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巨匠雖逝 戲留梨園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泉州6月1日電 (記者 孫虹)6月1日,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的追悼會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行。追悼會現場,各界敬獻的花圈、花籃排成了一堵堵寄託哀思的花牆,述說著無盡的懷念和敬意。

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逝世。 林良標 攝

  得知王仁傑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不少文藝界人士、戲迷從全國各地趕來,向王老遺體依依告別。他們當中,既有白髮蒼蒼的年長者,也有一身素黑的年輕人。口罩遮掩了他們得半邊臉頰,卻難掩肅穆神情,有人紅著眼眶含著淚,有人低著頭輕聲啜泣……

  泉州戲曲古老而豐富,擁有南音、梨園戲、提線木偶等多種獨具地方特色的戲劇、曲藝。1942年6月出生的王仁傑,「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銘於斯」。他在這個「戲窩子」裡浸潤成長,也為戲劇獻出了一生。

  有人說,王仁傑堪稱「當代劇壇最優雅的古典詩人」。他一生堅守傳統、返本開新,對梨園戲愛至痴迷。他創作了《節婦吟》《董生與李氏》《皂吏與女賊》等眾多梨園戲作品,將這個傳承了800多年的「南戲活化石」推向了新的高度,有了更多延續和發展。其中,《董生與李氏》入選2003—2004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被稱為「新時期戲曲創作與演出最高成就」「中國古典戲劇一次漂亮的回歸」。

6月1日,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的追悼會在福建泉州舉行。 林良標 攝

  在他的努力下,突破了方言限制的梨園戲,在全國各地乃至海外覓得越來越多知音。正如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所言,王仁傑對梨園戲的傳承和發展鞠躬盡瘁,似一股清澈的暖流,永遠奔流在梨園戲八百年的歷史長河中。

  除了梨園戲外,王仁傑還在崑曲、越劇、閩劇、蘇劇、錫劇、歌劇等領域建樹頗豐,主要作品有崑劇《琵琶行》《邯鄲記》,越劇《唐琬》《柳永》,閩劇《紅裙記》,蘇劇《滿庭芳》,錫劇《蘩漪》等,跨越多個戲曲劇種,獲獎無數。

  王仁傑的逝去令中國戲劇界深感痛惜。連日來,諸多海內外戲劇社團紛紛發來唁電錶示哀悼。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用送別逝者的經典南音曲目《三奠酒》與王老告別;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舉行「梨園子弟憶王先——著名劇作家王仁傑老師追思會」,同全國各地趕來的各界人士共同追憶他的功績……

  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副教授郭晨子聞訊從上海趕來,「當我走下飛機的那一刻,想到這個城市以後沒有王(仁傑)老師了,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

  王仁傑的率真和赤誠,讓她印象深刻。在她看來,王老先生是一個活得純粹、能夠從內心和古人對話的人,他對梨園戲、對家鄉的愛,是夾雜著煙火氣,融入骨血裡的。

  自1983年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成立以來,近十位演員憑藉出演王仁傑的劇本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讓他贏得了「折梅聖手」的讚譽。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年僅26歲的泉州演員曾靜萍憑藉王仁傑創作的梨園戲《節婦吟》榮獲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福建省第一位獲中國戲劇界最高獎的演員。從此,王仁傑和曾靜萍成為梨園戲的「代言人」,也為「戲窩子」泉州在全國劇壇爭得了一席之地。

  2007年,王仁傑創作的梨園戲《董生與李氏》讓曾靜萍再次「折梅」,使之成為福建省目前唯一一位「二度梅」獲得者。

  痛失良師益友,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曾靜萍悲痛萬分。或許只是一個巧合,因疫情影響而暫停的梨園戲公益性惠民演出於6月正式恢復,傳承版《董生與李氏》《節婦吟》《皂吏與女賊》等將陸續登場,這些均是梨園戲常演不衰的精品。

  「作品深受戲迷喜愛,這是對王仁傑先生最大的慰藉。」曾靜萍說。(完)

