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起源於山海經中的遊記之 第一回《女魁星北鬥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2021-03-01 山海經
背景說明


《鏡花緣》繼承了《山海經 》中的《海外西經 》、《大荒西經 》的一些材料,經過作者的再創造,憑藉他豐富的想像,創造出的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志異》同輝璀燦、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

裡面出現的很多奇怪的國家草木異獸大都出自《山海經》,遂想借著重溫經典的時機,再次梳理一下涉及到《山海經》的內容,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科普。

鏡花緣原文


常有為常,變有為變。所敘雖近瑣細,而曲終之奏,要歸於正,瀅詞穢語,概所不錄。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勞被謫,以發其端,試觀首卷,便知梗概。

且說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崑崙之外,海島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萊,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遠,其高異常。當日《史記》曾言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處。後來《拾遺記》同《博物志》極言其中珍寶之盛,景致之佳。最可愛的,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類,更難枚舉。

內中單講蓬萊山有個薄命巖,巖上有個紅顏洞,洞內有位仙姑,總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聖誕,正要前去祝壽,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來約同赴「蟠桃勝會」。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了「百花釀」;又約了百果、百穀二位仙子。四位仙姑,各駕雲頭,向西方崑崙而來。行至中途,四面祥雲繚繞,紫霧繽紛,原來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會。忽見北鬥宮中現出萬丈紅光,耀人眼目,內有一位星君,跳舞而出。裝束打扮,雖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卻是一位美女。左手執筆,右手執鬥;

四面紅光圍護,駕著彩雲,也向崑崙去了。

百穀仙子道「這位星君如此模樣,想來必是魁星夫人——原來魁星竟有渾家,卻也罕見!」百花仙子道:「魁星既為神道,豈無匹偶。且神道變幻不測,亦難詳其底細。或者此時下界別有垂兆,故此星以變相出現,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據小仙看來,今日是西王母聖誕,所以魁星特命娘子祝壽;將來到了東王公聖誕,才是魁星親自拜壽哩。但這夫人四面紅光護體,紫霧盤旋,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向聞魁星專司下界人文。近來每見鬥宮紅光四射,華彩騰霄。今以變相出現,又復紫氣毫光,徹於天地。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奈吾輩道行淺薄,不知其兆應在何時何處。」百草仙子道:「小仙聞海外小蓬萊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發光芒,與魁星遙遙相映,大約兆應玉碑之內。」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載是何人文?我們可能一見?」百草仙子道「此碑內寓仙機,現有仙吏把守,須俟數百年後,得遇有緣,方得出現。此時機緣尚早,我們何能驟見。」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與這玉碑可能有緣?可借我們雖成正果,究系女身,將來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載,設或俱是儒生無一閨秀,我輩豈不減色?」百草仙子道:「現在魁星既現女像,其為坤兆無疑。況聞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後,或逢雙日,尤其煥彩,較平時迥不相同。以陰陽而論,午後屬陰,雙亦屬陰,文光主才,純陰主女。據這景象,豈但一二閨秀,只怕儘是巾幗奇才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見固是,小仙看來,既使所載竟是巾幗,設或無緣,不能一見,豈非『鏡花水月』,終虛所望麼?」百草仙子道:「這派景象,我們今日既得預睹,豈是無緣。大約日後總有一位蛆姐恭逢其盛。此時渺渺茫茫,談也無用,我們且去赴會,何必只管猜這啞謎。」

只見魁星後面又來了四位仙長,形容相貌,與眾不同:第一位綠面獠牙,綠髮蓋頂,頭戴束髮金箍,身被蔥綠道袍;第二位,紅面獠牙,紅髮蓋頂,頭戴束髮金箍,身披朱紅道袍;第三位,黑面獠牙,黑髮蓋頂,頭戴束髮金箍,身披元色道袍;第四位,黃面獠牙,黃髮蓋頂,頭戴束髮金箍,身披杏黃道袍。各人都捧奇珍異寶,也向崑崙進發。

百花仙子道:「這四位仙長,向日雖在『蟠桃會』中見過,不知都住那座名山?是何洞主?」百果仙子道:「那位嘴上無須,脖兒長長,臉兒黑黑,行動迂緩倒象一個假道學,仔細看去,宛似龜形,莫非烏龜大仙麼?」百花仙子道:「仙姑休得取笑。這四位仙長,乃麟、鳳、龜、龍四靈之主:那穿綠袍的,總司天下毛族,乃百獸之主,名百獸大仙;那穿紅袍的,總司天下禽族,乃百鳥之主,名百鳥大仙,那穿黑袍的,總司天下介族,乃百介之主,名百介大仙;那穿黃袍的,總司天下鱗族,乃百鱗之主,名百鱗大仙。今日各攜寶物,大約也因祝壽而來。」說話間,四靈大仙過去。

只見福祿壽財喜五位星君,同著木公、老君、彭祖、張仙、月老、劉海蟾、和合二仙,也遠遠而來。後面還有紅孩兒、金童兒、青女兒、玉女兒,都腳駕風火輪,並各洞許多仙翁仙古。前前後後,到了崑崙。四位仙姑也都跟著,齊上瑤池行禮,各獻祝壽之物。侍從一一收了。留眾仙筵宴。王母坐在中間:旁有元女、織女、麻姑、嫦娥及眾女仙,左右相陪;其餘各仙,俱列瑤臺兩旁,遙遙侍坐。王母各賜仙桃一枚,眾仙拜謝,按班歸坐。說不盡天庖盛饌,王府仙醪。又聞仙樂和鳴,雲停風靜。

