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音樂平臺公司的成長與商業模式畫布

2021-02-06 經營洞察力論壇

App有不同類型,功能型App能解決我們日常生活的所需,也有滿足我們精神心靈的App。Spotify屬於後者,是許多音樂愛好者胸口的硃砂痣。

 

串流音樂公司Spotify於2006年創立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13年都不賺錢,一直到2018財年才轉虧為盈,Spotify的存在對廣大的音樂愛好者有甚麼特殊的意義? 以及他解決了甚麼問題讓股東和用戶支持他至今。

回顧Spotify的創業歷程,不得不提Napster,可以說Spotify創始人Daniel Ek受Napster 影響至巨啟發他後來創立Spotify。Napster是一種提供在線音樂服務的軟體,1999年6月由美國的Shawn Fanning、Sean Parker共同創立的檔案共享服務。Napster是第一個被廣泛應用的點對點(Peer-to-Peer,P2P)音樂共享服務,它極大幅度地影響了人們,特別是對於大學生使用網際網路的方式。當年大學生風靡於利用Napster軟體免費下載音樂,共享音樂,一年之間吸引了數千萬用戶,但是因為Napster沒付版權費給相關唱片公司,唱片公司聯合對Napster提起訴訟,聲討這種共享服務的盜版行為。於是Napster被迫關閉了這項共享服務。

Sean Parker 本身是個傳奇,15歲在網絡上認識14歲的Shawn Fanning,兩人興趣相投喜好物理學和網絡黑客技術。16歲駭進Fortune 500公司數據,因為鍵盤被父親沒收無法退出,被FBI循線破獲,但因不滿18歲,被罰小區服務,後來被CIA招募。大學沒畢業與Shawn共同創立Napster, 是知名的社交網站Facebook的首任總裁,也是Plaxo,Causes和Airtime的聯合創始人,目前是Spotify董事會成員之一。在Nepster被迫關閉之後,Parker一直在尋找一家公司,可以合法地推進Napster的音樂共享。2009年,得知瑞典的串流音樂服務Spotify,Parker向Spotify的創始人Daniel Ek發送封電子郵件,在2010年,Parker向Spotify投資了1500萬美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niel Ek曾說:「如果我們回到70或80年代,特定的音樂品味是一種表彰自我認同的方式,Napster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樂迷不再只是對嘻哈或搖滾感興趣,聽音樂的口味變得更多元。Napster的發明,鼓舞我投入Spotify,長期看來,那對大眾文化和消費者都是有利的。」Spotify多年的堅持與耕耘換來了成果,他成功的秘密就在於讓音樂家、唱片公司、使用者都開心。

成立:2006年4月23日

總部:瑞典斯德哥爾摩

創始人:Daniel Ek/Martin Lorentzon

產業:串流媒體點播

營業額:59.8億美元(2018財年)/ 74.4 億美元 (2019財年)

稅後盈餘:8,865萬美元(2018財年)

員工:4,165+

用戶:2019年10月2.48億(其中1.13億付費用戶)

串流音樂平臺推出時間:2008年10月7日

紐約上市時間:2018年4月3日 市值:265億美元

Spotify是一家在線音樂串流服務平臺,2006年4月由Daniel Ek和Martin Lorentzon在瑞典創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與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華納音樂集團三大唱片公司及其它唱片公司合作授權、由數字版權管理保護的音樂,用戶規模截至2019年10月有2.48億。不像購買CD或音樂下載,串流音樂不是一次性支付金錢給音樂人,而是每一天數以億計正在點擊撥放的串流音樂流,迅速的提供音樂人所需要的潛在收入。這些收入提供音樂人穩定而長期的收入來源。

當1999年點對點(P2P)音樂服務Napster被迫關閉,但是卻由另一個非法網站Kazaa接管時,Ek在2002年提出Spotify創意的。Ek意識到立法永遠都無法禁止盜版,法律絕對可以提供幫助,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是同時提供比盜版更好的服務以及給音樂產業報償–Ek說這就給了我們Spotify。

Daniel Ek,1983年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3歲初次創業,在家中為客戶創建網站。最著名的事跡是他向第一個客戶收取$ 100,然後向第二個客戶收取$ 200。最終,他開始為每個網站收取$ 5,000。甚至用視頻遊戲賄絡班上的同學在學校計算器實驗室的網站上替他打工。每個月收入達到$ 50,000美元,18歲時Ek管理25人的團隊,而Ek的父母在Ek把大型電視機帶回家後才開始注意到他的收入。之後幾年Ek 擔任過北歐拍賣公司Tradera的高級職務,Tradera在2006年被eBay收購。Ek還擔任過基於瀏覽器的遊戲和時尚社群Stardoll的CTO。Ek後來創辦了另一家在線廣告公司Advertigo。2006年因為賣掉幾家新創公司累積了足夠財富曾宣布退休,那年Ek才23歲。幾個月後,Ek意識到如果沒有他熱衷的項目,金錢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創立了Spotif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potify Business Model

