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儒門紫衣
最近的電視劇《清平樂》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王凱飾演的宋仁宗也是深受大家的喜歡,那歷史上真實的宋仁宗是什麼樣的呢?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
宋仁宗雖然比不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般雄才大略,但是宋仁宗絕對算的上是古代帝王中特別的一位。
比如宋仁宗的節儉樸素,每日粗茶淡飯,一件衣服洗了又洗,舊了也不捨得扔掉,連宮裡的人都看不過去,暗地裡當作笑談,為了節省開支,甚至還一次性遣返二百多名宮人,後來又多次遣返,減少宮中冗員。
宋仁宗還素有愛民之心,當各地遭遇旱澇兵戈,有孤老寡幼無人照料之時,甚至還下令官府把他們贍養起來,不能讓他們流離失所,當大臣呂夷簡稱讚仁宗皇帝時,說到;「即使古代聖君賢主,也不過如此啊」。仁宗更是羞澀地說:「不要對外人宣揚,顯得朕好像是在沽名釣譽」。
還有一次,深夜了,仁宗想吃個烤羊腿,想想先帝們都沒幹過這事,咽咽口水,硬是就這樣餓了一夜,以至於第二天都沒辦法好好上朝。
還有一次,怕下人被責罰,忍著口乾舌燥,逛了一下午的小花園。就算是吃飯吃出了石子,也不忍責罰下人,對待下人都如此貼心,對待當朝的文人們,那更是寵愛有加,張貴妃想為自己的哥哥張堯佐謀個官職,狂吹枕邊風,一直把自己的哥哥升到了三司使,後來此事被包拯知道了,包大人那就一個激動啊,「懟」的宋仁宗那叫一個「啞口無言」,還噴了宋仁宗一臉的口水,張貴妃再問起此事時,仁宗只好委屈的說道:「你難道不知道現在擔任諫官的是包拯嗎?」
大概也正是因為有宋仁宗這樣的皇帝,才會有包拯這樣的傳奇人物,能夠流芳百世。
宋仁宗在文治方面可以說是達到了頂峰,除了包拯之外,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宋仁宗時期就佔了六位。還有像我們熟知的範仲淹、富弼、龐籍、司馬光、柳永、梅堯臣、張載、邵雍、周敦頤、沈括等等,都在那個時代綻放光芒。
尤其是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科舉考試,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全明星賽,文壇名人歐陽修,受命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考生有唐宋八大家的蘇軾、蘇轍、曾鞏,宋明理學的引路人張載、程顥;還有北宋名將王韶,以及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幹將呂惠卿、曾布、章惇等等。蘇轍更是在考卷直接諷刺宋仁宗沉迷酒色,不顧天下百姓生活,連考官都看不下去了,請求緝拿蘇轍。結果宋仁宗卻說,科舉考試的目的就是為了選這些敢於說真話的人,應該給予功名,整個宋仁宗時期可謂是人才濟濟,廟堂之內盡皆忠良,朝堂左右均輔賢臣,當然同時也佔據了你們語文課本的半壁江山,《嶽陽樓記》、《醉翁亭記》、《赤壁賦》、《六國論》等作品的作者都是宋仁宗時期的人。
你要背的詩詞「春風又綠江南岸」「衣帶漸寬終不悔」「庭院深深深幾許」「大江東去」「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等等,後人更是評價道:「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有開明的君主,才能有敢諫敢言的仁臣,趙禎以仁治國,寬厚和善,知人善用,而且從諫如流,方才造就了這個「仁宗盛世」。
誰能想到到了清朝之後,三跪九叩成了風氣,就連當時的大學士曹振鏞都坦言為官秘訣就是:「多磕頭少說話」,宋仁宗去逝的時候,整個京城哭聲動天,數日不絕,消息傳到洛陽,市民也自發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產生的煙霧遮天蔽日,以至於「天日無光」,當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了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
總體而言,宋仁宗雖然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大氣磅礴,而多了一份帝王將相們少有的人情味,也鑄就了一個讓後世無數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的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