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專家:伊美衝突勢將影響中東

2021-01-07 鳳凰衛視

伊朗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升級,雙方發生直接衝突的可能性明顯增加,對此敘利亞戰略專家指出,如果伊朗與美國爆發戰爭,衝突將會蔓延到整個中東地區,以色列也將變成伊朗針對的目標。

在暗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一周年之際,伊朗與美國領導人明顯增加了互相威脅。兩方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開始越來越大。儘管如此敘戰略專家還是相信,伊朗領導人已具有必要的智慧來處理這一非常敏感的階段。美國領導人方面也在考慮到美國的戰略利益後,不會輕易允許爆發一場戰爭。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東地區內,已有58個美國軍事基地,總共包含著大約六萬美國軍人,而根據報導,這些軍事基地和軍人都在伊朗飛彈的針對範圍內。據敘專家強調,如果美國襲擊伊朗境內的任何一個目標,那麼這些美國軍事基地和軍人都將成為伊朗飛彈襲擊和可以打中的目標,然而衝突也將會擴大到整個中東地區。以色列也將成為伊朗針對的第一個目標。

據敘利亞戰略專家認為,目前只有美國總統川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正在企圖將地區拖入衝突,因此可以說在這一時刻伊朗與美國發生大衝突的可能性還是不大。而如果發生了這樣的衝突的話,那麼這自然會蔓延到整個中東地區包括以色列的大衝突。