不多時,歌舞已罷。嫦娥向眾仙通:「今日金母聖誕,難得天氣清和,各洞仙長,諸位星君,莫不齊來祝壽。今年之會,可謂極盛!適才眾仙女歌舞,雖然絕妙,但每逢桃筵,都曾見過。小仙偶然想起,素聞鸞風能歌,百獸能舞,既有如此妙事,何不趁此良辰,請百鳥、百獸二位大仙,分付手下眾仙童來此歌舞一番?諸位大仙以為何如?」眾仙剛要答言,那百鳥、百獸二仙都躬身道:「蒙仙姑分付,小仙自當應命。但歌難悅耳,舞難娛目。兼恐眾童兒魯莽性成,倘或失儀,王母見罪,小仙如何禁當得起!」王母笑道:「偶爾遊戲,這有何妨。」百鳥仙同百獸仙聽了,隨即分付侍從傳命。登時只見許多仙童,圍著丹風、青鸞兩個童兒,腳踏祥雲,到了瑤池,拜過王母,見了百鳥大仙,領了法旨,將身一轉,變出丹鳳、青鸞兩個本相:一個是彩毫炫耀,一個是翠翼鮮明。那些隨來的童兒,也都變出各色禽鳥。隨後麒麟童兒帶著許多仙童,也如飛而至,一個個參拜王母,見了百獸大仙,領了法旨,都變出本相,無非虎豹犀象,獐狍麋鹿之類。那邊是眾鳥圍著鸞鳳,歌喉宛轉;這邊是麒麟帶著眾獸,舞態盤旋。在瓊階玉砌之間,各獻所長。連那瑤草琪花,也分外披拂有致。

王母此時不覺大悅,隨命侍從把「百花釀」各賜眾仙一杯。

嫦娥舉杯向百花仙子道:「仙姑既將仙釀祝壽,此時鸞鳳和鳴,百獸率舞,仙姑何不趁此也發個號令,使百花一齊開放,同來稱祝?既可助他歌舞聲容,又可添些酒興,豈不更覺有趣?」眾仙聽了,齊聲說「妙」,都催百花仙子即刻施行以成千秋未有一場勝會。百花仙子連忙說道「小仙所司各花,開放各有一定時序,非比歌舞,隨時皆可發令。月姊今出此言,這是苦我所難了!況上帝於花,號令極嚴,稽查最密。凡下月應開之花,於上月先呈圖冊,其應否增減須瓣、改換顏色之處,懼候欽裁。上命披香玉女細心詳察,務使巧奪人工,別開生面。所以同一梅花,有綠萼、硃砂之異;同一蓮花,有重臺、並蒂之奇。牡丹、芍藥,佳號極繁;秋菊、春蘭,芳名更夥。一枝一朵,悉遵定數而開。或後或先,俱待臨期而放。又命催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寒苞吐萼之時,如式呈妍。果無舛錯,註明金篆雲籤,來歲即移雕攔之內,繡闥之前,令得淨土栽培,清泉灌溉,邀詩人之題品,供上客之流連。

花日增榮,以為獎勵。設有違誤,糾察靈官奏請分別示罰。其最重的,徙植津亭驛館,不特任人攀折,兼使沾泥和土,見蹂於馬足車輪。其次重的,蜂爭蝶鬧,旋見凋殘;雨打霜摧,登時零落。其最輕的,亦謫置深山窮谷,青眼稀逢,紅顏誰顧;聽其萎謝,一任沉埋。有此種種考察,是以小仙奉令惟謹,不敢參差,亦不敢延緩。今要開百花於片刻,聚四季於一時,月孳此言,真是戲論了。」嫦娥聽這一片話,甚覺有理,再難勉強;當不起風姨與月府素日親密,與花氏向來不和,在旁便說出一段活來。

山海經相關內容梳理

第一回  女魁星北鬥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1.1、西王母

原文:

《山海經·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傳說:

西王母原來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頂洞穴裡,有三隻紅腦袋、黑眼睛的青鳥輪番外出給她尋找食物,她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披頭散髮,卻佩戴玉簪,每當晨昏,踞於山頭狂嘶猛吼。她掌管天災、瘟疫、刑罰,也煉製、收藏不死靈藥。黃帝退隱九重天外,西王母便遷居崑崙山,那時的她已化身為雍容華貴、儀態端莊的貴夫人。

女仙之首的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於西王母管轄。

上古之時,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後,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環、白玉琯及地圖,舜即將黃帝的九州擴大為十二州。

另據「列仙全傳」所載: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於三清,十分崇高。 西王母是匯集西華奇妙真氣,降誕於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陰靈真氣,是洞陰至尊。傳說中的女神。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崑崙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聖母、西王母。

1.2、海外仙山(歸墟五山)

原文:

《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 「東海之外有大壑」。

《列子·湯問》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裡,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bā hóng 泛指天下)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dài yú),二曰員嶠(yuán qiáo),三曰方壺(fāng hú),四曰瀛洲(yíng zhōu),五曰蓬萊(péng lái)。其山高下周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裡。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裡,以為鄰居焉。」

傳說:

古代的人們,看見江河裡的水,日夜不息地往海裡流,卻替大海發起愁來了:大海雖然大,難道就沒有漲滿的一天嗎?假如溢出來怎麼辦呢?

據說在渤海的東面,不知道幾億萬裡的地方,有一個大壑,這壑的深簡直就深得沒有底,名叫「歸墟」,百川海洋的水和天河的水通往這兒流,歸墟裡面的水總保持平常的狀態,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於是人們放心了,啊,原來還有這麼一個無底的大壑,來容受百川海洋的水,那麼就不用發愁了。

歸墟裡面,據說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輿(dài yú),員嶠(yuán qiáo),方壺(fāng hú),瀛洲(yíngzhōu),蓬萊(pénglái)。每座山的高和周圍都是三萬裡,山和山的距離通常是七萬裡,山頂平坦的地方也有九千裡。山上面有黃金打造的宮殿,白玉築成的欄杆,是神仙們住家的地方。那上面所有的飛禽走獸都是素白的顏色。到處都生長著珍珠和美玉的樹,這些樹也開花也結果子,結的果子就是美玉和珍珠,味道很不錯,吃了可以長生不死。仙人們大概也都穿著純白的衣裳,背上都生有小小的翅膀,常見這些小仙人,在大海上面,在碧藍的高空中,像鳥一樣自由地飛翔著,往還於五座神山之間,探望他們的親戚朋友。仙人們的生活委實是快樂而幸福的。

