的宋仁宗是什麼樣的呢? 比如宋仁宗的節儉樸素,每日粗茶淡飯,一件衣服洗了又洗,舊了也不捨得扔掉,連宮裡的人都看不過去,暗地裡當作笑談,為了節省開支,甚至還一次性遣返二百多名宮人,後來又多次遣返,減少宮中冗員。
  • 2020又一大劇翻拍,《新少年包拯》進入拍攝階段,沒有流量明星!
    至於導演們為什麼要翻拍,其實也是看上了作品本身帶來的巨大熱度,以前的熱播劇,男女老少都一起看,大家出於懷舊的心情,也會去看一看,這就保證了電視劇未播先火、最近《新少年包拯》開機,「包青天」系列,又被拿出來拍了一次。金超群、周杰、陸毅、鄧超等人都飾演過包拯,可見「包拯」算是眾多導演眼裡的香餑餑。
  • TVB再出新劇《包青天再起風雲》那些年哪版包大人你最中意?
    暑假到了,除了夏天的好搭檔老少皆宜的《還珠格格》,地方臺最愛播的感人肺腑的《新白娘子傳奇》,你是不是記憶中還有一個身影,就是那個膚色黑得健康、腦門上頂個月亮、為官清廉,為民伸冤,受人敬仰的開封府尹包拯,包大人。「頭上一片青天,心中一個信念,不是年少無知,只是不拘挑戰。
  • 包拯工作室純自營模式贏得奢侈品養護行業好口碑
    2014年6月,專注奢侈品養護的包拯工作室應運而生。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如今已有5000平米的專業修復中心,近400人的前後端運營團隊,每月過萬件的護理數量,用戶、產能、SKU均居行業領先地位。 用戶為什麼選擇包拯?
  • 匠心引領革新 包拯工作室深耕奢侈品養護行業
    但包拯工作室根據LV包植鞣革的特點以及不同類型和年份,制定出不同的清洗護理方案:8年以下的包,如果沾染汙漬在一周之內,通過護理可以恢復接近90%;8-12年的包,植鞣革已經老化,皮質變得脆弱,只能採用非常柔和的方案進行護理;12年以上的包,老化嚴重,包拯工作室會建議不做去汙處理,根據具體情況和用戶一對一溝通,採取儘可能損傷小的辦法。
  • 《清平樂》中出現了包拯,但宋朝最大的反派,龐太師哪去了?
    在《清平樂》中,包拯只是劇中的一個插曲,並沒有多大的戲份,但他的老對手龐太師,卻是自始至終連個影子都沒露。龐太師哪去了?  作為宋朝作品中的大反派,龐太師與楊家將鬥、與呼家將鬥、與八賢王鬥、與包拯鬥,送女兒進宮迷惑君王,作為皇帝的老丈人,又殘害忠良,通敵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