相關焦點

  • 中國著名戲曲劇作家王仁傑大師,一路走好!
    三畏堂前茶初沸,繞梁誰唱梨園腔?」大師仙逝的消息傳來,整個戲劇界哀慟不已,王仁傑生前最重要的藝術合作者、梨園戲領軍藝術家曾靜萍更是痛心難抑,一時無法接受採訪。不少文藝界人士原創了輓聯,為他送別,情真意切。    王仁傑女兒發文悼念
  • 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大師,一路走好!
    紀念|中國最能寫古典戲劇的劇作家王仁傑先生走了澎湃新聞記者從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獲悉,5月29日晚9點19分,中國著名的戲曲劇作家王仁傑在福建泉州去世,享年78歲。王仁傑一生創作三十餘年,涉及了梨園戲、崑曲、越劇、閩劇、蘇劇、錫劇、歌劇等各個戲曲劇種,獲獎無數,是當代中國劇壇公認的古典戲劇大家,也是當下屈指可數可以為古老劇種寫作曲牌體劇本的大家。
  • 為什麼是王仁傑?為什麼是梨園戲?為什麼是泉州?
    5月30日,梨園戲的靈魂人物、劇作家王仁傑去世。他提出並踐行的「返本開新」的創作理念、寫下的《節婦吟》《董生與李氏》《皂吏與女賊》等劇作,不但讓一度消沉的梨園戲再度煥發光彩,也為其他地方劇種乃至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提供了成功的示範和標杆。
  • 紀念|王仁傑先生:中國最能寫古典戲劇的劇作家王仁傑先生走了
    澎湃新聞記者從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獲悉,5月29日晚9點19分,中國著名的戲曲劇作家王仁傑在福建泉州去世,享年78歲。
  • 王仁傑大師,一路走好!
    我不假思索地回道:「不會吧,好像前不久還在發朋友圈呢。」立刻找出王老的朋友圈來,最後一條發自5月24日21:19。內容是「所謂肝膽相照,就是我得了,你也跑不了。」緊跟著三個笑臉的表情。原來當時王老就在向人們暗示病情了,但並不很直接。再翻看當下的朋友圈,29日,同樣是在21:19,這是人們所說的,他離開的時間。也有人說是30日子時,此前是呼吸暫停的狀態。
  • 王仁傑大師 一路走好!
    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大師因病辭世自1983年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成立以來,憑藉出演王仁傑的劇本獲獎的演員就有不下十位。劇本創作30餘年,他梨園戲、崑曲、越劇、閩劇、蘇劇、錫劇、歌劇通吃,但最愛的還是梨園戲。
  • 緬懷王仁傑先生|春風歸舊院 人老刺桐城
    在當代文學藝術中,戲曲、戲曲文學一直處於「少數」「邊緣」「非主流」的地位,不少戲曲劇作家發起了思想上藝術上的有力衝擊,在創新、借鑑方面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王仁傑卻發出了張揚傳統藝術的主體性,張揚戲曲本體意識、戲曲自我意識的獨立呼聲,並孤獨地堅持對古典傳統的完整繼承。正如他堅決拒絕個性的同化一樣,他堅決地拒絕藝術的同化。他表達了一種不肯「攀附」「屈從」的文化情緒。
  • 緬懷王仁傑先生 | 春風歸舊院 人老刺桐城
    在當代文學藝術中,戲曲、戲曲文學一直處於「少數」「邊緣」「非主流」的地位,不少戲曲劇作家發起了思想上藝術上的有力衝擊,在創新、借鑑方面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王仁傑卻發出了張揚傳統藝術的主體性,張揚戲曲本體意識、戲曲自我意識的獨立呼聲,並孤獨地堅持對古典傳統的完整繼承。正如他堅決拒絕個性的同化一樣,他堅決地拒絕藝術的同化。他表達了一種不肯「攀附」「屈從」的文化情緒。
  • 寫心造境,形神雙美——論王仁傑新編梨園戲《陳仲子》