在快樂和幸福的生活中,就只有一樁事情不妙:原來這五座神山都飄浮在大海當中,下面沒有生根,平常還好,一遇著風波,就會飄流無定。這對於神仙們的彼此往來,感覺很不方便。估計已經快要飛到了,忽然又遠了一程,估計在某處地方,忽然又不知去向,要現去尋覓。這都是勞神費力,很傷腦筋的事。他們感覺到了諸如此類的痛苦,終於共同商議著,派遣了幾個代表,到天帝那裡去訴苦。天帝把這事在心裡忖度了一下,神山漂流無定倒是小事,但是一旦風波過大,把無根的神山漂流到北極去,沉沒在大海裡,失掉了仙人們居住的地方,卻很是可慮。因此命令北海的海神禺強,趕快替諸仙想個妥善的辦法。 

禺強又稱禺疆、禺京,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是黃帝之孫。海神禺強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海神禺強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

這海神禺強當他以風神的姿態出現的時候,他就是一個人的臉,鳥的身子,耳朵上掛了兩條青蛇,足上叉踏了兩條青蛇的威猛的天神。這天神扇動著他的一對大翅膀,鼓起蓬蓬的猛烈無比的巨風,風裡面帶著大量的疫癘和病毒,人當著這股風就會生瘡害病,乃至於死亡。當他以海神的姿態出現的時候,他的形貌就比較和善,他就像陵魚那樣,是魚的身子,有手有足,駕了兩條龍。他為什麼是魚的身子呢?因為他本來就是北方大海裡的一條魚,這魚名叫做「鯤」,而他搖身一變,變做了鳥,這鳥名叫做「鵬」。

就是這位海神而兼風神的禺強,接受了天帝的命令,要給諸仙的居住地方想個辦法(不知何故 回復「海外仙山」),禺強調遣了十五隻大黑烏龜到歸墟去,把五座神山用頭頂頂戴起來,一個頂戴著,其餘的兩個便在下面守候著,六萬年交代一次,輪流負擔。頂戴神山的烏龜們,做這種工作,也並不非常老實。有時它們頂著頂著,也會突然興致發作,大伙兒一起,在滄海中拍著它們的足爪,快樂地舞蹈起來。這種無益的遊戲當然會使神山上的神仙們小小受點苦惱,但比起先前所受的風波漂流之苦,也就算不得什麼了。神仙們都歡喜無盡,大家又幸福平安地過了若干萬年。不料有一年,卻被龍伯國的一個大人來作了一次無心的搗亂,又使得仙人們遭受了一場天大的禍殃。

龍伯國原來是一個大人國,住在崑崙山北方不知道幾萬裡的地方國,這國家的人大約都是龍的種族,所以稱為「龍伯」。且說其中有個大人,因為他閒著沒事幹,悶得心慌,就帶了一根釣竿,到東方海外的大洋中去釣魚。兩隻腳剛一下水,走了不幾步,就到了歸墟五神山的地方,再走幾步,五座神山就給他週遊遍了。舉起釣竿來一釣,接二連三地,便被他釣上來了六隻長久沒有吃食物的餓烏龜。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烏龜背在背上,就朝家裡跑;回家去還把那烏龜殼剝下來佔卦呢。這麼一來,可憐岱輿和員嶠兩座神山,就飄流到北極,沉沒在大海裡了。累得不知道有多少神仙慌忙地搬家,帶著箱籠帳被在空中飛來飛去,流著一頭大汗。

天帝知道了這回事情,大發雷霆,便使出他的偉大的神力,把龍伯目的土地儘量削小,把龍伯國人的身子儘量縮短,以免他們再出去到處惹禍。直到許多年以後,這一國人的身量已經縮短到無可再短了,但據當時一般人看來,他們也都還有好幾十丈長呢。

歸墟裡的五座神山,沉沒了兩座,還剩三座,這三座就是蓬萊、方丈(即方壺)和瀛洲,還叫那些大黑烏龜好好地用它們的頭頂戴著。烏龜們,自從受了龍伯國大人的教訓以後,確也老實安靜多了,它們一直頂著神山,再也沒有聽說出過什麼亂子。

可是自從龍伯國的大人來搗了一場亂以後,海上神山的名聲,卻傳揚開去了,大陸上的人們都知道海中不遠的處所,有這麼幾座美妙而神秘的仙山,誰都想要到仙山去玩玩。大約果然也曾經有過在海邊捕魚的漁夫漁婦,偶然被風把小船給吹到了仙山的近旁,因而上了仙山,仙人們殷勤地招待了這些樸質勤勞的遠客,然後又用一陣仙風,平安地吹送他們的小船回去。於是在人民中就更加有興趣地流傳著關於仙山的傳說,還說仙人們藏有長生不死的良藥,等等。

1.3、嫦娥相關


第一章 
常羲沐月

《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帝嚳又名帝俊,他的父親叫矯極,祖父叫玄囂,玄囂是黃帝和嫘祖的大兒子。 

帝嚳娶了四個人類女子為妻:娶於有邰氏的女子姜原因踐踏巨人足印,受感應而結孕,產下周族始祖后稷(houji),后稷的十六世孫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娶於有娥氏的女子簡狄因吞下燕子蛋而懷胎,產下高族始祖契,契的十四世孫成湯建立了商朝。娶於陳豐氏的女子慶都生下了堯(五帝之一)。娶於鯫訾氏的女子常儀生下了摯(受帝嚳之禪而繼皇位。九年後禪讓給弟弟放勳,也就是帝堯)。 

帝嚳在天上也有兩位夫人,一位是太陽女神羲和,一位是月亮女神常羲。常羲替他生了十二個月亮女兒,羲和替他生了十個太陽兒子。


第二章 羲
和馭日

《大荒南經》:「東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方浴日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

