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傑大師,一路走好!

2021-02-18 海峽都市報閩南版

5月30日子時

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大師因病辭世

海都記者悲痛之餘

連夜寫下長文

以此緬懷王老

晚上十點剛過,老同事發來五個字:「王仁傑走了?」我不假思索地回道:「不會吧,好像前不久還在發朋友圈呢。」

立刻找出王老的朋友圈來,最後一條發自5月24日21:19。內容是「所謂肝膽相照,就是我得了,你也跑不了。」緊跟著三個笑臉的表情。原來當時王老就在向人們暗示病情了,但並不很直接。再翻看當下的朋友圈,29日,同樣是在21:19,這是人們所說的,他離開的時間。也有人說是30日子時,此前是呼吸暫停的狀態。

這算是一種「戲劇化情節」嗎?6月1日上午10時出殯,這位率性可愛的「老天真」,去往天堂的路都是快樂的吧。

許多人翻出了近年來各公眾號為王老寫的專訪文章。這些文章的點擊量蹭蹭地再次上漲。包括海都報旗下的文藝公眾號「花巷」2019年5月13日發表,因泉州"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王仁傑工作室掛牌為由頭,撰寫了一篇《王仁傑:我這個老天真,對戲不死心》。

此文從先前的數千點擊量,一夜間躥升至點擊量2.4萬。還有一些微信公眾號轉發了此篇文章。不少文藝界人士原創了輓聯,為他送別,情真意切。「春風歸舊院,人老刺桐城」;「三畏堂前茶初沸,繞梁誰唱梨園腔」……(點擊下方圖片回顧此前文章)

「三畏齋」是王仁傑的書齋名。據說是「畏天命」、「畏大人」、「畏賢人」之意。他被稱為「福建劇壇最優雅的古典詩人,又是最激烈的文化衛士。」他的《三畏齋劇稿》一書,由梨園戲《節婦吟》、《董生與李氏》、《楓林晚》、《陳仲子》、《皂隸與女賊》,以及崑劇《琵琶行》組成。

人們總不惜用譽美之詞贈予他,說他「挽南戲遺響於既衰,以堅實的創作實績,為福建戲曲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他的劇本裡能看見古典文學的底蘊,也不乏流行語的詼諧幽默。因此不僅老戲迷認為無可挑剔,還天南海北地為泉州戲劇圈了不少年輕「鐵粉」。呈現在舞臺上的劇作風格,是他真性情地流露。

每逢有「逝者如斯」這樣的新聞版塊,我們總是會邀請與主角相關的親友共同追憶逝者往昔。但這一次,我們不想,為了這位獨特的藝術家,我們想通過記憶及閱讀經驗與大家分享,我們所認識和理解的王仁傑老師。

「沒看過我的戲,就不要採訪我。」

這句話是同行轉告我的。在最初接觸文化新聞的時候,面對這位著名的劇作家,多少還有點臉皮薄,擔心提問不夠到位,會留下不好的印象。王仁傑曾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劇協理事、泉州市政協副主席。因為劇作太出名的緣故。

正因為過於矚目,這位在公眾場合總在為戲劇發展嚴肅認真思考的文人總顯得有距離感。近年慢慢地看過他寫的許多戲,也認真思考著將來有機會可以採訪些什麼問題,終於也還是覺得他是個「不可觸碰」、「怕寫砸了」的題材而屢屢作罷。或許也是覺得「來日方長」。以至於真的有合適機會採訪王老,也拱手讓給了「90後」。

有機會接觸到王老,笑言他總是「拒絕採訪」。他頗為幽默地解釋道:「你可能也沒有很想要採訪我吧?」這才明白,隨和的王老並不冷漠,只是希望有更多人看懂戲劇,親近戲劇。

「我平時只作寫戲打本的雕蟲小技……我『淪落風塵』,考進了劇團,當一名見習編劇。」

王仁傑為王連茂、秦嶺雪等同學老友撰寫新書序言時,都會談及他們青少年的往事。這些序言的內容都極為精彩。而這些文史界知名人士的故事總會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王仁傑曾告訴我們,他接觸梨園戲這種古老劇種的故事,充滿了傳奇,也註定了他一生的走向。

因為母親喜歡看戲,還不會走路的年紀,王仁傑就被母親抱在懷裡,在泉州的梨園戲劇舞臺下看過《蘇秦》。但記事以來,高中以前從不看戲,偶然一次走入劇場,看到梨園戲名伶許書美、施織上演的《呂蒙正》,被戲中「過橋入窯」的情節一下子吸引住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雖戲稱進入戲劇界是「淪落風塵」,但王仁傑一輩子甘之如飴。

《節婦吟》劇照

圖 / 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

「有人說,王仁傑你寫寡婦戲寫得這麼好,你是不是有寡婦朋友?我說沒有啊!都是看戲看出來的。你看,傳統戲裡把青春男女的情感寫得那麼生動、豐富和深刻,男女之間的打情罵俏簡直是活靈活現和撩人心魄,久久不能忘懷。」

王仁傑對於傳統戲劇是充滿憂患意識與深沉思考的。他筆下的主角多為底層小人物,一為寡婦群體,一為書生群體。其愛情糾葛、命運碰撞所展示的人物關係,所表現的人性善惡,隨處可見。因此總有人愛與隨和的王老開玩笑。

在一次編劇高研班上,王仁傑對大家說,編劇的水平決定了劇團的水平,也決定了劇種的水平。他以前在劇團裡看戲,經常是一個人搬個凳子坐在前面看戲,看到好戲時,就會琢磨古人為什麼這麼寫?為什麼寫得這麼好?

