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感謝:煙臺童言攝影工作室
你們花枝招展時,我們正走優雅路線。我們的灰旗袍,低調內斂,不與群芳爭豔…
千千闋女子合唱團
低二聲部部長徐少俐
旗袍起源於清朝旗女之袍。無論此說有多麼巨大的爭議,毫無疑問旗袍的真正成形並得名,是在民國。
總之,除了「旗袍」這個名稱,民國旗袍已經基本脫出旗女之袍的範疇,而演進成為一個全新的女性服飾品類,是民國服飾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民國時代的典型元素和象徵,旗袍體現民國精氣神的旗袍。
絕大多數當代國人所見最多的所謂旗袍,就是婚慶「旗袍」。
然而,實際上,作為旗袍發端的時代民國,絕少有穿這種旗袍結婚的。
現代那些俗濫妖豔的所謂「旗袍」或「改良旗袍」,
哪裡還有一絲民國旗袍溫婉典雅書卷的氣息?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這些「旗袍」普遍高開叉、顏色俗豔、圖案花哨,
但面料質地卻比較昂貴。
重要的是,整體氣質庸俗,
是袍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不少五顏六色,面料廉價,普遍很短。
大媽們靠高開叉露大腿,
女孩子們直接露白大腿。
民國女學生恬靜純雅的氣質,蕩然無存。
八十年代起,旗袍被政府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也許,這正是旗袍以「禮服化」的模樣重新回到大陸的發端。
從此,結婚開始穿起不倫不類的紅色旗袍禮服。
有經濟實力的女性們也紛紛訂做重磅真絲加手工刺繡的昂貴的旗袍禮服。
然而,民國時哪怕上流社會的名媛貴婦,
也很少穿著禮服式的旗袍。
相反,絕大多數人的旗袍雖很樸素,(棉布/素色/無或少刺繡),
卻自有一股淡雅清貴之氣,也許,這就是民國範吧。
對比旗袍前世今生,感慨萬千。旗袍這麼美好的服飾,中國女性的國服,何時才能告別喧囂與誤解,回歸樸素與本真?
旗袍風一時興起,與這些年來鋪天蓋地的民國題材影視劇有很大的關係。習慣於時裝的女人們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祖母、曾祖母們穿過這麼好看的衣服?原來我們也有自己民族的華服?
旗袍真正的美,不在於多修身、多挺拔、多麼能展現傲人身材。當然這些也很重要,但這並不是旗袍作為一種服飾品類獨有的特點。
真正的旗袍之美,來自於旗袍與中國女子獨有相符的氣質。
旗袍女子,應該是明媚柔亮的。
在她身上,可以看到春天陽光的色彩。
旗袍女子,應該是獨立堅強的。
在她眼裡,會有一種對理想的堅持。
旗袍女子,應該是格調優雅的。
在她的盈盈步履間,流動著秀逸的風致。
旗袍女子,更是親和溫婉的。
她待人的笑靨裡,藏著內斂體貼的細緻。
旗袍女子,最好是書卷知性的。
言辭談吐間,儘是詩書傳家的素樸。
長期穿著旗袍,對於培養女子的知性文藝氣質,也有相當的作用。例如,旗袍的立領有助於女人始終昂首和精神專注。旗袍的低下擺(民國旗袍往往很長,直至腳踝)與開衩,可以讓女人的步履輕盈又不失莊重(註:千萬不要學清廷戲裡那種誇張的擺臂跨腿的走路姿勢,與真正的民國旗袍女子的優雅步姿南轅北轍,現代女人這麼走簡直惡俗)。
旗袍不僅與華人女子受千年中華文化薰陶而成的溫婉氣質天然契合,而且更加符合對理想有堅持、對生活有追求、有明媚內心、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知識女性的品位。
因此,很多平時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或者習慣於現代時裝的女人,懷揣著「大家閨秀」的夢想而穿上旗袍。然後就會發出「原來我也可以這麼溫婉,這麼書卷氣」的感嘆。這正是旗袍與中華女子相得益彰的絕妙之處。
旗袍,從不以俗豔為美。
摘自於網絡
煙臺童言攝影工作室
電話:18053572787
地址:煙臺紅旗東路18號臺灣村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