太陽女神的兒子們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湯谷是東洋大海中的一塊水域,因太陽天天在此洗浴而滾熱如沸湯,故得名。湯谷內有一株同根偶生、兩幹互相依倚的扶桑樹。十個太陽九個泡在樹下水裡,一個棲於樹上,輪流上崗,一個回來了,另一個才出去,所以太陽共有十個,每天和人們會面的卻只有一個。 

每次出勤,都是由太陽女神羲和駕馭六條蛟龍牽引的太陽車,載著太陽兒子由東向西運行。當太陽在湯谷裡洗完了澡,升上扶桑樹時,叫做晨明;升至扶桑樹頂,登上媽媽預備好的太陽車,將要出發時,叫做拙明;行至曲阿,叫做旦明;行至曾泉,叫做早食;以後每經過一個重要地方,都有一個代表時間的名目。

羲和一直將兒子送到悲泉,剩下的一小段路要讓太陽自己行走了。可是媽媽總不放心,一定要坐在車上,看著愛兒走向虞淵,進入昧谷,等到最後幾縷陽光灑上了昧谷水濱的桑樹梢、榆樹梢,她才駕馭空車,伴著清涼的夜風,穿過繁星和浮雲,回歸東方的湯谷,準備伴送第二天出勤的兒子,再開始新一天的行程。

十個太陽兒子,天天由媽媽護送,按照嚴格規定的路綫和程序,依次上天值勤。

第三章 后羿射日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本經訓》

可能是曾遭夸父追逐受了驚嚇,也可能是少年天性愛湊熱鬧,有一天,十個太陽一齊飛離扶桑,誰也不願再孤零零地去乘坐媽媽駕駛的車子,而是攜手在廣袤無垠的天空中蹦啊跳的,任意嬉戲,直至倦了乏了,才回湯谷休息。帝嚳(ku)與羲和雖也想管教孩子,讓他們守規矩,但孩子們頑劣成性,全然不睬父母的忠告,第二天依然我行我素。做父母的難免溺愛兒女,即使天帝也不例外,帝嚳對這十個不聽話的小太陽實在沒有辦法。 

十日並出,可害苦了下界的黎民百姓:灼熱的陽光曬枯了稼禾,烤焦了土石,甚至連金銀銅鐵都熔化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汗水早已流盡,血液也將乾涸。田間顆粒無收,存糧快要告罄,胃裡平添的一把飢火,更燒得人精神崩潰。 

人間帝王堯(帝嚳的兒子)日日夜夜跪在祭壇上向天上的父親禱告,緊急的呼救聲上達天庭,聲聲震動著帝嚳的耳膜。作為天帝的帝嚳再也不能充耳不聞,放任不管了,他命令麾下最勇敢最年輕的武將神射手羿,到下界去剿滅橫行的禽獸,捎帶把小太陽也嚇回扶桑。 

羿生得面若冠玉,眼若朗星,虎背猿臂,豹腹狼腰,他用帝嚳所賜的彤弓、素箭武裝起來,諧妻子冷美人嫦娥降臨凡界,在一座悶熱的茅屋裡拜會了愁苦的堯,從堯那兒他了解到罪魁禍首是那十個太陽,老百姓都在詛咒:「毒日頭啊,你什麼時候才能毀滅呢?我們願意與你同歸於盡!」

神射手羿挾弓策馬,馳騁原野,明晃晃的日光耀得他睜不開眼,千裡焦土、遍地枯骨又令他怒火中燒。十個太陽卻有恃無恐,根本不理會盤馬彎弓、作勢欲射的羿,依舊在天上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羿心頭那把無明業火高三千丈,衝破青天:「你們既然怙惡不悛,我就替天行道了。」他使的是平生絕藝連環箭法,左手如託泰山,右手似抱嬰兒,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颼颼颼一連九箭破空裂風而去,起初沒有動靜,仿佛時間凝固了,隔了片刻,只見天空中一個個太陽接連爆裂,漫天的流火四散飛濺,恰似節日夜空的禮花,又過了半響,啪啪啪一陣亂響,整整九隻極大的三足金烏鴉墜地,那是太陽精魂的化身,太陽的碎殼流漿都落在了東洋大海,凝結成方圓四萬裡、厚四萬裡的大炭團沃焦,海水流經沃焦,一下子就被蒸發為雲氣,升騰上天,化作霖雨,復灑入江河,所以,大江小河的水日夜不息匯聚海洋,永遠流不盡,大海也永遠不會漲溢。

羿九箭連發,九日並落,剩下的那個太陽早嚇得臉色昏黃,天氣明顯轉涼了。涼風拂面,站在祭壇上觀看的堯頓時清醒,他見羿輕舒猿臂,從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急忙制止:「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沒了太陽,天下的百姓要遭受永夜的痛苦了!」總算將惟一的太陽保留了下來。

第四章 后羿滅六兇

《海內北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 

《海內南經》:「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窫窳(yà yǔ)本是黃帝轄下的一國諸侯,不幸被二負和危暗殺了。黃帝憐憫他無辜喪命,請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六大神醫上崑崙山會診,研製出不死神藥使他死而復生。 窫窳(yà yǔ)的命是撿回來了,卻完全迷失了本性,剛一醒來,就連滾帶爬地竄下山,一頭扎進弱水,變成了一條龍首虎爪、號聲如嬰兒啼哭的吃人怪獸。羿深入窒窳巢穴,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這一回是死有餘辜。

《海外南經》:「崑崙虛在其東,虛四方。一曰在岐舌東,為虛四言。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 」

鑿齒是居住在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手中持有盾和矛。據說,鑿齒掠食人類,帝堯命令后羿前往討伐。見后羿帶著弓箭找上門來,鑿齒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擋自己,一面伸出牙齒迎戰。后羿揮動寶劍砍去,盾牌頓時折成兩半。鑿齒嚇得轉身逃跑,后羿則拉弓上弦,一箭正中鑿齒心窩。

