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串流媒體音樂業務值得關注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網易是僅次於騰訊的中國第二大視頻遊戲發行商。上一季度,該公司近四分之三的收入來自線上遊戲。

但是,網易的「創新業務及其他」業務在本季度的收入中佔其總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其第二增長引擎:網易雲音樂,是繼騰訊音樂之後的中國第二大流媒體音樂平臺。騰訊音樂與Spotify比較可看串流音樂比拼:騰訊音樂vs Spotify。

網易最近幾個季度將其創新業務領域的增長歸因於網易雲音樂,但具體細節一直沒有公開。讓我們回顧一下網易迄今為止透露的有關其串流媒體音樂平臺的內容。

我們對雲音樂了解多少?

網易於2013年推出了雲音樂。它的免費串流受廣告支持,而付費訂戶可以使用無廣告串流和其他內容。它還從音樂家的即時視頻串流中產生收入。

該平臺的註冊用戶數量在2017年達到3億,在2018年翻了一番,達到6億,在2019年達到8億。但是,網易從未披露過其每月活躍用戶(MAU)的數量。

騰訊音樂合併了三個領先的音樂平臺(QQ音樂,酷狗和酷我),擁有近6.5億移動MAU。根據最新的行業估計,騰訊音樂的三個平臺控制著中國串流媒體音樂市場的四分之三,而網易雲音樂則以約10%的份額排名第二。

與阿里巴巴合作對抗騰訊

在串流媒體音樂市場排名第三的阿里巴巴在去年以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網易雲音樂的五分之一。這項投資,加上阿里巴巴以20億美元收購網易跨境市場考拉海購(Kaola)的投資,降低了兩個串流媒體音樂弱者之間的壁壘。

今年夏天,網易將通常費用為179元(合27美元)的雲音樂年度訂閱,給阿里巴巴88VIP忠誠度計畫的頂級會員作為免費服務。它還與阿里巴巴的優酷土豆網視頻平臺及其附屬的支付寶付款服務進行了融合。

騰訊音樂與許多世界頂級唱片公司籤有獨家合同。網易、阿里巴巴和其他規模較小的播放機需要從騰訊音樂獲得該內容的轉授權。騰訊音樂去年因價格欺詐投訴和反壟斷調查而降低了其分授權費,但兩家失敗者仍向其最大競爭對手支付了大量的授權費。

網易雲音樂增長速度有多快?

網易的創新業務及其他部門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其電子商務平臺網易嚴選,其線上廣告業務和網易雲音樂。在過去的一年中,該部門的收入增長有所加快,但其毛利率仍然不穩定:

來源:網易

在過去的一年中,網易一再將雲音樂列為該部門的主要增長引擎。它聲稱其雲音樂收入在2020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同比增長了「三位數」,而會員收入卻「創歷史新高」,但並未透露任何確切數字。

網易並沒有聲稱雲音樂在第三季度仍在產生三位數的增長,但表示它仍在「快速增長」,付費會員比例正在上升。它把增長歸因於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關係,並指出該平臺現在接待了超過20萬位獨立藝術家,較2019年增加了10萬位。

網易雲音樂的增長速度可能快於騰訊音樂,後者在上一季度同比增長了16%,但在網易透露一些具體數字之前,我們無法進行任何直接比較。關於網易的最新季績分析可看網易第三季業績分析遊戲業務增長落後騰訊。

我們還不知道雲音樂是否能盈利,儘管財務長指出,在上一季度的電話會議中,其授權費用仍處於「不合理的高水準」,這表明政府對騰訊採取的行動,對網易和阿里巴巴的幫助不大。

網易雲音樂會持續增長嗎?

網易雲音樂正在迅速擴展,而創新業務領域的加速增長表明,網易雲音樂將與其核心遊戲業務一起成為主要的增長引擎。

目前,網易將可能專注於擴大規模,加強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夥伴關係,並吸引更多獨立藝術家來減少其對大型唱片公司和騰訊音樂的整體依賴。

它還計畫培育雲音樂作為社交網路平臺的增長動力,這可能會增強其粘性並抵抗騰訊音樂的全民K歌,後者通過即時卡拉OK流產生了公司大部分利潤。

騰訊音樂上個季度在其線上音樂平臺上有5170萬付費用戶。如果網易雲音樂能夠在其8億用戶中僅2000萬轉為付費用戶,則該業務將產生約5.4億美元的訂閱收入,約佔其明年預計銷售額的5%。

