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一千多年前,在李白的筆下,一位青絲剛剛蓋過額頭的少女,在門前折花玩耍。同在一處居住的兒郎騎著竹馬過來,圍繞井欄奔跑嬉戲,少女與兒郎一同玩耍,手中還把玩著青梅花枝。十個字,便是一副青春年少,兩小無猜的生活畫卷。
青梅,是一種出現在詩意的生活裡的食物。它黃熟前口感青澀,帶酸,待黃熟後才會沉澱出甜味,變得酸甜,但仍然是酸味較重,很難作為直接入口的水果。
雲南大理,是梅子鍾愛的地方。在大理州洱源縣,梅子是家家戶戶不能缺少的食品。之所以稱之為食品而不是水果,是因為大理人吃梅子,都是經過加工,製成了各式各樣的果脯和果酒來食用。
- 青梅酒 -
50度的白酒和梅子共處一年後,酒不再衝鼻,青梅褪去澀味,酒體變成晶瑩的琥珀色,入口十分溫潤,梅香清爽,酸酸甜甜。
青梅酒的製作過程比較講究,需要將青梅除澀、瀝乾、剔除果蒂、浸泡,但也不算複雜。釀好的青梅酒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不僅可以舒緩疲勞,還可以養肝護目。
- 梅子醋 -
青梅除了泡酒,還能釀醋。宋代人喜歡用梅滷調味。把青梅果拌上鹽,密封在容器內醃漬,在露天晾曬,時間一長生出的酸汁即為梅滷,和今天的梅醋有異曲同工之妙。
青梅本就味酸,釀成醋後又成了另一種酸爽。可以用水稀釋後加蜂蜜冰糖直接喝。做菜的時候放上適量梅醋,口感遠比一般的白醋要好。
大理人對青梅的情愫不僅限於製作飲品,本著能吃就絕不放過的態度,將梅子製成了各種果脯。不同於蘇式話梅的製法,大理人對梅子有這更高的要求,更加的詩意。
- 雕梅 -
雕梅,用梅子雕成旋轉綻放的梅花樣子,如此精工細作地雕刻每一顆梅子,只有大理才有。製作這種工藝品般的果脯,要先將梅子用食用石灰水浸泡,晾乾後再進行雕花。當整個梅子都雕滿花紋後,手藝嫻熟的金花用指尖輕輕擠壓,再用刀尖一挑,從縫隙中擠出梅核,然後把去了核的梅肉捏扁,一顆雕梅就開出了花。
傳統的白族姑娘會把自己親手做的雕梅作為獻給婆婆的第一份見面禮,婆家的人會以此來評價新媳婦是否心靈手巧。所以當你見到一個個「金花」埋頭雕梅,含笑不語的時候,就知道她們內心的忐忑和甜蜜了。
- 麻辣脆梅 -
大理人將青梅與本地的飲食習慣加以融合。他們喜食酸辣,就乾脆把黃熟的梅子也製成酸辣的。保留梅子鮮嫩酥脆的口感,加入酸酸辣辣的調味料醃製,聽起來怪異,滋味卻著實讓人痴迷。
- 雕梅扣肉 -
扣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做法,但大都是根據本地的特有物產來進行食材的調整。例如江浙大部分地區的扣肉,都是用梅乾菜放置在肉片之下,而廣西則用荔浦芋頭切成和肉片相同的大小,肉片與香芋片相間擺放。雕梅扣肉則是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和雕梅一起蒸製,雕梅的酸中和了五花肉的油膩,肉中有了梅子的清香,不得不說,白族人對吃真的是有一番講究。
製酒,制果脯,烹飪入菜,大理人的詩意生活,是將一顆顆梅子放進生活最平實也最甜蜜的地方。認認真真的做好每一顆梅子,細緻地研究青梅的每一種吃法,不去想遙遠的天高海闊,而是關心爐火上的梅子酒是否溫得酒香正濃。如果說大理人都是生活家,那青梅就是大理人書寫詩意的筆。
如果你來大理,千萬別忘了溫一壺梅子酒,端一碟雕梅,閒坐庭院,靜看日升月沉。
(點擊圖片 立即嘗鮮)
(點擊圖片 立即嘗鮮)
特殊時期,築起健康防線,慧農品安更懂你的健康所需!更多生態、安全、優質、實惠的時鮮蔬果,敬請關注「慧農品安」公眾號,下載「慧農品安」APP,讓天下人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共享生態綠色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