《淮南子·本徑訓》:「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之地有兇水。」 

十日並出時,兇水也沸騰了,九嬰嫌水中太熱,就跳上岸來,見人就吃,吃的時候,必須有9樣食品同時供它吃。

九嬰生於天地初分之時,當時天地靈氣厚若實質,不知產出多少強橫的靈獸怪物。這隻九命老妖於深山大澤之中,陰陽之元氣氤氳交錯,化生而出,乃是九頭蛇身,自號九嬰。每一頭即為一命。因是天地直接產出,無魂無魄,身體強橫異常,已為不死之身,又加有九命,只要有一命尚在,只需於天地間採集靈氣就能恢復。

九頭怪九嬰自恃有九個腦袋,九條命,絲毫不畏懼北伐的羿,它九口齊張,噴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濁流,交織成一張兇險的水火網,企圖將羿困住。羿知道它有九條命,射中一個頭後,非但不會死,而且會很快痊癒,故再使連環箭法,九支箭幾乎同時插到九嬰的九個頭上,九嬰的九條命一條也沒留下。

《山海經》:"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為大風災之兆。 "

大風"又名"大鳳",傳說是孔雀的親戚。性極兇悍,身體特大,一展雙翅能遮住半邊天,雙翅一肩動就颳起了颶風,大樹被連根拔起,房屋成批倒塌。羿東徵青丘澤,用青絲繩繫於箭尾,一箭射中閃電式飛掠的大風。那大風力大善飛,尚欲帶傷逃生,無奈箭上繫繩,只能像一隻風箏一樣被羿收回。

《淮南子·本經訓》:「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封豨(fēng xī)亦作「 封狶 」。即封豕(fēng shǐ)

在中原的桑林還有一頭獠牙如戟、力勝百牛、鐵骨銅皮的大野豬封豨;封豨橫衝直撞,拱毀莊稼、村落,所經之地頓成廢墟。羿左右施射,刺瞎野豬雙睛,將它生擒活捉。

註:有一個成語源自封豨和修蛇 

封豕長蛇(fēng shǐ cháng shé):封,大也;封豕,大豬;長蛇,大蛇。原指貪婪如大豬,殘暴如大蛇。後喻貪暴者或侵略者。

《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修蛇,古代中國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

修蛇盤據洞庭湖,掀波作浪,覆舟無數,吃人無數。它風聞神射手羿已至南方,便潛伏湖底,銷聲匿跡。萬頃波濤掩蓋妖蹤,羿的神奇射技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他毅然舍弓持劍,躍入深不可測的大湖,歷千險萬難,終於在滔天白浪中劍斷長蛇;洞庭湖水,竟給蛇血染紅了一半。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在稱為巴陵。


第五章 嫦娥奔月

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竊以奔月,倡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 ——《淮南子·覽冥訓》 

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堯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頌揚他的歌謠在民間四處傳唱,但是,羿的心頭卻沈甸甸的,自己畢竟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太陽兒子,不知道天帝能否原諒。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獲的大野豬,把豬肉剁得細細的,製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獻給帝嚳,想看一看帝嚳對他的態度改變了沒有,是否對他依舊親密,依舊信任。

帝嚳看也不看豬肉膏,悶悶不樂:「我不願再看見殺生的事,也不願再看見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羿謫居下界,夫妻倆成了凡人,他深感對不住妻子,便與嫦娥商議:「天上等級森嚴,在人間倒也逍遙自在。不過凡人終將一死,若要長生,就必須渡弱水,翻火山,登上崑崙,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靈藥。」

崑崙山下有弱水環繞,弱水非但不能載舟,一片鳥羽落下亦會沈沒。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晝夜不息。羿憑著蓋世神力、超人意志,越過炎山、弱水,攀上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懸崖峭壁,在崑崙山巔的宮殿裡拜見了西王母。

西王母欽佩羿的作為,同情羿的遭遇,取藥慷慨相贈:「不死藥是用不死樹結的不死果煉製的。不死樹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煉製成藥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藥丸僅剩一顆了,兩人分享俱可長生不老,一人獨食即能升天成仙。」

羿如願以償,歡喜無限,回來與嫦娥約定,在結婚周年的日子共享靈藥。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神仙也未能免俗。嫦峨經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誘惑,趁羿夜出待獵,獨自吞下了藥丸。

奇蹟果真發生了,嫦娥漸覺身子失重,雙腳離地,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冉冉飄升。上哪兒去呢?嫦娥思忖著:我背棄了丈夫,天庭諸神一定會責備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宮暫且安身。嫦娥飄至月宮,才發現那兒出奇的冷清,空無一人。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嫦娥》)

第六章 吳剛伐桂

《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 

古時候在杭州的兩項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中年男子,看樣子是個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慈心大發,也不管別人怎麼議論她,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

那漢子慢慢甦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

仙酒娘子為難了,因為常言道,寡婦門前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閒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於仙酒娘子的閒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髮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目,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目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

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

 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來這癱漢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買仙酒娘子的桂花酒。

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風光。

對於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使他們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裡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灑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河人。炎帝之孫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仙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下了三個孩子,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陽神炎帝,把吳剛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吳剛的妻子緣婦由於內心負疚,便叫三個兒子,一個叫鼓、一個叫延、一個叫殳斨,飛往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爸爸,度過那漫長無盡的清冷歲月。吳剛的三個兒子叫鼓的變成了蟾蜍,叫延的變成了小兔,叫殳斨的變了叫「不詳」天癸。從此殳斨開始製作箭靶,鼓、延開始製造鍾、磬,制定作樂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廣寒宮時常仙樂飄飄。

第七章洛水之神宓妃(fúfēi)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日,飄搖兮若流風 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追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三國魏.曹植《洛神賦》)