投資者應關注網易的創新業務領域,並觀察雲音樂是否保持其發展勢頭,並為該高增長業務揭示更清晰的指標。如果這樣做的話,它可以為市場提供更多的理由來推動網易股價上升。

相關焦點

  • 串流是音樂的未來
    ,除了特定音樂類型(拉丁音樂)的專門分析外,在Q3發布的年中報告書和隔年發表的年度報告書,向來為媒體和唱片業界所重視。 美國時間9月10日,RIAA發布了最新的2020年的年中報告書,引起業界與媒體的關注。以下,僅提出報告重點以及一些可能被忽略卻重要的訊息。 美國唱片業收益成長,全賴數碼串流 第一,雖然2020年遭受COVID-19的疫情衝擊,唱片業的整體收益卻不減反增。
  • 專為音樂串流而生?到底什麼是MQA?
    Tidal雖然尚未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在目前少數支援無損音樂串流的平臺中,Tidal是最具潛力、規模最大者,也是最值得音響迷關注的一股勢力。而在2017年開始與Tidal合作的MQA音樂格式,讓高解析質網絡串流得以實現、更是發燒友關注的焦點。
  • 技術 | 現代聽歌必備,串流音樂與線上音樂平臺
    而隨著正版授權的大風越吹越厲害,這些站長與分享者為了防止官司纏身,紛紛轉型發展廣告業務,或是直接取消音樂分享的功能。同時在國內,以往默默地提供低規格、有損的QQ音樂、網易雲這些串流音樂平臺,受到了人們的需求以及市場的刺激,它們開始發現消費者已經會為高清無損音樂而消費,因此它們開始加大會員制的福利,同時還引入唱片公司的授權(在本文撰寫的同時,網易雲已經獲得日本最大娛樂集團Avex的正版許可)。而且AppleMusic的啟動,也讓更多以往並不關注這一方面的消費者轉移視線關注起來。
  • 串流音樂比拼:騰訊音樂vs Spotify
    來源:金融界網站疫情中大眾留在家中的時間增加,在家娛樂需求受惠擴張,串流音樂便是其中一個受惠行業。目前在歐美市場取得強勁滲透的Spotify與在中國市場享有領先優勢的騰訊音樂相比,那隻投資價值更高?騰訊音樂往績增長更強來源:Morningstar.comSpotify的業務足跡遍布全球市場,騰訊音樂的業務則集中於中國地區。不過,Spotify的業務版圖雖大,業績增長力卻不及騰訊音樂。
  • MOOV推出香港首創24 bit FLAC無損串流音樂服務
    香港2020年4月1日 /美通社/ -- 由電訊盈科媒體營運的、香港最大付費數碼音樂服務MOOV^一直致力提供最佳的音樂體驗;全新推出香港首創MOOV 24 bit FLAC無損串流服務*,透過MOOV音樂App將串流音樂推向更臻致的世界級水準,帶領香港數碼音樂服務新時代
  • 專題丨TIDAL或將倒下,誰會領軍2018年的串流音樂
    截止去年為止,串流音樂已成為全球大部分消費者聽音樂的方式之一,通過網絡播放器、PC、移動智能設備,隨時收聽不同類型、不同語言的音樂;同時串流音樂平臺更會與新專輯同步發行,讓人們能夠以最快、最方便聽到心儀歌手的新作品。 然而也就在2016年年末,外媒就爆出了著名串流音樂App——TIDAL即將停止運營的噩耗。
  • 串流是音樂的未來 解讀RIAA2020年中報告
    ,除了特定音樂類型(拉丁音樂)的專門分析外,在Q3發布的年中報告書和隔年發表的年度報告書,向來為媒體和唱片業界所重視。 美國時間9月10日,RIAA發布了最新的2020年的年中報告書,引起業界與媒體的關注。以下,僅提出報告重點以及一些可能被忽略卻重要的訊息。 美國唱片業收益成長,全賴數碼串流 第一,雖然2020年遭受COVID-19的疫情衝擊,唱片業的整體收益卻不減反增。
  • 拋棄CD唱片丨「TIDAL串流音樂」是HiFi發燒友未來的選擇嗎?
    隨著hires標準不斷地被提及,各家都開始關注高清無損音樂資源。國外的Spotify、Tidal已經開始讓很多發燒友從論壇下載或者購買CD的這些途徑中轉移過去這些串流音樂平臺去了。流媒體音樂越來越被發燒友需求從一開始的QQ音樂推出可以聆聽高品質音樂的綠鑽會員開始,國內市場的各家串流音樂服務商也開始注意到,人們更願意為高清、無損的音樂資源付費。
  • 中國獨角獸企業品牌CGI榜:網易雲音樂排名第一 知乎最受媒體關注
    根據6月12日封面研究院聯合中譯語通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CGI榜》顯示,網易雲音樂、知乎、小紅書、字節跳動和京東數科分列榜單前五位。CGI指數是通過對全球公開大數據進行專業深度的分析,綜合品牌的媒體指數、社交指數和好感度計算出的品牌綜合影響力指數,由封面研究院輿情研究所聯合中譯語通推出。
  • 中國串流平臺對碰:愛奇藝vs 虎牙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估計,中國將在未來四年成為全球娛樂和媒體開支增長最高的地區。因此,我們比較了兩家發展蓬勃的中國數碼媒體龍頭,分析兩者的投資形勢。如正尋找增長股提高回報,愛奇藝或虎牙可值得考慮。 COVID-19爆發令兩隻股票近月遭受重創,但與上世紀的經濟危機一樣,逆境始終會過去。
