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醬,難以割捨的味道,工藝簡單,一學就會

2021-01-16 三姐養生廚房

三月的北京,豔陽高照,草長鶯飛,空氣中散發著花香,桃花含苞待放,杏花開滿枝頭,玉蘭競相綻放。異鄉雖好,取代不了家鄉,家鄉的女人們現在都在做醬,心血來潮,想把家鄉的味道搬到北京,說到做到,不試怎麼知道,馬上付諸行動。

人在外,心在家,家不能帶來,可以嘗試一下在皇城根做做東北大醬,讓美味唾手可得。接下來精挑細選黃豆,粒粒飽滿,顆顆金黃,用溫熱的水淘洗乾淨加適量的水入鍋烀,費時兩天一夜黃燦燦的大豆搖身一變成了深褐色的醬豆了。

用鏟子翻拌沒有湯汁就可以加工了,這時候必不可少的是一臺低速旋轉的絞肉機,把烀好的醬豆絞成細碎的顆粒,下一個道具出場了。

異鄉的家沒有合適的模具,拿來一個深不鏽鋼盆,用一塊乾淨的新紗布鋪好,把加工完的豆粕放裡,用拳頭使勁的摁壓,(小時候媽媽都是用踩的,模具裡裝滿醬豆後,紗布包好,上面墊上報紙塑料類的,防止踩髒紗布,那是候做的多,人多,少了不夠吃,所以之前都是踩醬,踩的力氣大,實,以防止醬塊乾裂,不過現在省略了)就可以了,看看我做的醬塊吧!

功夫是費到了,工序一樣沒少,接下來就看北京的氣候是否適應東北大醬的做法了,滿滿的期待,如果醬塊發的好,五月份就可以下醬了,下醬就是把發酵好的醬塊切或者剁碎入醬缸,放適量的鹽,水,找塊乾淨的紗布蒙好,省的落塵土,招蒼蠅,等待陽光暖暖的照射,接下來的二十天每天早晨要搗一搗醬缸便於發酵,撇去浮沫。一個月後醬發好了,就可以美美的享用了,做美味的辣椒醬,辣茄子,必不可少。好了,如果成功,東北大醬正式入住北京。滿滿的期待!