羿滿載獵物歸家,卻失去了愛妻嫦娥,失去了靈藥,他怔怔地望著窗外的星空,仰天長嘯,他憤怒,繼而痛苦,繼而消沈,直到在洛水之濱邂逅了洛神宓妃。

宓妃(fúfēi)是東方木德之帝伏羲的女兒,渡洛水覆舟淹死,成了洛神。她與黃河之神河伯門當戶對,順理成章地結為夫婦。

新婚燕爾,河伯陪伴宓妃乘坐龍挽荷蓋的水車,騰波衝浪,從下遊九河直上河源崑崙,流連於良辰美景,又手牽著手東行,回歸新居魚鱗屋、紫貝闕。

然而,河神水性楊花,易於變心,愛情的火花很快就讓時間的流水澆滅了。河伯吩咐巫嫗每年替他挑個妙齡少女做新娘,並警告兩岸百姓:「若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

宓妃內心也厭倦了狂妄自大的河伯,厭倦了輕靡浮華的生活,她樂得脫身返回洛水,時而在水面拾取漂浮的翠羽,時而入潭心採集深藏的明珠,可夜靜月明時,她會感到無助,感到空虛,她需要一雙有力的臂膀,需要一個溫暖的懷抱。

或許是天意作合,羿追逐羚羊來至洛濱,與宓妃不期而遇。他倆一個是俠骨熱血的寂寞英雄,一個是柔情似水的孤獨美人,彼此目光接觸,便再也移不開。

羿與宓妃相愛同居的消息傳到左擁右抱享盡艶福的河伯耳中,雄性的妒嫉和一方霸主的自尊令他惱羞成怒。他懼怕羿的神箭,不敢當面對決,暫且化作一條白龍,探頭探腦地浮在水面盯捎。

白龍出水,龍捲風起,與宓妃幷騎馳騁的羿見百姓又要造殃,返身一箭,射中白龍左目,那河伯負痛,捂住傷口竄入河底。

獨眼龍河伯哭上天庭,請求天帝殺了羿為他報仇。帝嚳正為以前待羿太不公平而有些內疚,因此不耐煩地打斷了河伯的喋喋不休:「你規規矩矩安居水府,誰能射你?你無端化為蟲獸,當然會被人捕殺。羿又有什麼過錯呢?」河伯黯然溜回黃河,從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也不出頭了。

第八章 逢蒙(pángméng)殺羿

《孟子》:「逄蒙學射於羿 ,盡羿之道。思天下唯羿勝己,於是殺羿」 

自從嫦娥奔月而去羿的性情果然大變,他想既然天上也有不公平,人間也有欺騙,那麼地獄裡即使還有更壞的東西,也就不如腦筋裡面所想像的可怕了。他灰心到了極點,從前還怕死,現在看待死卻像是他的好朋友。他也不再打算長生了,每天只是到外面去浪遊、打獵,來消磨自己漸漸老去的剩餘的生命。

這件事給他的影響最顯明表露在外面的,就是他脾氣的變壞,一點小小如意就可以惹動他的雷霆怒火。家丁們都清楚地知道主人的性情變了,變的因由大家也全明白。傷心人的傷心本來就是一種病,但是醫療這種病世間卻沒有特效的藥物,更壞的是這種病以怒惱的形式發作出來,無辜的第三者就要遭殃受苦。羿的家丁們全都同情他不幸的遭遇,但對瘋狂的責罵和皮鞭的痛抽又都忍受不了。因此有些就偷偷跑走了,跑不走或一時還沒有地方可跑的,也漸在暗中埋怨他們的倒黴主人。當羿發覺連他的家丁都對他有二心的時候,更是傷心和憤怒,脾氣大發,不可收拾。

家丁中有一個叫做逢蒙的,是一個靈敏勇敢的人,羿一向很喜歡他,曾教他射箭。逢蒙剛開始學射箭的時候,羿向他說:「你要學射箭,先要學不眨眼睛,去把這樁本領學會了再來告訴我吧。」逢蒙同到家裡,就成天仰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面,用眼睛去對著織布機的腳踏子,腳踏子動而眼睛不動。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就是拿錐尖去逼近他的眼睛也休想使它們略眨一眨。

逢蒙於是歡喜地把他的成績去告訴羿,羿說:「還不行。第二步還要學看東西,要學會把小東西看成大東西,把不顯眼的東西看成顯眼的東西,然後再來告訴我。」逢蒙回家便去找了一根犛牛尾巴上的毛,拴上一個蝨子,把它懸掛在南面窗子的腳下,每天練習看蝨子。十多天以後便覺得蝨子慢慢地長大了。練習了一段長時間,那蝨子看去就像有車輪般大,再看別的東西簡直樣樣都成了大山和小山了。於是又歡喜地去把他的成績告訴羿,羿這一回真的替他高興起來,說道:「你現在可以學射箭了!」於是就把他自己所有的本領差不多全都教給了逢蒙。

後來逢蒙的箭射得幾乎和羿一樣好了,天下都很聞名,凡是提到射箭的,都把羿和逢蒙連在一起。羿很歡喜他有這樣一個本領高強的學生,但是氣量狹小的逢蒙卻不大歡喜有這麼一個本領比他還高強的老師。據說有一回,羿曾半開玩笑地和逢蒙比賽過一次射箭。恰巧天空中行雁飛了過來,羿叫逢蒙先射,逢蒙連發三箭,為頭的三隻雁應著弦聲墜落而來,一看,剛好三枝箭都射中雁的頭部。這時受驚的雁已經四散亂飛,羿也隨意向它們射了三箭,也有三隻雁應弦墜地,一看,三枝箭也都射中雁的頭部。這樣,逢蒙才知道老師的本領實在比他高強,不是他輕易趕得上的。因此逢蒙對於羿的嫉恨心也就與日俱增地加強了,暗害羿的念頭常常都在他的胸中盤繞。