來源:鳳凰衛視哈桑·阿巴斯 敘利亞大馬士革報導

編輯:曉亦

相關焦點

  • 看世界丨多方博弈不斷,2019年中東局勢分析
    從伊朗一方看,作為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恢復對伊制裁的回應,2019年5月,伊朗宣布開始分批放棄履行伊核協議的承諾,將每隔60天宣布中止履行一批協議條款。11月7日,伊朗原子能組織發布消息稱,伊朗已開始在福爾多核設施生產濃縮鈾。而根據伊核協議,伊朗只能在納坦茲核設施生產濃縮鈾。此前,伊朗已突破伊核協議規定的濃縮鈾存量300公斤和豐度3.67%的上限。
  • 2020年中東地區局勢的六大看點
    它顛覆了「阿拉伯和平倡議」確立的「土地換和平」原則,必將進一步削弱阿拉伯世界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集體共識,影響地區力量平衡,從而使中東格局增加新的變數。第二大看點:海灣局勢嚴峻。沙特上層大清洗,影響深遠。3月6日,沙特軍隊出動,以「叛國罪」逮捕拘禁了現任國王的親弟弟艾哈邁德和前王儲納伊夫等人。
  • 兩伊對美相繼「出招」 中東局勢再度升級
    (原標題:兩伊對美相繼「出招」 中東緊張再度升級 )
  • 伊美局勢緊張,2020原油首次漲停!化工將受影響漲到...
    最近一起國際事件,惹得政治家、企業家都高度關注,那就是伊美關係。 「伊朗將軍遇襲,伊美形勢緊張」   「伊朗退出核協議,歐盟各國滅火降溫」「中東局勢緊張,油價高漲不停」.......   這類新聞層出不窮,化工人開始感慨:油價又漲了!看這個高漲不跌的樣子,會不會持續到年後?囤貨,估計已經來不及了!
  • 美轟炸機直撲中東地區,專家:美不敢開戰,還差三個決定性條件
    中東地區的局勢依然高度緊張,伊朗首席核專家遭遇暗殺身亡之後,伊斯蘭革命衛隊已經做好了發起報復行動的準備。作為幕後黑手的以色列也提升了境內的戰備等級,防止遭到伊朗的報復性打擊,但在這起事件中,美國作為幫兇或會遭到伊朗的針對性回應。
  • 菲律賓準備從兩伊撤僑,杜特爾特下命令,中東事務特使即刻出發!
    杜特爾特命令其中東事務特使西馬圖即刻趕赴中東,菲律賓武裝部隊隨時待命,一旦美國與伊朗爆發武裝衝突,軍隊將協助僑民撤離。杜特爾特 新華社圖延伸閱讀:五問中東局勢:美伊鬥,歐洲慌,川普將陷「消耗戰」?中東「火藥桶」會被點燃嗎?事態將如何發展?中新網為您解讀。一,伊朗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將引發何種後果?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表示,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因照顧歐洲反應,仍舊遵守協議,但隨著美國恢復制裁,協議本身已不存在。如今蘇萊曼尼被殺,伊朗認為沒必要再遵守協議。
  • 美俄中東博弈或進一步升級
    雙方在中東的軍事對抗引發外界廣泛關注,未來可能對中東局勢產生較大影響。美國咄咄逼人為對俄羅斯形成有效遏制,美國近期在中東地區主要採取以下軍事動作。部署先進戰機。據美國《空軍時報》網站6月1日報導,來自美空軍第388和第419戰鬥機聯隊的1個F-35戰鬥機中隊於5月20日部署至阿聯迪哈夫拉空軍基地。
  • 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挺伊者」高調表態 「反伊者」保持沉默經年未決的伊核問題如今已成為中東地區重要又敏感的核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各方的不同態度使得「挺伊」和「反伊」兩大陣營愈發凸顯,雙方在暗殺事件之後的態度也顯得截然不同。
  • 蘇萊曼尼逝世一周年:伊美關係持續緊張,伊朗稱已準備好「迎戰」美國
    在蘇萊曼尼遭暗殺一周年之際,伊美關係愈發緊張。在伊朗為蘇萊曼尼舉辦紀念活動的同時,也向美方強硬喊話表明立場;而在兩國關係緊張的當下,美國仍在中東地區頻頻進行軍事活動。民眾參加周年悼念活動2021開年之際,正值蘇萊曼尼遭暗殺一周年,自1月1日起,人們在位於伊朗克爾曼的蘇萊曼尼墓附近舉辦悼念活動。不少民眾抱著蘇萊曼尼的相片,在墓旁哭泣。
  • 下馬威接二連三,美軍終於在中東撐不下去了
    長期以來,中東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世界多方勢力的角鬥場,常年戰亂不止。即便是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也絲毫沒有影響中東的亂局。不過在最近這段時間,美國似乎改變了其中東戰略。實際上在這段時間,美國的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
  • 伊朗暗殺事件新進展,大批嫌疑人已被抓捕,伊官員:以美蛇鼠一窩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伊朗傳出消息稱大批嫌疑人已被伊方抓捕,還有伊軍表示以色列絕不會在沒有美國的幫助下敢這樣做的,如今伊官員一致覺得以美蛇鼠一窩,伊朗領導人還發言聲稱要對兇手進行報復性打擊。
  • 美使館連遭火箭彈襲擊,數萬美軍陷入中東泥潭,增兵亞太計劃泡湯
    伊拉克看守總理邁赫迪則表示,高頻率的襲擊事件使得該國與中東美軍一道被拖入「戰爭泥潭」,但他未對美國關於襲擊者身份的說法「背書」。中東媒體稱,伊議會和政府正在尋求驅逐境內所有外國軍隊,包括美軍和北約駐軍。本來按照美國防長埃斯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將軍的命令,包括駐伊美軍在內,總共會有4萬餘人撤離中東,轉而前往亞太地區部署。