相關焦點

  • 家庭傳統的東北大醬做法
    等醬發了就可以吃了,一搬在6月份就可以吃了。 大醬做好了,怎麼吃呢?最簡單,小蔥沾醬,想複雜點,炸肉醬,雞蛋醬,炸好的醬可以拌麵,下飯。當然也可以醃菜,但是不要放在醬缸裡,把各種蔬菜抹上大醬,放三天就能吃了。
  • 沒想到大醬的歷史這麼悠久,難怪東北人這喜歡吃大醬?
    也有說法滿族人喜歡吃醬的原因是與努爾哈赤多年的徵戰有關,在顛沛流離之中士兵日漸衰弱,於是努爾哈赤每到一地就會向當地徵集豆醬。以豆漿佐野菜既能飽腹,又可以為士兵及時補充大量的鹽分、胺基酸,從而保持戰鬥力。後來滿族入關建立清朝,為了讓後代不忘祖宗立業艱難,在清宮御膳中也要備上大醬跟蘸醬菜,慢慢的這樣的飲食習慣就流傳開來了。
  • 【巾幗帶貨幫】(十五)有一種美味,是東北大醬
    東北的傳統美食之一,小蔥蘸大醬,是東北人難以割捨的情懷。小編在東北長大的人都知道大醬,但是大醬的來歷,你知道麼?大醬的來歷大醬是滿族的傳統美食,相傳當年努爾哈赤帶領戰士徵戰,為了解軍中缺鹽的辦法,他們徵戰每到一地,都要向女真部落徵集豆醬,著急了就打飯包吃,既方便又快捷的大醬就成了八旗軍中必須保證的給養之一。行軍打仗時,總讓軍廚帶上大醬,從此留下一句俗話說:兵馬未動,大醬先行。
  • 東北的蘸大醬製作方法
    東北大醬的做法,這次整個的做醬過程都拍了圖片,也用文字詳細整理了做法,想自己做東北大醬的朋友可以先存著,到了再次做醬的日子可以自己試試~~東北大醬的味道類似於韓國做醬湯用的醬味道,不能理解,因為鮮族人在東北的很多,時間長了和漢族以及東北的各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都有些交叉
  • 大醬,就是東北人的命根子
    東北人吃大醬的傳統,大概要追溯到滿人入關之前。據說和老罕王努爾哈赤有極大的關聯。當時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部落。開始了對明朝徵戰的時候, 由於長期的缺鹽,八旗子弟兵的體力逐漸下降。努爾哈赤想出了解決軍中缺鹽的辦法,就是讓部隊每徵戰到一地,都要向女真部落徵集豆醬,著急的時候,來不及做飯就打飯包吃。既方便快捷又美味的大醬就成了八旗軍中 必備的軍需品之一。行軍打仗時,總讓軍廚帶上大醬。
  • 都說東北是大醬的故鄉,看看這些影響了東北一代人的大醬品牌
    東北大醬是東北特有的一種醬料,其中豆瓣醬和盤醬兩種做的比較多,但現在比較流行的只有豆瓣醬,所以一般所謂的東北大醬對現代人來說就是豆瓣醬。大醬作為滿足的一種傳統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隋唐時期,所以東北一直被視為大醬的故鄉。
  • 大醬-東北人的鄉愁
    東北人都喜歡吃大醬,只要有一碗大醬,就可以蘸遍一切食物。大醬是東北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調料,看著貌不驚人,卻相當的有滋味,掌握著在五湖四海東北人的味蕾。大醬是經過發酵的,發酵充分之後,做出來的大醬香味濃鬱,可以直接拿來蘸蔥吃,也可以蘸黃瓜、生菜、大蒜和大白菜。東北人可以把很多蔬菜蘸著大醬吃,也可以用大醬做泡菜吃。東北大醬的做法在每年的臘月先做好引子,用玉米面和黃豆面1:1混合,炒至微黃,然後用開水燙麵,做成窩頭。
  • 東北大醬的正確做法
    去過東北的都知道,蘸醬菜裡的那碟貌似有點醜味的大醬,其實不用擔心,那是發酵之後的味道,吃起來可是很香哦。東北農家幾乎家家都要有自己的大醬,在舊時候,大醬和鹹菜伴隨著走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有了它,即使沒有菜,照樣能吃得飽飽的,要不東北咋口重呢?和吃這個有直接關係,大醬是怎麼做的呢?往下看。
  • 農家大醬的做法
    四川更是味道獨特,不僅用的蠶豆,還放辣椒,一曬幾年,我覺得是豆醬裡最好吃的。當然,曬幾年的豆瓣醬一般人吃不著,超市沒賣的,除非你在郫縣地區有親戚,或許能有這口福。二、大醬製作的工藝原理山東大醬,東北大醬,最多的還是黃豆來做。工藝原理,南北都一樣,先把豆子泡透,蒸熟,麵粉拌了,堆積發酵。然後放入醬缸,加水放鹽,曬到醬香撲鼻就好了。
  • 挑戰不可能,我在冬天成功做出了美味的傳統東北大醬
    也許這上不去臺面的傳統調味料是最能代表一個東北人傳統記憶裡的味道。 現在的東北人已經很少有人自己在家裡做大醬了。老青年很是懷疑城市環境中微生物菌落失衡也許是現在城市裡生活的東北人自製大醬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這種情況不只是發生在東北,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地區也是一樣。老青年的一位山西朋友就曾抱怨過,自己的母親自從搬到城市裡生活就從來沒釀造出從前在鄉下的那種味道的醋。也許是年齡的增長,老青年愈發地渴望那種傳統的東北大醬的味道。
  • 南方媳婦嫁到東北後,才領略到大醬的魅力,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