  • 網易雲音樂的「自救」
    其中作為樂迷的犀牛君較為關注的數據是: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30億元(4.2億美元),同比增長28%,但環比負增長19%。這項收入主要來自網易雲音樂。財報關於網易雲音樂的描述是:「網易雲音樂淨收入保持同比顯著增長,付費會員數不斷增加」。隨後的業績說明會上,網易CFO楊昭烜進一步透露:「網易雲音樂在第一季度實現了同比三位數的營收增長,付費會員人數和會員收入持續增長,直播收入也在快速增長」。
  • 滾石唱片牽手網易雲音樂,唱片公司在流媒體時代如何迭代演進?
    2020年年初,隨著滾石出品的臺劇《想見你》在內地的爆紅,劇中主題曲《Last Dance》和"臺客搖滾"大佬伍佰也被90後、00後追捧,劇中演唱插曲的新人也得到更多關注。發展至今,傳統唱片公司的造星推新不再像從前那般無往不利,唱片、版權、經紀業務也面臨直播、短視頻平臺主導的網紅經濟挑戰,如何在流媒體時代找到新的發展路徑,成為國內外唱片公司的共同議題。先看國外,當年強勢進駐臺灣音樂市場的五大國際唱片公司,如今也只剩下環球、索尼、華納三家,BMG被索尼音樂收購,EMI被環球和索尼拆分收購,"五大"只剩下"三大"。
  • 蘋果拒絕Steam串流APP上架 安卓或獨佔串流服務
    日前,V社公布了一款可以通過流媒體數據形式實現用行動裝置玩PC遊戲的串流APP,名為Steam Link APP。這款應用已在安卓平臺上架,但蘋果方面卻拒絕將Steam的這一串流APP上架。原因是該APP與應用程式指南的業務衝突。這或許會讓Steam的遊戲串流服務被安卓獨佔。
  • 事關獨立音樂 為什麼是網易?
    時間匆匆而過,兩年過去了自媒體產業在中國發展呈爆發之勢,但我們為自媒體創造的這首獨立音樂《自媒自語》卻沒有相應的「火」起來。獨立音樂有受眾,有市場,但這個行業商業化的發展卻不甚理想,缺乏足夠有影響力的巨頭引入這個行業進行平臺支持和資金扶持。這個行業蓬勃而發需要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出現在2016年11月22日!
  • 關於UHD | 「未來的趨勢,網絡8K影片串流播放」 關注H.266/VVC視頻格式
    2020年有兩個事件是明顯趨勢,其一是串流影音快速成長,有越來越多流媒體視頻上線,全球使用的人口也越來越多。
  • 宅經濟下串流影音較音樂平臺更具吸引力
    據市調機構eMarketer官網指出,近年來消費者漸漸改變收聽音樂的習慣,從串流音樂到Podcast,顯示用戶對在線音樂平臺的興趣與日俱增。受這波疫情影響,人們可能認為如Spotify、Pandora與Apple Music從中受益,事實上純串流音樂可能被影音平臺所取代。
  • 新勁敵Apple One出現,「雲串流」王者如何突圍?
    Spotify (聲田)是一個致力於用雲科技打造全球性串流音樂平臺的領導者,其現在大約擁有4000萬個音樂庫。在該領域除了它,還有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就是Apple Music。據了解,Apple Music在2019年底約有6800萬訂戶,要使用Apple Music的串流音樂功能,個人用戶每月需支付9.99美元,家庭計劃收費則為14.99美元。不過,Apple One的基本個人計劃收費每月僅14.95美元,而且還包括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及50GB的iCloud網存。
  • 串流音樂:無法提升整體產值,怎能稱為「創新服務」?
    從iTunes、KKBox 等串流音樂服務開始在網絡上大行其道,人們開始相信這是被盜版大肆打擊的音樂界新曙光,許多音樂串流服務也在近幾年竄出頭來,串流音樂大行其道、收入不斷增長,而傳統的音樂 CD 唱片銷量則逐漸下降,但這些成長數字
  • 搭上串流平臺順風車,流媒體服務商拓展渠道高速擴張
    其中,網際網路串流電視便是主要增長趨勢之一。比如新近加入市場的迪士尼公司就是典型代表,其推出的Disney+已有望在年內提前達成2024年的營運目標。不過,在串流電視產業增長趨勢的背後,依靠經營串流電視運作系統來對用戶服務的Roku(知名流媒體服務商)也十分具有市場潛力。
  • 串流音樂平臺公司的成長與商業模式畫布
    Spotify屬於後者,是許多音樂愛好者胸口的硃砂痣。 串流音樂公司Spotify於2006年創立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13年都不賺錢,一直到2018財年才轉虧為盈,Spotify的存在對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有甚麼特殊的意義? 以及他解決了甚麼問題讓股東和用戶支持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