~是一種讓音樂人、唱片公司、用戶都開心的商業模式

Spotify在2006年創業時,瑞典的非法下載音樂和盜版成為社會上嚴重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都沒有付費給音樂家和唱片公司。因此Spotify設計了一種商業模式能讓音樂人、唱片公司都得到應有的報酬。而用戶能隨時隨地享受優質的音樂,並能跟同好分享音樂列表,也成為最大贏家,這種創造三贏的商業模式運作十幾年,終於獲利,後市更是看好。

僅僅在Spotify平臺推出後三年之間,瑞典的音樂著作權的問題就減少了25%,這要歸功於他的商業模式。以下為筆者依2020年4月資料整理而成的Spotify 商業模型畫布,與當初2006年的內容有差異,但主要精神是一以貫之的。

收益:Spotify的營收來自兩個方面。其中,免費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而付費服務的收入來自Spotify Premium用戶每月支付的訂閱費用。Spotify全球合作廣告廠商已達3500家,包括麥當勞、肯德基、Nike、三星、TOYOTA,各行各業都在其中,Spotify提供免費增值服務模式,有兩種串流音樂:Spotify Free(160kbit/s)和Spotify Premium(320kbit/s以上)。Spotify支付按照歌曲中的點擊率和播放次數比例,每次播放大約為0.04-0.1 美分。2019年財報指出全球每月活躍使用者達到2.48億人新高,其中1.13億為付費帳號,相較於2018年成長達到30%。

目標客層:大眾市場音樂聽眾,Spotify靠著「付費」和「免費」提供服務的差異化,來誘導免費會員願意成為付費會員,付費會員沒有廣告的打擾,音質有天壤之別,還有脫機也可聽歌的下載功能,這讓Spotify 60%的付費會員是從免費會員升級過來的。

主要成本:音樂版權授權費就是Spotify營運最沉重的成本,Spotify的淨虧損2015年2.3億歐元、2016年5.39億歐元,到2017年虧損12.35億歐元,Spotify為三大唱片公司貢獻至少10%的營收,一直到2018年付費用戶數大幅度增加,才讓Spotify轉虧為盈。

而這正是Spotify過去最痛的,通常必須抽出每次音樂播放產生營收的52%給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再用這筆收入依照15%到50%不等的比例,付給音樂家版稅。音樂家版稅收入過低,是Spotify想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透過直接跟獨立音樂家籤約的模式,音樂家可以獲得更多的報酬,最重要的是這些音樂家可以擁有音樂作品的所有權,不必受制於唱片公司;並且與Spotify的合作並不是「獨家協議」,音樂家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另外授權給Apple Music、KKBOX等其他串流平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價值主張:Spotify的使命是提供音樂產業更多想像,為音樂藝術家和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他們提供免費,合法和實時的音樂,無論您身在何處都可以隨時使用。此外,在歐洲和北美地區用戶可以組成社群,並能夠創建和共享自己生成的內容。在這些社群中,Spotify用戶可以與其他用戶進行消息,共享,協作和建議,並有可能與藝術家取得聯繫。

主要合作夥伴:該模型的主要合作夥伴是版權所有人(藝術家和唱片公司),開源開發人員,廣告商以及諸如Facebook, 星巴克,Uber,特斯拉,維珍美國航空的合作夥伴。

關鍵活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potify的關鍵活動將包括軟體開發和維護,使用AI和數據挖掘技術來分析數據以有效地連接音樂迷,以及從2018年開始直接和獨立音樂家籤約。

關鍵資源:為此,資源需要包括4000萬首的音樂庫本身(以及豐富的播客內容PODCAST),2.48億用戶數據(包括行為數據)以及才華橫溢的開發人員團隊才能完成。

客戶關係:隨之而來的關係包括最終用戶之間的點對點網絡,從而產生了總體的社群感覺。精準用戶分析自動導向推薦音樂極致用戶體驗創造黏度忠誠度極高的用戶。

渠道:實現這一目標的渠道將包括各種形式的Spotify應用程式(計算機,行動裝置和其他平臺),某些協作者(例如Facebook)提供的服務。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感興趣,不妨再多花幾分鐘深入思考下面的問題,希望對於提升您的「洞察力」有所幫助~

1、2017年10月騰訊音樂娛樂和Spotify收購彼此10%的股權。您可以描繪出騰訊音樂的商業模式畫布嗎?與Spotify有甚麼異同?

2、跟同類型App相比,您每天使用期間最長的App是哪一個?為什麼?