    作為南方人,在江浙一帶習慣了清淡口味的飲食,剛開始在東北學校還沒真正體驗到地道的東北風味,當嫁到東北後,才讓她體會到飲食上的差異,最讓她震驚的是,在東北的家庭餐桌上,頓頓都少不了東北大醬,可以說任何的蔬菜都可以蘸醬菜,以至於她說:給東北人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醬吃!東北大醬是用黃豆製作的一種醬料,東北人的傳統美食,東北人做豆醬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東北大醬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說到東北,大家除了冷以外其實還一定會想到那些什麼都可以燉的東北菜,而就像四川的豆瓣醬一樣,東北也有不能分開的東北大醬,這些東北大醬無論是生食、炸醬、還是用它爆鍋,反正是頓頓離不開。即使飯桌上沒有什麼菜,幾根大蔥蘸醬也能吃飽肚子,反之現在餐桌上豐富了,有雞鴨魚肉,東北人也喜歡來點蘸醬菜調口味,總是覺得沒有大醬吃飯都不香。那麼大醬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首先就是黃豆!豆子洗乾淨後放入大鍋中煮,先大火後小火煮三個小時左右,看水分差不多時關火,燜了一個晚上。讓豆子的顏色變成偏紅色。
  • 營口人飯桌必備一碗大醬,炒菜燉菜都可以加入!
    營口人飯桌必備一碗大醬,炒菜燉菜都可以加入!在不能溫飽的年代,大醬是大蔥、乾菜和野菜的親密搭檔。人們經常要靠大醬來調味和增加營養。在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後的今天,大醬又賦予了生活更深刻的內涵。今天,營口大醬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入高科技含量,無論是材料和配方,還是營養價值,都有了質的飛躍。新產品原料全部採用東北非轉基因大豆,經過180天的天然釀曬發酵,採用十二道傳統工藝釀造法,結合現代化的封閉式流水線、無菌操作和全自動灌裝技術,產品外包裝聘請廣東專業設計公司,設計風格突出了營口元素。
  • 請問什麼牌子的大醬好吃?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代生活中,大豆醬在東北人的生活中,始終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已經深深地滲入到東北的飲食文化當中。可以說在超市裡。買到的那種袋裝的,量產的,沒有一種是地道風味的。東北大醬,做法大同小異。但神奇的是,不同的人做,不同氣候條件下做,不同時節做,味道也會有不同的差異。甚至在做好後經過時間的沉澱。味道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在超市裡包裝好的大醬,都不是家裡下的農家醬的味道。
  • 大醬在老東北人內心的地位高於油鹽醋,它是蘸醬菜的精魂
    現在快遞業越來越發達了,老家的好友寄來可生食的菜,從來也不會忘記一起寄來大醬。如果一次蘸醬菜的盛宴,缺少了大醬,那一定是沒有靈魂的。大醬無可取代,醬油和鹽都不可以代替它,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各類醬,任你再是高級,再是精細,都不可代替大醬的味道,它和生吃的菜,是絕配。東北的大醬也分很多種類的,有黃豆為原料的,這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好吃的。
  • 大醬
    煎餅起韭菜抹大醬,味道更佳。    兒時在牛家院西村居住8年,穿梭於各家各戶,品嘗小夥伴們各家的大醬,是每天的日常。製作大醬需要日曬雨淋,天天攪拌,所以活絡醬缸是孩子們最喜歡幹的事。每到一家,取大醬搓成泥丸,插上麥秸,當成棒棒糖來吃,鹹香醬味,不一而足。     大醬的製作工藝複雜,今時今日,物質極大豐富,食材充足,大醬製作手藝已經逐漸失傳於民間。
  • 韓國大醬「申遺」遭非議,中國東北首先「炸鍋」
    最近,一則韓國有關部門計劃為「大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消息不脛而走,韓國民眾舉國贊同,然而卻在中國東北引起「炸鍋」。大醬源自中國,濃香中帶著淡淡的臭味,東北痴迷已久,韓國憑什麼拿去「申遺」?那麼,大醬到底源自哪裡?韓國有沒有資格拿去「申遺」?
  • 不了情緣,黑土地上的大醬和「飯包」
    東北大醬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吃法與做法。與東北大醬相匹配的是東北人的蔬菜生吃!當然比較經典的還是生蔬菜「蘸大醬」。與東北大醬有聯繫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性吃法還是「打菜包(也稱飯包)」農家大醬的製作工藝其實還是比較簡單,一般是把大豆直接用大鐵鍋烀熟,然後上石碾子壓碎再攥緊成一個一個的圓球狀糰子,然後放在室外晾曬若干天,讓豆瓣糰子自然發酵,這就是第一次發酵。
  • 東北人農家菜大全,追憶兒時味道!
    夏天的東北農家附近不是有大壩就是有小河,農閒的時候幾個老爺們一起去整點魚,好信的小孩一定會跟在大人屁股後去一起用漁網抓魚,如果你能吃上現捕的野生魚,那指定是有口福啊,其實,東北農家菜最尿性之處就是用最簡單的做法做出最讓人難忘的味道
  • 東北人的「萬能蘸料」,蘸餅拌飯都好吃,製作簡單,怎麼吃都好吃
    東北人的「萬能蘸料」,蘸餅拌飯都好吃,製作簡單,怎麼吃都好吃時間帶給我們的不止有眼前事物的變化,其實還有很多的美食,好多美食都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生活在中國東北部的人民,善於用發酵的方法來製作一種獨特的醬料——大醬,這種醬料除了前期的培育,還要經過長達