一天下午,羿剛騎著馬從外面打獵回來,快要到家的時候,只見對面樹林邊卜有人影子閃了一閃,接著就有一枝箭向他飛來。羿眼明手快,連忙拈弓搭箭,在跑著的馬上一箭射去,只聽得錚的一聲,箭尖正觸著箭尖,在空中發出幾點火花,兩枝箭便向上擠成一個「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剛剛相觸,雙方立刻又來了第二箭,同樣相觸在半空中。一連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盡了,這時他才看清楚逢蒙得意地站在對面,還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瞄準著他的咽喉。

羿來不及略作防備,對方的箭早已經像流星般地,颼地一聲徑向羿的咽喉飛過來。也許是瞄準差了一點,卻正中羿的嘴;一個筋鬥,羿帶箭掉下馬去了,馬也就站住。

逢蒙見羿已死,便慢慢地踅過來,微笑著去看他的死臉;剛在定睛看時,只見羿睜開眼睛,忽然直坐起來。

「你真是白跟我學了這麼久,」羿吐出箭,笑著說,「難道連我的『齧鏃法』都不曾知道麼?這怎麼行,還得要好好地練習啊!」

「饒恕我……」逢蒙丟了弓,撲地跪伏在地上,抱住羿的腿,半哭泣半號叫地幹啞著嗓子哀告說。

「去吧,以後別再這麼下作了。」

羿雖然給連蒙暗算過一次,但是一者他的為人仁愛寬大,二者也自恃有過人的技藝和勇武,所以並沒有把這回事放在心上,以後出以打獵,還是隨身帶著逢蒙一道。

從此以後,逢蒙在羿的面前,也愈加表現得老實恭順,使羿對他的改過向善,深信不疑。

但是他卻用桃木削成一根結實的大棍子,隨時帶在身邊,說是既可用米打野獸,又可用來挑獵物。羿見他這棍子使用起來方便,也很歡喜,絲毫沒有防備他的心意。

一天,羿打獵回來, 立馬站在樹林邊仰天射雁,已經射落了一隻,剛舉起弓箭要射第二隻,哈著腰在他身旁收拾獵獲物的逢蒙,忽然直起身米,抓起樹旁的桃木大棍,對準羿的頭頂,狠狠地就是一棍。

當羿察覺,要回過弓,給這惡徒以打擊的時候,事實上已經來不及了,桃木大棍就像泰山壓頂似的,一棍正中羿的後肺。

鮮紅的血液慢慢地從羿的耳朵邊流下來,羿兩手無力地垂下,手裡的弓和箭扔落在地面上。他略回過頭來,用他雖然已經昏迷卻仍然是那麼憤恨而輕蔑的眼光瞧丁逢蒙一眼,然後,像一座山樣的,頹然地倒了下來。

他死了,他平靜而無聲地死去了。他一生雖然連遭不幸,又死得這麼冤枉,可是人民卻紀念著他的功德,他死後人民奉他做宗布神。

而桃木闢邪的傳說,也可能源於后羿的傳說,古書記載,后羿是被桃木棒擊殺,死後被封為宗布神,這種神經常在一顆桃樹下,牽著一隻老虎,每個鬼都要前去檢驗,宗布神一聞,如果是惡鬼的話,就會被虎吃掉。