3、有哪一款App能深得你心,為什麼?您會推薦給朋友嗎?怎麼推薦?

點擊菜單中的【你問我答】,也可以向作者提出你的疑惑~

相關焦點

  • 汽車新零售:商業模式畫布案例
    本文的商業模式畫布案例為本人對某家汽車新零售科技公司的分析。本文目的為個人梳理思路,總結學習,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案例為2B領域案例。一、關於商業模式畫布的理解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價值的方式,而商業模式畫布是構思和分析商業模式的模型工具
  • 這家臺灣音樂串流平臺kkbox,如何構建一個音樂生態超越中國好聲音?
    Kkbox上的獲利模式上,最主要便是來自於付費會員。他走的路線並非「放牧」,而是「精緻農業」,因此可以看到他有非常多的活動(贈票)或者會員優惠的方式,讓會員覺得他付的不只是單純的音樂而已。目前的kkbox除了音流串流服務外,也有KKTIX售票系統及音樂商店。
  • 流媒體 音樂串流平臺kkbox:如何構建一個音樂生態超越中國好聲音
    Kkbox上的獲利模式上,最主要便是來自於付費會員。他走的路線並非「放牧」,而是「精緻農業」,因此可以看到他有非常多的活動(贈票)或者會員優惠的方式,讓會員覺得他付的不只是單純的音樂而已。(註:目前的kkbox除了音流串流服務外,也有KKTIX售票系統及音樂商店。)
  • 商業模式畫布:以滴滴出行為例
    編輯導語:商業模式畫布是一個構思和分析商業模式的輔助工具,可以從多個方面分析一個產品的價值;以助於我們更好的進行描述、評估喝迭代產品;本文作者以滴滴出行為例,進行了商業模式畫布的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這家臺灣音樂串流平臺kkbox,如何構建一個音樂生態超越中國好聲音...
    Kkbox上的獲利模式上,最主要便是來自於付費會員。他走的路線並非「放牧」,而是「精緻農業」,因此可以看到他有非常多的活動(贈票)或者會員優惠的方式,讓會員覺得他付的不只是單純的音樂而已。目前的kkbox除了音流串流服務外,也有KKTIX售票系統及音樂商店。
  • 技術 | 現代聽歌必備,串流音樂與線上音樂平臺
    這時國外的Spotify、Tidal已經開始讓很多音樂愛好者從非法下載或者購買CD的這些途徑中轉移過去這些串流音樂平臺,因為對於國外很多音樂愛好者而言,他們需要的是最新的流行音樂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這些串流音樂平臺做得到,而且也能達到無損音樂的級別。
  • 串流音樂:無法提升整體產值,怎能稱為「創新服務」?
    ,當真能證明串流音樂是新的賺錢模式,還是將造成另一波全新的問題?(來源: IFPI )原本 iTunes 的付費模式是以單曲為主,因此還是一個能夠靠銷售成長的商業模式,但在包括KKBOX、Beats、Spotify 等「包月」模式開始走紅後,這種模式註定只能靠「訂戶付費」的固定收益去分潤,把這些收益以「收聽次數」作比較後以百分比分潤,而非用類似 iTunes 的買斷模式支付收聽費用。
  • 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之個人商業模式畫布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之個人商業模式畫布我是譚建輝,中國青年創業導師、湖南省創業專家諮詢團成員、湖南省創業培訓講師團成員、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培訓師。商業模式這個詞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贏利模式。如何盈利呢?
  • 宅經濟下串流影音較音樂平臺更具吸引力
    據市調機構eMarketer官網指出,近年來消費者漸漸改變收聽音樂的習慣,從串流音樂到Podcast,顯示用戶對在線音樂平臺的興趣與日俱增。受這波疫情影響,人們可能認為如Spotify、Pandora與Apple Music從中受益,事實上純串流音樂可能被影音平臺所取代。
  • Spotify明年進軍韓國重要市場,攜手加速串流音樂生態圈的成長
    Spotify明年進軍韓國重要市場,攜手加速串流音樂生態圈的成長尚未正式進軍韓國,許多韓國的歌手就早已在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平臺 Spotify上面,創造出驚人可喜的好成績。日前,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平臺Spotify方面宣布,將於 2021 年上旬正式在韓國推出服務,他們表示道:「在全世界的音樂是市場中,韓國的規模位居第六,是目前成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Spotify方面還表示,「為創作者提供發表機會、為歌迷提供享受與靈感」時,韓國是個非常重要的地區。