這些年梨園戲重新受到很多人的關注,他們追戲都追到了泉州。現在有些上海崑曲的戲迷也成了泉州梨園戲的戲迷,他們為了看個折子戲專門坐飛機就飛來了,他們只看傳統戲和骨子老戲,不看新編戲。這些戲迷很專業,研究得比本土的戲迷還深,對戲曲很痴情,很固執很執著。

因為有著八百年的傳承,有優秀的編劇和演員,梨園戲受到了海內外的關注。

《董生與李氏》劇照

圖 / 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

「王仁傑工作室,可以叫做『隔壁老王飯店』。」

去年5月3日,王仁傑工作室在梨園劇院頂樓掛牌。這是泉州"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計劃的重要一個環節,目的是通過名人效應匯聚資源,吸引新生力量加入。剛一成立,不走尋常路的劇團立馬擺了個圓桌,邀請老戲骨和戲迷共享美食。

和同事一起採訪王老時,他便謙虛地笑稱,把王仁傑工作室看作「隔壁老王飯店」就好啦。與美食作伴,暢談戲劇人生,這才是真正的樂趣。一邊吃著飯,一邊就聊完了工作和學習。

後來我們發現,王老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他常會在朋友圈曬出各種美味,堪稱身邊的「美食偵探」。有好幾次都是看了他打報的地方,想去一探究竟。心想,懂吃的他,推薦的準不會踩雷。

為王老拍照的同事標哥出了片子,時常都是他叼著菸頭的模樣。王老也時常率性地告訴友人:「若是心情不好,抽兩根就沒事啦。」

人們為王仁傑的離去惋惜,更憂心的是,他離去之後優秀劇目的斷層。其實這些年「返本開新」的課題是傳統戲劇不懈努力的方向。世上雖再無他,但他早已為後人指明了方向。他曾說「只要中國文化還在,中國戲曲就不會滅亡。」

於我們而言,終於沒有錯過,為王老撰寫一篇文章,心願已達成。

(王仁傑,著名戲曲作家,生於1942年,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作品有:梨園戲《節婦吟》《董生與李氏》;崑曲《琵琶行》《邯鄲記》;越劇《唐琬》《柳永》;閩劇《紅裙記》;蘇劇《滿庭芳》;錫劇《蘩漪》;歌劇《素馨花》等。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劇協理事。)