    「寫心造境,形神雙美」——論王仁傑新編梨園戲《陳仲子》已發表於《戲劇文學》2020第6期摘要:新編梨園戲《陳仲子》創造了形神雙美的情境,既動人心魄,也發人深省。關 鍵 詞:《陳仲子》 梨園戲 王仁傑 返本開新 情境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因為福建梨園戲實驗劇團重排的新編戲《陳仲子》,筆者六度奔赴泉州,或觀看演出,或就教於王仁傑、吳啟仁、曾靜萍、林蒼曉等主創人員。沉浸醲鬱,含英咀華,筆者漸漸確認,該劇的卓越之處,一是通過個體的精神追求表現人的存在及困境,指向終極問題。
  • 王仁傑的情趣
    說實話,近些年,戲曲新作壽數太短。有的演上幾場,甚至還拿了什麼獎後就壽終正寢。而一出五年前創作的劇目,五年後還是令人心動。其中必有什麼過人之處。《董生與李氏》脫胎於尤鳳偉的小說《烏鴉》,1988年還被搬上熒幕,叫《白色的山崗》,當時就給人很大的震撼。
  • 著名劇作家隆學義告別儀式今舉行 生前好友同事送別
    相關新聞:  》》著名劇作家隆學義辭世 沈鐵梅:是中國戲劇界的一大損失  》》他是劇作家也愛泡茶館 隆學義人生的AB面  華龍網2月24日21時訊(記者 肖子琦)今(24)日,原重慶市川劇院文學總監
  • 一場天台梨園夢
    上個月,曾靜萍工作室與王仁傑工作室雙雙掛牌,當時曾靜萍曾說,長久以來心裡有一些計劃等待著她去完成,而且很快就要有動作。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昨天下午舉行的第一場活動,便邀請了梨園戲目前最年長的演員,82歲的國家級傳承人蔡婭治出場。
  • 曾靜萍、王仁傑:創作漫談
    一、關於傳承    王仁傑:我們團有一個共同的理念——「返本開新」,堅守戲劇本體,堅守梨園戲的藝術本體,但又要開拓新的局面,我們提出了第二次搶救,即對梨園戲的傳統藝術,對梨園戲的傳統劇目進行第二次搶救。    大家看過《朱文太平錢》,這次到北京演出是第二次。
  • 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梨園戲《呂蒙正》錄製完成
    梨園戲《呂蒙正》像音像 演員篇梨園戲《呂蒙正》像音像 樂隊篇梨園戲《呂蒙正》像音像 臺前幕後篇
  • 送票看大戲——豫劇青年演員亢寒傳統折子戲專場即將上演 節目單、嘉賓陣容首曝光【梨園戲曲·325期】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梨園戲曲」即可快速關注!
  • 【戲訊】梨園古典劇院公益演出季 2018年3月
    3月9-10日晚19:30梨園戲下南流派傳統劇目《李亞仙》票價:100(VIP)/20(公益)元3月16/17日晚19:30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製作票價:100/20/50 元3月18日晚19:30梨園戲小梨園流派傳統劇目《劉智遠》折戲專場《戰瓜精》《井邊會》《逼父》《磨房會》票價:100(VIP)/20(公益)元3月23-24日晚19:30新編梨園戲《節婦吟》票價:100(VIP
  • ...活動「我與名家零距離」 一 著名劇作家齊飛:我與《倒黴大叔...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嘉賓檔案:齊飛,著名劇作家,省管優秀專家、省文史館館員。創作的劇目有《倒黴大叔的婚事》《清明雨》《七品青蓮》《燕振昌》《撼天情》《魂斷上河圖》《天山人家》《吉鴻昌》《太康人家》《駐村第一書記》等二十多部,戲曲電視劇、電影、廣播劇等二十多部。
  • 著名劇作家孟華戲曲作品演唱會即將唱響河南藝術中心
    ,鄭州市藝術創作研究院承辦的鄭州市文藝人才宣傳推介工程系列活動之劇作家「孟華戲曲作品演唱會」將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唱響。       屆時,來自河南省內豫劇、曲劇、越調三大劇種的眾多重量級的戲曲名角,以及在全國享有盛譽的越劇名角吳鳳花和甬劇名角王錦文將齊聚一堂,傾情演繹劇作家孟華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創作的十餘部劇作中的精彩唱段,為河南的戲曲觀眾送上一道詞曲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