註:能活到今天,很感謝兩個人。一個叫威利斯·開利,男,美國人,他發明了空調。另一個叫后羿,他在十幾萬年前,射掉了9個太陽。

山海經網絡收集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來源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鏡花緣|起源於山海經中的遊記之 第十九回
    背景說明《鏡花緣》繼承了《山海經 》中的《海外西經 》、《大荒西經 》的一些材料,經過作者的再創造,憑藉他豐富的想像
  •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齒,蓬髮戴勝
    而西王母最早被記載於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之中,此時西王母的形象,與伏羲、女媧等,具有原始的混沌性,都是半人半獸的神靈,西王母主管上天災厲和五刑殘殺之氣。《山海經》中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共有三條:《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 《鏡花緣》引用《山海經》神話略說
    《鏡花緣》中前五十回唐敖遊歷了30多個國度,李汝珍也是借唐敖等人的遊歷極致的顯露其才華。
  • 「鎮江百花酒」,《鏡花緣》裡的全國名酒
    看一伊美女笑靨如花,我繼續說,《鏡花緣》的第一回目「老王母西池賜芳筵」開篇,說的是王母娘娘要開「瑤池會」(相當於神仙級別的海天盛筵),「百花仙子」約了百果、百穀二位仙子,帶了女童捧了「百花釀」給王母慶賀,王母娘娘非常高興,就把「百花釀」各賜眾仙一杯。嫦娥還舉杯向百花仙子道遙敬,表示愛喝。
  • 山海經|玉山,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山海經》中記載了一座山,在蠃母山向西三百五十裡的地方,這座山的名字叫做玉山。書上說,之所以把這座山叫做玉山,是因為這座山中有很多玉。據考古學家研究考證,玉山就在今天新疆的和田市。想必大量的和田玉就出自玉山。想想生活在玉山下的古人們也真是富有,守著那麼大一座玉山,生活中的所有用品都應該是用玉製成的吧。玉缸、玉碗、玉筷、玉杯,還有各種玉制的首飾。
  •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其實是個黑長直、小虎牙的漂亮妹子?
    西王母,是我國傳統神話中的至高女神,說起西王母大家可能會不認識,但是他的另一個形象,「王母娘娘」大家肯定是早已爛熟於心。在神話故事中,凡有萬物生靈飛升成仙之時,都必須先要到崑崙山上去朝拜西王母,然後再去拜東王公,最後才能去三十三重天之外朝拜元始天尊,西王母是整個神話體系中,女神的至高掌控者。
  • 《山海經》中描述的崑崙山是在埃及嗎?西王母像是埃及豔后嗎?
    《山海經》這本中國的上古奇書記載了很多光怪陸離的神話傳說,其中有提到廣為人知的崑崙山以及西王母,書中是這樣描述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 崑崙之丘,野生西王母,怎麼就成為了王母娘娘?
    傳說,古代西域有西王母,是掌管崑崙的神仙。而相關傳說的來源,最早見於《山海經》。薩摩耶的黑流星梳理了一下,整部《山海經》,有三個地方提到了西王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神話還是真實:新疆深度遊之崑崙山與西王母的傳奇故事
    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崑崙山分為三層。第一層就是我們所見到的人間這座山。第二層是西王母的懸圃,裡面有很多珍奇異獸,奇花異草。包括各種能夠使人類長生不死的仙藥仙草(《神農本草經》中流傳出的上品草藥,其功用上能夠延年益壽,次於真正的仙藥)。(西王母就是位於西方的王母娘娘,在中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傳說家喻戶曉,最受百姓愛戴)第三層是無上神聖的天帝天宮。
  • 西王母真的存在嗎?她和王母娘娘又是什麼關係?
    首先西王母是真的存在過的,歷史上曾出現過西王母國,很多人聽說西王母國,都是從《盜墓筆記》等小說、影視作品裡知道的,更有傳奇性。很多史料表明,西王母國是一個部落國家。《爾雅》云:「西荒有西王母國」。《山海經》云:「王母之國在西荒。凡得道授書皆朝王母於崑崙之闕。」《瑞應圖》云:「黃帝時,西王母獻白玉環。」
  • 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十大神樹你知道幾種?西王母掌握得不死樹上榜
    《山海經》是我國三大奇書之一,書中不僅記載了許多上古神魔異獸,也記載了許多的奇花異草。其中所記載的上古十大神樹你知道幾種?上古十大神樹之一的沙棠樹,根據書中所記載,該書生長於崑崙山中,形狀像海棠,果實黃中透紅吃起來像李子一樣但是沒有果核。
  • 山海經最美妖怪大盤點,西王母無緣上榜,最後一個就是美女的代名詞
    《山海經》中記載了很多兇獸,大多長相醜陋,連西王母都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這種醜陋形象,跟印象中的西王母相差實在太遠。但是,《山海經》也描述了一部分很美的妖怪?你知道《山海經》中最美的妖怪是誰嗎?
  • 西王母缺少仙女範兒,大黑天神挺像印度溼婆
    西王母的另一面:不僅長生不死,還能掌控散布瘟疫的動物俗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人類社會最先是從母系氏族社會演變過來的。女性在當時人類的繁衍、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石器時代的時候就出現了許多關於女神信仰、女性崇拜的現象。在古代的女神形象中,西王母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是道教繪畫、壁畫中常見的神祇。
  • 淺析《鏡花緣》中的仙境想像敘事 ——以小說前六回為例
    《鏡花緣》故事的源頭,就與蓬萊山上的百花仙子有關。在給王母祝壽的路上,百花仙子一路與百草仙子、百果仙子和百穀仙子同行。四仙途中遇見魁星以及四位管理動物的仙長:總司天下毛族的百獸大仙,總司天下禽族的百鳥大仙,總司天下介族的百介大仙和總司天下鱗族的百鱗大仙。
  • 《鬼吹燈》中的精絕古城真實存在,且與西王母國確有聯繫
    在故事中精絕古城位於新疆,而且劇中人物根據傳說推測那裡就是《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國。而西王母傳說擁有不死的秘密。所以這個精絕古城的人就擁有長生不老的能力。那麼真實的情況究竟是如何呢?在歷史上的確有一個精絕古國。精絕古城遺址在今新疆民豐縣。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精絕國位於崑崙山下,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屬漢朝西域都護府統轄,距長安 8820裡。
  • 解讀中國神話之西王母:西王母的原始形象是怎樣?後人如何美化?
    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西王母神話的內容、形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其外形面貌的顯著變化更是惹人關注。對比《山海經》中描述的那種半人半獸的妖神,西王母形象已逐漸變化。其原始形象中動物的部分已被慢慢消隱,這種現象反映了民眾深層的審美需要。
  • 馮保善:花樣全翻舊稗官——稗官文化視域中的《鏡花緣》論
    事實上,由《鏡花緣》中武氏兄弟分別鎮守的酉水、巴刀、才貝、無火這北、西、東、南四關,以及小蓬萊白玉碑上的百位仙女名錄,倒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封神演義》誅仙陣中的誅仙、戮仙、陷仙、絕仙四門陣法,以及「封神榜」上的眾神名冊。有學者稱,李汝珍可能沒有讀過《紅樓夢》[1]。然而,在《鏡花緣》與《紅樓夢》之間,分明存在著太多的「偶合」。
  • 《鏡花緣》名著導讀
    皆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  《鏡花緣》繼承了《山海經》中的《海外西經》、《大荒西經》的一些材料,經過作者的再創造,憑藉他豐富的想像、幽默的筆調,運用誇張、隱喻、反襯等手法,創造出了結構獨特、思想新穎的長篇小說。但是小說刻畫人物的性格較差,眾才女的個性不夠鮮明。尤其後半部偏重於知識的炫耀,人物形象性不足。所以魯迅說"則論學說藝,數典談經,連篇累牘而不能自已矣"。
  • 周天子西去瑤池會王母,這牽扯了什麼?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
    周天子西去瑤池會王母,這牽扯了什麼?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但現有的證據也只能追隨到3000年前的黃帝時期,而期間2000年中的文明屬於空白時期,而在這一空白時期,西方以及其他文明也相繼崛起,這就不得不引得許多人的猜想,尤其是周天子西去瑤池會王母,這似乎是間接地說明了這一時期的文化的「交接」,所以有許多人相信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
  • 《終極筆記》探秘西王母國,尋神秘長生術
    《終極筆記》裡吳邪等人歷盡艱險,進入蛇沼鬼城,探尋到西王母國,進入西王母宮,竟然發現西王母在隕玉中一閃而過,難道西王母在這隕玉中已經活了幾千年?西王母在歷史上是真實的存在。特別是在中國古代奇書《山海經》中出現了三次。《山海經-西次三經》記載:「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