  • 串流是音樂的未來
    與2019年同期相較,2020上半年成長約3億美元,而包括數字下載和在線串流的數字營收,大約成長4億美元,而實體唱片營收下滑1億美元,一消一漲後,恰好得出我們的答案:營收成長的來源在於數位音樂營收。 第三,唱片業的數字營收,包括兩大類別,一個是數字下載,也就是透過購買下載單曲或整張專輯的數位音樂檔案;另一個則是數碼串流,這包含如Spotify、Apple Music、Tidal等付費平臺,或免費的網絡電臺,以及免費但以廣告支持的平臺如YouTube。其中,數字下載的營收每年持續下滑,而數碼串流服務的營收則每年穩定成長。
  • 專題丨TIDAL或將倒下,誰會領軍2018年的串流音樂
    截止去年為止,串流音樂已成為全球大部分消費者聽音樂的方式之一,通過網絡播放器、PC、移動智能設備,隨時收聽不同類型、不同語言的音樂;同時串流音樂平臺更會與新專輯同步發行,讓人們能夠以最快、最方便聽到心儀歌手的新作品。 然而也就在2016年年末,外媒就爆出了著名串流音樂App——TIDAL即將停止運營的噩耗。
  • 串流是音樂的未來 解讀RIAA2020年中報告
    與2019年同期相較,2020上半年成長約3億美元,而包括數字下載和在線串流的數字營收,大約成長4億美元,而實體唱片營收下滑1億美元,一消一漲後,恰好得出我們的答案:營收成長的來源在於數位音樂營收。 第三,唱片業的數字營收,包括兩大類別,一個是數字下載,也就是透過購買下載單曲或整張專輯的數位音樂檔案;另一個則是數碼串流,這包含如Spotify、Apple Music、Tidal等付費平臺,或免費的網絡電臺,以及免費但以廣告支持的平臺如YouTube。其中,數字下載的營收每年持續下滑,而數碼串流服務的營收則每年穩定成長。
  • 網易串流媒體音樂業務值得關注
    上一季度,該公司近四分之三的收入來自線上遊戲。 但是,網易的「創新業務及其他」業務在本季度的收入中佔其總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其第二增長引擎:網易雲音樂,是繼騰訊音樂之後的中國第二大流媒體音樂平臺。騰訊音樂與Spotify比較可看串流音樂比拼:騰訊音樂vs Spotify。
  • MOOV推出香港首創24 bit FLAC無損串流音樂服務
    無論歌手的演繹、樂器的編排運用、音樂密度及細節安排等都細緻表現,重現最真摯的原音,感覺連樂器位置都能清晰呈現,讓樂迷猶如置身錄音室聽歌手錄音。MOOV是香港首個及唯一提供珍貴錄音室原音母帶的音樂串流平臺,讓樂迷隨時隨地品味音樂的最真,最細緻軌跡。 能夠聽到原音母帶極致音色的人一直為數甚少,一般情況下只有唱片監製、歌手和製作人員才有機會接觸。
  • 影音串流平臺爭鋒為2022年的好萊塢角力
    作者:DIGITIMES塗翠珊影音串流平臺間的競爭已讓電視重播影音串流業者更進一步將觸手伸向好萊塢片廠,希望能爭取到《玩命關頭》、《蜘蛛人》等賣座強片的獨家放映權利。依照合約內容,在電影於電影院上映約9個月後,串流平臺便可取得獨家播放權,放映期間可能達18個月,並可在隔了幾年之後,繼續播放這些電影。
  • 宅在家, 除了Netflix 各種眼花撩亂的影片串流平臺怎麼選?
    除了非常熟悉的Netflix之外,近年還有不少新的串流平臺崛起,像是Apple TV+、Disney+等,以下小居就整理了6大影音平臺的優勢,教教大家怎樣以最優惠價格追劇!優勢:Disney+、Hulu及ESPN+三個串流平臺打包,以月費12.99美元搶攻市場。
  • 專為音樂串流而生?到底什麼是MQA?
    Tidal雖然尚未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在目前少數支援無損音樂串流的平臺中,Tidal是最具潛力、規模最大者,也是最值得音響迷關注的一股勢力。而在2017年開始與Tidal合作的MQA音樂格式,讓高解析質網絡串流得以實現、更是發燒友關注的焦點。
  • 好萊塢大片商投懷串流平臺,電影院將成為過去式?
    串流平臺絕對會是100%的未來趨勢,也是觀眾會想要觀看各種影視作品的地方。希望他們會想要看看我們的長篇敘事劇集,因為像《旺達·幻視》這樣的觀影經驗是你在一部電影當中無法獲得的。你去看電影是為了要看一些在串流平臺無法看到的東西,同樣的,你使用串流服務也是為了一些在電影院無法看到的東西。
  • 搭上串流平臺順風車,流媒體服務商拓展渠道高速擴張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多方面都改變了大眾的消費模式。其中,網際網路串流電視便是主要增長趨勢之一。比如新近加入市場的迪士尼公司就是典型代表,其推出的Disney+已有望在年內提前達成2024年的營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