來源 花巷

海都記者 吳月芳 林良標

值班編輯 陳曉婷

相關焦點

  • 王仁傑大師 一路走好!
    5月30日子時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大師因病辭世
  • 中國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大師,一路走好!
    大師仙逝的消息傳來,整個戲劇界哀慟不已,王仁傑生前最重要的藝術合作者、梨園戲領軍藝術家曾靜萍更是痛心難抑,一時無法接受採訪。不少文藝界人士原創了輓聯,為他送別,情真意切。    王仁傑女兒發文悼念梨園戲《陳仲子》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泉州人,王仁傑一生都在為800年歷史的古老梨園戲延續文脈。
  • 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大師,一路走好!
    紀念|中國最能寫古典戲劇的劇作家王仁傑先生走了澎湃新聞記者從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獲悉,5月29日晚9點19分,中國著名的戲曲劇作家王仁傑在福建泉州去世,享年78歲。王仁傑一生創作三十餘年,涉及了梨園戲、崑曲、越劇、閩劇、蘇劇、錫劇、歌劇等各個戲曲劇種,獲獎無數,是當代中國劇壇公認的古典戲劇大家,也是當下屈指可數可以為古老劇種寫作曲牌體劇本的大家。
  • 詹姆斯·霍納逝世,配樂大師一路走好!
    美國加州當地時間本周一,好萊塢著名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駕駛的私人飛機失事,他當場遇難,享年61歲。
  • 王仁傑的情趣
    對於這樣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王仁傑居然來了個翻版,變今為古,利用故事的架構和內容,寫出一部更加原汁原湯的古代故事劇,沒點真功夫能成?其創作才華可見一斑。王仁傑有「三寡」作家美譽,那是指他近年來成功創作了《楓林晚》、《節婦吟》和《董生與李氏》。劇中都有一位外表矜持內心火熱的守寡女人。但《董生與李氏》中的筆墨不在婦人身上,而是男主角董四畏心裡。劇情是這樣的:員外續弦嬌妻李氏。
  • 紀念|王仁傑先生:中國最能寫古典戲劇的劇作家王仁傑先生走了
    王仁傑一生創作三十餘年,涉及了梨園戲、崑曲、越劇、閩劇、蘇劇、錫劇、歌劇等各個戲曲劇種,獲獎無數,是當代中國劇壇公認的古典戲劇大家,也是當下屈指可數可以為古老劇種寫作曲牌體劇本的大家。王仁傑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泉州人,王仁傑一生都在為800年歷史的古老梨園戲延續文脈。
  • 為什麼是王仁傑?為什麼是梨園戲?為什麼是泉州?
    僅從寫作技巧層面上說,這個時代能用曲牌體寫戲的人,一隻手就數得過來——大致只有王仁傑、郭啟宏、張弘等很少幾位,其中王仁傑的作品是最多的。他這一代人從小接受傳統文學薰陶的機會和條件應該不會特別好,但是他顯然自己有意識地補上了這塊短板,而且達到超越群倫的程度。
  • 【一路走好】林兆明離世 女兒哽咽「太突然」
    今日頭條 5月1日《珠江新聞眼》開始推出《難忘廣東好聲音》系列報導其中第一期講述的「廣東好聲音」就是粵語講古大師林兆明不幸的是林兆明今日凌晨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珠江新聞眼》視頻連結:《90歲「講古」大師的鏗鏘人生——林兆明》林兆明老師的離世是粵語講古界的重大損失,不少聽眾和文藝界人士都對他進行深切的懷念
  • 送別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巨匠雖逝 戲留梨園
    中新網泉州6月1日電 (記者 孫虹)6月1日,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的追悼會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行。追悼會現場,各界敬獻的花圈、花籃排成了一堵堵寄託哀思的花牆,述說著無盡的懷念和敬意。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逝世。 林良標 攝  得知王仁傑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不少文藝界人士、戲迷從全國各地趕來,向王老遺體依依告別。
  • 伊莉,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疼痛!
    伊莉的去世也在同學們中間引起了陣陣地悲痛和惋惜,他們寫下了感情真摯的留言:劉義平:「懷念好朋友,一路走好!」劉建敏:「伊莉去世,我心疼不已,願伊莉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病痛。」李桂英:「伊莉一路走好!」杜洪濤:「伊莉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疼痛!」龔文斌:「願伊莉老同學一路走好!天堂上沒有病痛!您的容貌和笑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緬懷王仁傑先生|春風歸舊院 人老刺桐城
    王仁傑似乎正是作這樣追求的——他深化藝術的同時,也深化自己對時代、人心的擔當。王仁傑並不只停留在道德關懷,還表現為文化關懷。現實中人們物慾至上,真正的文化幾乎衣不蔽體,可笑的卻偏偏滿街都是文化,橛頭、大便都是文化,禪宗的便利法門大開盛世。盤古至今,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如此文化過,也沒有如此缺乏真正的文化過。
  • 姑父,一路走好!——深切緬懷藝術大師朱松發先生
    至今還記得,到了墓地,姑母拿出姑父寫的六個字——「和平,一路走好!」和紙錢一併燒了,我頓時淚目······要知道,我父親是最喜歡姑父的字畫的,沒有理由,就是喜歡,從姑父還沒成名時就喜歡了,歙縣的老房子到處都掛了姑父的字畫,最早的應該是姑父70年代的作品。當時我想,如果父親泉下有知,也應該是含笑的,因為有姑父的書法為他送行。
  • 一路走好天堂裡的句子發朋友圈
    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路走好天堂裡的句子,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願天堂沒有癌症,X哥一路走好!4.  願天堂沒有疾病,有的只是歡樂,一路走好…我會為你祈福…5.  生活就是這樣,舊的人走了,新的人又來了。嗯,一路走好!願天堂裡沒有病痛6.  漫漫今夜,細回首我與爺爺相處的二十餘載,定格於爺爺疼愛我的幕幕瞬間。願天堂沒有困苦,願天堂沒有痛疾。爺爺,您一路走好!7.
  • 一路走好!永遠的「中國最美機長」
    一路走好!賀中平機長,一路走好!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一路走好!
  • 宏陽 一路走好
    宏陽  一路走好
  • 緬懷王仁傑先生 | 春風歸舊院 人老刺桐城
    王仁傑似乎正是作這樣追求的——他深化藝術的同時,也深化自己對時代、人心的擔當。王仁傑並不只停留在道德關懷,還表現為文化關懷。現實中人們物慾至上,真正的文化幾乎衣不蔽體,可笑的卻偏偏滿街都是文化,橛頭、大便都是文化,禪宗的便利法門大開盛世。盤古至今,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如此文化過,也沒有如此缺乏真正的文化過。
  • 「容妃」一路走好
    不像是皇妃,更像是家中碧玉最後說一句,容妃,一路走好!
  • 王定國,一路走好……
    王定國,一路走好…… 2020-06-12 0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才輩出,一路走好!
    願趙老師一路走好!
  • 泉城再無「小濟南」(王斌),一路走好🙏️🙏️🙏️
    自幼跟隨相聲大師侯耀文高徒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薑桂成先生學習相聲(相聲大師侯耀文徒孫)。幽默詼諧、輕鬆自然的主持風格,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小濟南」已成為濟南老百姓家喻戶曉的主持人。泉城再無「小濟南」(王斌),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