  • 2021年中東風雲多變
    川普執政四年,攪亂了中東,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時至今日,他仍在那裡「挖坑埋雷」,這將給拜登帶來諸多困難。目前看來,拜登執政後,估計將做五件事,一是「回歸」伊核協議。伊核協議乃歐巴馬政治遺產,拜登會繼續堅持,可能分兩步走,先是恢復接觸,並減輕對伊朗制裁,特別是取消對抗疫物資、疫苗、藥品和醫療設備等方面的制裁,然後聯合歐洲盟國向伊朗施壓,抬高對伊核協議「回歸」的要價。
  • 3倍預算也救不了伊核研究?伊朗欲接受伊核協議,俄專家敲響警鐘
    哪怕是當中看似逃脫美方管控的伊朗,伊核協議終止之時,其實並沒有為伊朗帶來嚮往多時的自由,也不曾為中東帶去任何一點安穩的感覺,反而為沉寂多時的伊朗帶去了殘忍的血光之災。12月15日美媒「新聞周刊」報導稱,距離伊朗失去其最主要的核武器研究專家之一之後的不到1個月,伊朗國防部長阿米爾·哈塔米14日宣布,國防研發部門的年度預算將獲得256%的增長幅度,即將以3倍於往年的數額投入國防創新建設。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波斯人而言,256是一個特別的數字,它等於4的4次方。
  • 險些釀出一場大戰,美俄在中東又起衝突,戰車直接被逼入泥潭
    圖為俄軍巡邏車陷入泥潭最近美國與俄羅斯在敘利亞險些釀出一場大戰,原來美俄在中東又起衝突,俄羅斯巡邏車隊在經過美國檢查站時遭到美軍阻攔,戰車直接被逼入泥潭,最終在裝甲車的幫助下俄羅斯車隊才得以脫困這支美軍車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掠奪當地石油資源,畢竟靠走私石油每個月都能夠給美軍帶來不菲的收益,所以這些美軍甘願鋌而走險,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巡邏車隊不可避免會跟美國車隊發生衝突,這也是美俄較量的一種形式。
  • 中東面面觀丨2020年兩位重量級人物遭暗殺 伊核協議和美伊關係前景...
    2020年對於伊朗乃至中東而言,充滿了衝突和挑戰。而圍繞衝突的一個關鍵詞——暗殺,更是貫穿了年初和歲末。兩位伊朗重量級人物先後遭暗殺身亡,牽動著整個地區局勢。1月3日,美國無人機發射飛彈,將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前指揮官蘇萊馬尼暗殺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1月27日,伊朗高級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在伊朗德黑蘭省遭槍擊身亡。
  • 伊朗如果擁有核武器,中東地區會和平嗎?美專家:想都別想
    如今的中東局勢愈發混亂,而伊朗作為站在風口浪尖上的國家,一直渴望擁有核武器來穩定局面,但如果伊朗真的能夠擁有核武,中東地區就真的能夠重歸和平了嗎?「伊核協議」一直都是國際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而這個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限制伊朗地區擁有核武器,但大多數人都將其解讀成了美國遏制伊朗發展的協議,所以有很多人都認為,如果伊朗真的硬氣起來,擁有了核武器,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會多出一個與美國抗衡的勢力,也許整個中東地區就不必在美國的攪動下戰火不斷,可這個想法真的是成熟的嗎?
  • 伊中合作計劃草案已完成 美擔心伊被秘密賣掉 德黑蘭:貓哭耗子
    日前,伊朗官方對外披露稱,將與中方達成一份長達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涉及多個領域的經濟與安全合作。伊朗官員表示,伊方把伊中25年合作計劃草案已設計完成,並會很快將這份協議轉達中國朋友,並通過雙方友好協商就細節達成一致,定稿後兩國會將其作為雙方合作的基礎和未來合作的路線圖。針對這一事態,美媒顯得有些坐不住了。
  • 中東劇變以來環地中海國際關係的變化及影響
    之後,突尼西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等國發生政權更迭,利比亞和敘利亞陷入戰爭泥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泛濫成災,大規模難民危機爆發,中東地區國際關係發生大分化、大動蕩和大重組。這場劇變不僅橫掃整個中東,也外溢至地中海北岸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對歐盟的政治生態與政治格局、種族關係、地區安全以及對中東的外交政策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 專家說,只要「遺留問題」仍未解決,中東動蕩就不會結束
    12月17日,是引爆中東的阿拉伯之春10周年。一位以色列專家認為,儘管一些國家似乎毫髮無損地走出了阿拉伯之春,但一場新的劇變即將降臨該地區,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據俄衛星通訊視18日報導,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受到阿拉伯之春騷亂引發的動蕩的影響。以色列中東問題專家之一莫迪凱基達(Mordechai Kedar)博士表示,那些逃脫的國家之所以能夠成功逃脫,是因為他們沒有遭受「該地區的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