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板橋鎮阿家村的隆陽區鑫盛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養殖場裡衛生乾淨且整齊劃一,拌料區、養殖區分區管理,一頭頭壯實的肉牛在悠然地吃著草料,一頭頭胖墩墩的牛仔在不安分地「哞哞」叫著。
楊從武是阿家村的養牛大戶,他從一開始的7、8頭牛發展到現在的170多頭,年淨收入20多萬元。2014年,在外做生意虧了不少錢的楊從武發現,肉牛養殖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發家致富、增加收入的一個快速致富項目和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但由於受市場等方面因素的制約,零星分散的種植、養殖和銷售勢單力薄,無法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難以規避市場風險。同時,種植、養殖和銷售也存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楊從武為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便在家鄉開始著手創辦農村合作社,於同年7月,成立了隆陽區鑫盛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
成立後,板橋鎮以合作社牽頭,將雙脈、阿家、秋山等17個村的72戶有意願發展養牛產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本地或異地入社,形成合作社代養+貧困戶入股運作模式,並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通過推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肉牛品種、統一飼料標準、統一管理規範、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產品銷售」為一體的產、供、銷運作模式,最大限度降低肉牛養殖技術、疾病、市場等風險,保障農民切身利益,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為了提高鄉親們對成立合作社重要性的認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加入合作社,我挨家挨戶到農民家中去宣傳,反覆講述合作社聯合之路的好處,以及合作社可以提供的服務和農產品種養殖的發展前景等,好在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首批就有106戶農民愉快的申請加入了合作社。看到村民們的收入都增加了,我就開心了。」楊從武這樣說到。
「我很快就能脫貧啦!我現在每天上午到養牛場來喂喂牛,打掃一下衛生,下午回家做做農活,到了年末還有分紅,拿著三份工資,這都得好好感謝國家對我們的大力幫扶。」在養殖場見到因病致貧的何鳳琴時,她正在廠房裡翻整青稞。從去年開始,何鳳琴家的生活發生了極大變化。「幾年前我得了乳腺癌,為了治病原本就很拮据的生活變得更艱難了,老公又患有中風後遺症沒有勞動能力,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學,整個家的重擔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以前四處打工不僅錢賺的少而且家裡也照顧不了,自從合作社成立以後我就再沒出去過。這裡的活路清閒錢又多,光是去年兩個多月,我就賺了八千多,加上平時攢下的和年底分紅的,我也成為萬元戶了!以後的日子也更加有盼頭了!」
2018年—2019年,雙脈、阿家、秋山等17個村的7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領到了2.32萬元現金分紅,阿家村集體經濟收入分紅2.58萬,合作社入股收益率達到10%。板橋鎮阿家村通過異地合作合作社代養模式,將無養殖條件的農戶與合作社建立捆綁,用活財政補助資金,實現了一把鑰匙破解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多元增收兩把鎖。
【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